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面對熊孩子,你真的懂得怎樣「講道理」嗎?

面對熊孩子,你真的懂得怎樣「講道理」嗎?

兒 童 節

孩子本來就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我們卻以大人的水平去要求孩子應對真實的世界,通過「管教」來要求服從,這顯然捨本逐末了。

文 |王生

中國社會這幾年社交場合「排童」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最新的一則是女大學生在餐館腳揣物品恐嚇4歲孩子遭到孩子媽媽毆打。

只需要簡單的邏輯分析,就能看出女大學生在餐館腳揣物品恐嚇4歲孩子這件事情本身的邏輯多麼有自相矛盾。

一方面苛責熊孩子時,認為他們已經有能力也應該懂事,但對熊孩子採取的行為,卻不是對一個懂事的人該採取的溝通,而是如同對貓狗般粗暴恐嚇打罵。

這是無法自圓其說的,贊成這種做法的大人,應該反省自己是怎樣長大的?缺失了什麼?以後如何與別人的孩子相處,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

用暴力去制止熊孩子是無效的,不負責任的,矛盾的。那該怎麼做呢?

GIF/199K

「孩子是一切的中心」壓根就是錯誤

《紐約客》雜誌駐北京記者彼得·海斯勒曾在其著作《尋路中國》中這樣描述他在一所醫院大廳里觀察到的「中國式管教」:

在中國的城市裡,小孩子成為了一種非常畸形的中心人物——孩子越小,大人們圍著他轉得越近,彷彿一顆顆大行星圍繞著一個小太陽在軌道上運轉。

可是這樣的親近關係絲毫不利於紀律的形成,等待抽血的大廳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呵斥和叫喊。寶貝們在大廳里相互追逐,時而鑽進排著的隊伍,時而鑽出。到了抽血的時候,他們大喊大叫著,彷彿面對的是一場血腥謀殺。

這樣的情況與其說是中國所特有,不如說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這種家庭管教,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法國心理學者的描述中,朱麗葉·F-伯特尼爾、讓·拉普朗虛、亨利·埃都對其有討論。他們總結這些家庭的共同特徵:

在這些家庭里,孩子既是小皇帝也是小囚犯。他是大人談話的中心,但那只是大人討論他,談論怎樣教育他,但從來不與他交談。這些大人,將孩子置於自己生活的中心,讓自己圍繞著孩子轉,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

一方面,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把自己的年齡層放在了孩子的年齡層,美其名曰「設身處地」地一步步安排孩子地行動。

一方面又把孩子的年齡層放在了大人的年齡層,要求他們像大人上班一樣按部就班,獨立自主。

把法國心理學家的描述套用到中國醫院這個場景來看看,家長有沒有試圖和孩子講清楚抽血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有沒有真的把孩子當孩子,把自己當大人?

很多中國家庭父母和孩子「講道理」的場景是這樣的:你要是乖乖做完某事,我就給你某種獎勵。例如,你要是乖乖抽完血,等下我們就一起去買糖吃。

對於這種講道理的方式,大人和孩童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瑞士著名心理語言學家皮亞傑在其著作《發生認識論原理》中這樣描述兒童的邏輯思維方式:兒童作出因果解釋時,常常是在進行運演性綜合的同時,又將這綜合歸因於客體。

這句話很繞,舉一個口語化的例子,大人跟孩子說:

「不聽話就要打屁屁」,在大人聽來,強調的是「聽話」,但在孩子聽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打屁屁,我就可以不聽話。」

中國式管教的最大弊病就在此,對孩子來說,往往從來沒有人和他們像大人那樣講清楚道理,他們只是被要求服從。但以孩子的認識水平,他又往往會誤讀這些要求,把「講道理」錯誤理解成「談條件」。

GIF/653K

提前補課比事後管教更好

法國心理學家的好玩之處在,他們中真的有人從兒童的角度來觀察「管教」這個話題,讓娜?范?登布魯克著有《兒童對付難以相處的父母實用手冊》一書,這可不僅僅是換位思考,他提出了一個和孩子「講道理」的範式。

作者寫道:「兒童確實是唯一能夠為父母做點什麼的人,因為他們自己擁有尚未成為人的優勢。」

這本書是從小孩的角度來看大人,他強調兒童的天賦,正因為小孩還沒有接觸過成人的社會,更有可能表現出更大的自由,組織或延緩了文明的僵化。

法國心理學大師弗朗索瓦茲?多爾多曾經對比過不同社會類型對待兒童的寬容度,得出一個結論:出於經濟原因或者因畏懼冒險和未知事物,所有社會都不信任年輕人的自由和急躁。「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假說,有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拒絕:社會害怕兒童自身的天賦。」

