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故人之生也,得大氣五行圓運動之全,氣機的運行同樣遵循著天地四季之規律而顯現著生長化收藏。人之運動全在先天一團真氣的鼓動,即鄭欽安所言「坎中一點真陽,乃人身立命之根」之理。立足後天坎卦二陰抱一陽之理,人體之陽氣藏於土下之水陰中,藏得越深,元氣越強,陽根越深固,則生生之原越充足。此火充足則四維升降各循其道,此火一熄,陽根被拔,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傷寒雜病論》中治病諸法皆以恢復正常的一氣周流為要,生生之原自然增強,因此李可老中醫提出「扶陽是真理,八法不可廢」。吾師呂英教授臨證立足氣一元論,宗經方要旨,時時顧護元氣,圓融無礙運用八法,隨證靈活選方化裁,以恢復每個患者失常之圓運動,療效頗佳。現將師父教授之大法結合自身之體悟整理成文,以就高明。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1 氣一元論

氣一元論乃吾師臨床大法。「氣」是宇宙天地的本原,如《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故萬物皆由無極而化生。氣含陰陽,天地自分,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人為天地之子,當效天清地寧之理,力爭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之狀態,即吾師所倡的「一團和氣,不分陰陽」。

2 扶陽為本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人之所以奉生而不知死者,惟賴有此先天一點真氣耳。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氣,氣即陽也,火也[2]。先天真一之氣,對應北方坎卦中一點真陽,才是醫者所求「治病必求於本」的本源。立足先天真一之氣,則「凡病皆為本氣自病」。

《靈樞·決氣》曰:「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就人的生命而言,是先天真一之氣這一本原在人身上的現象而已,氣血精津液皆由先天真一之氣所化生。《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有:病皆運動不圓,凡病之愈,皆不圓者仍復其間。凡病??皆須自己的陰陽和平,而後病癒。並非別有去病之法,調和陰陽、運動復圓之法也[1]。」故臨證當立足北方生生之原分析四季五方元氣的強弱及其運行規律,使乖亂之六氣歸位,運動復圓,即為「扶陽」。


3 如何扶陽

「扶陽」的內涵是治病求本,不離坎中一絲真陽,不是簡單地指使用薑桂附等辛溫大熱之品,而是按照醫聖仲景六經用藥,則一百一十三方,均可達 「扶陽」之意。具體有如下4個方面。

3.1 四逆湯

立足元氣,四季陰陽變化均是元氣的變現,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少陰篇的四逆湯為溫養元氣的首選方葯,根據李可老中醫的臨床經驗,炙甘草用量2倍於附子,此種配伍的四逆湯既可溫陽化寒,又可達陽能生陰,同時可起到土伏火之力,恢復一氣周流的圓運動,氣血陰陽兼治,故四逆湯作用於氣機圓運動的每一個點。

3.2 四逆輩

即為理中湯加味,「中」字體現了中軸、中土、中焦。因此理中湯並非單純的作用於臟腑脾胃,而是作用於貫穿整個人身的中氣。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轉,輪轉軸靈。立足中土,此類方葯能將離位之邪歸至土下水中,藥物發揮的力量與四逆湯同理,均可達到生生之原的增強,故仲景將其命名為四逆輩,此亦「先後天兩本互為其根」及「三陰統於太陰」之理。臨床上可隨證選用五味子、烏梅、山萸肉等。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3.3 陽明降機

立足人身之一氣周流,陽根是否深固,生機是否旺盛取決於人身的陽氣是否順利斂降、蓄積、封藏。大氣之始降對應主氣中五之氣陽明,人身氣機的運行亦遵循著同樣的自然規律,故李可老中醫提出「陽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機」。恢復陽明正常降機則火、熱、燥三邪可自行歸位。而《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曰:「凡十一臟取決於膽。」甲木是否能順降為陽明降機的關鍵,故白芍這味葯,一則可協調甲乙木的作用,其降甲膽之作用實則對治療乙木之升發太過壅於局部南方而化熱之氣;二則可降西方燥金之氣對應的肺主氣、主宣發肅降、主通調水道的功能;三則可通過降甲膽從而恢復陽明正常大降機。

3.4 八法不可廢

鄭欽安認為:「醫聖仲景,立方立法,揭出三陰三陽,是明真氣充周運行之道。一百一十三方,均為補藥。」人稟先天真一之氣而生,真氣無傷,外邪不入,內邪不作,何需用藥?況此團真氣非有形之草木所能補,仲景方葯能使真氣運行之道通暢,故欽安思想認為均為補藥。如汗、吐、下法均為蕩滌諸邪,邪去正復,正復神安,即為平人。即使是陽明病的承氣湯或白虎湯同樣可達到「扶陽」之效果,其分別對應陽明經證和腑證。胃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納、腐熟,是其戊土之燥氣作用的體現。戊土屬陽明,位於西方。西方燥金其性斂降,故胃之氣機運行以承降形式顯現,這就是承氣湯為何用「承氣」命名之理。如白虎湯中用1斤石膏一可辛涼輕解肌中之實熱,二涼降之性可承降肌中之邪熱,一開一降,配合知母、粳米、炙甘草,對治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的陽明經之實熱證的同時,呵護了後天之本——胃戊土之氣。如果患者胃氣本已不足,但陽明實熱經證明顯,加人蔘便是仲景的「人蔘白虎湯」。如是可知,當里熱極盛,津液被奪時,宜急下存陰或清泄里熱,以免造成亡陰、孤陽不生之局面;且保存戊土之氣,則「戊癸化火」之力增強,從而恢復少火生氣狀態。


