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權威中國問題學者:研究中國是「宿命之事」

日本權威中國問題學者:研究中國是「宿命之事」

資料圖: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毛里和子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陳言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張琪 盧昊】儘管有「情報社會」之稱,007、CIA、克格勃等是諜戰電影中常見的機構和故事,而日本卻少有相關場景。日本預測到重大國際政治事件、軍事衝突的時候不多,即便是經濟領域,國際社會也罕用日本情報。

日本的公安警察、充當密探的媒體,最擅長的是國內情報搜集及分析。日本的一些媒體在日本的情報能力不小,但到了國外,他們很小心,通常不敢直接去軍事禁區拍照、製作相關地圖。

過去也有膽大的日本使館武官直接闖入中國軍事禁區的情況,如2002年10月,日本駐華大使館武官天野寬雅因私闖中國軍事禁區而遭拘捕。但這種情況不多見,通常情況下,武官通過正式場合與所在國軍方的公開交流,獲取軍事情報,也通過與其他國家武官交換情報,來提升自己情報的準確性。

一名對中國情況十分了解的日企員工十分感慨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日本在中國人眼中政治經濟地位高的時候,從中國方面獲取的信息質量也高,但隨著日本經濟地位下滑,加上日本並不是政治、軍事大國,現在在中國獲取的信息,質量已經算不上上乘。」原因是什麼?是在中日關係進入互不信任的階段後,日本官員、企業日籍員工與中國方面的交流也變得不太通暢,從中國官員、智庫等處拿到的信息也有限。

日本的信息收集98%靠公開渠道。誠然,日本非常擅長信息收集,日企研究所、企劃部門習慣儘可能多地訂閱各種報刊雜誌、研究報告,做成剪報,然後不斷更新修正。這種系統性、長年積累的信息,常常讓外人震驚,但有了如此細緻、系統的信息就能夠保證日企、日本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方針時冷靜嗎?

很多時候人們只能給出一個否定的結論。比如安倍堅信中國經濟不久就會崩潰,相關報告提交到安倍那裡的,自然是中國的環境污染、官員腐敗問題等,談中國今後依舊能夠發展的報告,很難放到安倍的辦公桌上。企業也一樣,儘管有非常冷靜客觀的中國經濟報告會提交到企業總裁那裡,但受安倍內閣、日本輿論的影響,真正相信中國還能發展的日本企業家不是很多。

《環球時報》記者想起,這些年,日本出版業除了讓「中國崩潰論」書籍充斥市面外,也出了一些總結日本戰爭失敗原因的著述。比如1991年出版發行的《失敗的本質》,到2017年記者購買時,已經增印63版。該書稱,戰爭時期日本的失敗不是沒有收集到足夠的信息(諜報),而是戰略方針失誤導致的。

不少研究中國的日本學者認為,無論是古代的中國還是現代的中國,對日本都有「參照系」價值,日本可以通過中國更好地認識「自我」。日本的中國思想史專家溝口雄三著有一本《作為方法的中國》,書中稱,日本人做中國研究的實質,是把中國視為方法,作為分析和驗證日本文化特質的參照物。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毛里和子也曾說,中國研究對日本社會科學來說是「宿命之事」。

如果日本方面能夠經常和中國交流,在對華戰略制定上日本該不會如此強調對立。最後2%的信息拿不到,就像水燒到98度依然不能算開一樣,日本的信息工作最後還是實現不了真正的準確。很多時候,戰略失誤正是這樣造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日媒:「星巴克」的數量成為中國城市的經濟指標?
美媒:減貧行動進行時!中國將在最偏遠社區減貧攻堅
普京回憶去克格勃求職經歷:我沒有關係,只能毛遂自薦
美媒:美國正在制定針對委內瑞拉的新制裁
文在寅曝「薩德」部署日程:截至2017年下半年只部署一輛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學者觀察:美國「謀略」對中國的影響
美日印澳軍方代表提「中國威脅」 中國學者當場駁斥
中國傳統國學——佛學(上)
中國留學生談韓國生活:韓國人強烈的愛國情懷值得學習
此國有著中國血統:民眾渴望學習漢語
討論中國國學與西方哲學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
日本認為此人是「中國唯一最傑出的人物」,有他在則日軍無法征服中國
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日本鬼子」,娶中國老婆,女兒入中國國籍
國王命他侵略中國,他反手殺了國王,並請求中國賜新國號!
喬治·維阿感恩中國!就職總統說中文謝謝 童年跟中國援非工程師學中文
日本網民吐槽:如果中國韓國日本美國聯手,應該是最強陣營吧?
普林斯頓教授揭秘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申請過程中存在的致命失誤
日本人奉為國寶的「曜變天目」被發現是中國學徒仿製品!
美媒:亞洲五大軍事強國排名,日本第三,中國眾望所歸
中國日報社與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創立新時代國際傳播理論研究中心
外國人問中國人愛韓國並喜歡韓國人嗎?中國網民:愛韓國妹子!
國外問:中國朝鮮族更親近韓國還是中國?網友答:我們是中國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的書法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