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立法:朱元璋對權力的想像

農民立法:朱元璋對權力的想像

最近發現了一部不錯的連續劇《朱元璋》,是導演馮小寧在20年拍攝,由胡軍、劇雪等主演的46集歷史正劇。這部戲播出後幾乎沒有反響,我無意中看了幾集,實話說,前幾集的確比較雷,但越往後越有味道,於是一口氣看完。作為央視大戲,這部戲收視率卻極為慘淡,主要原因是沒有戲說,情節基本按照歷史線索演繹,這就難以取悅娛樂至上的群體;但細節上又沒能精雕細琢,史實錯誤的小辮子一抓大把,也不能贏得苛求歷史嚴肅性的觀眾。加之橫店外景太假,時有穿幫鏡頭,群眾演員頻頻齣戲,其收視命運可知。

(資料圖:電視劇《朱元璋》劇照)

不過,這部片子卻淋漓盡致的刻畫了朱元璋在歷史舞台上的角色,透露的了傳統中國一段特有的歷史邏輯。46集的連續劇,前15集表現朱元璋從一個沙門游僧,在時代大勢下成為紅巾軍的中等頭目,並以此起家,僅用了十幾年,就縱橫捭闔、包舉吳越、混一南北,實現了「立國」功績。後面的部分則表現朱元璋清除宿舊、誅戮功臣、反腐肅貪、廢相專制、大權獨攬的「立法」勛勞。貫通其中的,是朱元璋的善惡人格,其善,在於消弭戰禍、恢復生產、清腐肅貪、建立上訪制度、整治上層官僚體系;其惡,在於全憑一小農心態治國立法,高度專制、殺伐決斷、仇視士大夫,視天下為自家財產。這部戲能夠把朱元璋這種農民皇帝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也就透露了「農夫治國」的政治邏輯。

自秦漢結束東周的封建列國,建立一統專制王朝以來,歷代「大一統」的主要王朝里,通過農民起家造反最終得了天下並坐穩了天下的,恐怕只有朱明王朝一家。且看,劉邦雖為亭長,實則是遊俠流氓;劉秀是太學生小地主;西晉司馬氏是權臣勛舊;隋唐開國君主是軍功貴族;北宋趙氏自唐朝即出仕,後為軍人世家;元清是外族入主中原,只有明朝是「無產階級」手創的王朝。那些靠造反成為地方性割據政權的如張獻忠,或只短暫坐了龍庭的如李自成,倒是為數不少。中外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這種「農民起義的局限性」早就做出過經典論述,朱元璋則似乎成了歷史的一個意外。

當然,探究朱元璋上台的邏輯首先是一個史學問題,涉及到細密的考證和史料的分析,他的背後不僅僅有農民起義這一個支撐點,還包括民間宗教、南北經濟、漢蒙族群、個人稟賦等多重原因。但是,僅就朱元璋的出身來說,強調他在開國之後「農民立法者」的身份,仍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這裡不想做歷史研究,只想借電視劇《朱元璋》說說「農民立法」這個話題。

此時應有說明:這裡所談的農民、農夫與今日作為職業的農業生產者不能等同,也沒有直接關係,指的是傳統中國四民社會中「士農工商」的「農」。

在傳統中國,農是立國之本,是穩定之基,其重要性眾所周知、不言而喻。科舉制形成之後,除了參軍立功,即使是最窮困的農民,也可以通過開放性的科舉制度進入士紳階層,「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農民也是有上升通道的。但是,這個通道主要靠儒學來篩選過濾,儒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成長於鄉野之間,沒有受過長期的正式教育,而是受漁樵閑話、街談巷議、神話傳說、稗官野史所哺育,被官僚體制既壓迫又保護的農民,情況就不大一樣了。從歷朝歷代的小說、戲曲,乃至今天電視上的古裝戲等不難看出,民間對朝廷特別是皇家的生活有著鮮明的想像,例如:山東呂劇《下陳州》里有「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的唱詞,不少笑話有「皇帝是用金鋤頭耕地,用金碗盛炒豆子」的段子等等,就透露了這種想像的一個面相。

農民想像皇室貴族的「吃穿住用行」是幽默、無害的,但農民是怎麼想像「權力」特別是皇權呢?這種想像可能有害嗎?

有一則在網路上流傳甚久的帖子,說的是1949年之後「稱帝」的皇帝,讀來十分有趣,從40到90年代,時而會有一些山區的農民自稱皇帝,除了沒有兵馬武器外,他們無一例外的冊立后妃太子、封侯拜相,這透露了農民對皇權的想像至今沒有大的變化。這些固然是鬧劇,但即使在當代,在並不遙遠的鄉下,甚至小城鎮中,仍然有數量眾多的人用這種想像的眼光來看待中央和官員,古代則可想而知。他們比任何人都篤信「天下體系」,強烈認可「大一統」,會很自然的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無限大的,不受約束的;他們不讀歷史,不知道「君臣以義和」,認為臣下對君主的忠誠是絕對的,天經地義的;會認為四海天下是皇帝的私產,毫無爭議,等等。倘若真的拉起了人馬,就是張獻忠、洪秀全。考量國史,這些越是從底層躍起的政權就越專制、越殘暴。

