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內科學知識點

中醫內科學知識點

一、名詞解釋

1、時行感冒:由時行疫毒引起,發病急,病情較重,全身癥狀顯著,癥狀多相類似,可發生傳變,化熱入里,繼發或合并他病,具有廣泛的傳染性、流行性者,稱為時行感冒。

2、哮病:哮病是因宿痰伏肺,遇誘因引觸伏痰,以致痰阻氣逆,痰氣搏擊,壅塞氣道,肺失宣降。臨床以發作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卧為特徵。

3、肺癰:肺癰是因為感受外邪或痰熱宿盛,導致熱毒壅肺,熱壅血瘀,血敗肉腐以致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症,屬於內癰之一。

4、心悸:心悸是因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血阻滯心脈,邪擾心神,心神不寧所致,以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為主要表現的病證。

5、胸痹:胸痹是由於年老體虛,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寒邪內侵,勞倦內傷等因素導致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痹阻心脈,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卧為主症的一種疾病。

6、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進一步發展,證見心痛劇烈,甚則持續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節、脈微細或結代等危重證候。

7、頭痛:頭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內傷雜病導致頭部經脈絀急或失養,清竅不利,以頭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

8、中風:中風是因為內傷積損,復因勞欲、飲食、情志或外邪等因素,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沖犯腦,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所引起的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渦斜,語言不利,或不經昏仆而僅見半身不遂,口眼渦斜為主症的一種病證。

9、中臟腑 :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或神志昏糊,迷濛,而伴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10、真中風:因感受外邪而導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

11、類中風:由於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的內風引起的半身不遂。

12、眩暈:眩暈是由於情志失調、病後體虛、年高腎虧、飲食不節、跌扑損傷等因素,引起風、火、痰、瘀上擾清空或精虧血少,清竅失養,臨床上以頭暈、眼花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病證。

13、不寐:即「失眠」,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及睡眠後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

14、癇病:又名「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病證。其臨床表現為發作時精神恍惚,甚則突然撲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肢體抽搐或口中作豬羊般叫聲,移時蘇醒如常人。

15、癲與狂: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語無倫次,靜而少動者為癲。以精神亢奮,狂躁不安,喧擾不寧,毀物大罵,動而多怒者為狂。

16、嘔吐: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機上逆,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一般以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乾嘔。

17、休息痢:若痢疾失治誤治,或固澀過早,關門留寇,虛邪留戀,則形成時發時止的休息痢。

18、疫毒痢:若疫毒之邪熏灼腸道或毒邪內陷而逆傳心肝、擾亂神明或引動肝風,則發為疫毒痢。

19、便秘:便秘是以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乾結難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為主症的病證。

20、黃疸:黃疸是因為外感濕熱疫毒,內傷飲食勞倦或他病後,導致肝膽脾胃功能失調,膽失疏泄而膽汁外溢,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症的一種病證,其中目睛黃染為本病的主要特徵。

21、鼓脹:膨脹是以腹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特徵的病證。

22、積聚:積聚是因情志失調、飲食外傷、感受寒邪或他病後,導致肝脾功能失調,氣機阻滯,瘀血內結,以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為主症的一種病證。

23、水腫: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臨床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

24、淋證:淋證是因外感濕熱、飲食不節、情志失調、體虛勞欲,導致腎與膀胱氣化不利或氣化無權,以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證。

25、癃閉:癃閉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難,點滴而出,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種病證。其中又以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以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稱為「閉」。

26、血證:凡由外感或內傷原因引起火熱熏灼或氣虛不攝,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於口鼻諸竅,或下泄於前後二陰,或溢出於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血性病證。

27、郁證:郁證是由於情志內傷、體質因素導致氣機郁滯,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28、痰飲:痰飲是指由於外感寒濕、飲食不當或勞欲體虛等病因導致肺脾腎功能失調,三焦氣化不利,體內水液輸布運化失常,停聚於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

29、消渴:消渴是因稟賦不足,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欲過度,導致陰津虧損,燥熱偏盛,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乏力,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30、內傷發熱:內傷發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或氣血痰濕郁遏所引起的,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31、厥證:厥證是指由於陰陽失調,氣機逆亂所引起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

32、痿證:痿證是指由於外感或內傷,導致肢體筋脈肌肉失濡養而弛緩不收,臨床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證。