一個社會越是按老一代形成的範式去要求下一代,越有可能讓社會平穩發展,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進步的機會。多爾多如是哀嘆:

「人類狀況最大的悲劇,就是我們在一生中創造力最旺盛、視野最廣闊的時候被置於成人的束縛之下,身體的不成熟矛盾地伴隨著一種自然天賦和感覺非同尋常的早熟。」

多爾多給家庭中的「講道理」開出這樣的範式:家庭本來就該是孩子成長的苗圃,在苗圃里,孩子本應能夠看到榜樣的力量,父母的活力和勁頭可以讓孩子產生長大地慾望——既然當爸爸媽媽這麼開心,我為什麼不努力長大去當一個爸爸媽媽那樣的人呢?

和孩子講大人的道理,最難的地方在於「打基礎」。一個已經知道醫院是病人看病的地方的孩子,比起不知道醫院是幹什麼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為何「醫院需要安靜」。

「熊孩子」之所以熊,更多時候是需要「補課」,讓孩子發自內心的理解道理,而不是單純的管教。

GIF/734K

別以大人的準則管教孩子

早在接近100年前,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就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中講到了對「熊孩子」單純使用「管教手段」帶來的弊病:

「人們常常以為,孩子哭鬧不講道理,是天生的氣質差異。其實不然,有交流障礙的孩子往往缺乏強烈的社會情感。這些孩子在家中,從來沒有完整表達過自己的需要。

媽媽為他準備好了一切,他沒有感到需要講道理的需要,他能做的只是服從,從而喪失了真正需要講道理時的交流能力,進而喪失了社會適應能力。」

嘗試理解孩子,記住一點很重要——孩子並不是縮微版的大人,孩子並不會生來就知道世界的模樣,一點一滴的小道理和小知識都需要大人的教導。

英國心理學大師唐納德?W?溫尼科特舉過一個例子來講幼兒和大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如果一個小女孩跟爸爸說「想要飛」,爸爸不會告訴他「小孩子不會飛」,相反的,他爸爸會把她舉起來,扛在頭頂上飛來飛去,再把她抱到柜子上面,讓她覺得自己好像一隻小鳥,回到了鳥巢。

溫尼科特指出,兩歲到四歲的小孩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我們跟小孩分享的世界,另一個則是小孩自己想像的世界。這兩個世界重疊在一起,所以孩子能夠比大人能夠更強烈地經歷它。

總之,孩子本來就不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我們卻以大人的水平去要求孩子應對真實的世界,通過「管教」來要求服從,這顯然捨本逐末了。越早和孩子講道理(而不是談條件),孩子才更容易講道理。

編輯 | 盧輝紅

來源 | 南都周刊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三萬英尺高空,我有地球上視野最棒的辦公室
宋朝與明朝,哪個更富庶?用數據說話
我以為電子煙跟香煙是一回事,直到我去試了試
我總是可以找到好看的書和電影!
「奇葩」粽子盤點:有的像鴨子,有的比你高

TAG:南都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哪些道理是你們結婚後才懂得的?
給你一個億,你懂得怎麼花嗎?給你一道題,你懂得怎麼答嗎?
「窮」養孩子會害了你的孩子?你懂得其中的道理嗎
為什麼自己那麼勤勞美白,但還是沒變白呢?美白的真相!懂得這些道理,你才能真正白起來
搞笑污漫畫,一直不變的道理,你懂得嗎?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這事真怪你!
我們懂得孩子的愛嗎?
索非揭美白真相——懂得這些道理,你才能真的白
孩子說謊要當面揭穿嗎?聰明父母要懂得如何巧妙應對孩子的謊言!
葫蘆娃:你真的看懂了嗎?這才是這部動漫的真正意義,看懂得沒幾個!
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這樣對你,女人要懂得珍惜,那你遇見過嗎?
男人懂得這些道理,讓你的婚姻順心如意
酸奶直接塗臉上好嗎 這些道理你是否懂得
用任何美白產品都沒有效果?懂得這些道理,你才能真正白起來!
懂得這樣和你溝通的男人,愛的就是你!
聰明的女人,懂得拒絕這些事,你是這樣的嗎?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遠離這四種「不靠譜」的圈子,真的很有道理
和孩子溝通,有些話一定不要說!我們應該懂得尊重孩子!
從上一段感情里,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為什麼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舊教不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