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徑中徑又徑: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徑中徑又徑: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

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

彌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凈土。念念彌陀。

唯無量壽佛獨出一門。曰修行凈土。如單方治病。簡要直截。一念之專。即到彼岸。

三力相資。必生凈土。

05

又曰。無為楊傑次公。少登高科。明禪門宗旨。謂眾生根有利鈍。即其近而易知。簡而易行者。唯西方淨土。但一心觀念。仗佛願力。直生安養。其為王敏仲作直指淨土決疑序雲。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徧照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趨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若生彼土。則無諸苦。般舟三昧經雲。跋欲陀和菩薩。問釋迦佛雲。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又大寶積經雲。若他方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其國者。隨願往生。得不退轉。此皆佛言也。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不生淨土。何土可生。東坡雲。次公晚年作監司太守。常畫丈六阿彌陀佛像。隨行供養觀念。至壽終時。感佛來迎。端坐而化。

又曰。無為楊傑次公。少登高科。明禪門宗旨。謂眾生根有利鈍。即其近而易知。簡而易行者。唯西方凈土。但一心觀念。仗佛願力。直生安養。

其為王敏仲作直指凈土決疑序雲。阿彌陀佛光明如大圓月。徧照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全體。月非趨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故華嚴經載解脫長者子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見。是知眾生注念。定見阿彌陀。若生彼土。則無諸苦。

般舟三昧經雲。跋欲陀和菩薩。問釋迦佛雲。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又大寶積經雲。若他方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其國者。隨願往生。得不退轉。此皆佛言也。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不生凈土。何土可生。東坡雲。次公晚年作監司太守。常畫丈六阿彌陀佛像。隨行供養觀念。至壽終時。感佛來迎。端坐而化。

06

樂邦文類。楊次公曰。彌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能斷疑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眾善。若無誠信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

樂邦文類。楊次公曰。彌陀光明。徧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眾生。塵塵極樂。眾生心中凈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

智慧者易生。能斷疑故。禪定者易生。不散亂故。

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

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

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純一故。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

雖有眾善。若無誠信心。無迴向發願心者。則不得生矣。

噫。彌陀甚易持。凈土甚易往。眾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眾生何。夫造惡業。入苦趣。念彌陀。生極樂。二者皆佛言也。世人憂墮地獄。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

07

宋丞相鄭清之曰。人皆謂修淨土。不如禪教律。余獨謂禪教律法門。莫如修淨土。夫真淨明妙。虗徹靈通。凡在智愚。皆具此性。根塵幻境。相與淪胥。生死輪迴。窮劫不斷。故釋氏以禪教律。假設方便。使之從門而入。俱得超悟。唯無量壽佛獨出一門。曰修行淨土。如單方治病。簡要直截。一念之專。即到彼岸。不問緇白皆可奉行。但知為化愚俗淺近之說。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途。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淨。表裏一如。則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淨土之一門乎。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淨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華湛然豈非慧。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淨。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修淨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金蓮華臺。又何必疑哉。淨土樞要之作勤矣。

宋丞相鄭清之曰。人皆謂修凈土。不如禪教律。余獨謂禪教律法門。莫如修凈土。

夫真凈明妙。虛徹靈通。凡在智愚。皆具此性。根塵幻境。相與淪胥。生死輪迴。窮劫不斷。故釋氏以禪教律。假設方便。使之從門而入。俱得超悟。唯無量壽佛獨出一門。曰修行凈土。如單方治病。簡要直截。一念之專。即到彼岸。不問緇白皆可奉行。但知為化愚俗淺近之說。其實則成佛道捷徑之途。

今之學佛者不過禪教律。究竟圓頓莫如禪。非利根上器神領意解者。則未免墮頑空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魚忘筌因指見月者。未免鑽故紙之病。護善遮惡莫如律。非身心清凈。表裡一如。則未免自纏縛之苦。總而觀之。論其所入則禪教律。要其所歸則戒定慧。不由禪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凈土之一門乎。

方念佛時。口誦心維。諸惡莫作豈非戒。繫念凈境。幻塵俱滅豈非定。念實無念。心華湛然豈非慧。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不閱大藏經而得正法眼。不持四威儀中而得大自在。不垢不凈。無纏無脫。當是時也孰為戒定慧。孰為禪教律。我心佛心。一無差別。此修凈土之極致也。八功德水。金蓮華台。又何必疑哉。凈土樞要之作勤矣。

