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立安:房顫合并卒中抗凝治療何時啟動

黃立安:房顫合并卒中抗凝治療何時啟動

醫脈通導讀

6月24日下午,在中國卒中學會第三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17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預防與控制論壇上,來自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的黃立安教授就房顫合并卒中患者何時啟動抗凝治療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

抗凝治療獲益已被證實多年

黃教授表示,抗凝在IS/AF患者治療獲益已經被證實多年。隨機對照研究EAFT證實在TIA/小卒中患者中,抗凝比抗血小板藥物能有效地減少複發和血管事件,其中43%的患者在發病的14天內隨機入組治療。此外,大量研究證實,房顫人群中,抗凝可有效預防卒中發生及再發。2014年AHA/ASA卒中和TIA二級預防指南中提到,大型臨床試驗研究表明,抗凝治療有效預防房顫患者新發/再發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作用局限性更大。

國內外眾多指南包括歐洲、美國和中國的指南一致推薦,卒中合并房顫患者應行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顫治療的基石。

如何權衡再發和出血風險?

評估出血風險

抗凝最常見且嚴重的副作用是出血,因此多個出血風險評分被研發,主要用於接受VKAs治療的患者。基於出血風險評估,抗凝治療患者可糾正和不可糾正的出血危險因素如下:

可糾正危險因素:

高血壓(特別是收縮壓>160mmHg)

INR不穩定或維生素K拮抗劑治療的患者達到治療範圍的時間

藥物誘發性出血,如抗血小板藥物和非類固醇抗炎藥物

過量飲酒(≥8飲品/周)

貧血

腎功能受損

肝功能受損

血小板計數或功能下降

不可糾正危險因素:

年齡(年齡>65歲)(≥75歲)

大出血病史

卒中病史

依賴透析的腎臟疾病或腎移植

肝硬化疾病

惡性腫瘤

遺傳因素

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出血危險因素

高敏肌鈣蛋白

生長分化因子-15

血清肌酐/估計的肌酐清除率

選擇合適治療啟動時機

2015年RAF研究開始在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顫患者中全面探討抗凝治療的啟動時機。結果發現,在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顫患者中,抗凝顯著改善患者生存狀態,尤其是口服抗凝葯;而且,卒中後第4~14天啟用抗凝治療降低主要終點事件,明顯優於4天之前及14天之後治療。

日本的一項註冊研究對早期啟動NOAC抗凝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觀察,發現服用NOAC患者的缺血性卒中/栓塞、顱內出血等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華法林。

2014兩大缺血性卒中/TIA二級預防指南一致推薦:多數卒中/TIA合并房顫患者,應在發病14天內啟動OACs。

AHA/ASA指南推薦:

對大部分卒中/TIA合并發房顫患者,口服抗凝劑啟動時間為有明顯神經癥狀後14天內(IIa,B)

高風險出血轉化情況下(大面積梗死、初始成像顯示有出血轉換、未控制性高血壓、出血傾向),有理由延後口服抗凝劑啟動時間至14天後(IIa,B)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推薦:

有心房顫動的缺血性腦卒中或TIA患者,應根據缺血的嚴重程度和出血轉化的風險,選擇抗凝時機。建議出現神經功能癥狀14天內給予抗凝治療預防腦卒中複發,對於出血風險高的患者,應適當延長抗凝時機(II,B)

2015EHRA非瓣膜房顫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實踐指南推薦:房顫合并卒中/TIA患者需根據NIHSS評分及出血風險抗凝。

房顫合并腦出血患者是否需要抗凝

對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的卒中倖存者進行隨訪,發現腦出血倖存者中,缺血性卒中的複發性遠高於出血性卒中,這就說明對缺血性卒中的預防任重高於出血性卒中。

有研究發現,腦出血本身就是房顫患者栓塞事件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提示合并腦出血的房顫患者應該重啟抗凝。

ICH後啟動抗凝治療前需評估出血因素是否可控

可以啟動或重啟抗凝治療:

出血原因移除或治癒

小的基底節出血

外科手術治療後的硬膜下血腫

動脈瘤已經夾閉或彈簧圈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

不建議啟動抗凝治療:

腦葉出血

嚴重的小血管疾病

大量腦微出血

未控制的高血壓

長期酗酒的硬膜下出血

2016ESC指南推薦:抗凝治療導致顱內出血的AF患者,應由多學科專家共同評估是否起始或重啟抗凝治療。

小結

從卒中二級預防指南看卒中合并房顫患者抗凝啟動時機

房顫合并卒中/TIA患者需根據NIHSS評分及出血風險評估抗凝啟動時機,多數卒中/TIA合并房顫患者,應在發病14天內啟動OACs,歐洲指南目前推薦1-3-6-12原則

腦出血合并房顫啟動抗凝時間需個體化,7~8周可能是合適選擇

卒中合并房顫患者中,REAFFIRM研究顯示:

卒中合并房顫患者中,與VKA相比,NOAC顯著降低符合終點事件,或為更優的選擇

溫馨提示

關注醫脈通神經科|隨時隨地看學術新聞

微信ID:medlive-neur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神經科 的精彩文章:

徐安定:癥狀性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性大動脈狹窄科學聲明解讀
卒中後10年內患者再入院的原因有哪些?何時發生?頻率多少?
多巴胺失調綜合征的認識與管理
曾進勝:中國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診斷和治療指南解讀
張家玉:位置性眩暈的認識與處理策略

TAG:醫脈通神經科 |

您可能感興趣

李瑞傑:心房顫動圍轉律期的抗凝處理
「心房顫動」治療的誤區!
房顫合併心衰,需規範化治療!
心衰合併房顫,你的治療充分嗎?
阜外醫院「雜交」治療難治性房顫經驗:胸腔鏡聯合介入導管消融效果更確切
中醫藥也可以治療房顫嗎?
李廣平:陣發性房顫伴竇性停搏,治療怎麼選?
哪些房顫患者需要抗凝治療?
冷凍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原理及臨床意義
美國更新房顫患者管理指南:房顫患者抗凝應首選新型口服抗凝葯
JAHA:安他唑啉治療房顫安全有效
參松養心膠囊聯合胺碘酮治療老年心力衰竭合併陣發性房顫療效觀察
老年房顫抗凝治療的7大原則!
阜外吳永健團隊經驗:不開胸主動脈瓣置換術後,房顫患者封堵左心耳後怎樣抗凝?
保護心經,巧治房顫
房顫治療:抗凝最重要,忘掉阿司匹林,記住華法林!
JAMA:房顫患者卒中後接受抗凝治療,複發性血栓栓塞風險降低
「心亂跳」是房顫 早診早治防中風
王祖祿:房顫導管消融術中及術後的食管保護
Chest: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患者服用非維生素K拮抗劑的療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