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建明、石海明:戰火淬鍊的美國大兵——讀《心靈手巧的美國戰士:創造、技術和贏得二戰》

李建明、石海明:戰火淬鍊的美國大兵——讀《心靈手巧的美國戰士:創造、技術和贏得二戰》

戰火淬鍊的美國大兵——讀《心靈手巧的美國戰士:創造、技術和贏得戰》

李建明石海明

(國防科技大學)

【作者簡介】

詹姆斯·傑伊·卡瑞凡是Kathryn and Shelby Cullom Davis研究院國際問題教授。他曾經擔任過美國軍事學院歷史學助理教授,美國野戰炮兵學院軍事歷史學教授,美國軍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海戰學院艦隊教授,國防大學和喬治城大學客座教授以及戰略和財務評估中心主任等職務。在他以陸軍上校退休以前,還曾擔任過國防部首個專業性軍事學術期刊《聯合作戰季刊》的執行主編。發表過《冷戰中的華爾茲——解放奧地利》和《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眼鏡蛇行動與諾曼底登陸》等多部專著。

【內容簡介】

《心靈手巧的美國戰士——創造、技術和贏得二戰》一書的主要創作意圖,在於揭示出從工業化時代向後工業化時代演進過程中,美國士兵在精神面貌、素質能力、智力結構以及文化心理等諸多方面產生的各種變化。當然,最能展現這些變化的舞台就是戰場,因此,該書的主要篇幅都集中在對二戰(特別是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以後的幾次重要戰役)中的若干激烈戰鬥場面的生動描寫和詳細解說上。事實上,作者用筆最多的地方就是諾曼底。諾曼底無疑是美軍正式參與二戰後最重要的一場戰役,而且又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此戰發生在1944年的一個漫長夏季,行動的最終目標直指歐洲的解放。

「正是因為諾曼底戰役在現代戰爭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關鍵性意義,因此,以諾曼底為視角來審視二戰中的美國士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技術和美國士兵在戰爭中所經歷的轉變及其在整個戰爭中的作用。」通過對諾曼底戰役的歷史敘述,我們將看到第二代美國士兵與第一代美國散兵之間的明顯區別,這種區別更多地體現在「士兵」比「散兵」具備了更高水平的技能(這自然要歸因於不同時代的科技背景)。同時,第二代美國士兵又預示著第三代美國「大兵」將擁有更加卓越的智能。這樣,雖然全文重心絕大部分集中在二戰中的美國士兵那裡,但又將二戰中的美國士兵與前後時期的美國士兵橫向關聯起來,串在一條明朗流暢的線索上加以審視、比較和研究,從而對二戰中的美國士兵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準確的認識。全書共有九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錯誤的戰爭與正確的戰爭」。首先,作者對二戰中德普伊所率部隊的一次重大失敗談起,總結了那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意在指明,此時的美國士兵雖然具有高昂的鬥志和企圖將先進技術應用於戰爭的熱情、傾向和技能,但畢竟實戰經驗不足,因此,失敗在所難免。但美軍必須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迅速成長、成熟、壯大起來,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代美國兵——士兵(GLs)。

第二章「美國兵的早期時代」。作者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工業實力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將經濟、技術、產業力量迅速轉化為軍事實力的能力尚顯不足,因此,對於第一代美國兵(散兵)而言,在把先進技術手段廣泛運用於戰爭這一方面,自然準備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這一時期,美國工業沒能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地組織起足夠力量進行生產當時最具威力的三種戰爭武器——大炮、戰機和裝甲,但這又畢竟為美國人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並且成為第一代美國兵(散兵)向第二代美國兵(士兵)轉變的重要基礎。

第三章「創造性變革」。作者指出,美國兵雖然同英國兵一樣,都經歷過一戰硝煙,但美國兵從一戰中深刻地吸取了教訓,即懂得了如何才能有效地將先進的技術手段運用到戰爭中去,從而在戰爭中佔據優勢。而英國人卻改變不大,依舊保持原來的狀態和技能。不僅如此,美國人似乎更熱衷於技術上的改革與創新,他們不知疲倦地探索著將最新技術轉化為戰鬥力的方法,這甚至已經成為美國人的一種文化-心理習慣,從而在社會中受到極大的推崇。這些顯然都為第二代美國兵在此後戰爭中大顯身手奠定了基礎。

第四章「登陸後的災難」。描寫了美軍諾曼底登陸後經歷的一系列艱難險阻。他們不只要抵抗德軍的槍林彈雨,而且還要忍受各種艱困的戰場環境。「除了子彈從頭上飛過,這裡還有更多的苦難。空降落地後的幾個小時內,美國兵們飽受嚴寒,渾身顫抖。他們痛苦地匍匐前行。他們鼻孔中充滿了惡劣難聞的氣味,同時身上穿的防化服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即便在敵人的毒氣面前無所畏懼。」他們在遍布屍體的岸邊尋找著進攻路線。不久便遭遇了一次失敗。地點在奧馬哈。但是,這次失敗的經歷使美國人認識到指揮者在戰鬥中的重要作用,他們懂得了,在現代戰爭中,傑出的戰爭天才決不是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統一化產品,而是具有特殊才能和勇氣的偉大將領。