08

元天如法師淨土或問。問曰。同居淨土。其類甚多。今徧指極樂。而又徧讚其境勝緣勝何耶。答曰。經雲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對而比之。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無生苦也。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此則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此則七十者稀。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此則仇敵冤讐。有冤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冤憎會苦也。此或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寶。受用現成。此或醜穢形骸。根多缺陋。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此則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此有四趣之苦。彼無三惡之名。此則邱陵坑坎。荊棘為林。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花敷四色。此則雙林已滅。龍華未來。彼則無量壽尊現在說法。此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此則羣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魔外絕蹤。此則媚色妖婬。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淨。實無女人。此則惡獸魑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咸宣妙法。二土較量。境緣迥別。而樂邦之勝。其數無窮。未暇悉舉也。其境勝者。可以攝眾生取淨之情。其緣勝者。可以助生者修行之力。雖同居淨類甚多。唯極樂修行緣具。故徧指也。

元天如法師凈土或問。問曰。同居凈土。其類甚多。今徧指極樂。而又徧贊其境勝緣勝何耶。

答曰。經雲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對而比之。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華化生。無生苦也。

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

此則四大難調。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

此則七十者稀。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

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

此則仇敵冤讐。有冤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冤憎會苦也。

此或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皆衣食珍寶。受用現成。

此或丑穢形骸。根多缺陋。彼則端嚴相貌。體有光明。

此則輪轉生死。彼則永證無生。

此有四趣之苦。彼無三惡之名。

此則邱陵坑坎。荊棘為林。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花敷四色。

此則雙林已滅。龍華未來。彼則無量壽尊現在說法。此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

此則羣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魔外絕蹤。

此則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凈。實無女人。

此則惡獸魑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咸宣妙法。

二土較量。境緣迥別。而樂邦之勝。其數無窮。未暇悉舉也。其境勝者。可以攝眾生取凈之情。其緣勝者。可以助生者修行之力。雖同居凈類甚多。唯極樂修行緣具。故徧指也。

09

又問曰。十方如來。皆可親近。今獨推彌陀者何耶。答曰。獨推彌陀其故有三。一誓願深重。二娑婆有緣。三化道相關也。願重者。經雲彌陀往昔因中。嘗發種種廣大誓願。其略曰。若我成佛已來。其有眾生願生我國。或聞我名。修諸善本。稱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誓不取正覺。既生我國。若有退轉。不決定成佛者。誓不取正覺。故華嚴鈔曰。彌陀願重。偏接娑婆眾生也。有緣者。我佛釋迦現在世時。眾生聞佛所教。歸向彌陀。固已多矣。觀佛滅後。末世眾生。無問僧俗男女。貴賤貧富。稍聞佛教者。無不信向。未聞佛教者。亦會稱名。縱是頑愚暴惡無信之徒。或遭厄難危險之處。或發贊嘆怨嗟之聲。不覺信口便呌阿彌陀佛。至於兒童女子戲弄之際。聚沙搏泥。圖牆畫壁。便作彌陀佛像。甚至於學行未穩。學語未成者。自然能唱阿彌陀佛。此皆不勸而發。不教而能。非有緣而何。又如無量壽經雲。吾說此經。今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愍。特留此經。更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此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經雲。此經滅後。佛法全無。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救度眾生。其有不信而謗毀者。當墮地獄。具受眾苦。故天臺雲。當知彼佛於此惡世偏有緣耳。相關者。先覺謂兩土聖人。示居淨穢。以折攝二門調伏眾生。此以穢以苦以促。以多魔惱而折之。俾知所厭。彼以淨以樂以延以不退轉而攝之。俾知所欣。既厭且欣。則化道行矣。又我釋迦於三乘授道之外。其有度未盡者。度在彌陀。故於諸大乘經丁甯反覆。稱讚勸往者。蓋化道之相關也。以是三者之故。乃獨推焉。

又問曰。十方如來。皆可親近。今獨推彌陀者何耶。

答曰。獨推彌陀其故有三。一誓願深重。二娑婆有緣。三化道相關也。

願重者。經雲彌陀往昔因中。嘗發種種廣大誓願。其略曰。若我成佛已來。其有眾生願生我國。或聞我名。修諸善本。稱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誓不取正覺。既生我國。若有退轉。不決定成佛者。誓不取正覺。故華嚴鈔曰。彌陀願重。偏接娑婆眾生也。

有緣者。我佛釋迦現在世時。眾生聞佛所教。歸向彌陀。固已多矣。觀佛滅後。末世眾生。無問僧俗男女。貴賤貧富。稍聞佛教者。無不信向。未聞佛教者。亦會稱名。縱是頑愚暴惡無信之徒。或遭厄難危險之處。或發讚歎怨嗟之聲。不覺信口便呌(叫)阿彌陀佛。至於兒童女子戲弄之際。聚沙搏泥。圖牆畫壁。便作彌陀佛像。甚至於學行未穩。學語未成者。自然能唱阿彌陀佛。此皆不勸而發。不教而能。非有緣而何。又如無量壽經雲。吾說此經。今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愍。特留此經。更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此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經雲。此經滅後。佛法全無。但留阿彌陀佛四字名號。救度眾生。其有不信而謗毀者。當墮地獄。具受眾苦。故天台雲。當知彼佛於此惡世偏有緣耳。

