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中m5C的測序及其功能
根據中心法則,DNA儲存的遺傳信息經RNA傳遞到蛋白,其中RNA發揮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而RNA自身又受到多個層面的調控,其中化學修飾能夠改變RNA的功能和穩定性。目前發現的100多種化學修飾中,有2/3為甲基化修飾,其中m6A的研究最為透徹,本系列已有多篇文章介紹,這裡就不再贅述。另外一種重要的修飾形式——5-甲基胞嘧啶(m5C),在RNA中廣泛分布,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發現存在於mRNA上,但由於技術的局限性,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研究。隨著近些年技術的發展,m5C的研究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m5C在mRNA上的分布規律並不明確,其對mRNA的轉錄後調控功能尚不了解。
為了分析mRNA上m5C的分布規律,我們首先對HeLa細胞的mRNA上的m5C修飾進行了研究。利用優化的RNA m5C單鹼基測序分析方法(圖1),我們發現mRNA上m5C修飾水平的中位數為20.5%,主要分布於CDS和CG富集區域(圖2)。進一步分析發現,m5C在mRNA翻譯起始位點附近有顯著的富集,且主要位於其下游100 nt附近(圖2)。
圖1 、m5C測序建庫方法
圖2、 mRNA m5C修飾分布特徵
接下來,我們對mRNA m5C修飾是否具有組織特異性進行了研究。利用發現UHPLC-MRM-MS/MS技術,我們發現小鼠的六個組織(小腸、心臟、肌肉、大腦、腎臟和肝臟)中mRNA含有的m5C修飾水平是變化的,其中心臟和肌肉組織的修飾水平最高(圖3)。進一步高通量測序分析發現,和HeLa中修飾的特徵類似,組織中m5C修飾水平的中位數為20.6%-23.2%(圖3),同樣主要分布於CG富集區和編碼區(圖3),且富集於mRNA翻譯起始位點附近(圖3)。這些結果說明mRNA上m5C的水平及分布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圖3、小鼠組織mRNA m5C位點修飾水平及分布規律
接著,對含有m5C的mRNA進行功能聚類分析發現,這些mRNA既有參與共同的生物通路,如翻譯,又有參與組織特異的功能通路(圖4)。進一步對特異的位點分析,我們發現,特異位點所在的mRNA與組織特異的功能密切相關(圖4)。
圖4、小鼠不同組織mRNA m5C特異性
為了研究發育過程中,mRNA上m5C是否動態變化,我們對不同鼠齡的小鼠睾丸進行研究。結果發現m5C修飾在睾丸發育過程中是高度動態變化的,且與不同階段特異功能相關(圖5)。
圖5、小鼠睾丸發育過程mRNA m5C位點特異性
為了研究m5C的甲基轉移酶,我們根據已有報道,對NSUN家族蛋白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NSUN2能夠顯著影響mRNA上的m5C修飾水平,且其催化活性依賴於C271和C321,說明NSUN2是mRNA上m5C的甲基轉移酶(圖6)。
圖6、3.3 NSUN2催化mRNA上m5C的生成
為了研究m5C的生物學功能,其結合蛋白的發現至關重要,我們利用oligo-pull down結合蛋白質譜發現oligo- m5C 結合的ALYREF顯著多於oligo-C(圖7)。
圖7、oligo-pull down聯合質譜鑒定m5C結合蛋白
接下來,我們利用pull-down和凝膠遷移實驗(EMSA)對這一結論進行驗證,結果均顯示oligo- m5C結合ALYREF的能力顯著強於oligo-C(圖8)。
圖8、m5C結合蛋白ALYREF的驗證
進一步利用RIP技術,我們發現ALYREF結合的mRNA上的m5C修飾水平升高約8.7倍,且同樣顯著傾向存在於翻譯起始位點附近(圖9)。
圖9、ALYREF結合RNA上m5C的特徵分析
通過對ALYREF的蛋白序列與DNA上5mC的結合蛋白MBD家族和RNA m6A結合蛋白YTH家族進行比對分析,選取9個相對保守的氨基酸位點進行定點突變。利用EMSA和PAR-CLIP技術,我們發現K171的突變能夠顯著降低ALYREF結合m5C的能力,進而降低其與RNA的結合能力(圖10)。
圖10、K171是ALYREF結合m5C的關鍵位點