第五章「試驗與失誤」。作者指出,戰爭就是失敗和克服失敗的過程,這就像作試驗:有了一個方案,只有通過具體實踐,才能得以檢驗。失敗其實正是對戰爭思想和戰略戰術的綜合檢驗。試驗和失誤這對矛盾顯然是戰爭向前發展的動力。「戰爭天才並非十全十美。他們也會經歷失敗。在戰爭中犯過錯誤是常有的事,尤其當回過頭來反思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些錯誤接近瘋狂。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住或抹殺掉他們的指揮才能和卓越領導。失敗不可避免,拿破崙不也常常遭遇失敗嗎?」

第六章「空軍奇蹟」。介紹了羅斯將軍在1944年6月30日指揮的一場激烈空戰。作者認為,美軍在這場空中角力中最終勝出,從而顯示出美軍在空中力量方面已超越德軍。「德軍在各方面都佔盡優勢。他們擁有強大的坦克部隊。他們精力充沛,而羅斯的部隊精疲力竭。一路上美軍不斷損失坦克,相反,德軍的坦克力量逐漸上升。但是,德軍唯一的劣勢和弱點就在於他們缺乏強大的空中力量,而羅斯卻擁有這一點。」

第七章「裝甲戰幻想」。本章回顧了英國著名軍事家、戰略家富勒的卓越思想和天才預言從剛開始遭遇冷落和不理解到最後終於被戰爭事實證明,從而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戰略思想之一。富勒的坦克戰爭曾一度被世人認為是奇妙的幻想,甚至把它同當時流行的幾部重要科幻電影等量齊觀。但是,軍事實踐往往都會證明,曾經的幻想在現實的技術條件和水平的推動下,最終將變為現實,夢想成真的例子在軍事歷史上並不少見,甚至是屢見不鮮。

第八章「戰爭之王」。講述的是1944年8月6日,在與德軍爭奪一個名叫莫田(Mortian)的戰略要地中,美軍雖然在人數方面處於明顯劣勢,但依靠其使用的重型火炮所發揮出的強大威力,最終化險為夷,擊潰德軍。作者因此認為,「重型火炮無疑是戰場上最有威脅的殺手。它飛散開來的彈片所造成的直接死傷遠遠勝過其他殺傷性武器。不管怎樣,同空戰力量和裝甲力量等重要的現代戰爭技術手段相比,大炮威力也同樣展現出美國軍隊的巨大潛力。」

第九章「美國大兵(warrior)」。作者認為,德普伊對指責自己在越戰中戰術使用不當的批評所作的回應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美國企圖進行一場全新的戰爭,首先必須訓練一支全新的軍隊,但是這種軍隊在越戰時顯然並不存在。因此,我們只有依靠一支更為高效的軍隊才能迎接挑戰,當然,它必須是第二代軍隊(GIs)在更高層次上的深化和拓展。

【主導線索】

從第一代美國兵到第二代美國兵以及第三代美國兵,作者認為,第三代美國兵需要面對的是「系統化戰爭」。「系統化戰爭」中將出現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因此,這便要求廣泛地運用計算機技術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從而實現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執行正確的行動的目標。這顯然就是第三代美國兵(大兵)所需完成的任務,當然,也是第二代(士兵)歷史使命的延伸和繼續。「今天所面臨的形勢已經完全不同於第二代或第三代美國兵所處的時代了。在信息時代,美國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先進的計算機晶元技術。同樣,這些後工業化時代的特徵也將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戰爭的形態上。這就要求21世紀的美國大兵們必須具備後工業化時代的技能和素質。」

【核心思想】

1.突出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十分明白科技在當今軍事力量對抗和角逐中的重要性,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他對此在文中大肆渲染,難免又要陷入到技術決定論的誤區之中。他把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偉大力量視為無可爭議的事實:「軍事歷史學家們往往都是一群性格暴躁、喜怒無常的人。因此,他們很少就某一問題達成共識。例如,對於像『對抗性軍事演習是否重要』、『大縱深作戰是否可行』、『陸軍閃擊戰是否有效』以及『巴頓還是蒙哥馬利的指揮水平更高』等問題,若讓兩個歷史學家來回答,也許會得出三種不同答案。但是,他們唯一認同的一個觀點便是,技術在軍事和戰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顯而易見,當今世界,科學日新月異,技術突飛猛進,軍事和技術之間曖昧甚至聯姻的關係一如既往,有增無減,「信息化戰爭」便是在這一科技昌明的時代背景中應運而生的。縱觀列國,無一例外,都在最新科技的軍事應用上大做文章。時至今日,有一道理,昭然若揭:軍事技術薄弱,國防事業定會衰敗;武器裝備先進,軍隊建設方能勃興。

