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時代咋還有「丁璇女德」?《白鹿原》下代迥然命運誰之過?

這時代咋還有「丁璇女德」?《白鹿原》下代迥然命運誰之過?

自電視劇《白鹿原》歷經停播風雲,重返安徽衛視、江蘇衛視電視熒屏後,白、鹿兩大家族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的生死沉浮,再次牽動起大家的關注。而近日隨著原上二代初長成,「原上五少」的命運也走上不同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由已播劇情和對原著的了解可知,白鹿兩家後人呈現出與上代父輩截然相反的人生歷程。白嘉軒一生寬厚待人、以德報怨,鹿子霖一生善於鑽營、機關算盡,然而故事的後續發展令人不禁發問「面對這樣兩位父親,為何鹿家的後人比白家的後人更優秀」?

白家和鹿家秉持著不同的家訓教育,最終形成了子孫後代迥然的性格特徵。

鹿家,鹿子霖從新式學校開辦之初,就把孩子送入新學。渴望兒子們光宗耀祖,自己好去祖墳上去放銃子。而兆鵬和兆海也在城裡接納新事物的過程中,成為革命的中流砥柱,他們全心投入革命,不怕犧牲,一腔孤勇,性格註定就是要出去闖的。

白嘉軒教兩個孩子背《鄉約》

反觀白家,白嘉軒恪守「耕讀傳家」,對孝文嚴格執行傳統教育,傳承未來族長重任;讓孝武著眼腳下土地,做個本分農民;如果不是白靈與生俱來的反叛精神和堅定信念,恐怕也會同兩位哥哥一樣被禁錮在白鹿原上,無緣得見外面世界的大變故。

白鹿兩家下一代的成長,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白鹿兩家家長對於新事物的態度,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從以下三個緯度來分析兩家在子女教育上的不同。

1

傳統教育VS新式教育

Traditional education VS Modern education

白孝文偷看白嘉軒執行《鄉約》嚇尿了

傳統說教式教育——白家的家訓:一個只進不出的木匣匣,是守勢,且是固守。白嘉軒的傳統教育方式在他的孩子們身上發揮到了極致,這是幾千年來農耕文明的小家式教育的縮影。

從白秉德病榻上對白嘉軒的囑咐,再到白嘉軒要求白孝文也成為和自己一樣的「族長」,白家注重家族傳承,通過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使被教育者在身心方面得到教育。而對於被教育者來說,只是被動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僅限於局部的受教育範圍。

新式放任式教育——鹿家的家訓:求學做官,叫人伺候才是能耐!很明顯鹿家是攻勢。鹿馬勺一句話概括自己即為「勾踐精神」,這也成為鹿家在白鹿原撐門立戶的精神財富。而鹿子霖對兒子們的教育也以放任式的新式教育為主,從而造就了他們積極主動和獨立自主的個性,而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2

集體主義教育 VS 個人主義教育

Collectivism EducationVSIndividualismEducation

集體主義教育:白嘉軒的教育手段體現了中國的集體主義,其實是一種「宗派主義」,根據《易經》學說,強調Harmony,commoninterests(世間萬物和諧),強調陰與陽的平衡;《道家》學說:「夫唯不爭,故天下未能與之爭」,在他的許多行動里,表現出了很高的uncertainty avoidance(對不確定的規避),白家的集體主義教育,主張和諧統一,恪守傳統,但缺乏創新,安於現狀。而白家的這種限制、固定,力求穩定的教育理念造成了白孝文思想上狹隘懦弱。中國文化在主體上是反對功利的,反映在教育上就必然重視道義。孔子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他將「義」與「利」作為區別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標準。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也無不表現出崇義貶利、尚義反利的特點。這種價值觀念直接導致中國教育培養目標的單一性和教學內容的倫理性,整個教育都被納入了道德的範疇。其結果只能培養出安於現狀俯首聽命的「順民」,而抑制了人的個體需求,也抑制了人們正當的物質追求和享受。這種和諧標準使中國人崇尚兼容並蓄,百川入海的境界;崇尚不偏不倚,和而不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特立獨行都是被排斥的。

個人主義教育:鹿家對孩子們並沒過多約束,主張個人主義教育,注重personal endeavor,pursuit and success,heroism,competition,self-reliance。實際個人主義教育同時也令鹿家的子孫具備了強烈的侵略性。更深層次的,因為這種侵略性,在西方哲學角度體現出極強的排他性,當強調自我時,是不允許大家彼此維持相對平和的局面的,所以就要不斷競爭擴張。要麼互相競爭,要麼就去開拓,和別人競爭,直到決出勝利者為止。競爭與差異一直是個人主義教育著重培養的品質。從霍布斯、馬爾薩斯直到達爾文、高爾頓等無不重視生存競爭的原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3