ALYREF是出核複合體TREX的組成蛋白,它在介導mRNA出核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調控作用。根據上述ALYREF能夠特異性地結合m5C的結果,我們猜想ALYREF是否通過結合mRNA m5C,進而介導mRNA出核?為了驗證這一猜想,我們首先分別對NSUN2和ALYREF進行敲低,利用免疫熒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觀察mRNA出核的變化。結果發現,敲低NSUN2和ALYREF後,核內mRNA的信號顯著增加,而胞質中則顯著減少(圖11),說明mRNA出核效率隨著NSUN2和ALYREF的敲低而降低。
圖11、NSUN2和ALYREF的敲低抑制mRNA出核
接著,我們分別在NSUN2和ALYREF敲低的HeLa細胞中過表達NSUN2和ALYREF的野生型和關鍵位點突變體。免疫熒光原位雜交(FISH)結果顯示,只有NSUN2和ALYREF的野生型能夠分別回補NSUN2和ALYREF敲低而導致的mRNA出核降低(圖12)。
圖12、NSUN2和ALYREF野生型與突變型回補mRNA出核實驗
接下來我們在單基因水平上對其進行檢測。我們根據高通量測序的分析結果,分別挑選出三類基因:1、含有m5C修飾且受NSUN2調控的基因;2、含有m5C修飾但不受NSUN2調控的基因;3、不含有m5C修飾的基因。發現在NSUN2敲低情況下,只有第一類基因出核效率顯著降低,而在ALYREF敲低的情況下,第一類和第二類基因出核效率均顯著降低,第三類基因不受兩者影響(圖13)。
圖13、單基因出核驗證
為了進一步驗證m5C調節mRNA出核的功能,我們構建了minigene的出核報告系統。發現NSUN2和ALYREF敲低後,FBXW9-EGFP mRNA在細胞質中的定位顯著降低,反之在細胞核中的定位顯著增加(圖14)。對m5C位點突變後發現,m5C的喪失不影響FBXW9-EGFP mRNA的轉錄生成,但顯著降低了出核效率。
圖14、mini-gene 報告系統的出核驗證
總而言之,本研究首先建立改進的RNA m5C單鹼基解析度高通量測序與生物信息分析技術,揭示了mRNA m5C的分布規律,並繪製了精細的m5C修飾圖譜;發現mRNA m5C的分布特徵在哺乳動物中十分保守,而在不同組織中修飾的基因具有特異性, 並且在小鼠睾丸發育過程中, m5C具有動態性;發現了mRNA m5C主要甲基轉移酶NSUN2(Writer)及其第一個結合蛋白ALYREF(Reader),並揭示了m5C調控mRNA出核的重要功能。
圖15、工作模型
圖16、期刊封面圖


TAG:23Plus |
※Seq-ImmuCC:基於RNA-Seq的免疫細胞組分預測模型,為測序數據提供新的解讀視角
※RNA-seq測序基本知識
※NEJM:DNA測序技術可有效預防感染的爆發
※Nature Methods:更便宜、更全面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
※十年內完成約150萬種生物的DNA測序,New Scientist長文報道地球基因組計劃
※北京希望組獲Nanopore中國首家PromethION平台DNA測序服務認證
※測序大拿《Nature Genetics》指出廣泛使用的人類參考基因組缺失3億個DNA
※重磅交易!Illumina12億$收購PacBio,拿下「關鍵測序技術」
※突破|北京希望組(GrandOmics)正式面向全球提供基於PromethION平台的人類基因組重測序及生物信息學服務
※OpenAI新研究補齊Transformer短板,將可預測序列長度提高30倍
※Open AI新研究補齊Transformer短板,將可預測序列長度提高30倍
※基於 SMRT 測序技術對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評估——基因編輯或具有癌症風險
※Science:攜帶型DNA測序儀在檢測病毒疫情中大顯身手
※Nanopore測序首次揭示RNA病毒天然基因組
※Nature:史上最大測序研究表明罕見的DNA改變與2型糖尿病有關
※lncRNA鑒定專題-樣本和測序要求
※Illumina12億美元收購Pacific Biosciences,坐穩全球基因測序行業頭一把交椅!
※Nanopore測序在基因組 de novo中的應用
※1.39億美元!全球測序巨頭Oxford Nanopore獲知名機構投資
※納米孔科技之旅 Nanopore Tech Tour來襲,解鎖體驗全新測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