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篆刻初學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字法問題,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剛剛接觸篆刻,並打算系統學習的話,建議你收藏這篇文章,因為你有可能在以後的學習和創作中,不斷回看這篇文章。

中國的篆刻發展的歷史比較長,因此形成了大致如下六種文字體系:

1、戰國的古璽文字;

2、秦代的摹印篆;

3、漢代的繆篆、鳥蟲篆;

4、魏晉的懸針篆;

5、唐宋以來的疊篆;

6、明清以來文人篆刻常用的《說文解字》體系的小篆。

逐一說一下:

一、戰國的古璽文字

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天下七分,七個國家各有各的文字體系,而各個國家又各自需要自家的印章體系,大家各自又不互相統屬,由此形成了中國第一個文字體系,即戰國古璽文字體系,這些文字散存於七國璽印之中,因為是早期文字,字形略接近甲骨文或部分金文或石鼓文以及籀文,字形變化較多,目前有部分篆刻字典里有專門列出這一項字體: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篆刻字典里的古璽文字)

但字典里的古璽文字,有些文字是依照「六書」原則組合出來的,真正原始的古璽文字當屬來自古璽印里的文字,他們的大致的樣子是這樣的: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古璽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古璽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古璽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古璽印)

古璽印文字的文字字形較為樸拙,是中國篆書文字最早的文字樣本,當篆刻初學者學習刻制古璽印式的印章時,需要用到戰國古璽文字,可以採取或者到相應字典里查字,或者到古璽印里去找字的方法組成印面文字,但一定要注意採用古璽印章的印式,選取文字時又要注意白文和朱文的區別。

二、秦代的摹印篆

戰國末,秦始皇統一天下,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訂了全國統一的字體標準:小篆,小篆結體秀美,婉而通,字形修長,小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標準篆書,如下圖: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小篆)

為了實用的需要,秦統治者當然也需要使用印章,於是,這種標準的小篆需要刻入印章,但秦人很快發現,小篆修長和圓轉的體勢是不太適合放到印面上的(因為當時需要大量用到的白文封泥用印章都是方形的),於是他們規定專門在印章中使用的「摹印篆」,注意:摹印篆的字體是接近小篆的,只是它為了適應方形的印面進行了簡單的「方」化,使之更加整齊,它與後來漢時期的繆篆是有區別的,篆刻界很多專家把摹印篆與繆篆劃等號的說法是錯誤的,它們有發展上的沿續性,但卻是有差別的兩種字體。

小知識點:秦八體書

《說文解字》有記載,秦文字規定有八體,分別是: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秦印中的摹印篆)

顯然,秦八體中的第五種摹印,是專門用來刻印用的文字,這種文字略區別於小篆,較小篆字形較方折,但基本仍保留了小篆字形下部的垂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印的形狀,使秦印中有較多的豎長方形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秦印的章法,使秦印為了保證章法上的穩定,大部都有邊框和界格線,即我們說的田形框與日形框(半通印)。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秦半通印中的界格)

摹印篆修長的字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秦印有界格和邊框的存在,這是秦代制印工匠最樸素的審美做出的選擇,這種界格在西漢初年仍有保留,到公元186年左右,「田」字界格被廢除,但之所以這個田字格被廢除,是因為另一種字體繆篆的出現。

三、漢代的繆篆、鳥蟲篆

西漢初年的印章是沿著秦印的路子走的,用字也摹印篆,印面也有界格,如: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西漢印)

但很快,漢代的制印工匠們(包括寫印稿的文人)在製作印章的同時,發現摹印篆的垂腳是可以縮短的,縮短之後的字形更加方正,更適合方方正正的印面,美觀、穩重、大方,並且因為字形的方正平直,章法上是整飭方正的,不再需要原來的界格與邊框: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西漢印)

於是就漸漸轉化為不同於摹印篆的另外一種字體:繆篆,這種字體字法體系上同摹印篆一樣仍然是小篆體系的,但是字形上方正化了,到新莽時期,明確規定了這種字的名稱叫繆篆,專門用以制印。

小知識點:漢王莽六書

公元8年,王莽奪取正權後,變秦八體書為六體書,亦稱「六書」,《說文解字敘》里記載:「及亡(漢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製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繆篆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秦摹印篆不斷實踐之後產生的一種更適合於印面的篆書文字字體,也是中國古印章中用量最大,使用面積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新莽時期,改漢制,印章印文主要是五字或六字導致印面文字分三行,導致文字體勢自然引長,略有小篆體勢,字形修長婉轉,具有黃金分割之美: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新莽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新莽印)

新莽規定了印章文字是繆篆,但實質上,新莽時期印章的用字大部是摹印篆或者甚至是小篆體勢的,繆篆字形大量應用於西漢時期和東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東漢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晉印,在印章史上斷代亦多劃歸漢印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期文人,由於發現漢印中繆篆的字形特徵非常適合於方形的印面,因此,在創作篆刻作品時,也以繆篆為篆刻的主要文字體系,並由此歸類出適合於篆刻的各種字典,供篆刻創作者查詢使用,如《繆篆分韻》《漢印分韻》《漢印文字征》等均是此類圖書,篆刻名家中,晚清名家黃牧甫是大量使用繆篆創作作品的傑出代表: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黃牧甫的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黃牧甫的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黃牧甫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漢印中的文字體系中還有另外一種文字:鳥蟲篆,這種字體其實均起源於秦,上面介紹的秦八體提及過它(蟲書),不過,以這種字體創作的印章多見於漢時期(秦代只有15年,太短了),其實,鳥蟲篆是篆書的美術字,它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比如: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鳥蟲篆)

