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母需求還是外貿牽引?鶻鷹3.0到底會不會成為國產版F35?

航母需求還是外貿牽引?鶻鷹3.0到底會不會成為國產版F35?

白鶻日邊來,一息萬里遙

——漫談鶻鷹

據網路信息報道,FC-31鶻鷹四代戰鬥機的新驗證機將於下個月首飛,作為我國以一個航空企業之力研發的中國第二款,世界第五款隱身戰鬥機,鶻鷹從其出現在高速公路上的一刻,就被寄託了並不低於J20的期望。但是將其進行客觀的分析,鶻鷹以其目前的技術狀態與工程實踐能給予我們怎樣的未來願景?鶻鷹是否會對我國乃至世界的隱身戰鬥機版圖造成有力的衝擊?鶻鷹3.0大致會是怎樣的一種戰鬥機?下面筆者將就這幾個問題與讀者進行探討。

首先我們要明確幾個容易引發混淆的概念。第一,高低搭配是什麼?四代機的高低搭配原則與三代機有何區別?我們知道,三代機中典型的F15與F16的高低搭檔,是有著深刻的戰場環境因素的。地域狹小的中歐作為冷戰中美蘇決戰的預定戰場,經過多年經營,在有限的地域布置了大量的兵力,而且靠前部署有大量固定高價值資源,如前線機場,軍火庫,油庫,巡航路線固定的大型飛機,以及炮兵,裝甲兵集群等。在這種環境下純粹的蘭開斯特平方率指導下的近距空戰無法避免。同時大量布置的基地群和空情保障體系,路基-空基感測器支持也保證了輕型戰鬥機在態勢感知上相對於裝備了大量電子設備的重型機的劣勢被相對抹平。F16A依靠出色的氣動、結構設計以及激進的思想指導(簡易的電子設備支持下晝間格鬥機)在這種環境下設計不可謂不成功。不僅價格顯著低於F15,CPFH單位時間飛行成本只有同期的F15的一半左右。隨著三代半戰機的現役,中型機也逐漸裝備了複雜的感測器與電子設備,其購買,維護,研發成本逐漸追上了重型機。比如颱風,陣風,以及大黃蜂的價格與F15/側衛家族也幾乎沒有差距,甚至略有反超。當進入四代機時代,設備密度空前提升,F22與F15有著類似的體積,但是重量提升了40%之多,而且在無外掛的乾淨構型下武器與燃油載荷遠遠低於F15。這還是因為F22技術凍結較早,沒有加裝一些更為複雜的航電設備,如F35的光電設備。至於F35的質量控制,則已經是典型的災難了,這裡就不多展開了。因此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鶻鷹在行政命令下有了與J20類似的彈倉長度,這造成了設計上的局促與潦草,而且沒有布置側面彈倉的空間。而為了實現對典型三代與三代半戰機的壓制,勢必又要裝備類似J20的完整航電,而局促的空間又對環控設備提出了比J20更苛刻的要求。所以我們不禁要問,面對遠比中歐要廣闊的西太區域,同樣需要佔用機場空間,同樣需要寶貴的四代機飛行員,同樣超越早期三代機的重量,但是控制的戰場範圍和獲得的戰鬥力與我們節省的成本相比,是否值得這麼做?

第二,很多人認為,海軍可能會應用這一款戰鬥機作為未來的隱身艦載機。首先我們知道,鶻鷹最早在中航是以AMF項目進行設計的,是典型的先進中型戰鬥機,幾乎沒有考慮海軍的需求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那麼,海軍是否會像當年的飛豹一樣做接盤俠呢?我們看一看帝國海軍吧。在八十年代隨著ATF的穩步推進,海軍也進行了NATF與ATA兩個項目的未來艦載機的研發工作。但是蘇聯的快速解體使這兩種先進的戰機也迅速失去了針對性的作戰環境而迅速下馬。而後來F14也因為成本的問題被加重的多任務廉價准重型機超級大黃蜂取代。實際上,如果有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的話,帝國是萬萬不會用大黃蜂取代貓的。雖然大黃蜂的氣動設計遠遠優於貓,但是貓能在600nmile外的CAP陣位上掛著多枚AAM巡航幾個小時,並快速衝刺攔截敵方打擊機的能力,是大黃蜂系列永遠不可能具備的。此外,相比陸基戰機,艦載機的機動範圍與所需控制的戰場範圍更大,空情保障也更不充分,在這種環境下,具有大作戰半徑,並且能攜帶更多,更大功率感測器的重型戰鬥機有著遠遠好於中型機的戰場使用。而數量上的些許優勢是無法彌補這一點的——10%的數量優勢另外一個結果是50%的戰鬥力差距。而對於重型航母來說,重型機和中型機的調動難度是類似的,他們都是一機一個起飛點/彈射器佔用。從技術上來說,鶻鷹目前的狀態也是難以上艦的。我們知道,鶻鷹從一開始就使用了復材一體成型機翼。誠然這種工藝有助於改善結構受力分布以及減重,但是也告別了摺疊翼。同時對於艦載機至關重要的全幅襟翼也沒有出現。這兩點就需要對鶻鷹動大手術來進行調整。同時復材一體成型機翼在F2上的應用來看,存在抗剪切應力等衝擊載荷的性能差,對破損造成的應力集中和結構強度急劇惡化的問題容忍度極差。對於保障遠低於陸上機場,且使用環境更加惡劣的艦載機來說,未來難道要像F2一樣只能規規矩矩飛,幾乎很難做齣劇烈的機動動作來是無法容忍的。

