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王妃婚禮上訓哭小王子,那麼,孩子犯錯到底該不該被罵?
只要是身為家長,大概多少都為孩子在公共場合犯錯誤,該如何教育而頭疼過。是置之不理,還是當眾指責?似乎總是把握不好度。
而一直以來以端莊優雅、高貴迷人形象示人的凱特王妃,最近卻在妹妹備受關注的婚禮上,展現了她難得一見的「嚴母」面孔,現場直接訓哭了自帶流量的小王子。公共場合下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她的做法或許可供家長們借鑒。
1
婚禮現場踩到婚紗
小王子被凱特王妃訓哭
5月20日這天,是凱特王妃妹妹皮帕的婚禮。作為新娘子的外甥,咱們的喬治小王子自然充當起了婚禮的花童。能讓皇室繼承人做花童的機會當然不多,小王子喬治在現場跑來跑去,樂不可支,對什麼都充滿了新鮮感。
然而王子一開心就犯了糊塗。花童們站在拱門前迎接新人,小王子喬治忽然走到新娘小姨的後面,把婚紗給踩了。所幸並無大礙,新娘繼續向前走著,好像沒有發覺。
如果這事發生在你家孩子身上,你會如何處理?
第一種反應:誰也沒注意,也沒引起任何事故,把兒子拽到一邊,裝作什麼也沒發生;本來嘛,孩子這麼小,不懂事,而且完全不是故意的,孩子沒有任何責任;
第二種反應:媽媽發現後,趕緊喊:寶貝,你踩到婚紗啦,快過來。孩子離開後,一切正常,媽媽也不再說什麼。媽媽覺得已經提醒孩子了,孩子也是無意踩到,不算什麼大事,不用再追究了。
可是,小喬治的媽媽——凱特王妃是怎麼做的?
她立馬把喬治和女兒夏洛特拉走,在一個小角落裡,開始嚴肅地教訓起兒子。
在媽媽的嚴肅教訓下,小王子當場就哭了。那樣子看起來又萌又委屈,惹得旁人心生憐憫。
我們或許不能獲悉當時王妃究竟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但是從喬治被訓哭的畫面中,能夠感受到,凱特王妃的語氣是很嚴厲的。
這就叫「不慣孩子」,即便小錯,也絕不姑息。說完小王子後,小王子也認識到自己的過失,最後王妃又適時地摸頭安慰他。
更有意思的一幕是:當王妃在教育小王子的時候,夏洛特臉上有出現笑意,但馬上被媽媽覺察到。在教育完小王子,王妃還順帶教導一下妹妹夏洛特:哥哥雖然犯了錯,但是他勇敢承認、改正錯誤,哥哥是最棒的,你應該尊重哥哥……
帶到角落——指出錯誤——孩子承認錯誤後,依然給了安慰,以給孩子安全感——甚至,還順帶教導了另一個孩子。
為何有的孩子彬彬有禮,有的孩子胡攪蠻纏,看到凱特王妃的處理方式大概就能明白,孩子的教養永遠和家長隨時隨地的教育分不開。
2
「孩子小,不懂事」
不該成為放任孩子的託辭
等以後喬治長大了,我們可能會讚歎,多麼有教養的王子啊!彬彬有禮,張弛有度,一派貴族風範。但別忘了他身後那個教育他的媽媽。孩子的差距,就是父母的差距。
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託辭,將孩子日常的小錯誤並不放在心上大概比比皆是。
這不由得讓團長想到:之前一位媽媽因一個女童踩到自己兒子的腰而發飆揍人的事件。事件中女童的媽媽一直在重複解釋女童不道歉的行為:「孩子小不懂事,孩子小不懂事啊.....」
同樣的託辭,團長平時在遇到熊孩子「襲擊」時也總會聽到。熊孩子仗著自己年紀小,猛不防上來就是一拳,那感覺豈止「抓狂」二字可以形容。小王子不小心踩到婚紗就被王妃媽媽訓哭,熊孩子打人,當事父母卻無動於衷,認為孩子小理所當然可以被原諒。
但是,愛從來不是放縱。父母可以原諒孩子犯下的任何錯誤,可孩子總有長大走入社會的一天,如果不好好管教孩子,總會有人替你管教。
比如前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女大學生猛踹在餐館尖叫的孩子事件。雖然這個例子有點極端,但多少應驗了那句話:你的孩子不教育,別人會替你教育,現在你不教育孩子,以後會被社會教育。
和「孩子小,不懂事」相對的一句話應該是「教育要趁早」。這個「早」並不僅僅指知識上的儲備,更是指教養。在孩子還不懂事、似懂非懂的時候,教育反而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等他們長大了,更是「管不動」了。
3
公共場合中,
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既不傷孩子自尊又能起到教育效果呢?這考驗著父母的智慧。
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培養孩子在公眾場合的表現吧。
日本:公眾場合控制情緒
日本家庭教育孩子「內外有別」,指的是對家庭和公共場合要區別對待。在家庭里,小孩子可以完全放開,因為身邊都是父母等可以接受你的親人,而公共場合周圍都是「別人」,沒有接受你所有表現的義務。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表現有所收斂和控制,表現出好的一面才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惹人厭惡。