2.將軍事技術融入社會文化、民眾心理和經濟形勢的大背景中

本文最大特色就在於,作者不是就軍事技術論軍事技術,而是將軍事技術與整個時代和社會的技術水平、經濟狀況、社會結構和文化心理等融為一體,綜合考察,從而可以使讀者在一個更加寬廣和深刻的社會背景中,認識和理解軍事、技術及其之間的關係。他在前言中便指出:「如果要把二戰故事講述深刻,必須將其放在一個綜合的視角中進行考察,這個綜合的視角包括三個方面:(1)軍事歷史,戰場上刀光劍影、流血犧牲和軍號哀鳴的歷史;(2)科學技術史,如何用科技成果所創造出來的工具來應對生活中的問題;(3)社會、經濟、文化和智力的歷史,用來解釋個人和集體是如何適應周圍世界的發展變化的。因此,我們將要講述的有關二戰中美國兵的故事正是圍繞這三方面展開的。」

作者經常把大眾的普遍想像與科幻小說(及科幻電影)和軍事技術融為一體,實際上就是將軍事、科技與文化融為一體,「相比而言,在世紀之交的今天,人們的普遍想像的重要標誌就是科幻小說(科幻電影)」「我們可以分明地看到,美國軍事天才們在戰爭中做出的眾多選擇和決策,都深受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影響。」文中有很多具有科幻私彩的精彩描寫。這裡僅舉一例。威爾斯(美國20世紀初著名的科幻小說家)根據自己對未來技術發展的預測,在作品中大量地描述有關現代戰爭的場景。在《空中戰爭》(1908年)一書中,他描寫了無數的重型炸彈從天而降的場面。他還設想過未來的地面戰爭形態,在《世界大戰》(1898年)中,他就把讀者帶進了一場抗擊一群來自火星的侵略者的激烈戰鬥。這一戰中,地球人使用了一種神奇的武器,它巨大而堅硬,金屬製造而成,可藉助底部的三腳滑輪自由移動,並且由許多奇怪的內燃機提供動力,最終戰勝並驅逐走邪惡的外星來犯者。這些實際上都是在裝甲戰車出現以前,人們對未來戰爭的普遍想像。

商榷之處

1.技術決定論印跡分明

艾克曾經深情地表達自己對未來和平的嚮往:「希望我們的孩子永遠不會懂得如何用飛機來攻擊目標,也不知道如何為了戰爭而利用現代技術。」然而,作者對此卻不以為然,一方面,他不相信持久和平,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除了大力發展軍事技術外,還能有什麼其他出路:「這種理想固然崇高,但並不現實。儘管美國軍隊已在歐洲戰場上取得了兩場偉大勝利,但是,仍然要保持和發展第一代散兵和第二代士兵善於利用先進技術的傳統和優勢。技術仍在不斷向前發展,因此,美國大兵只有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基礎上繼續增添新的技術力量,才能保持戰場上的霸主地位。」

作者顯然沒能清楚地看到,在影響戰爭進程和結果的諸多因素中,技術僅僅是一個方面,即便是比較重要的方面,或者誇張一點說眼下是最為重要的方面,它也不能完全取代諸如經濟、文化、社會、道德、倫理、宗教等方面的力量。而正是在這裡,詹姆斯與叢書《戰爭、技術和歷史》主編羅伯特的看法有所不同。羅伯特在叢書序言中,清楚地表達了這一觀點:「對於『把握技術進化路線是理解軍事歷史的鑰匙』這樣一種觀點,很難說它就一定完全正確,但至少從今天看來,不論是新的信息戰作戰形式,還是武器裝備小型化的發展趨勢,無不表明,技術仍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軍事和戰爭的面貌。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認真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技術是我們的僕人還是我們的主人?什麼東西可以限制技術有效性的發揮?技術將改變戰爭的本質嗎?還是戰爭永遠都遵循一條亘古不變的規律和線索?這些問題決不是僅用一言兩語便能回答或闡明清楚的,相反,它們相當複雜,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從諸多角度去深入地研究和挖掘。」

儘管詹姆斯偶爾也能認識到技術力量的有限:「當然,技術並不是解決戰爭中一切問題的萬能工具,至少在19世紀的戰爭中,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詹姆斯在某些情況下,也能看到人的因素所具有的決定性作用:「儘管使用的武器並沒有像富勒所預言的那麼先進,但是美國士兵仍然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並且只是付出了較小的犧牲代價。」「事實上,美國士兵異常超群。他們雖然在裝甲武器的先進性方面,遠遠落後於德國、英國,還有俄國,但是卻擁有像巴頓、伍德、阿布萊等卓越的領導者和他們手下英勇的戰士,這些足以彌補裝備上的差距。」但是,總體來看,全文浸透著一種深深的技術決定論色調。

