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末的「農民軍」為什麼特別能戰鬥

明末的「農民軍」為什麼特別能戰鬥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崇禎皇帝自盡於煤山。第二天,整隊進入北京的,是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

後世史籍,常以此判斷「明亡於流寇」。這段歷史,學界通常稱之為明末農民戰爭時期。

明末農民戰爭的首義者,是天啟七年抗糧殺官的澄城農民,短短几年間,各路義軍便蜂起於陝西各地,勢如星火燎原。崇禎二年,陝西巡撫胡廷宴稱:「洛川、淳化、三水、略陽、清水、成縣、韓城、宜君、中部、石泉、宜川、綏德、葭州、耀、靜寧、潼關、陽平關、金鎖關等處,流賊恣掠。」

各路農民軍如何能迅速組織起來並且行軍作戰?為何能長期堅持,轉戰大半個中國,並且在明軍圍追堵截之下不斷發展?

這麼能戰鬥,因為軍中有高手。

這是「彰考局」為你推送的第35篇文章

接下來你將看到

叛卒、逃卒、飢軍,都是明軍

為什麼會站在明廷的對立面

原標題:明末農民軍里的兵

撰文陳雪(「彰考局」專欄作者)

叛卒、逃卒、飢軍,都是明軍

高手就是明廷自己的兵。

據史料記載,起義初期,陝北各支義軍中,逃兵很可能為數不少。

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敘述「流賊初起」時,曾有這樣一段表述:

流賊所由起,大約有六:叛卒、逃卒、驛卒、饑民、響馬、難民是也。天下形勢,莫強於秦,秦地山高土厚,其民多膂力,好勇敢斗,故六者之亂,亦始於此,而卒以亡天下。

這六種來源中,逃卒、叛卒都是逃兵,他們多來自明廷在陝北設置的防禦蒙古入侵的邊防衛所,受過訓練,稍通武藝。而所謂「響馬」,也是嘯聚山林的強人。

明末士人吳偉業也注意及此,認為「秦宼,延綏以北為逃兵,以南為土宼、饑民」。

後人所繪李自成進北京。

按其所言,陝北各支義軍中,逃兵出身的,以神木的王嘉胤、清澗的「神一元」為首,繼而發展到綏德的「不沾泥」、慶陽的「可天飛」、延安的「郝臨庵」、鎮原的「紅軍友」。他們主要活躍在延綏以北地區。由此可見,崇禎初年,在有一定影響力、活躍於陝西沿邊地帶的農民軍中,脫伍的邊兵很可能是骨幹。

有限的史料記載顯示,一些重要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多有與行伍相關的出身傳說。

早期的農民起義領袖王嘉胤(麾下曾有高迎祥、張獻忠),一般認為其為府谷饑民,但《懷陵流寇始終錄》則明確說他是延綏鎮定邊營的逃卒。

又如張獻忠,一種說法說他是「隸延安衛籍,固將家子」,另一種則說他是鐵匠之子,專門承造軍器。

再如李自成,他曾當過米脂縣圁川驛驛卒,已是定論。驛卒雖稱「卒」,但實際只是官府的差役,雖然不是「兵」,但也與普通農民不同,畢竟有機會熟悉弓馬之術。

以上傳說的流行,意味著計六奇、吳偉業等人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而義軍首領多綽號,譬如張獻忠號稱「八大王」,李自成綽號「闖王」,羅汝才綽號「曹操」,史籍中存在的一種解釋是,他們往往出身邊軍豪族或者良家世職,不願累及親族,才以此隱匿姓名,這也從側面說明戰爭初期,農民軍中某些人員的身份具有特殊性。

由嘩變的邊軍轉化而來的農民軍,戰鬥力不可小覷。

以邊軍為主體的農民軍,有名有姓、事迹可考的,是保安的「神一元」、「神一魁」。

二人為兄弟,神一元為「延綏叛兵」,崇禎三年十一月,他率領缺食缺餉的「飢軍」三千餘人起義。雖然神一魁在崇禎四年初接受了明廷的招安,但此前的戰鬥經歷和數月後重新起義,都足以表明其組織力與戰鬥力。

神一元率眾起義之初,迅速拿下了新安邊、寧塞營、柳樹澗三個沿邊堡寨,隨後便佔領了保安縣城。崇禎四年初,神一魁又破合水、圍慶陽,矛頭直指陝西的軍事重地。

而神一元、神一魁的先後戰死,實際主要源於內部的分裂,與這支隊伍的實力無干。

當時陝西三邊總督楊鶴,也在奏報中明確提到這支隊伍「能征慣戰」:

此賊與河曲之賊,皆東西兩路慣戰邊兵,攻一城即破一城,破一城即據一城。

為什麼會站在明廷的對立面

逃兵何以會加入義軍,站在明廷的對立面?