相關者。先覺謂兩土聖人。示居凈穢。以折攝二門調伏眾生。此以穢以苦以促。以多魔惱而折之。俾知所厭。彼以凈以樂以延以不退轉而攝之。俾知所欣。既厭且欣。則化道行矣。又我釋迦於三乘授道之外。其有度未盡者。度在彌陀。故於諸大乘經丁寧反覆。稱讚勸往者。蓋化道之相關也。以是三者之故。乃獨推焉。

010

大佑淨土指歸集曰。圓通梵法師會宗集引般舟三昧經。言念佛往生有三種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二者慈光攝取力。言彌陀光明無量。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也。三者念佛三昧力。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此三種力。如三股繩合為大索。能牽重物。又如水火鏡子。若將對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將對月。以珠取之。即可得水。今以鏡具水火之性。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也。須假日月之光來照者。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也。以珠艾能引水火者。信心念佛之力也。此三種物。缺一不可。三事和合。水火方生。三力相資。必生淨土。

大佑凈土指歸集曰。圓通梵法師會宗集引般舟三昧經。言念佛往生有三種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二者慈光攝取力。言彌陀光明無量。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也。三者念佛三昧力。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此三種力。如三股繩合為大索。能牽重物。又如水火鏡子。若將對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將對月。以珠取之。即可得水。今以鏡具水火之性。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也。須假日月之光來照者。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也。以珠艾能引水火者。信心念佛之力也。此三種物。缺一不可。三事和合。水火方生。三力相資。必生凈土。

徑中徑又徑征義白話譯註

宋朝丞相鄭清之說,今天學佛者修習的,不過是禪 、教 、律 三者而已。究竟圓頓沒有比得上禪宗的,但若不是上根利器、心領意解的人,免不了導致頑空斷滅之失。研究三乘沒有比得上教下的,如果不是得魚忘筌 ,因指見月的人,免不了受鑽故紙堆的譏誚。護善斷惡沒有比得上律宗的,如果不是身心清凈、表裡如一的人,免不了自受纏縛之苦。總起來看,論其所入,則禪、教、律。歸根結蒂,則是戒、定、慧。不通過禪、教、律,而得到戒、定、慧的,只有凈土一門。

開始念佛時,口念佛心想佛,諸惡莫作,豈不是戒? 一心繫念凈境,幻塵俱滅,豈不是定? 雖然是在念佛,其實什麼也沒有念,心中湛然明凈,豈不是慧? 人能放下萬緣,一心嚮往西方,那麼不用棒喝,便能一下子得到開悟。不閱大藏經典,而得正法眼 。不持四威儀 ,而得到大自在。不垢不凈,無縛無脫,當時即是。什麼叫戒、定、慧? 什麼是禪、教、律? 我的心和佛的心,完全沒有差別,這是修凈土的最高境界。八功德水 ,金蓮花台 ,又何必懷疑呢?

得魚忘筌:這幾句話出自《莊子》。《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筌(音「全」),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的意思是,漁人使用筌來捕魚,一旦捕到了魚,便會忘掉了筌。比喻學佛者通過佛教典籍中的文字來修習佛道,一旦悟到了道,便不應當再執著於佛典中的具體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願往西方 的精彩文章:

這些往生的瑞相,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的,都是給我們做榜樣
真學佛要學佛的存心
念到一心,感應現前。阿難與大眾所得到的感應,我們也有
《凈修捷要報恩談》黃念老講述字幕版:第二拜
我們想見佛就應當念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

TAG:同願往西方 |

您可能感興趣

十方諸佛是不是統統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即是念十方諸佛,生極樂凈土即是生十方凈土
不僅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都在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
佛與聖人 佛與十方諸佛 關係非同一般?
十方諸佛都是從念佛法門而生
智隨法師·十方諸佛為什麼要讚歎阿彌陀佛?
為何十方諸佛都對本師釋迦牟尼佛加以讚歎?
學佛有問必答:念阿彌陀佛功德與念十方諸佛功德等同,是這樣嗎?
十方諸佛異口同聲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北京十方諸佛寶塔
十方諸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全體具足
凈空老法師:只要念「阿彌陀佛」名號,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真的冥冥當中保佑你!
印光法師:十方法界諸佛功德,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
十方諸佛,也隨喜讚歎觀世音菩薩這種的功德
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為何他又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人在做,佛在看!祈願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佛光庇佑,好運連連!
菩薩如何以一食悉供養十方諸佛及僧?
印光法師:十方諸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全體具足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憶念一切諸佛功德,萬德洪名
印光大師:十方諸佛的功德,阿彌陀佛全體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