前一陣子出現的鶻鷹2.0版本至少成為了一種完成度較高的飛機。對照片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鶻鷹進氣道的唇口進行了適度修型,機翼下方的棱邊的明顯凸起被取消,主翼與平尾都進行了切尖處理,垂尾後掠程度增大並切尖,雙發間距減小,同時整體機身進行了有限的放大。這一切表明鶻鷹已經逐漸變成一架完成度與定位相對靠譜的四代機原型機了。整體設計趨於常規與保守,與北所技術力量較為薄弱相吻合。就目前的設計來看,整體設計對於渦流的控制非常保守,主動渦流產生裝置只有翼前小邊條,且尺寸較小,即使整合機頭渦也難以對機翼形成強有力的干擾。或許這與垂尾的設置有關——垂尾翼根過於靠外,強渦很容易打到垂危。同時在試飛中觀察到,沒有明顯的拉渦增生翼尖就產生了增加誘導阻力的渦流。除此之外,復材一體成型的機翼也很難學習J10那樣,依靠機翼的強扭轉卸載誘導阻力,目前的鶻鷹2.0針對這些問題有一定改善,但是我們很難認為氣動設計產生了根本的提升——畢竟四代機不僅僅是一架隱身飛行物,一架戰鬥機最核心的地方仍然是其飛行性能。我們希望鶻鷹3.0能夠在氣動設計上有看得到的改善。

有小道消息稱,孫聰目前忙于飛鯊的多個子型號無暇主抓鶻鷹,目前由楊偉接盤鶻鷹進行調整。我們可以看到,楊偉的2.0版本的鶻鷹除了微調一系列氣動布局外,並沒有應用楊偉賴以成名的複雜多渦系的氣動設計,加大的垂尾也基本告別了全動垂尾的可能,選擇了一個較為保守的方案。因此我們不難看出鶻鷹的設計思路——徹底放棄與J20爭奪主力制空戰鬥機的地位,也減少放大程度,而純粹作為一種廉價的制空戰鬥機來使用。雖然沒有安裝複雜的EOTS與EODAS,但依靠未來的綜合射頻管理雷達和新一代戰場網路,該機依然可以作為一種新時代的廉價版Mig29,在台灣,印度,朝鮮,東南亞等戰場起到壓制各種傳統三代/三代半戰機。畢竟對於我國來說,保持一支龐大的戰鬥機部隊是有現實意義的——前提是鶻鷹能夠足夠廉價。

當然,這一點對於某些希望獲得一種F35之外的廉價絲帶機是矛盾的。這其中的取捨,不僅要看鶻鷹3.0的設計團隊,更要看更高層次的負責人如何看待這樣一種足以改變地區實力對比的准戰略性武器了。

白鶻日邊來,轉奚天宇凈。筆者衷心希望鶻鷹的設計團隊,能呈現出不一樣的一架鶻鷹3.0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漢防務 的精彩文章:

俄軍現代化進程被打斷,中國軍力有望上升到世界第二
桌上談判桌下小動作不斷,我國領海又現魅影危機
小巴變心買土耳其艦為哪般?原因竟是幕後黑手想做伊斯蘭世界老大
西太海域再現危機,美艦為何再挑戰我軍容忍度,其原因竟因為這樣

TAG:浩漢防務 |

您可能感興趣

殲20的需求量是F22的三倍,為什麼不外銷?
七國主導,35國參與,建成將可滿足全球100億年的能源需求
殲31為何缺席2018年珠海航展?很可能是出於保密需求!
中國為什麼會繼續購買S400,國產導彈已無法滿足需求
使命召喚15主機版硬碟需求高達100GB?
紅旗9之外中國或在研紅旗19,性能不輸美俄,S400需求減小
Xbox吃雞人數突破400萬 沒外掛才是玩家需求
替換上千架殲7殲8,中國有了殲20,也須全力生產殲16,需求量巨大
未來20年我國民航動向:80000億大單和8000架客機需求,急壞波音
3733元流暢吃雞主機,16G內存和GTX1060顯卡,滿足遊戲黨的需求
XPS15二合一,滿足你360°需求
不只是快!華為Mate20 X 5G 如何適配未來5G需求?
很多人問,中國為何還進口蘇35?因殲20滿足不了空軍需求!
洛-馬公司:中東地區需求可能將F-35銷量猛推到4600架?
056A單價7億直追054A?網友:按我國需求,並不貴
不止428億!聯發科未來5年將持續投入5G和AI,人才需求很迫切
【201802】需求至上
1月民航運輸旅客4647萬人次,同比增長5.7%;需求在遷移,旅行消費升級正在重塑奢華旅行
至少缺300架 中國對這種飛機需求絲毫不亞於運-20
中國海軍迎來萬噸級時代,需要多少艘055才能夠滿足航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