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中國文藝青年最該認識的日本AV偶像

這是中國文藝青年最該認識的日本AV偶像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被稱為

「中國文藝青年最該認識的日本AV偶像」

黑川良一

黑川良一為LV拍的廣告大片

先來看一段他的最新視頻

(請務必戴上耳機觀看)

哈,你們說的啥?不懂(攤手)

我說的AV是Audio-visual(視聽)呀

是、不、是、超酷!!!

畢竟是縱橫視聽藝術界十幾年的大神級人物

來,再上一張工作照

黑川良一( ryoichi kurokawa ),來自日本的年輕視聽藝術家,1978年出生於大阪,現居德國柏林。1999年開始從事視聽創作,並在各大藝術音樂和電影節,展示視覺、裝置、放映作品和現場視聽表演。2010年以裝置作品「流變:五個地平線」榮獲知名的金尼卡獎——奧地利林茲市電子藝術節的數位音樂和聲音藝術獎項,近年來應邀參加了歐洲、美國和亞洲各大數位藝術節和美術館展出、放映及舉行視聽音樂會。

不過視頻(何況是手機視頻)觀看,

大概是只能看個熱鬧,現場觀看時的感知體驗需要靠想像。

這個名叫《Node 5:5》的新作時他今年為韓國光州的亞洲文化中心(ACC)創作的。

node是編程術語,描述的是「(計算機網路的)節點、交叉點」的意思。

稱其為node 5:5,是因為設備左右兩側分別有5個交叉點的塊狀結構。當中的一些視覺結構,比如說:影像區域、比率以及每個5:5的交叉點,其可移動範圍都是基於數字5來進行幾何編排的。

在這個作品裡,激光、投影、聲音,各個裝置之間本身是聯動的,

顯示屏上的可視化圖像是激光器發出的紅光投射在熒屏時生成的。

GIF/175K

每個屏幕背面都安裝了包含10個激光模組的動力結構:

設備安裝平面圖

使得投射到屏幕的激光束可以隨著投影圖像而移動:

GIF/253K

如果你在現場看18*8米的大屏幕,

能看到每個波動圖像呈現的精妙美感:

而這些圖像的形成都是程序語言寫就的。

在對黑川良一的讚美里常常有一條「他代碼很牛」。

對一個新媒體藝術家來說,「代碼很牛」大概就相當於說一個畫家基本功很厲害,畢竟不用畫筆,不用雕刀,對他們來說,工具就是電腦、影音系統這些硬體,加上方程的運算和設計等軟體。

GIF/956K

GIF/542K

但黑川良一自己看來,科技只是一種工具,「新科技在我的作品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我並不想炫耀科技,科技只作為創作的工具。」

他覺得自己的核心觀念是對自然的再利用創造一種關聯感覺的效果

他在2010年獲得金尼卡獎——奧地利林茲市電子藝術節的數位音樂和聲音藝術獎項的裝置作品《流變:五個地平線》,其中運用從自然中採集的影音素材和數字衍生的影音,模擬出五個仿製地平線的畫面,塑造時空在自然世界與數據世界中「永恆的流變」,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感官衝擊。

並不只是DJ+VJ的表演形式,之所以能稱之為藝術是因為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聽語言,在他的作品裡音樂不僅僅是音效,影像也不是聲音感受的再現,二者各自獨立又相互依附,高度同步與並行。

在黑川良一看來,聽覺和視覺本來就不是分開的,甚至嗅覺也是一樣,「當你回憶起某個記憶,首先想起來的可能是味道。」

他想呈現「某樣不需要用腦去慢慢消化,可以直接受刺激、可以同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的東西」。

希望能讓人們產生synesthesia*。

*synesthesia,由感官刺激導致的異樣感覺,例如聽見色彩或看見聲音,很多藝術家都會有強烈的共感,而藝術作品同樣能傳遞這種感官刺激。

2011年,黑川良一做的一場現場影音表演,名字就叫《syn_mod.n》(共感)。

黑川良一沒有學過美術、音樂,甚至都沒學過設計。

他從前也沒想過要做一個藝術家,一切都只是愛好又順理成章——十幾歲時想做設計便自己拿著電腦開始創作,寄到歐洲後,自然而然開始得到回應,走上了這條路。

他很少在採訪中談論自己的個人經歷,在採訪中回答問題時使用的語言一般是這樣的:

「我的作品希望用數字技術跟創作技法的綜合,而不是單一地呈現自然的狀態。它們會是一個概念,在數字與模擬,時間與空間之間,作一個抽象的、聲音跟視覺的融合。

「我最大的興趣在於創造和組合聲音與光線,以便將『時間』『設計』為基於時間的媒體。」

理性抽象得像個nerd。(喜歡nerd)

和人們原來印象里直覺、衝動、感性的藝術家形象完全不一樣了。

GIF/816K

大概習慣用程序語言思考的人很難不理性抽象——畢竟在數據世界裡,人和這個可感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被抽象成數據——獲取、儲存、共享、產生意義。