原因之一,是積欠邊餉

明廷的邊防,「九邊要害,半在關中」,正統到嘉靖年間,陝西沿邊所設之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四鎮,都為防禦蒙古騎兵的前線重地。

「隆慶和議」之後,戰事不如先前頻繁。到萬曆間,滿洲興起於遼東,長城東部防線壓力驟增,朝廷對沿邊地帶經營的重心隨之轉移,這意味著朝廷有限的人力、物力也隨之向東部傾斜。

以至於崇禎初年,陝西四鎮欠餉嚴重,「額糧缺至三十六月」。

欠餉嚴重,環境也艱苦。

按照楊鶴親眼所見,「延西一帶,極目黃沙」,「地本不毛,一物不產,頻年亢旱,粟貴如珠」,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士卒月餉,「缺欠四年」,「欲其不做賊不可得也」。

崇禎元年,固原州庫被劫,數百名士卒搶了庫中的糧餉,隨即聚集上千人,進攻涇陽、富平、三原等相對富庶的關中州縣。

針對崇禎初年陝西的情況,計六奇說,「狡寇逃丁,互相煽動,狂鋒愈逞,帶甲鳴鑼,馱馳控弦者,千百成群」,原因在於,「飢軍數數鼓噪城中,亡命之徒揭竿相向」。

因缺餉而逃而叛,部分邊軍與各支農民軍相融合。

原因之二,是西兵東調

萬曆間,陝西四鎮邊兵東調援遼,士兵受不了長途奔波、征戰之苦,於是逃卒、叛卒不斷出現。楊鶴有言,「援遼之後,從來征戰,幾人回此,邊兵所共苦也。」

逃卒、叛卒回鄉之後既無法歸伍,也難謀其他營生,加以天災,米珠薪桂,逐漸成為義軍中堅。

義軍中還收納了不少中途嘩變的邊軍。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清兵圍住京師(史稱己巳之變),崇禎帝急令各地督撫火速勤王,陝西四鎮抽調精兵一萬七千餘人,入衛京師。

勤王途中,士兵嘩變。

甘肅巡撫梅之煥和甘肅鎮總兵楊嘉謨率軍行至定西時,部分士兵奪取營中糧餉,自行返回原駐地。後來,嘩變首領被殺,逼得其他士兵離伍,成群結夥加入義軍

義軍得到邊兵的補充,戰鬥力得到提升,與明軍作戰,並不落下風,明廷內外交困,引發一系列指向滅亡之路的連鎖反應,而把自己培養的士兵,推向對立面,是其中重要一環。

R

EFERENCES

注釋

《崇禎實錄》卷二,崇禎二年正月戊戌。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四,流賊初起。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五,崇禎五年十一月乙未。

《綏寇紀略》卷十,鹽亭誅。

《遺事瑣談》卷五,寇禍本末。

《懷陵流寇始終錄》卷一,崇禎元年十一月戊午。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題為布信招降事》,《明末農民起義史料》,中華書局,1957年,第9頁。

《崇禎長編》卷十九,崇禎二年三月壬午。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題為布信招降事》,《明末農民起義史料》,中華書局,1957年,第11頁。

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五,《南居益請發兵餉》。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題為布信招降事》,《明末農民起義史料》,中華書局,1957年,第9頁。

顧誠:《明末農民戰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33-34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紫微斗數vs人體風水(二)臉上的夫妻宮
是我處於逆境中的光明
割麥風波:麥子黃了你就抓緊割,不能太苦了老婆娃娃
投資理財也能活在未來
原諒我今天開始回憶(一)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清軍搶奪農民軍的勝利果實和農民軍的抗清鬥爭
從明末農民軍的戰鬥力說起
明朝與農民軍的大決戰,明朝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這支軍隊擊敗蒙古騎兵,號稱歷史最強農民起義軍,有什麼秘密
清兵入關後為什麼明朝正規軍爭當漢奸而農民軍卻成為抗清主力?
明朝與農民軍的大決戰,4萬多明朝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明末農民為什麼起來反抗?首義之地又為什麼選在澄縣?
清朝為什麼優待明朝降將?為什麼對農民軍格殺勿論?原因很簡單
清兵入關後為什麼明朝正規軍爭當投降,而農民軍卻成為抗清主力?
「奇葩」的美國農民!遇上「坑爹」特朗普,為什麼還力挺?
古代「明星」的社會地位為什麼還不如農民?
歡樂逗地主:地主和農民的「恩怨錢仇」兩人上演鬥智斗勇!
明末十三家農民軍領袖都有誰,結局如何?
戰鬥民族農民宰羊全過程
朱元璋的農民軍為何能打敗蒙古鐵騎? 其實主要是一種武器
為何宋朝每次都能成功鎮壓農民起義,明朝那麼強卻亡於農民之手?
一群農民與八國聯軍的殊死搏鬥
沒有農民起義,明朝能抵禦清軍入關嘛?
清朝農民沈志亮,為什麼用一把鐮刀刺殺了葡萄牙海軍上將
何兵偉:一位中國農民的抗戰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