電視劇《朱元璋》居然很清晰的反映了這一現象,他立國之後開始為天下立法,透過他立法的幾個事件,不論善惡,均是農民對權力的絕好想像:他深知農民受壓迫之苦,故而極端仇恨官僚體系,只相信自己,因此允許老百姓上京鳴鼓告御狀,這是鼓勵「越級上訪」;他為了皇室存亡,逆歷史潮流而分封諸王,對功臣宿舊大開殺戒,且不論他殺的對不對,數量實在駭人,手段實在殘忍;他取消宰相,撤銷中書省,將一人專制發揮到了極致,是因為在他的詞典里,根本沒有「垂拱而治」之類的理念;他認為自己治下「野無遺賢」,因此任何隱士或辭官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都是在反諷他治國水平差,因此不惜誅戮隱士。總之,朱元璋對權力的態度只有一個,即權力獨享且權力無限大,比起宋人「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隋唐設三省宰相以約束權力的制度設計等,朱元璋為真正意義上的「一人專制」開了先河。

著名的「《孟子節文》事件」在電視劇里沒有被表現,但此處不妨一提:據楊海文先生研究,因為《孟子》里有諸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聞誅一夫紂也,未聞弒君也」「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這樣的話,朱元璋便認為孟子大逆不道,於是乾脆把千古傳世的《孟子》搞了個刪節版,刪了89條(據楊海文先生數字)!在後世看來,這件事多麼可笑和沒文化,就像為一個共和國預先確立繼承人,還將其名字寫入憲法一樣。但是,《孟子節文》卻鮮明的體現了朱元璋對權力的想像。在底層飽嘗權力壓迫之苦的人取得權力後,似乎也只會使用權力為所欲為,只認可君權,寄希望於君權,他不能理解還有限制君權的權力。在他想像的域中,民固然「貴」,但並沒有「君輕」。

所以,朱元璋的立法,實在是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因為他把農民當天子的惡果發揮到了極致。他立法中善的一面從未長期持續,比如反腐肅貪,如浪頭一般,最多隔一段時間來一次;但他的惡政卻頑固的在明清兩代王朝中紮根,並強烈的影響到了今天。歷史的來看,朱元璋的行為顯然與現代意義上的民主並無關聯,他的立法不僅塑造了空前專制的統治者,也相應塑造了更加奴性的被統治者。貴族治下的民眾和無產者治下的民眾,氣質是大不相同的。有什麼類型的統治者,就會有什麼樣的民眾,而此種民眾也相應哺育著這樣的統治者。上層越是專制,下層的獨立意識就越低、依附性就越強,上層一旦專制能力不足,局面不穩,失去依附的下層馬上就會蠢蠢欲動,力求推出新的統治者或取而代之。如今一些大言惶惶、為民請命、論調高昂的公共人物,和傳統中國的造反者並無區別,仍然是用農民造反的思維來試圖解決農民當權的問題。古人說「一治一亂」,這些人顯然並沒有跳出這個周期律。

有些人是能夠跳出的。反思專制政治的思想家之所以在明末密集出現,當然是有原因的。最起碼的,這些人能夠涵養個體的獨立人格,拒絕依附。連續劇里,晚年朱元璋喪妻喪子,故舊凋零,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立法者都是孤獨的,但他的立法的王朝仍然在周期律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創造者 的精彩文章:

明代低薪制何以誘發嚴重腐敗
七問「七七事變」:挑事日軍的非正常死亡
畏懼中國覺醒: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因何後悔
杭州空戰國軍零傷亡 日軍飛行員自殺
揭秘:中國被排除在朝鮮戰爭策划過程之外

TAG:歷史創造者 |

您可能感興趣

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牢記手中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
從朱元璋的愚民政策,看權力怪獸如何扼住文化咽喉
莫偉民:權力拯救靈魂?——福柯牧領權力思想探析
權力的象徵:德軍元帥權杖
五代十國紛爭繁亂,趙匡胤是用哪些辦法集中權力,建立宋朝的?
美參議員籌劃立法:若再不修正,將收回特朗普關稅權力
政治權力匹配民主權威:現代中國社會治理形態的結構性營造
王小帥:藝術是對權力的質疑
英媒:首相梅姨給威廉王子行屈膝禮,是民選權力在向繼承權力獻媚
修改憲法削弱總統權力:用強權結束強權,普京做好準備了嗎?
唯一國王擁有最大權力的君主立憲國家,國王依靠軍隊,力壓政府
廖仲愷被刺殺,兇手為什麼逍遙法外?蔣介石:他們的權力太大了
皇帝權力的擴展與宰相制度的終結:明初,朱元璋對官員的大肆殺戮
北大教授俞可平:誰生產權力,權力就對誰負責
菲總統杜特爾特在韓國公開向女子索吻,議員:像封建國王,是卑鄙的性別歧視和濫用權力
《出師表》對蜀漢的影響:確立權力格局,也讓諸葛亮陷入信任危機
天京事變後,李秀成是如何協助洪秀全建立新的權力結構?
原因竟在華為和中興?義大利或將放棄「黃金權力」法令
明代的宦官們是如何掌握權力的?
權力的遊戲——王興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