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慈濟的學術研究

對慈濟的學術研究

對慈濟的學術研究

10月1日至2日,第4屆慈濟論壇暨「佛教普世性與慈濟宗門的開展」學術研討會在台北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50名專家學者與宗教人士發表了論文,慈濟宗門的800餘名志工出席了論壇。這也是慈濟宗門50周年慶典的活動之一。

從學者的視角觀察,本屆論壇的重要特點是慈濟吸引了眾多世界一流學者的關注與研究。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波士頓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政治大學和慈濟大學等單位的教授聯袂出席,不僅從佛學、宗教學、哲學,更從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各個學科的視角,以慈濟為對象,開展嚴肅、客觀的學術研究。這既是對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更深化了對慈濟特質的理解。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赫曼·李奧納(Herman D. Leonard)教授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將慈濟引入了哈佛課堂與教科書。他認為,慈濟是當今世界在人道救援中最有動員力、效率及影響力的組織之一,慈濟代表了「以價值觀為導向的」組織類型。慈濟的內部運作不依賴嚴密的計劃,而是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引下,依靠部門間的充分信任及靈活性,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是一種有別於傳統以計劃、競爭、利益為核心的組織模式,現在越來越重要。

作為有10萬名核心會員、上千萬參與者、組織遍及56個國家和地區、活動覆蓋94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性組織,慈濟的核心價值觀又是什麼?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認為,應該是佛教的菩薩精神。慈濟宗門以慈悲濟世為宗旨,是大乘佛教菩薩精神的踐行者;菩薩精神以菩提心為因,以慈悲為根本,以方便為究竟。在實踐中,慈濟宗門將其概括為「先救他人,再救自己」。慈濟大學的何日生博士認為,慈濟的核心理念是「利他」,其宗經是《無量義經》《法華經》,最重視的價值觀是利益群生、無相布施。

作為一個根植於佛教思想的團體,慈濟的特質何在?與其他佛教團體有何區別?牛津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席龔布齊(Richard Gombrich)認為,慈濟的特點是重視行動。佛陀的教導就在於行,但在歷史上,這一點經常被遮蔽。慈濟精確地實踐了佛陀的教法。這一觀點得到加州大學社會學家趙文詞(Richard Madsen)教授的支持。他認為,實踐而非教條,構成了慈濟的特色,而這恰恰就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創辦人證嚴法師和慈濟人倡導「做就對了」,其慈悲實踐不僅幫助了受援助者,同時也幫助援助者開發了自身的美德。中國人民大學宣方教授將慈濟的實踐體系解讀為悲增上的菩薩行門,是由人乘直入一佛乘的人間正道,契理契機,暢佛本懷。

具有50年歷史、富於創新精神的慈濟宗門,其本質是什麼?應當如何界定?這一問題引起了論壇內外的討論與深思。法師及佛教背景的學者們認為,慈濟毫無疑問是一個佛教團體,在實踐方式上強調慈悲濟世;而當我們傾聽南非、德國、土耳其等地誌工及商學院教授的分享時,則更多地感受到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佛教是其思想基礎。在全球實踐中,慈濟普門大開,吸引了包括基督徒、穆斯林在內的不同信仰與文化背景的人士參加,很多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及團體甚至成為慈濟的骨幹。慈濟宗門是以慈善為核心實踐方式的佛教團體,還是佛教背景的慈善團體?這或許構成了慈濟的內外兩面。

從學術的視角看,慈濟能夠以開放、寬容的態度接納來自不同背景與學科的學者們的研究,是組織自信的表現。嚴肅的學術研究在深化對慈濟理解的同時,也必將對慈濟的未來發展產生啟發。慈濟善於借用外腦的態度與胸襟,值得肯定。

(2016.10.11)

隨喜掃描,隨喜分享,隨喜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UC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RUC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數據科學對科學研究的影響
性的科學研究
「媒介研究的學術勞工」國際學術研討會: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
勞丹的科學進化理論對技術進化研究的啟示
昌邑故城保護與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巨野舉行
探討我所中醫文化學科研究方向與研究路徑
【量化歷史研究】斷絕交流對科學研究的負面影響
國學的研究與致用
余傳鵬:學術研究的快與慢
心理學理論的科學研究及應用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普通心理學》學習
谷歌在法國組件AI團隊 專攻科學、醫療和藝術研究
奧地利研究人員研發出新的光學隱形技術
李小龍:郭英德教授學術研究管窺 | 【學術動態】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與創新傳承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管理學研究的三大基石
對武學很有研究的姜大夫談談中國武術
AR-VR技術正在改變科學家們的生命科學、自然科學研究
多學科交叉視野下的中國經濟史研究
「慢科學」如何改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