去年黑川良一在利物浦的 FACT(Foundation for Art and Creative Technology 藝術和創新科技基金會 )舉辦了他的第一個個展,展覽中包括一個名為《unfold(展開)》的新作品。

在這個作品中黑川良一與來自宇宙基礎法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文森特·米尼爾(Vincent Minier)合作,獲取到了一批難得的科學觀測數據——關於分子雲*中恆星星團的形成。

*分子雲:星際雲的一種,主要是由氣體和固態微塵組成,是恆星,甚至行星系的誕生場所,太陽系就是從中誕生

他將自己從這些數據中體驗到的感受帶入了現實。

並不只是還原宇宙景象而已,他的作品中很多顏色並不是空間的本色色調,影像顏色代表「光密度、溫度、甚至化學成分」。

展覽被設計成了在黑暗空間的沉浸式體驗:

你可以站著,也可以躺下來感受這關於太陽系誕生之初的影像和聲音帶來的衝擊。

現場視頻在這兒:

(非常震撼,但手機上看真的損失太多了,電腦上觀看會好一些)

又去過現場的觀眾在網上分享體驗:

「這個展覽激起了我從沒想過的體驗:我感到敬畏,不安、過度刺激以及一種被全面壓制的感覺——當然是以好的那種」。

《unfold》的靜幀畫面

也好想看。

知乎上有人問未來的藝術是怎麼樣的,很想回答,卻並不知道怎麼回答。

可預見的似乎是無論結果是好是壞,更久的尺度里,科技的前進是必然的,未來的人類經驗大概只會越來越數據化吧。

而當數據世界和可感世界一樣司空見慣後,未來人類里能分辨出什麼代碼是好的人,是不是會和現在能分辨出什麼文章是好的人一樣數量?

人類對美的感受也勢必擴大到數據世界之中,現在被叫做「新媒體」的這些藝術作品,未來看來可能是源頭,是始祖吧?

最早開始用電腦示波器繪圖的藝術家Ben F. Laposky畫的圖,同時他也是一名數學家,他認為自己的作品表現了音樂的節奏和旋律。

如果留心數字藝術的開端史,你會發現:最開始用程序語言創造電腦圖像的藝術家原本都是一幫科學家,而在技術進步里,不少圖像處理軟體都是不得不自己編寫程序的藝術家開發的——這種藝術與科學相互促進的交織是不是很眼熟?

早在1975年,第一批用電腦從事素描創作的藝術家Collette Bangert和Charles Bangert就意識到了這件事:「一個新的文藝復興開始了,現在開始從事電腦視覺藝術創作的人,就像是百年前的藝術家Giotto一樣,他們宣告了一個新的視覺時代的來臨。」

可誰才能成為新的達·芬奇呢?

.

END

.

好像接連寫了幾篇科技和藝術的稿子,

如果刀娘「(毫無研究的)未來宇宙愛好者」人格在短期內沒有衰變的話,

大概會把這類型的稿子一直寫下去,

歡迎你們推薦喜歡的新媒體藝術家給我們呀~

去象外的店看看~

把藝術拉出圈外

也歡迎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Artha象外

以及主編微博@象外的阿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象外 的精彩文章:

他的創作不為迎合大眾,卻能與大眾產生共鳴
一個娃娃憑什麼賣上萬?
喂喂,重點不是知道去哪兒看,而是真的要去看啊
沒有人能認識你,除了你自己,只有你見過自己殼內的東西

TAG:象外 |

您可能感興趣

很多中國人不認識「巿」這個字,日本人認一個叫巿的中國人為祖先
北語日本留學生:之前想像中的中國與我實際認識的中國
日本人眼裡的韓國十大美少女偶像,有你認識的嗎?
在中國人眼中最為熟悉的五位泰國明星,你認識嗎?
中國人眼中最熟悉的7位泰國明星!你認識幾位?而他是來中國發展的泰國第一人!
為什麼古代中國人不重視數學?和中國傳統文化對一個字的認識有關
圖看各國領袖童年照:最後一張大家都認識的
美國人眼中「最牛」步槍:第4支日本侵華大量使用,你一定認識!
這幾天,全世界都認識了這一個中國字
上下五千年,中國最好的CEO,你認識嗎?
這三個字最能代表中國,第一個寫在身份證上,第三個外國人都認識
這種東西美國一斤要賣好幾千美金,曾被稱為「國際第一名菌」,中國人不認識的都扔了!
日本八天-還好我認識的大字有一籮筐!
那些你認識的日本設計師都在中國做了點啥?
中國已全面超過日本?重新深刻認識日本的優勢
這幾個在中國大紅大火的外國藝人,你認識嗎?
中國史上四大悲壯英雄,第一是抗日英烈,最後一位上過學都認識!
如何認識「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特約
DOTA2:細數古往今來的五大天才少年 第一名幾乎沒人認識
有中國血統的六大泰國男星,尼坤墊底,推哥第二,第一你肯定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