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肌肉屈伸的生理特點與太極拳鍛煉

人體肌肉屈伸的生理特點與太極拳鍛煉

人體肌肉屈伸的生理特點與太極拳鍛煉作者:劉長江

? 太極拳運動作為一門武藝或養生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本文試圖對太極拳鍛煉的經驗法則,結合人體肌肉屈伸特點,進行功能?效應上的理論性探討。文中僅以一個側面為例,試論太極拳中最為主要的松靜功夫與肌群屈伸的相應成效、技能及其在生理本能的自發性依據。

一、骨胳肌的功能及其特點

肌肉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約佔體重的50%。而骨胳肌又占肌肉總量的42%,它作為人體運動系統的動力器,無疑擔負著重要的職能,因為它具有如下的運動特點:

(一)隨意性:它不同於平滑肌和心肌特有的自蠕節律,骨胳肌能隨意識的支配而運動。其運動的速度、強度及持續時間,都能隨意識而發生變化。

(二)拮抗性:肢體運動是通過骨胳肌牽動關節的伸縮、彎曲、扭轉來實現的。而且這些肌肉通常都是構成相互拮抗的組織系列。可分為屈肌、伸肌、外展肌、內收肌等。人們的各種活動都是多肌群同時協調運動而表現出來的各種動形。絕非個別肌肉單獨作用的結果。例如屈肌收縮時,伸肌屬相應地舒張而完成關節的彎曲;反之伸肌收縮時,必帶給屈肌的相應舒展而使關節伸直。可見,如果把人體看成一個巨系統,其通身肌肉的運動將具有和諧而相應的自動化方式。

(三)肌肉功能具有收縮、伸展與彈性特點。但這三種特點在激烈的運動時,不一定都能同時表現出來。而在休息或靜止狀態下,才能保持這三種特點同時潛含在靜態肌肉的預動當中。

(四)肌肉在神經系統支配下,完成通身、序列、協調、複雜運動的同時,還承負著生理過程中的生化效應。由於它的功能性收縮而改變著各組織結構內部功能態的升華。太極拳運動的特殊性,決定著體能的少量消耗,而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代謝過程中的補給功效。從而獲得養生與祛病效果。

二、松靜功夫與肌肉的屈、伸、彈

太極拳入始階段,一般總是強調意念領先、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沉胯等。建立這些原則的實質,就是使人體練就一種松靜得勢的自然體態與心態。其目的是為了能達到隨意識的需要而自然發揮肌群屈、伸、彈的幾種特點。可見太極拳的松靜修鍊,是為了保持和加強這三種功能,可以形成隨意 調用的習慣性內載基礎,因為只有在松靜狀態下才能呼吸順暢,心態安然,動作協調,反應靈敏,從而確保三種功能在生理上的自然態勢。

從理論上講,肌肉的伸展度與彈性力量是有直接關係的。例如同一組肌肉在收縮狀態時,雖適應拉力的能力大,但由於緊張而形成僵滯。如果過於鬆弛則拉力小,很容易造成疲軟及拉傷。這種現象稱為魏伯爾(weber)矛盾現象。兩者皆違背太極拳的理法原則。太極拳要求的是「曲中求直」,「屈伸開合任自由」,在勁的表現上是「勁以曲蓄而有餘」。從此可見,充分培調肌肉屈、伸、彈的自然發揮,分明是把這三種特點有素地分別調用,而後再有機地隨意結合,實屬太極拳修鍊和技能表現上的特殊要求。同時有意地自然松展,還可增大它的延展度,比緊張下的肌肉多增延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法則強調用意不用力,全身放鬆,為利於神經支配肌腱的舒長而達到自然強化和加大肌鍵的屈伸幅度,為彈性勁的發揮莫定了基礎。這種修鍊完全符合「寧練筋長一分,不練肉厚一寸」的要點。同時其松變形成屈伸的動差量、就是被行家稱之為「份兒大」的真實含義,極有利於功底的深化。

太極拳的規範性法則,完全符 合肌肉本能的適度舒長。同時在勁的表現上,也未失其原有的生理特點,從而證實了經驗法則的科學性與一致性。

三、肌群屈伸及舒展式的拮抗調節與內勁的關係

通常人體欲維持其直立姿勢,必須有部分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緊張。這種緊張是由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自然產生的。而這種功能性反射又恰恰是人體應付運動的一種準備狀態。而這種自然的準備狀態正是太極拳技藝積極尋覓和意欲加強的一種內載技能(屬「靜中寓動」之 功)。這種技能正是隨意適應外界動靜刺激的反應基礎。「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和「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正顯示出這種技能的敏銳幸質。素質較強者,反應必然靈敏,反之則遲鈍。可見太極拳有意地培訓肢體松而靜動的意義是強化和穩固肌群在靜態下能高效發揮內載預動的修鍊手段。日久後必打下以靜制動的功底。

