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國風該如何席捲世界?
不久前,改編自群像網文《全職高手》的同名動畫正式播出。區域網內播放總量達1.4億多,外網僅YouTube上在短短一周也有5萬+的播放量。
不少外籍up主在觀看後特地做了些類似Reaction的視頻,甚至特地註冊國內視頻網站賬號期待和中國網友進行友好交流。
還有小夥伴看玩笑說:「已經養成習慣了每周五搜全職高手和老外一起看全職之前幾集然後等到12點看最新一集。」
這可算是一個中國文化輸出的教科書式版本。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中外交流越來越快捷方便。交流就是信息互換的過程,應該有來有往。但是留心這方面的人會馬上發現,外面的進來不少,裡面的出去不多。在和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的「和風」和韓國的「韓流」的輻射範圍對比之後,結果會更加明顯。每每對比後,小編在憤恨之餘是不盡的思考——中國風該如何席捲世界?
一、中國文化目前輸出「版圖」
1、熊貓★★★★★
「國寶」熊貓的威力自然不必多說,正常人對萌萌噠又稀有的生物是無法抗拒的。就拿近期「滾滾」57秒抱大腿的視頻來說,兩天內僅在Facebook上播放量就超過一億次,這流量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際網紅了。
2、功夫★★★★☆
接觸過中國的外國人可能會知道中國人大多數是不會功夫的,但沒接觸過中國的外國人一定認為所有中國人都是武林高手(刻板印象)。這也是為什麼給功夫四個星的原因——中國功夫響徹世界,但它離大多數中國人民的生活並不近。
3、中餐★★★☆☆
知乎上有一個火爆的問題:「中國人到底多能吃?」,回答也可以說是多角度多層次論證了中國人能吃、愛吃、會吃了。對吃的執著直接反應了國人對生活的真摯與熱愛,不少國人調侃自稱「吃貨國」。
隨著華人遍布世界,中餐也相應地被帶到世界各地,再根據當地的飲食習慣加以修改(也可能因為食材作料工具受限)。所以中餐雖然好吃,但海外中餐館魚龍混雜,較多的中餐價格低廉,味道不正宗,不好的影響也就此形成。其次,飲食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感受,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中餐。所以三顆星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們也不必悲觀,撇開八大菜系不談,單一個雜糧煎餅就能在紐約以15美元單日賣上百,足以證明中餐競爭力是相當霸道的,現在存在的只是我們如何去經營去包裝的問題。
4、中文★★★☆☆
語言文字一定程度上受國家的整體實力所影響。古代中國強大的文化經濟實力輻射了周邊國家,不少國家使用漢字或者中文語言體系。日本依舊使用部分漢字,甚至有時候我們可以大致猜出帶有漢字的日語。而南北朝鮮在未去中國化前,直接使用漢字進行記錄交流等活動(只有貴族認識並且會寫漢字)。在其去中國化以後,大部分南北朝鮮民眾是讀不懂他們自己的古代讀物,原因很簡單——都是漢字,不認識。
中國屬於高語境社會,漢語自帶邏輯,從而形成咱們常說的漢語的語法就是沒有語法,這無疑加大了中文的使用難度。我們常說中文博大精深,有時候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學好中文,更何況外國人。中文的難度給想要學習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最大的障礙。
漢語是全世界唯一的三維文字,既有表音,又有表意,還有表形,被一些學者稱為是現階段人類文明中最穩固也是最先進的語言體系。而且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國家強則語言強」,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擔任越來越多重要的責任,中文也會擴大影響力。
5、網路文化產物★★★★☆
由於給予中國網路足夠的成長空間,中國的網路文化完全可自成一體,其文化產物也樣式繁雜,非常接地氣,並且富有極大的趣味性,例如,表情包、網文、移動支付等等。
這裡就拿網文為例,作為一個博覽網文,且涉獵類型極廣的小編,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網文的整體數量、質量上絕對高過外國網文。當初《五十度灰》可以說席捲歐美,可這書要放在中國完全會被《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套路文碾壓。
2014年12月,一個名為「WUXIAWORLD」的網站被創立。現在它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中國網路小說翻譯網站。