鳥蟲篆因為在字頭字尾常以鳥頭或者蟲尾來裝飾因此得名鳥蟲篆,因為帶有強烈的裝飾意味,且不易做假(因為太繁複),鳥蟲篆在印章中也有大量的應用,比如著名的傳國玉璽,據說就是用鳥蟲篆製作的: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傳說中的傳國玉璽璽文)

其實,漢私印中也有大量的鳥蟲篆印章,如: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印中的鳥蟲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漢印中的鳥蟲印)

因為鳥蟲篆印章強烈的裝飾性,且刻制過程中需要精細工穩的刀功,因此為歷代高水平的印人所喜愛,有的甚至以專刻鳥蟲篆為終生志趣,比如明代印人汪關,他就有精緻的鳥蟲篆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汪關刻的鳥蟲篆)

近代的方介堪,當代的韓天衡,他們都以刻鳥蟲篆作為他們主要的作品風格: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方介堪的鳥蟲篆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韓天衡的鳥蟲篆作品)

四、魏晉的懸針篆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印章中,還有一種用字在繆篆、鳥蟲篆以外的另一種字,即懸針篆: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晉懸針篆印)

這種字體,是在三國時期頗為流行的一種篆書,每字的主要直筆延伸而下垂作針尖狀(如上圖),三國時期魏國的「正始三體石經」中的篆書便是其典範之作。三國吳的《天發神讖碑》也有同樣的文字特徵,如圖: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天發神讖碑》部分)

這種文字特徵間接開啟了趙之謙的那方「丁文蔚」以及後世齊白石印風的先河: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趙之謙刻「丁文蔚」)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齊白石刻「四不怕者」)

五、唐宋以來的疊篆

經歷了漫長的、動亂的漢後隋前時期之後,歷史進入唐宋歷史時期,由於紙張的大量應用,朱文印開始大量使用,且由於印章的幅面越來越大,印章中的文字開始盤曲堆疊,這就形成了唐宋時期乃至明清時期有代表意義的疊篆印,由於通常「九」這個數字用來形容「多」,因此,這種疊篆又被稱為「九疊篆」,其中的九疊並不確指有九疊,只是指疊得比較多罷了。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唐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宋疊印)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明疊印)

六、明清以來文人篆刻常用的《說文解字》體系的小篆

自明文彭開創文人篆刻以來,文人們一邊大量使用繆篆文字作為篆刻主要文字,另一方面在朱文方面又大量使用小篆字體,並由此大量創作出以小篆為入印文字的元朱文印式的篆刻作品並由些開創了文人篆刻六百年的輝煌歷史。如: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丁敬的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鄧石如的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趙之謙的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吳昌碩的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黃牧甫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趙叔孺的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王福庵小篆印作品)

篆刻初學必知的第一個問題:篆刻的文字體系

(陳巨來小篆印作品)

小篆本身婉而通、易變形處理的特性,為篆刻文人提供了適應不同印面的文字素材,以小篆為主要字體的字書《說文解字》也由此成為每一個學習篆刻的篆刻人的基礎教材。

以上六種文字體系,是中國篆刻史上最為主流的文字體系,他們分別又對應相應的印章印式,這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積累了歷代能工巧匠、大宗師,大名流的審美經驗的篆刻審美樣式,創作一方篆刻作品,當內容確定之後,選擇何樣的印式,使用何種文字做為入印文字,是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做為初學篆刻的新人,一定要先了解這些最基礎,最底層的知識,以「學成規矩」,再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創造,以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李刻堂】之153,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學篆刻不入漢印不懂篆刻,不出漢印不懂創作
有童心的豐子愷,值得陪你過這個兒童節!
篆刻章法:啥是「計白當黑」?
文人掌故:齊白石佩服的徐渭,他的印章以及那方謎印「秦田水月」
跟著趙之謙臨漢印,其實就是「渾厚」的氣息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入門:初學篆刻,這兩個字要理解清楚
篆刻入門:關於《說文解字》,篆刻初學者還需要了解這些問題
篆刻打基礎:《說文解字》里的第一個漢字
篆刻入門:《說文解字》第一課
篆刻初學者實戰臨摹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篆刻入門:初學篆刻,你要知道線條是會說話的
篆刻學習:寫印稿前,回顧一下篆刻章法的幾種經典樣式
篆刻實戰:關於臨摹的一些細節問題
學篆刻,這裡有個必備的書單
印文的文字排列篆刻講堂十六
石開:篆刻詞句大有學問,所以我有「六不刻」
篆刻知識:篆刻十九美!
篆刻課程之一:關於篆與刻
學篆刻的第一件事:按部就班學「識篆」
篆刻學習:檢查一下,你「識篆」在哪個階段
篆刻入門:學篆刻,不查字典怎麼行?
學篆刻,學工穩類,還是學寫意類,這是個問題
印人傳:那個寫草篆的趙宧光其實也是篆刻家
篆刻學習:印稿設計的第一要務
印人傳:那個寫草篆的趙宦光其實也是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