美國:校車有30條規矩
美國是個自由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們在公眾場合可以不懂規矩。拿坐校車來說,學生們需要遵守的規矩就達30條之多。涉及到孩子的共同安全,老師們一般會嚴肅教育孩子,讓其明白公共乘車中規則的重要性。推及其他場合,公共禮儀與規則同樣不允許被無視。
法國:教會孩子學會等待
尊重他人是法國家庭教育的一個基本點,學會等待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父母從小就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形成這種習慣:並非你提什麼要求都可以立馬得到滿足。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幾個國家在日常行為禮儀方面就對孩子做出了嚴格要求。這也就從源頭上避免孩子在公眾場合出現擾亂他人,紊亂秩序的行為。這也是團長想提到的一點,讓孩子在公共場所舉止行為合宜,需學習一些基本的社會禮儀規則。
在此基礎上,下面這幾點或許能夠帶來些啟示。
1、以身作則影響孩子
父母的舉止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行為,你孩子在公眾場合的行為舉止正是家庭教養的側影。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家長身體力行的關鍵。
2、做好提前準備避免孩子產生失當行為。
避免孩子在公共場合作出危險不當或打擾他人的舉動,更需要提前準備。
比如告知孩子你們的日程安排,對特殊活動著重說明,清楚地告訴孩子有關的行為準則,讓孩子對將要面對的場合有心理準備。
3、嚴防死守,多關注孩子
孩子尚且年幼,有許多不可預測的行為。在進入公共場合之後,家長可別只顧著刷手機聊天,尤其是在人多雜亂的環境。如果孩子行為不當,家長未能觀察事情始末,及時干預,容易造成各種衝突矛盾。
4、巧用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無所事事便容易到處亂碰,產生問題。言語說教有時候難免蒼白無力,吸引和轉移注意力才是大救星。比如拿出畫筆和圖紙,讓孩子塗塗畫畫,轉移他的精力與注意力。
5、控制情緒,「逃離」現場再教育
若是孩子在公眾場合「鬧事」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家長首先要控制的是自己的情緒,不做當場發飆的「虎媽」、「虎爸」。而有些家長,當場不說,維護孩子面子,回家再說,時間一長,孩子當場的感受已經沒有了,教育的效果差很多。
團長覺得,不妨學著像凱特王妃那樣,將孩子帶到一邊,再嚴肅地教育孩子此時行為的失當。
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用規則的手段去強化孩子思考與行事的習慣,正面管教孩子,這才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姿態。
文 | 淡淡


※三易其貌,瓦礫上重生:祝國寺小學建校80周年
※孔令輝職務由李隼暫代 國乒女隊遭遇世乒賽24年罕見危機
※歷時5年追蹤8000多粒種子 中科院學者發現:中號種子最易傳播
※1歲女童被開水燙傷 成都交警駕警摩闖紅燈送醫
※20年後再到大陸參訪,台灣一校長感嘆:學校硬體設施先進
TAG:成都商報 |
※熊孩子犯錯的時候,該怎麼去教育他?網友:先揍一頓再說
※孩子犯錯,父母該不該打孩子呢?來了解一下吧!
※孩子犯錯了,我該怎麼辦?
※已經誇孩子聰明了,孩子怎麼還會犯錯?這才是誇孩子的正確方式
※馬伊琍:孩子,謝謝你允許我犯錯,還一直那麼愛我
※孩子犯錯後家長如果這樣子教育孩子,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孩子犯錯了,到底該不該體罰?
※孩子是否該有零花錢,父母這四點要早知道,避免孩子犯錯誤
※當孩子犯錯誤了,父母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犯錯時,你是怎麼做的?
※當孩子犯錯時,聰明媽媽這樣做
※孩子犯錯時,家長去責備那就錯了,說出這3句話就能讓孩子接受
※孩子犯錯該怎麼罰?聰明的家長懂得進退
※孩子犯錯後,父母最不該做這件事
※爸爸教訓犯錯誤的兒子,沒想到兒子如此淡定,最後的小眼神亮了
※兒子犯錯,女子假裝要懲罰他,金毛的反應將女子感動了!-萌趣說
※你越是罵孩子,孩子就越差勁,以後孩子犯錯了就說這幾句話
※孩子犯錯,婆婆用絕食威脅我不準罵孩子,老公一番話,我紅了眼眶
※把尿對孩子到底好不好?醫生是這樣說的,寶媽可別再犯錯誤了
※你越罵,孩子越差勁!孩子犯錯用這5招,孩子想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