據全球通用的網站排名工具Alexa統計數據顯示,其近三個月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063,日均PV訪問量超1063萬。如果你太清楚這個流量意味著什麼。那我們可以用國內網路文學網站做對比,近三個月,「晉江文學城」全球排名2502,日均PV訪問量9百多萬,「起點中文網」全球排名8323,日均PV訪問量3百多萬。由此可見,「武俠世界」的流量是相當可觀的,說中國網路小說真正實現了大規模海外傳播也不為過。
(該網站國家/地區、訪問比例,截圖為前十)
上面也僅僅是網路上的傳播,中國網文的實體書在東南亞更為火爆,據新華網報道,2007年以前,越南翻譯出版的中國圖書,已經佔到他們每年出版新書的一半,只不過當時還沒有中國網路小說的身影。2007年後,中國網路小說在越南出版業迅速升溫。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2009年至2013年,越南翻譯出版中國圖書841種,其中翻譯的中國網路文學高達617種。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在研究多年網路文學後,對中國網路文學吸引外國讀者的現象出現給出以下解釋,一是許多作品的熟悉感與新鮮感並存,不少網文作品帶有西方、西幻色彩,和西幻世界觀、世界設定包括人名都很接近。他們在接觸這些作品,文化上有熟悉感;同時,也有完全與西方背景不沾邊的仙俠文,充滿新鮮感;二是網文發展出成熟有效的快感模式,「爽」有全世界的文化心理基礎。這點小編完全同意,很多風靡世界的文化產物也是靠「爽」來實現快速傳播,比如,美國的超級英雄系列。
中國網文的輸出曾被媒體稱之為「中國文化輸出的突破口」,從其輸出的範圍與效果來看,這樣說也不誇張。但文化產品輸出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化壁壘,所以這是給其四顆星的原因。就拿劉慈欣的《三體》來說,《三體》出版後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但這僅限於國內。《三體》被翻譯成英文後才有機會拿到雨果獎,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有部分人認為《三體》的譯者的譯文將劉慈欣本身的語言瑕疵給掩蓋了,不過翻譯這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編就不做過多評論。但傳播效果目前來看十分成功,所以多培養些優秀譯者,我國網路文化產品輸出效果絕對可上五星。
二、如何擴大「版圖」?
古語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完全可以參考處於亞洲的其他國家的輸出形式,總結經驗,師夷長技以制夷。下面就以在中國依舊很有市場的「和風」、「韓流」為例進行分析總結。
(一)和風
日本輸出有三寶:ACG、索尼(電子產品)、色情產業。這三寶相互交融成為載體,將日本文化向世界輸送。貪多嚼不爛,小編就以輸出最大的ACG為重點說說日本文化輸出的套路。
ACG為英文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的縮寫,即我們常說的二次元或動漫文化。日本是ACG文化發源地也是最大的ACG王國,有趣的是ACG是華人社會常用的次文化辭彙,而日本和英語系國家並不普遍使用這個詞。但ACG的受眾卻遍布世界各地。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ACG那麼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1、具化形象,良好包裝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具化的形象比抽象的描述更容易接受的多。ACG直接將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背景場地等等畫出來,這抵消了一部分文化壁壘。試想一下,一個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看中國網文,就算文章里描述的天花亂墜——主人公英俊瀟洒,住的宮殿恢弘大氣。一般看網文的人就是為了休閑娛樂,不會為了一本書特地去查閱各種資料,於是他腦海里出現的絕對不是作者想展現的,在他眼裡主人公形象可能就由一張東方面孔變為西方面孔,中式宮殿也變成了西式建築,如此這般中國文化輸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日本將人物進行了良好的包裝,比如,將人物形象設計得非常美型,或者給人物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設。這樣下來,不吃日本動漫這一套的人少之又少。
