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避寒濕護陽氣,安度每一個雨天

避寒濕護陽氣,安度每一個雨天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芒種的酷熱有了下文,北京的特大暴雨被勻成小到中雨,或淅瀝或滂沱地下了兩天。「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南方的梅雨季節已如期而至。接下來的大暑小暑,雖已出梅,亦是另一種雷電交加,瞬間「大雨時行」甚至「淹死老鼠」。

雨天里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雨水的濕氣和寒氣傷害到人體的陽氣,保護得當,就可享受雨天的愜意了,看好書,晴耕雨讀。聽慢歌,人靜心深。喝熱茶,暖胃驅寒,人生的另一番滋味。

雨天護陽:及時擦乾身體

頭為諸陽之會,雨水,帶著千米高空的寒氣,傾瀉下來,如果淋濕了頭,很容易傷到陽氣,回到室內,第一時間,擦乾身上的雨水,特別是頭部。

雨天之衣:及時更換濕衣

大雨傾盆,猝不及防。濕衣轆轆,跑進屋中。這樣的濕衣不可一直穿在身上。散濕,需要消耗陽氣,如果你陽氣很足,衣服會被你烤乾。如果你陽氣不足,衣服上的濕氣會進一步消耗你的陽氣,並趁機侵入體內,使濕氣裹身,疲倦無力。及時更換乾爽的衣服,與淋濕、慌張、褶皺的濕衣告別。

如果襪子濕了,也一定要馬上脫掉,讓雙腳保持乾爽,在屋子裡,可以盤坐著,蓋個圍巾,也不要穿著濕噠噠的襪子,讓濕寒從腳心進入身體。

雨天之飲:散寒氣與濕

雨天之飲:散寒氣與濕氣

「雨後寒,蘇葉暖,生薑茶,微出汗」。淋雨,或是到了雨天,覺得身體發冷,流清鼻涕,打噴嚏,甚至胃寒,都可以來杯熱茶解表散寒。

一杯蘇葉茶:散寒、理氣、解表。三五克干葉或是一小把新鮮的蘇子葉,泡水沖泡作茶飲。一杯生薑紅糖茶:薑絲煮開放些紅糖。生薑暖胃、驅寒。喝完發一身汗,寒氣和濕氣也就隨之排出了。

雨天暖身,水有寒,水亦暖

淋了雨,洗個熱水澡,有助於將寒氣排出。將水溫調的高一點,使勁沖一衝脖子後面的大椎穴(正坐低頭,脖頸凸起的位置),大椎屬於督脈,而督脈總領一身陽氣,讓這裡熱起來,有助於提升一身的陽氣,固表防感冒。

也可以用熱電吹風,對著大椎穴,吹3分鐘,或是用手掌搓熱大椎3分鐘,都可以振奮人體的陽氣,避免受寒感冒。

晚上睡前,水裡放點艾葉,泡泡腳,安慰淌水受涼的雙腳,至微微出汗,身心舒泰。

雨天之屋:薰艾燥濕

艾草可以燥濕,溫陽,提神。雨天潮濕,房間有濕也可以艾草薰。

一柱艾條,慢慢燃,裊裊煙。退濕濁,祛霉氣,攘晦氣,遠蚊蠅。50平米的屋子,30克的艾條(1-2根左右)艾熏後,開窗通風,一周一次即可。

早睡

下雨天,睡覺天。太陽不出來,天地間的陽氣相對不足,人感應天地,也會陽氣不足,因而昏昏欲睡,沒有精神,聽著連綿的雨聲,只想進入夢鄉,那就順應自然的節奏,晚上早點睡覺吧。

少食

雨天濕氣重,脾胃功能也相對較弱,晚飯可以少食或是不食,以免造成食積。

聽雨

「候月、聽雨、望雲、瞻星、負暄」,是古人與天象之間的美麗心情。

其中聽雨,最入耳,最走心。雷雨聲,滋潤清新。中醫說「雷氣通於心」。(雷為火氣,心為火臟,故相通)「雨氣通於腎」。(雨為水氣,腎為水臟,故相通)因此,聽雷雨聲可改善陰虛火旺,心浮氣躁。適合伏案找靈感,熬夜火旺頭暈,心焦忙碌時放鬆。

而雷雨之後,還有蟬歌如雨,唱的越是清亮,心中越是清涼。

看虹

有雨,也就會有雨後虹了,人們說,一起看過彩虹的兩個人就不會分開了,今年,你和誰一起看彩虹?

除了為你撐傘的人,你還需要它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法兒 的精彩文章:

「扔」掉胸罩,讓胸部放飛自我
為什麼空調會跟「病邪」搞在一起?
像貓兒一樣柔軟
吃香喝辣,突然「牙疼」
痰多過勞胖!你那麼胖,都是工作太忙啦!

TAG:活法兒 |

您可能感興趣

天氣漸熱,貪涼易受寒,養護陽氣常按這個穴位
天氣漸熱,貪涼易受寒,養護陽氣常按這個穴位!
冬季艾灸祛除寒濕,不讓寒濕傷了陽氣
三九寒天,怎樣溫補陽氣?
冬天一道醋泡姜,每天早上吃一點,驅寒養胃提昇陽氣
護陽氣防濕邪,味宜清淡勿熬夜
天暖翠幕春欲回,雨過化濕陽氣暉
手腳冰涼是陽氣過度消耗 每天吃三片醋泡生薑
夏天,顧護好陽氣
濕氣不除,百病來!中醫教你兩個祛濕穴位,健脾祛濕,振奮陽氣!
大暑養生:濕蒸桑拿天,消暑祛濕陽氣斂
三伏天怎樣提陽氣,避邪氣,祛病根
明日冬至,數九過寒天,三招護好「陽氣」,陽氣充足百病消!
祛寒氣,補陽氣,調氣血,促睡眠,夏天出去曬這四個地方!
今日小寒|最寒節氣,別錯過養護陽氣最後時機!
三伏天「以熱逼寒」,只要一個方法,讓你陽氣足寒氣消病痛少
今日末伏|冬病夏治,驅寒除邪,溫補陽氣的三伏貼,錯過等一年!
身上三個穴,專門祛寒氣!灸透它,陽氣旺起來
三伏天,常喝「3水和3粥」,少做2件事,護住陽氣,安穩度過伏天
深冬寒冷,喝兩紅,吃三肉,按三穴,護住陽氣,少生病,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