二、問答題

1、怎樣辨別風寒與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 無汗,不渴,咽喉癢甚,流清涕,痰清稀,苔薄白,脈浮緊。

風熱感冒:惡寒輕,發熱重, 有汗,口渴,咽痛,流黃涕,痰黃稠,,苔薄黃,脈浮數。

2、簡述時行感冒的特點。

時行感冒以時行疫毒為主因發病不限季節,有廣泛的傳染性、流行疫情,起病急驟,病情較重,全身癥狀顯著,且可發生傳變,入里化熱,合并他病。

3、簡述感冒實證的分型、治法、代表方。

風寒證: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荊防敗毒散加減

風熱證: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代表方:銀翹散加減

暑濕證: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飲加減

秋燥證:治法:潤燥疏表

代表方:溫燥用桑杏湯加減,涼燥用杏蘇散加減

4、簡述咳嗽的分型、治法、代表方。

外感咳嗽:

:風寒襲肺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湯合止咳散加減

:風熱犯肺

疏風清熱,宣肺化痰

桑菊飲加減

:風燥傷肺

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溫燥用桑杏湯加減,涼燥用杏蘇散加減

內傷咳嗽:

:痰濕蘊肺

健脾燥濕,化痰止咳

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痰熱郁肺

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清金化痰湯加減

:肝火犯肺

清肺瀉肝,順氣降火

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

:肺陰虧耗

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沙參麥冬湯加減

:肺氣虧虛

補肺益氣,止咳化痰

補肺湯加減

5、如何理解「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咳為肺病,而其他臟腑功能失調,病及於肺,均能導致咳嗽。

6、怎樣辨別實喘與虛喘?

實喘者呼吸深長有餘,呼出為快,氣粗聲高伴痰鳴咳嗽,起病急驟,脈數有力;虛喘者呼吸短促難續,深吸為快,氣怯聲低,少有痰鳴咳嗽,起病較緩,時輕時重,反覆發作,脈來微弱或浮大中空。

7、為什麼說「實喘在肺,虛喘在肺腎」?

實喘多是肺系感外邪所引起;虛喘多是肺病日久,導致腎氣虛弱而形成腎不納氣與肺病同時致病所致。

8、鑒別哮病與喘證。

二者均有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均由肺失宣降,肺氣上逆引起。哮以聲響言,呼吸困難伴喉中有哮鳴音,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獨立疾病;喘指氣息言,為呼吸氣促困難,多是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一般來說,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9、概括哮病的主因及誘因及病機。

主因:宿痰內停於肺

誘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倦失養均可觸動伏痰,尤以氣候變化關係密切。

病機:誘因引觸伏痰,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氣搏擊,壅塞氣道,肺管狹窄,通暢不利,肺失宣降失常發為哮病。

10、簡述肺癰的臨床分期、主證、代表方。

:初期: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化痰

方葯:銀翹散加減

:成癰期: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消癰

方葯:《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加減

:潰膿期: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排膿

方葯:加味桔梗湯加減

:恢復期:

治法:益氣養陰,清肺排膿

方葯:沙參清肺湯或桔梗杏仁煎加減

11、辨別驚悸與怔忡。

驚悸為心悸的輕症,多為功能性,發病多與情緒因素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多呈陣發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病勢較淺,可自行緩解,不發時如常人。怔忡為心悸的重症,多為器質性,常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因素亦可發生,多持續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後加重,病情較重,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驚悸日久不愈,可發展為怔忡。

12、簡述心悸分型證治。

:心虛膽怯

治法: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方葯:安神定志丸加減

:心血不足

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方葯:歸脾湯加減

: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方葯:天王補心丹合硃砂安神丸加減

:心陽不振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方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水飲凌心

治法:振奮心陽,化氣利水

方葯:苓桂術甘湯加減

:瘀阻心脈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方葯: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

:痰火擾心

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方葯:黃連溫膽湯加味

13、鑒別胸痹和胃痛。

胸痹以悶痛為主,為時極短,雖與飲食有關,但休息,服藥常可緩解。胃痛與飲食相關,以脹痛為主,局部有壓痛,持續時間較長,常伴有反酸,嘈雜,噯氣,呃逆等胃部癥狀。

14、簡述眩暈的病理因素及分型證治。

病理因素:風、火、痰、瘀、虛

分型證治:

: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滋養肝腎

方葯:天麻鉤藤飲加味

:氣虛虧虛

治法: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方葯:歸脾湯加味

:腎精不足

治法:補腎填精

方葯:左歸丸加味

:痰濁中阻

治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方葯: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瘀血阻湯加味

:氣虛血瘀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

方葯:補陽還五湯加味

18、比較中風、癇病、厥證的異同。

中風多見於老年人,基本病機為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衝犯腦,風火痰瘀橫竄經絡。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渦斜,語言不利為主症,常伴有肢體癱瘓或口眼渦斜等後遺症。

癇病癇病昏仆之時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發出異常叫聲,昏迷時間短暫,一般可自行蘇醒,醒後一如常人,發病以青少年居多。

厥證一般昏迷時間短暫,多伴有面色蒼白,手足逆冷,但無四肢抽搐,移時一般可自行蘇醒,醒後無口眼渦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表現。

19、怎樣根據頭痛的疼痛部位辨證使用引經藥物?

太陽頭痛選羌活、防風;陽明頭痛選白芷、葛根;少陽頭痛選用川芎、柴胡;太陰頭痛選蒼朮;少陰頭痛選細辛;厥陰頭痛選吳茱萸、藁本。

20、怎樣辨別外感頭痛與內傷頭痛?

外感頭痛,每因外邪致病,發病較急,一般痛勢較劇,多以跳痛、灼痛、脹痛、重痛為特點,多屬實證。

內傷頭痛,一般起病緩慢,痛勢較緩,多表現為隱痛、空痛、昏痛;痛勢悠悠,遇勞則劇,時作時止,多屬虛證,但亦有虛實夾雜者。

21、詳述胃痛的分型、治法、代表方、葯。

:寒邪客胃

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方葯:香蘇散合良附丸加味

:飲食停滯

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方葯:保和丸加減

:肝氣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葯:柴胡疏肝散加減

:肝胃鬱熱

治法:疏肝泄熱,和胃止痛

方葯:丹梔逍遙散或化肝煎加減

:濕熱中阻

方葯:清中湯加減

:瘀阻胃絡

治法:化瘀通絡,和胃止痛

方葯: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脾胃虛寒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葯:黃芪建中湯加減

:胃陰虧虛

治法:養陰益胃,和中止痛

方葯: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22、詳述疫毒痢的證候特點。

疫毒痢病情嚴重而病勢兇險,以兒童為多見,急驟起病,在腹痛腹瀉尚未出現之時,即有高熱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表淺,神昏,抽搐驚厥,而下痢、嘔吐並不一定嚴重,甚或缺如。

23、鑒別痢疾與泄瀉。

痢疾與泄瀉均好發於夏秋季節,主要病位都在胃腸,皆因外感時邪、內傷飲食而發病。

痢疾以腹痛,下痢赤白膿血,里急後重為主症,痢後腹痛不減。病機為濕熱,疫毒,飲食等壅滯於腸中,與氣血相搏擊,病位在腸;泄瀉以排便次數多,糞質稀溏如水谷不化或完谷不化為主症,無里急後重與赤白膿血便,多與腹痛腸鳴並見,瀉後痛減,病機關鍵在脾虛濕盛,病位主要在脾胃。

24、詳述泄瀉的分型、治法、代表方葯。

暴瀉:

:寒濕內盛

治法:芳香化濕,疏表散寒

方葯:藿香正氣散加減

:濕熱傷中

治法:清熱利濕

方葯:葛根芩連湯加減

:食滯胃腸

治法:消食導滯

方葯:保和丸加減

久瀉:

:脾胃虛弱

治法: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方葯:參苓白朮散加減

:腎陽虛衰

治法:溫腎健脾,澀腸止瀉

方葯:四神丸加減

:肝氣乘脾

治法:抑肝扶脾

方葯:痛瀉要方加減

25、說出急黃的證候、代表方。

證候:起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熱口渴,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或黃厚而燥,或焦黃起刺,脈弦滑數或洪數。

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26、如何理解《金匱要略》「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這句話?