4 病案舉例

何某,女,46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15日。

主訴:面紅、發熱1年。現病史:時有面紅、發熱,時間不固定,面紅與發熱伴隨出現。汗少,煩躁,心慌心悸。口苦,不思飲,喜溫飲。眠一般,易醒,醒後可再入睡。納可,不喜辣食,食辣後煩躁,胃中反酸。大便一日一解,成形。Lmp:2010年6月。白帶量少,有豆腐渣樣分泌物,時有陰部瘙癢。痔瘡病史,有痔核脫出,黃豆大小,現無不適感。舌黯郁,嫩潤,中有白黃苔,脈沉。證屬陽郁不達,相火離位,治以宣達氣機,斂降相火。方葯:柴胡23g,赤白芍各23g,枳實23g,炙甘草23g,烏梅10g,芒核30g,生山萸肉15g,黑小豆30g,冰糖適量。7劑。用法:每日1劑,每劑加水1500mL,一直文火煮2h以上,煮取150mL,分早晚服。

按面紅、發熱且煩躁、心慌心悸說明少陰樞機不利,陽郁不達,相火離位,水火不濟,邪火擾心;汗少說明衛氣被郁,營衛不和。由患者不喜辣食可推斷土中燥熱偏盛,食辣後胃中反酸說明甲膽橫犯戊土,戊土不能順降反而上逆;而煩躁說明燥熱內盛,君火不明,相火離位。口苦,不思飲,喜溫飲說明釜底火不足,少陽膽經甲木之氣不能順降,木從火化。時有陰部瘙癢說明東方厥陰風木之氣下陷為寒,厥陰風氣夾雜寒邪為害;白帶有豆腐渣樣分泌物,痔瘡病史,有痔核脫出說明中氣下陷,致左升道路不能有序升發。眠一般,易醒,醒後可再入睡說明陰分不足,陽入陰淺。舌象說明元陽不足,厥陰下陷,局部陽郁;脈沉為元陽不足的表現。

李可老中醫「扶陽是真理 八法不可廢」臨床應用

患者女性,近七七之年,末次月經為2010年6月,陰陽均不足,刻診以陽郁不達、相火離位為主,證屬少陰病,故以四逆散加味,以宣達氣機,斂降相火。方中柴胡入東方,樞轉寒熱之氣結,赤芍開南方鬱熱,白芍恢復陽明正常降機,亦可使甲膽逆氣順降,枳實入戊土,亦可打開氣結,祛邪而不傷正,炙甘草如己土,和中扶正,山茱萸、黑小豆補肝體助肝用,「乙癸同源」,使東方厥陰風木能有序升發,烏梅斂相火而大補木氣,芒核疏導中焦濕熱。以上諸葯合用,可使少陰樞機轉靈,則寒散熱出,陰陽調和。

二診:2011年4月14日。服上方後臉紅、發熱明顯好轉,煩躁、心慌心悸等症明顯減輕,睡眠轉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冠心三論」
從引火湯淺析李可治療晚期癌症的臨床經驗
老中醫深入民間,堅持尋找那些神奇的偏方
胡希恕研究中醫柴胡桂枝幹薑湯三十年,積累的經驗極其寶貴!
古氏家族:嶺南喉科世家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不是「慢郎中」——中醫急救八法
中醫治病「八法」其實也沒那麼難
太極拳八法運用歌訣,好記又好用
如何理解永字八法
太極本無法,動即是法!王培生對太極八法之解義
中醫治療腎病八法,病理病機證治方葯
幣圈八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可以說說你的理解!
鮮花保鮮持久八法,情人節的玫瑰應該這樣保存愛情才長久
中醫所說的醫門八法是什麼?
中醫治療八法,都有哪些?
太極八法的肘勁很直接,高手常用,不服來試試
針灸臨床治病八法
太極拳八法秘訣與掤勁基礎功
靈龜八法
靈龜八法開穴法
永字八法,讓自己楷書變漂亮的關鍵技法
農曆臘八法寶節,釋源祖庭施粥忙,洛陽白馬寺拍攝記
永字八法之二:橫畫為何有兩種不同的筆法?各是怎樣寫的?
李佃貴治療慢性肝病八法
掌握了中醫「八法」的英文,中藥功效的翻譯就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