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高職院校科研「瓶頸」如何突破?

高職院校科研「瓶頸」如何突破?

不知道咋做、不想做、怕做不好,是不少高職院校教師面對科研工作時的真實寫照。

由於一些高職院校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或辦學歷史短、底子薄,導致科研工作成為發展中的「短板」。然而,記者近日在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採訪時發現,該院科研工作開展得紅紅火火,近幾年來科研成果呈現「爆髮式」增長。這所僅有15年高職辦學歷史的學校是如何突破「瓶頸」的呢?

不利條件下,想方設法讓教師從心底愛上科研

「起點低,教師不知咋做科研;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專門訓練,不想做科研;對科研的意義不清楚,認為科研意義不大、教好技能就行,這些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的科研工作也經歷過這樣的困境。」新疆建設職院院長湯萬龍告訴記者,「破解這樣的難題,不僅需要做詳細深入的工作,還要創新模式、尋找路徑。」

為了讓教師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湯萬龍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教師們「灌輸」科研的價值。「科研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教學質量、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專業建設、學科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科研,可以讓教師了解專業的前沿知識,從而在教學中把專業問題講得更深更透。通過科研,教師了解了專業規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人才培養自然有很大幫助。」類似的話,湯萬龍常常掛在嘴邊,教師們耳熟能詳,如今已經深深紮根在教師的意識里。

「科研應為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服務,同時促進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基於這樣的認識,新疆建設職院不主張為科研而科研,而是把科研融入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之中,讓教師意識到,科研是推動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抓手。湯萬龍不僅主管科研工作,自己也做科研。「學院領導對科研的重視,為教師起到了很強的引領作用,激發了教師對科研的熱情。」新疆建設職院科研處處長陳淑娟對記者說。

新疆建設職院兩年召開一次科研工作大會,營造氛圍,提高教師對科研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對科研工作者進行表彰獎勵,引導教師主動做科研。「我們將教學改革與科研掛鉤,而且將科研範圍拓寬到教科研。教師的教學改革創新成果,也作為科研成果進行認定獎勵。」陳淑娟說,科研立項搞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資金以獎代撥。所有改革創新都以科研課題形式來做,科研與教學結合緊密了,不再是「兩張皮」。

教學改革創新涉及面廣,和單純的科研相比要容易得多,也更適合高職院校教師,這對教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消除了教師的畏難情緒。同時,學院通過教代會制定了科研獎勵辦法,對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進行獎勵,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創新也進行獎勵,從而有效調動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

抓住興趣特長不放,精準挖掘教師科研潛力

「談到搞科研,我最初也很頭疼。」沈瀾濤是新疆建設職院建築經濟管理學院教師,作為烏魯木齊市舞蹈家協會會員的他,在新疆舞蹈界頗有名氣。

搞舞蹈,沈瀾濤有一套;搞科研,他卻沒有積極性。然而,他的興趣和特長被陳淑娟看在眼裡,陳淑娟找到他,鼓勵他利用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搞課題研究。陳淑娟對沈瀾濤說:「藝術對職業院校學生成長有很大價值,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雖然有畏難情緒,但在陳淑娟的引導和鼓勵下,沈瀾濤信心大增,「新疆高職院校和諧校園文化創新研究」「新疆建設類職業院校歌舞社團育人功能研究」「物業管理視角下的校園文化活動育人功能研究」等相繼推出。之後,沈瀾濤將這些科研成果應用到教學中、用到人才培養中,培養的畢業生個個搶手。

「哪位教師有什麼興趣愛好和特長,陳淑娟都很清楚,因此在指導上針對性很強,精準挖掘了教師的科研潛力。」新疆建設職院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翠紅說,「不少教師能取得科研成果,離不開陳淑娟耐心細緻的工作。她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發現教師的興趣和特長所在,並想辦法讓教師利用自身優勢做課題,很好地解決了教師不願做科研的難題。」

通過課題「新疆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體制及機制研究」,張翠紅研究出新的電子招投標方法、企業信用評價、投標管理機制、評標標準和方法,目前已在新疆推廣應用。從一名普通專任教師,成長為學院專業帶頭人、自治區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培訓首席主講師,張翠紅僅僅用了10年時間。她說,這要感謝自己在科研中的成長和收穫。

「長期參與,關注問題,植根行業搞科研。全體教師通過參與科研,使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對專業的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大大增強。」陳淑娟告訴記者,「教師們從個人興趣愛好實際出發,從小處著手,從培養人才出發,勤思考,善發現,就不愁找不到課題。」

「與市場、與企業結合緊密,了解前沿和短板,這是高職院校科研的優勢所在,因此搞科研能大有作為。再加上個人興趣與工作結合起來,教師的興趣和特長得到挖掘發揮,科研工作自然而然就碩果累累了。」湯萬龍對記者說,目前學院超過60%的專任教師都有科研課題,極大地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有了科研的支撐,在技術創新服務上,新疆建設職院以面向地方開展應用性研究為導向,以滿足區域或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為目標,使學院「雙師型」教師為行業企業提供各類應用性技術服務成為常態。

■記者點評

找對「路」是關鍵

與普通高校科研相比,高職院校科研困難很多,正如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湯萬龍所言,高職院校教師無論是從科研積極性還是從科研氛圍以及科研能力來看,都比較弱。那麼,是不是高職院校科研就不能有所作為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新疆建設職院的科研之所以能取得累累碩果,背後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找對了「路」。記者認為,高職院校的科研不能「貪大求洋」,而應從小處著眼,緊扣學校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從服務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如此,科研就有了「搞頭」。另外,校企合作讓高職院校與企業接觸緊密,企業遇到的問題往往就是科研課題。多搞一些接地氣的課題,逐漸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對高職院校來說是應該努力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教師,不能因為面臨種種困難,就削弱或者放棄對科研的追求。

高職院校應該有自信,堅持開放辦學理念,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讓教師與企業研發人員一起搞科研,通過「借力」促進教師成長、提升專業水平,從而實現校企合作「雙贏」。突破科研「瓶頸」的關鍵是,要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找對屬於高職院校自己的科研之路。(本報記者 蔣夫爾)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27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診改」須解決主體參與有效性問題
江蘇丹陽:個性化定製「暑假雲作業」
「陝九條」促成果就地轉化
「掛」在半山腰的學校
學前教育快速發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陽志平:如何突破職業生涯瓶頸?
如何突破你的職場瓶頸?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
設計師如何突破瓶頸?
鄉村的產業興旺,如何突破「缺技術、缺人才」瓶頸?上海市農科院開展了這一項探索……
饒子和委員:築牢「科學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頸
如何突破減肥「瓶頸」
如何突破眾包模式三大瓶頸?
中科院潘建偉:量子技術可突破瓶頸 已嘗試落地應用
健身瓶頸期該如何突破
托福口語瓶頸如何突破?
技術人如何突破技術瓶頸,成為2%的領導者?
突破無人駕駛技術瓶頸,寬凳科技解決高精地圖實時更新難題
民營醫院「有量無質」,如何突破管理瓶頸?
民營醫院發展的瓶頸到底是什麼?如何突破?
如何突破你的訓練「瓶頸期」?
如何突破語言學習的瓶頸!
如何科學改善跑姿減少傷痛、突破跑姿瓶頸?
原始創新,瓶頸如何突破?
如何突破你的瑜伽練習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