黃疸的治療以化濕邪,利小便為原則。濕為黃疸的主因,濕邪的主要去路在於通利小便。祛濕利小便是治療黃疸的重要方法。

27、辨別陽黃與陰黃。

陽黃多由濕熱或疫毒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黃色鮮明如橘色,常伴濕熱或熱毒熾盛之象。陰黃多由寒濕所致,病勢緩,病程長,黃色如晦黯如煙熏,常伴脾虛寒濕之象。

28、簡述血證的治療原則。

治療血證,應針對各種血證的病因病機及損傷臟腑的不同,結合證候虛實及病情輕重而論治。三大原則:治火,治氣,治血。

29、何為六郁?六者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六郁:氣鬱,血郁,火郁,食郁,濕郁,痰郁。

關係:氣鬱日久可轉化成血郁;氣滯濕阻,濕聚成痰,可轉化為痰郁或濕郁;氣鬱日久化火,可轉化成火郁;氣滯食積難消,可轉化成食郁。六郁互為因果,又相互兼夾。

30、鑒別淋證與癃閉。

二者均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難癥狀。

淋證尿頻而疼痛,且每日排尿量多為正常,癃閉則無尿痛,每日排尿量低於正常,嚴重時甚至無尿。

31、簡述水腫的病機、治療原則。

病機:肺失通調,脾失傳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治療原則:發汗(開鬼門),利小便(潔凈府),攻下逐水(去宛陳莝)

32、辨別陰水與陽水。

凡由風邪、水濕、濕毒、濕熱諸邪所致,發病較急,證見表;熱、實證者,多屬陽水。

凡飲食勞倦,房勞過度,損傷脾腎所致,或由陽水轉來,起病較緩,病程較長,證見里、虛、寒證者,多屬陰水。

33、簡述行痹、痛痹、著痹的癥狀特點及代表方。

:行痹:肢體關節疼痛酸楚,遊走不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體多個關節,或伴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膩,脈浮或浮緩。

代表方:防風湯加減

:痛痹: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增劇,日輕夜重,關節屈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苔白,脈弦緊。

代表方:烏頭湯加減

:著痹:多見於下肢,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重著,或腫脹,痛有定處,肌膚麻木不仁,活動不便,得熱得按可略緩。苔白膩,脈濡緩。

代表方:薏苡仁湯加減

34、鑒別痹證與痿證。

痿證病機為邪熱傷陰,五臟精血虧損,肌肉、筋骨失於濡養,主要為肢體痿弱不用,肌肉瘦削,甚至手不能握,足不能行,但多無疼痛。

痹證的病機為風、寒、濕、熱、痰、瘀等邪氣滯留肢體筋脈;關節、肌肉,經脈痹阻,多因不通則痛,甚者可出現關節畸形。

35、如何理解「治痿獨取陽明」?

:補益後天,選方用藥都應重視脾胃,即採用益胃養陰和健脾益氣

:清陽明之熱邪,包括清胃火、祛濕熱,以調理脾胃

:選方用藥,針灸取穴,一般都重視調理脾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路風華 的精彩文章:

TAG:醫路風華 |

您可能感興趣

47類中醫內科學歌訣,建議所有中醫背會!
中醫內科學精華(二)
你以為什麼是中醫內科學?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內科學考試怎麼複習?
中醫內科學:咳嗽的辯證要點及治療方葯(內含測試)
中醫內科學執業醫師實踐技能理論考試歌訣-心繫病證
中醫振興的第二步:證明中醫內在的科學性勢在必行!
贊!終於有人總結了中醫內科學中的方葯體系
中醫內科學160個高頻考點匯總
中醫內科:淺表性胃炎治驗!新安家族
中醫內科學160個溫習及高頻考點匯總,值得收藏!
中醫內科學31個病症常用方劑總結,好記實用!
今晚有中醫內科學免費直播,歡迎熱愛中醫的您來!
中醫內科教授為久坐腰酸者開方良方:二牛杜仲寄生湯
中醫內經可以相面、解夢么?
記住這7個專門為女性制定的——「中醫內分泌調理法」,助你氣色紅潤又健康!
痛風讓人痛苦不堪,老中醫內外兼治有奇效!
曾被12種病纏身的中醫內科專家,81歲養生有道每天都喝它吃它
中醫內調能去黃褐斑嗎?分享自製祛黃褐斑的小竅門
高州:緊抓發展機遇,突出中醫內涵,推動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