理性主義教育 VS 自然主義教育

Rationalism EducationVSNaturalismEducation

理性主義教育:白家用理性主義教育觀,以深刻的唯理論為哲學基礎,主張知識只能通過理性論證來獲得。在此知識傳統下,知識被認為是「Absolute」「Scientific」。「絕對的」就是通過嚴格的理性思維獲得的知識具有絕對的、永恆的和普遍的價值特性,不容懷疑;

田小娥事件上,白家作為封建倫理綱常的傳承者和理想主意教育觀的實踐者,堅決抵制田小娥進入祠堂。近期丁璇老師的女德「金句」想必沸沸揚揚: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穿著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行為,易破財失身;女人一定要忍,總挨揍挨人欺負的人不愛鬧病等等……這些和封建社會宣揚女人忍受家暴、婚姻包辦、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如出一轍。我們生來都有相同的人性,威爾遜在《論人性》中提到:人性享樂主義是沉醉了的人性,犬儒主義是發瘋了的人性,禁欲主義是絕望的人性。田小娥形象說明了婦女初期的反抗是出於一種身體的本能,她完全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去反抗傳統的封建禮教。白家堅決反對的態度背後本質就是強調理性的先驗性,以理性抑制人性中的野性,同時使人漸漸損害感性和非理性素質(如想像、靈感、情感、意志等)。

鹿家採用的自然主義教育觀,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於自然」。「自然的狀態」在盧梭關於人類不平等和國家的起源學說中固然是指人類的史前時代,但在教育上更側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傾向和天生的能力。在盧梭《愛彌兒,或論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ION,1762)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盧梭反對封建灌輸壓制型的教育。」而古希臘的Protagoras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個人至上的原則。我們對比同為田小娥事件,鹿家的自然主義教育觀正是反對傳統道德體制的踐行者,鹿兆鵬就很支持和羨慕黑娃和田小娥自由戀愛。

總結

《白鹿原》里白、鹿兩家後代在不同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有著不同的命運軌跡,一個是呼籲中國教育應該回歸傳統,重拾傳統禮教中值得繼承的精華;另一種,則主張普及西方啟發式的教育理念,讓孩子發揮自我,自由成長發展。白嘉軒始終以傳統的儒家教育思想為主,一方面束縛了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另一方面這種大家長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個性,也必將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也是鹿家後代比白家更有出息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背景下,傳統教育還未真正退出歷史舞台,新式教育還未與國情結合,教育理念隨即也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文化傳承和演進方式不同是形成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原因。白家為代表的中國教育重道義,鹿家為代表的西方教育重功利,白家教育文化崇尚和諧,鹿家教育文化崇尚競爭家庭和歷史文化對教育的影響總是相輔相成的,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至關重要。

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現代教育是兩代人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什麼?作為家長,在這部劇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上的啟發嗎?如果作為孩子的你,又希望要哪個爸(d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地鐵人那麼多,蹭一下胸多大點事?很大!
十日談 五月末的狂歡
爭奪印度房地產蛋糕,中國開發商發現下一塊「肥肉」?
羅貫中如何把呂布變成了二次元男神?
同性戀、不姓屈、化身小鮮肉……這個端午節屈原又?叒躺槍?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不過如此》崔永元說,我無法改變這時代,這時代也別想改變我
這時代還有誰敢說自己不焦慮?
蓬佩奧罕見說出實話 什麼狠招都敢使 專家:真是這時代的悲哀
這樣的領袖,這時代還有幾個?
他獨立而真實,微博僅留一「呸」字,柴靜:這時代唯一清醒的蠢人
這時代網紅的地位有多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網紅?
賈乃亮更博笑笑被綠UU洗白,這時代的真愛讓人看不懂
楊冪高圓圓袁姍姍……清一色營養不良?這時代的審美不正常!
29歲導演上吊自殺,遺作卻在柏林獲獎,都怪這時代笑貧不笑娼?
這時代,努力的人往往被瞧不起!
「都孩子媽了,還一個人旅行」朱丹怒懟:這時代對媽媽要求太高了
有人說,這時代最後的狂人去了
00後錯過喬丹科比沒關係!因為這時代還有詹式傳奇
楊麗萍很了不起也很另類,活的不像這時代的人,5厘米指甲很嚇人
自殺、抑鬱,網路暗處的鑒黃師,是這時代最悲傷的職業
考辛斯:有機會跟這時代最有天賦的球員搭檔
這時代最強大黑客,在牢門下發現一個空信封
這些是 2018 年最好的獨立雜誌,它們展示著關心這時代的獨特方式
NBA生涯總薪水前八的球員!科比第五,喬丹在這時代會拿多少?
史蒂芬·霍金去世 他是這時代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