另一方面是肌肉依靠伸展之勢,產生一定的自衛能力。但其伸展絕不是強行所為。太極拳鍛煉就是要做到能隨意而自然靈活控制肌群特有的拮抗性功能反射。由於這種強化後的拮抗性調節,而帶來內動的「開合」作用,從而在技能表現上可獲得一種隨心所欲的「松變」效果。

現把伸展看做拮抗調節的主要側面,從而產生的「勁感」,在拳藝的術語中常被稱之為「開」或是「棚」。此階段己具初步的內外相合并獲得太極拳「體」的築基功夫。日後久經訓練,可逐步掌握八種勁的運用。

四、太極拳內功的始動點

? 肌肉收縮牽動骨胳的屈伸而產生多種多樣的造型,這取決於肌肉的定點和止點在近側或遠側端上的附著差異。太極拳的鍛煉,始終強調 「勁起於踵」、「力由脊發」及「一動皆發自於內」的要點。這必然與人體不同部位肌肉的功能性收縮有直接聯繫。

根據肌肉的不同功能及固定骨上遠近層次的關係分析,我們認為椎間短肌和腰背短肌發揮著始動作用,並依一定傳導次序催化到軀體鬆弛著的各個梢節。雖說椎間短肌與腰背短肌的收縮幅度不大,但其收縮力強並能持久。太極拳強調的 含胸拔背和收骶骨,有助於腰椎的拉長。這一動作不僅利於調用和加大椎間短肌的伸縮效能,更重要的是在訓練中有意地採用了遠固定的運動方式。其目的是調練近側端固?定骨上附著肌定點的先動,久而久之不僅可為短肌提供較大的伸展度,還可提高適應能力與彈性勁。這是強化太極功法的有效捷徑。同時臟腑又全部附著於脊椎骨上,借椎柱的伸縮,帶給內部器官機械性蠕動,並加強了各組織功能的生化效應。從而達到祛病健身的效益。

由此看來,太極拳鍛煉完全是 「順其人體的自然而求得自然強化人體本能」的一種功法。

為了利於發揮腰部的主宰作用,絕不可忽視下盤諸多肌群的協同配合,必須嚴格遵循太極法則及人體本能的自然態勢,以意念導引通身肌肉鬆而靜動地完成太極拳要求的各式造型。同時細心感受體內松導的次序與連貫,並隨意貫透全身上下,方可體驗太極拳修鍊中的奧妙。

基本簡介

1957年7月跟王培生老師學習吳氏太極拳八十三式。經修鍊多年有所體會。曾在北京大學兼課10年教授太極拳和太極劍,並傳授給美國、日本、紐西蘭、土耳奇及智利等國際友人。

在美國、日本分別傳授八十三式和三十七式吳式太極拳。在劉先生的指導下,美國的SYRACUSE市於2004年成立了"長江吳氏太極拳抗衰研修所",日本八王子市成立了吳式太極拳研究會。

1990年和1991年曾發表論文《人體肌肉屈伸的生理特點與太極拳鍛煉》及《骨架合理歸位利於尋味太極內感》,均載於《武魂》雜誌上。這兩篇論文在美國和日本早已翻譯發表,另外一篇《怎樣練習太極拳的松》登載於《大學教授談太極拳》一書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張雲龍首次看秀造型被吐槽:像在拍古裝戲,又像是要練太極
太極拳——健康投資,這個你賺大了!
順治皇帝:不是皇太極親生兒子,而是孝庄皇后與他人所出?
你全面了解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嗎?練不對不僅造成損傷,而且影響臟器正常生理活動,既不利身體健康,且與太極拳格格不入!
太極第一保鏢,代表中國亮劍世錦賽!我和我的眼睛都驚呆了!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多肉植物的生理特點
腹腔鏡手術的病理生理變化
益生菌能檢測體內生理異常;適度曬太陽有助提高學習能力;燃燒脂肪的新方法
什麼是膽固醇?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這3個生理功能尤為突出
知識分享:飲食上中性脂肪和瘦肉對人體有哪些生理作用?
讀懂人體生理變化的能量系統
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補氣養血多吃這些食物
體脂率6%的肌肉男,生理和心理有何變化?並沒有你想像的那般健康
揭秘人體的十大生理極限
武術運動生理特點
人生理上最不合理的地方——皮膚
適合生理期練的瑜伽,伸伸腿伸伸腰,不能太劇烈
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中神經生理監測有兩個目的,影響手術結果
了解貓咪特別的生理特性
練習瑜伽,超越於生理之上的要求,使生命更富有靈性!
體脂率只佔6%的肌肉男,生理和心理有何變化?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般健康
多囊卵巢患者要明白這種療法是違背身體的生理功能的,對身體傷害很大
它被譽為水域霸主,身體結構和生理特徵獨一無二,還有極其強大的胃
女性生理特點對其運動能力有什麼影響?
了解貓咪的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