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七):5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七):5

GIF/277K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

玄 奘 法 師 傳

第七卷:5

(唐)慧立法師 著 / 趙曉鶯 譯

當初佛塔奠基之日,奘師自述誠願,略曰:

「玄奘自惟薄祐,生不遇佛。復乘微善,預聞像教;儻生末法,何所歸依。又慶少得出家,目睹靈相;幼知來慕法,耳屬遺筌。聞說菩薩所修行,思齊如不及;聞說如來所證法,仰止於身心。所以歷尊師授,博問先達,信夫漢夢西感,正教東傳,道阻且長,未能委悉;故有專門競執,多滯二諦之宗,黨同嫉異,致乖一味之旨。遂令後學相顧,靡識所歸;是以面鷲山以增哀,慕常啼而假寐。潛祈靈祐,顯恃國威,決志出一生之域,投身入萬死之地,經是聖跡之處,備謁遺靈。但有弘法之人,遍尋正說。經一所,悲見於所未見;遇一字,慶聞於所未聞。故以身命余資,繕寫遺闕,既遂誠願,言歸本朝。幸屬休明,詔許翻譯。

先皇道跨金輪,聲振玉鼓;紹隆像季,允膺付囑;又降發神衷,親裁三藏之序。今上春宮講道,復為述聖之記,可謂重光合璧,振彩聯華,渙汗垂七耀之文,鏗鋐韻九成之奏。自東都白馬,西明草堂,傳譯之盛,詎可同日而言者也?但以生靈薄運,共失所天,唯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諸,二聖天文,寂寥無紀。所以敬崇此塔,擬安梵本。又樹豐碑,鐫斯序記,庶使巍峨永劫,願千佛同觀;氤氳聖跡,與二儀齊固。」

這天,奘師親自負簣畚,運土搬磚,並指導施工。前後兩周時間,佛塔功成圓滿。

夏五月乙卯,法師接到中印度國摩訶菩提寺大德智光論師、慧天論師等託人帶來的親筆書信。智光論師是戒賢大師門下最傑出的大弟子,為五印度學者所推崇,對大小乘教典和外道典籍《四吠陀》、《五明論》等有高深的研究。而慧天論師則精通小乘,在印度也是德望很高,深受敬仰,法師在印度常與他互相切磋,在曲女城的辯論大會上,還駁倒他對大乘的偏見,使他心服口服認輸。兩位論師在奘師回國後,非常懷念,就托同寺沙門法長論師帶來信函和禮物以示敬意。信是這麼寫的:

「微妙吉祥世尊,金剛座所,摩訶菩提寺 諸多聞眾,所共圍繞。上座慧天,致書摩訶支那國,於無量經律論妙盡精微,木叉阿遮利耶,敬問無量,少病少惱。我慧天比丘,今造《佛大神變讚頌》,及諸經論比量智等,今附比丘法長,將往此無量多聞老大德阿遮利耶。智光亦同前致問,鄔波索迦日授稽首和南。今共寄白氎一雙,示不空心,路遠莫怪其少,願領。彼須經論,錄名附來,當為抄送木叉阿遮利耶,願知。」

永徽五年春二月,法長向奘師告辭回國,法師交付給他回信和禮物。其中寫給智光法師的回信內容如下:

「大唐國比丘玄奘,謹修書中印度摩揭陀國三藏智光法師座前:自一辭違,俄十餘載,境域遐遠,音徽莫聞;思戀之情,每增延結。彼比丘法長至,蒙問,並承起居康豫,豁然目朗,若睹尊顏,踴躍之懷,筆墨難述。節候漸暖,不審信後何如?

又往年使還,承正法藏大法師無常,奉問摧割,不能已已。嗚呼!可謂苦海舟沉,天人眼滅;遷奪之痛,何期速歟!

惟正法藏,植慶曩晨,樹功長劫,故得挺沖和之茂質,標懿傑之宏才。嗣德聖天,繼輝龍猛;重然智炬,再立法幢。撲炎火於邪山,塞洪流於倒海;策疲徒於寶所,示迷眾於大方。蕩蕩焉!巍巍焉!實法門之棟干也。又如三乘半滿之教,異道斷常之書,莫不韞綜胸懷,貫練心腑。文盤節而克暢,理隱昧而必彰。故使內外歸依,為印度之宗袖;加以恂恂善誘,曉夜不疲,衢罐自盈,酌而不竭。

