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遲到的畢業旅行,我決定一個人坐火車環遊歐洲

遲到的畢業旅行,我決定一個人坐火車環遊歐洲

在法國的拼車網站上,我找到了幾個一起拼車從巴黎去阿姆斯特丹的小夥伴,40歐,比坐火車便宜,於是就決定下來。

等我趕到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時,有點鬆了口氣,他們幾個看起來都像是挺正常的人。司機小哥(也就是車主)很健談,他說最近幾個月談了個在阿姆斯特丹的女友,於是一有空,小哥就開車去看女友,我們幾個就成了幫他分攤油費,為他的愛情添磚加瓦的人。一路上,大家偶爾聊聊天,更多的時候各自發獃看書聽歌,幾個小時後就到了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

我首先來到了火車站附近的遊客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去歐洲旅行的話,非常有用,一般會有免費的地圖,也可以和工作人員諮詢旅行信息)要了份地圖,去我訂的青旅把背包放下來,自己就出門去逛啦。

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三大水城之一,許多建築臨河,我在一個河邊的跳蚤市場閑逛的時候,看到河裡從遠處駛來一條船,靠的更近點時可以看到一船打扮成中世紀裝扮的年輕人在喝酒聊天party,可以清楚聽到他們的說笑聲,然後我目睹著他們遠去,感到這個城市真是神奇。

在吃完一家糟糕的中餐後(他們燒什麼菜都要放番茄醬,不能忍),我無意中看到一家黑膠唱片店,情不自禁的進門後,發現整個店被各種唱片堆滿,一個老爺爺坐在角落的小隔間里找東西,見到我微微一笑後和我開始聊起天。我們天南海北的亂說了一陣後,我離開他的店又往紅燈區的方向走去。

(紅燈區的路上,請大家不要在紅燈區隨便拍照,請尊重性工作者)

第二天起來,收到沙發客主人W回復說可以去他家住,於是在青旅待了一晚的我又背起包去了他家。到了他家發現還有另一個中國女孩宋在他家當沙發客,我們聊起來,才發現這位中國女孩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清華本科後去港大念碩士,現在在美國讀博,這次來希臘參加學術會議順便在阿姆斯特丹玩幾天。後來在fb上看到她的動態,做飯旅行攝影工作,一個人的生活過的豐富多彩。

晚上等W回來,我們一起做飯,W拿出他曾經在中國生活時買回的筷子給我們用。吃完飯,我們一起玩真心話大冒險,各自說了許多壓箱底的從未對別人說過的話。

第二天早上,我們就揮手告別,也許再也見不到彼此了。

【柏林】

(在柏林牆上看到的辦證……)

找到的沙發客主人,是在柏林留學的中國男生梁,我們說了很多在異國生活的感慨,他給我一張柏林的地圖,給我標註出哪些好玩的地方。第二天,我就拿著地圖在城市裡暴走。

走在柏林牆的斷壁殘垣處,我看到藝術家們的塗鴉上,赫然寫著中文的辦證、拆;參觀電影博物館的時候,正好遇到一場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的展覽,被她的魅力傾倒,乖乖的在紀念品商店買了她的冰箱貼;感受到這個城市的善意,我拿著地圖看的時候,就有人上前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指路。

有的城市會讓你覺得只適合旅行,但是柏林給你的感覺就是,啊,生活在這裡也不錯噢。

我很喜歡一個人稍微有些迷失在一個新的地方的感覺,我知道我並沒有迷路,但是有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可以丟掉平時自己對自己的刻板印象。我可以大膽的去嘗試沒吃過的東西,走累了後也可以像當地人一樣找個路邊咖啡館坐下來靜靜地看書。

我喜歡享受這樣一個人無所事事的時光。

【布拉格】

我和沙發客主人a在約好的地點見面後,他剛問我是否旅途順利?我就迫不及待的問道,難道布拉格總是這麼熱嗎?在柏林還穿著冬天的針織衫和大衣,坐火車來到布拉格後,烈日當空,溫度就驟變成30度左右。

聽他解釋,才知道原來今天天氣反常,明天又要降溫回正常了。

剛進他家門,就聽到他呼喚貓的聲音——原來他的貓名叫「china」!我看著到處都是貓毛的他家,勉強找了個地方放下我的包,洗澡換上T恤後,就和他一起出門閑逛了。

走到查理大橋附近,此時正是黃昏,一天中最美的時間,天空中飄著熱氣球,就在此時,我知道我對布拉格是一見鍾情了。

第二天狂風大作,我裹緊了大衣,還是覺得冷的要命。布拉格美,但是天氣變的也夠快。

【維也納】

(維也納的標誌之一——克林姆特的畫)

沙發客主人是一對曾經在中國生活過的情侶,男生是印尼的華裔,女生來自莫扎特故鄉奧地利薩爾茨堡,他們在廈門大學當交換生時認識相戀,之後女生去了巴黎實習,男生回到印尼,他們在維持了快一年的異地戀後,終於又在維也納相聚。

他們見到我就很熱情,我們一起開心的聊起國內的美食,然後大家一起咽口水。我想如果能找到中國超市的話,我可以給他們做一頓中餐。

我在維也納市區暴走,買一份午餐坐在安靜的公園裡一邊吃一邊看馬路上的行人。在我的想像中,當他們都在自己人生的軌道上運轉的時候,我是個無意中流浪至此的旅行者,或許我會和其中一些人發生交集,然後我們各自遠去。存在於這個世界,但和它保持距離。