2.美國優越論色彩濃重

詹姆斯在文中多處彰顯美國兵的優越性,或者說得更直接些,就是要表達自己所堅持觀點,即美國兵是世界第一。當然這也許是絕大多數美國人的觀點。作者將英國兵與美國兵對比,襯托美國兵善於革新、力爭先進、永不服輸的精神:「湯米(Tommies:一戰中英國兵的昵稱)和散兵(doughboys:一戰中美國兵的昵稱)同時從一戰戰場上歸來,但兩者卻經歷不同的改變。湯米是英國兵在一戰中的昵稱,實際上它是昵稱的昵稱,即為Tommy Atkins的簡稱,從18世紀一直沿用至今。有趣的是,這一稱謂仍然延續到二戰時期。這不僅反映出英國人不善於革新的性格,還表明英國兵在這一時期的停滯。他們帶著勝利的喜悅回家後,卻要重建支離破碎、斷壁殘垣的家園,經濟發展一度極其緩慢。」

同時,詹姆斯還一廂情願地把二戰的勝利歸結為「美國兵的心想事成」:「人類將要在未來作出的種種努力,都來源於今天的夢想。戰爭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說,二戰看上去就如美國士兵所期望的那樣向前發展。他們使自己的夢想變成為現實。」這似乎表明,只要美國兵試圖取得勝利,並利用最新進的技術手段,他們就一定不會失敗。這顯然有失偏頗,既犯了絕對化的錯誤,又將自己的美國優越論傾向表露無遺。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問題,多一些批判眼光,多一些獨立思考,盡量避免陷入這些帶有明顯局限性的思想牢籠之中。該書有美國格林伍德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李建明:博士,國防科技大學,現供職于海軍某部隊。

石海明: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國防科技》雜誌編委,中國軍視網特約評論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光明日報》社科普專家,中國指揮控制學會青工委副主任。

與人合著出版《從物理戰到心理戰》、《虎狼之翼:關於科學技術與軍事變革的對話》、《適應者死亡:媒體狂歡時代的全球戰略博弈》、《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論》、《科學、冷戰與國家安全》、《制腦權:全球媒體時代的戰爭法則與國家安全》等9部作品,與人合譯《技術與國際體系變遷》、《思想大戰:腦科學與21世紀的軍事》、《信息戰:以柔克剛的藝術》3部。其中,《制腦權》入選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強素質-做表率」推薦讀物,《中華讀書報》年度百佳圖書。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兩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二戰遺孤祭拜中國父母 並獻上千紙鶴
二戰時的德國軍隊伙食,比當時的中國軍隊好太多了!
二戰德國最後一個戰死的士兵,堅持戰鬥14年後被擊斃!
二戰世界參戰國,對待戰俘最好的竟然全都是八路軍和國軍!
《使命召喚14:二戰》來了,你的電腦準備好了嗎?

TAG:二戰 |

您可能感興趣

斗羅大陸:寧榮榮接受海神之光的淬鍊,頂級七考,擁有海神神力
補齊短板,東部戰區海軍淬鍊勝戰刀鋒
「中國隊長」杜江:血淚淬鍊 用平凡致敬英雄
中東爆發微型空戰,戰火淬鍊的敘利亞防空體系有多強?
精心雕琢,恆心淬鍊
軍網專訪「世界第一女兵」:並非只有戰火才能淬鍊全能戰士
吳敦義背誦「禮記」:先人智慧淬鍊成中華文化
金川區博物館成為弘揚傳統文化,淬鍊黨性修養的主陣地
聚焦恆大4梯隊射手王,馬德里冠軍賽淬鍊小將進步喜人
深度天蠍座:在神秘的陰影之地,淬鍊耀眼的金石
景德鎮鑲器在窯火淬鍊中傳承古法匠心
歷史的記錄著:出於淬鍊成於焰熾的陶瓷
深度天蠍座|在神秘的陰影之地,淬鍊耀眼的金石
淬鍊戰場「磨刀石」 ——寧夏總隊訓練基地示範對抗分隊堅持實戰標準提升戰鬥力紀實
馬德里冠軍賽恆大小將勝率過半,以賽帶練淬鍊精英球員!
五糧液「匠人」:以傳承淬鍊「中國味道」
欲品茶,先聞香:這7道淬鍊工藝里,藏著一杯好茶的靈魂
「恆大杯」馬德里冠軍賽落地!恆大小球員每周接受淬鍊
教師羅錦成:淬鍊心性,調酒品人生
隨中國南北極考察隊再度出征,冰與火的淬鍊鑄就奧克斯極地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