玄奘昔因問道,得預參承,並荷指誨,雖曰庸愚,頗亦蓬依麻直。及辭還本邑,囑累尤深,殷情之言,今猶在耳。方冀保安眉壽,式贊玄風,豈謂一朝奄歸萬古,追惟永往,彌不可任。伏惟法師,夙承雅訓,早升堂室,攀戀之情,當難可處,奈何奈何!有為法爾,當可奈何!願自裁抑。

昔大覺潛暉,迦葉紹宗洪業;商那遷化,鞠多闡其嘉猷。今法將歸真,法師次任其事,唯願清詞妙辯,共四海而恆流;福智莊嚴,與五山而永久。

玄奘所將經論,已翻《瑜伽師地論》等大小三十餘部,其《俱舍》、《順正理》,見譯未周,今年必了。即日,大唐天子聖躬萬福,率土安寧,以輪王之慈,敷法王之化。所出經論,並蒙神筆制序,令所司抄寫,國內流行,爰至鄰邦,亦俱遵習。雖居像運之末,而法教光華,雍雍穆穆,亦不異室羅筏誓多林之化也,伏願照知。

又前渡信渡河,失經一馱,今錄名如後,有信請為附來。並有片物供養,願垂納受,路遠不得多,莫嫌鮮薄,玄奘和南。」

另一封信是回給慧天法師的,內容如下:

「大唐國比丘玄奘,謹致書摩訶菩提寺三藏慧天法師足下:乖別稍久,企仰惟深,音寄不通,莫慰傾渴。彼比丘法長至,辱書敬承休豫,用增欣悅;又領細白氎兩端,讚頌一夾,來意既厚,寡德愧無以當,悚息悚息!

節氣漸和,不知信後體何如也?想融心百家之論,棲慮九部之經,建正法幢,引歸宗之客,擊克勝鼓,挫鍱腹之賓,頡頏王侯之前,抑揚英俊之上,故多歡適也。

玄奘庸弊,氣力已衰,又加念德欽仁,唯豐勞積。昔因遊方在彼,遇矚光儀;曲女城會,又親交論。當對諸王及百千徒眾,定其深淺。此立大乘之旨,彼豎半教之宗,往複之間,詞氣不無高下,務存正理,靡護人情,以此輒生凌觸,罷席之後,尋已豁然。今來使猶傳法師,寄申謝悔,何懷固之甚也!

法師學富詞清,志堅操遠,阿耨達水,無 以比其波瀾;凈末尼珠,不足方其皎潔。後進儀錶,屬在高人。願勖良規,闡揚正法;至如理周言極,無越大乘,意恨法師未為深信。所謂耽翫羊鹿,棄彼白牛;賞愛水精,舍頗胝寶。明明大德,何此惑之滯歟!又壞器之身,浮促難守,宜早發大心,莊嚴正見,勿使臨終方致嗟悔。

今使還國,謹此代誠,並附片物,蓋欲示酬來意,未是盡其深心也,願知。前還日,渡信渡河,失經一馱。今錄名如別,請為附來。余不能委述。比丘玄奘謹呈。」

提示:在公眾號首頁輸入「玄奘」,即可收到自動回復《玄奘法師傳》合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凈飯王為了阻止悉達多出家,做出了那些努力?
禪意哲理故事書《禪語人生》《禪說處世》《禪解情緣》隆重上市——周國平、曹文軒、張德芬、蘇岑、王大績聯袂推薦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七):4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月十九,大叢林里的觀音菩薩聖誕法會印象記述
記述史實與傳聞的著作《韓詩外傳》
燕姞夢蘭,《左傳》中記述的有關蘭花的故事
古籍《大戴禮記》十大名句,記述儒家學派的經典之言!
記述兩晉南北朝歷史人物的原因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清穆宗同治帝死因之謎:笑看筆記中的宮闈記述
記述250多位王姓代表人物故事的《王氏春秋》正式發行了
原創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洛陽伽藍記》中記述的佛塔是怎樣的輝煌壯觀?
聖彼得堡印象記述
靜海作協主席楊伯良:回憶和記述的愉悅
記述感動倫敦馬拉松的二三事
記述一首絕句的誕生
俄羅斯教科書上如何記述他們侵佔外滿洲的歷史?
親歷者撰文記述1984年重殮慈禧經過
《逝去的武林》重點記述的武痴,一生的武學精華都在這裡!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忠義衛國碑:記述了中國人民海軍建軍後對外最大的一場海戰
蔣介石與結髮妻子毛福梅有無感情?蔣介石的日記是這樣記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