去看了我最喜歡的畫家克林姆特的畫,整整一個下午,我在驚嘆中度過,以至於從博物館裡出來後仍然沉浸其中。

【蘇黎世-伯爾尼-日內瓦】

和朋友開玩笑說,瑞士一切都很乾凈,除了錢。但還是不得不驚嘆,即使是在居住環境好的歐洲,瑞士也算是另一個級別的美。

在蘇黎世只匆匆待了一晚,早晨經過蘇黎世湖去搭往伯爾尼的火車,湖水的幽藍映著天空,讓我覺得整個城市都散發著靜謐又神秘的美麗。

等我到了伯爾尼的時候,原先在巴塞羅那旅行時認識的瑞士女孩已經從伯爾尼去往上海,本來打算見面的計劃落空。她後來寫郵件問我,天啊,這上海的天氣熱的可怕,是因為今年氣候反常嗎還是一直如此?我說,一直如此,我們稱為桑拿天。

(河邊的堤岸上,棕熊在悠閑的散步,與行人互不干擾)

到了日內瓦,去參觀了聯合國在這裡的辦事處,看到既有甘地的雕像,也有抗議的人群。在日內瓦湖邊散步,走累了就坐在一個椅子上休息,旁邊椅子上的一個戴頭巾的美女對我微笑,於是我也朝她微笑,她於是問我可以坐下來和我聊天嗎?我說可以啊。

她是來自摩洛哥的新移民,於是我們自然的用法語聊了起來,我告訴她曾經在摩洛哥難忘的旅行,她跟我說起自己移民到這個新的國家和文化環境的不易,我看向她點頭,表示我懂。在瑞士的馬路邊,一個來自中國的女孩和一個來自摩洛哥的女孩在談她們的生活、工作和旅行,我對她說你看,我們多麼幸運。

【里昂】

(在里昂的街頭,少年們在跳街舞)

還沒見面,我便對這個沙發客主人——讀音樂社會學的法國人b感到好奇。等我在火車站見到他,看到又高又壯的他,竟然穿著中國現在已經沒幾個人穿的那種中式大馬褂,不知為啥,當時只想扶牆狂笑三分鐘(當然,我忍住了,必須維持我矜持高冷的外表)。

他告訴我晚上他弟弟要開一個篝火燒烤派對,並邀請我參加,我欣然接受並和他一起去超市買了燒烤用的蔬菜和肉類,然後到了即將大開吃戒的現場。

在這個小花園裡,西邊有個大約是磚砌的燒烤爐,我們一起擺好桌子,放上食物,升起火,期間,他的朋友們陸陸續續來到。等到月亮高懸在天空中時,眾人的嬉鬧聲,某個小伙的吉他聲和幾位姑娘應和的歌聲,伴隨著燒烤爐中食物散發的「滋滋」聲已經將空氣都震動起來。

我找了個地方坐下來,剛和旁邊幾個人聊起天,這幾位法國小夥子就開始從笛卡爾聊到康德,順帶扯上克爾愷郭爾(哎,這些法國人呀),我完全插不上話,旁邊的妹子招呼我去一起烤肉。

派對結束後,我和b一起走回去到了他的住處,在他的房間里,兩個散在地上的床墊,我們一人一個,我給他聽一些我喜歡的中國的音樂,沒聽幾首,我們都覺得很累,便各自睡去。

【一個結束,一個開始】

坐上從里昂開往巴黎的火車,我知道我的旅行也快到了終點,再過幾天,我就要乘飛機回國,下一次也不知還會過多久重返故地。

在旅行的時候,我脫去日復一日被生活磨出的老繭,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時間從我的身體里穿過,我遇到的這個地方這個人,就存在於這個此時此地的時空,常常讓我覺得興奮、傷感又釋然。

一切不好的,別擔心,很快就會過去,一切美好的,請珍惜,因為它很快也會過去。而這原本不就是生活的真相嗎?

小提醒:歐洲鐵路通票分兩種,Eurail歐鐵通票僅限非歐洲公民或居民使用。歐洲居民可以使用interrail通票,該通票可從Interrail.eu購買。如果不是歐洲公民,但有在歐洲國家生活的居留,也可以買Interrail通票。

為什麼決定坐火車呢?因為歐洲的火車方便快捷,火車站一般都設在城市中心,而機場常常在很遠的郊外;另外,許多火車沿線的風景十分美麗,歐洲各個國家及主要城市之間距離相比較中國而言不算很遠,火車也可以輕鬆到達。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馬青年 的精彩文章:

我們需要特立獨行的你
想去看詩和遠方,除了套套,你還要帶齊這12件旅行利器
如何在弱肉強食的社會裡實現自己的理想?
你餓不餓?我下面給你吃呀
一個人生活在異鄉,空巢青年的七種日常

TAG:野馬青年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中國,往哪兒開的火車都是購物車
彭博: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很高級?火車早就做到了
累死了!去個火車站怎麼這麼遠?
單身女在火車上被情侶虐慘 「一個神表情」讓單身狗狂讚:我懂她的感受
坐火車回故鄉安全注意事項
男性也要防猥褻!火車上男子半夜摸醒另一男旅客
火車是如何變軌的?
鐵路第一代女火車司機 認識一下
中國這些火車站為什麼永遠這麼擠?
現代版馬拉火車!蔚來出動燃油板車運送充電車服務
湯瑪士小火車襪子嚇哭小朋友 兒子翻面一看「眼淚噴出來」留下陰影
遭火車輾過「男子身體分離」 下一秒上半身突然動起來「還開口說話」
92歲英國女王現身倫敦火車站 和民眾一樣乘火車
明明有實力,為什麼在清朝開條火車道就這麼難
筆尖上能跑火車!雕刻家用鉛筆打造微縮雕塑技藝驚人
托馬斯小火車的鳴笛聲中,竟然隱藏著宇宙的秘密?
神秘幽靈火車未解之謎
中國最北女火車司機:見證40年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