(部分日本經典動漫形象「合照」,現在已成為日本文化logo,也是大多數人的童年)
2、內容素材廣,觸及人性
相對於中國的動漫低齡向,日本動漫的受眾範圍更廣,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內容素材廣泛,可謂是百無禁忌。從老幼皆宜的《櫻桃小丸子》到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進擊的巨人》,從勵志熱血的《火影忍者》到血腥18禁的《日在校園》……各種類型應有盡有,各種腦洞大開,有趣至極。
(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進擊的巨人》)
日本動漫除了涉獵廣以外,還習慣將故事講得觸及人性最根本的東西——善與惡、愛與恨、暴力和性慾……特別容易引發受眾對人性,對人生的思考,感情共鳴更是不在話下。
3、完整的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ACG產業鏈相當龐大。下面我們以《魔法少女小圓》為樣本來進行簡單介紹。
(日本動畫《魔法少女小圓》人物圖)
《魔法少女小圓》是由MagicaQuartet企劃,新房昭之執導,虛淵玄劇本,SHAFT製作的的原創電視動畫,也是史上獲獎最多的日本電視動畫。動畫大獲成功後,作品被改編成同名漫畫進行發售。其後又陸續以《魔法少女小圓》的ip開發多款遊戲。再加上各種動漫周邊,比如,手辦、主題酒店之類的,一輪下來也是賺得缽滿盆滿了。
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會給整個產業帶來良性循環——有利益,從業人員多,競爭大,好作品層出不窮,然後利潤就更多。有不少媒體稱動漫是日本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以動漫為核心的文化產業能占日本GDP的10%或者更多,這個小編因為沒查到官方權威數據,所以持有懷疑態度。但是這條產業鏈生產的巨大利潤,小編並不懷疑,畢竟年輕不懂事的時候磕過幾個手游,說多了都是淚。
(二)韓流
韓流近幾年在中國的發展勢頭絕對可以排上前三。我們可簡單粗暴的總結為:韓國輸出有三寶——影視、三星、長得好。由於boom7的公關失敗,三星在小編這裡還是負分,就暫不考慮,三星鐵粉莫生氣,生氣你也打不到我【抖腿GIF.】所以下面重點說,韓國影視和長得好。
1、電影分級,影視產業繁榮
維基百科:「韓國於1998年建立電影分級制度。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12歲以上、15歲以上、18歲以上可以觀看和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另外,對於網上的色情資訊,年齡限制提高至19歲或以下不能觀覽。這種分類只出現於不能在戲院上映,而只能以錄像帶或影碟發行的電影。」
韓國電影的崛起是在建立電影分級制度以後,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分級後,韓國電影就像放開了手腳,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敢拍的。接下來的日子,韓國影視行業完全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其中,以犯罪懸疑類型見長。這些電影拍攝手法純熟,故事情節緊湊,視聽效果刺激觀眾,發人深思。例如,電影《熔爐》中對反派性侵孩子的畫面並沒有迴避,充滿衝擊力,直接挑戰觀看者的承受能力(小編是看十幾秒,暫定十幾分鐘調整一下,期間恨不得掂著刀衝進屏幕裏手刃那些禽獸,然而卻無能為力,難受到窒息)。電影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劇烈反響,直接推動《性暴力犯罪法特別修正案》(《熔爐法案》)的通過。不少人評價能夠直接影響社會,才是這部電影最偉大的成就。
(《熔爐》劇照,這個鏡頭簡直是噩夢)
2、包裝過硬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韓國對外貌的追求更是達到極致,這在各種影視、韓團里也有體現,俊男靚女一大堆,各型各款應有盡有。這點就和上面說日本動漫的類似了,韓國靠美型帥氣的演員的顏值大長腿,成功進入各國市場。想當初「長腿歐巴」們在中國的影響力不是說著玩的,幸好現在國內小鮮肉也算是崛起了,能抵禦一陣子。
(韓國「長腿歐巴」們)
其次是包裝人設加成,當初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風靡整個亞洲,男主都教授就是五分天註定,五分靠人設。你想想,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400年,要啥有啥,張得好看,有超能力,最重要的是只為女主一人所傾倒。這不是每個女孩子夢寐以求的理想行嗎?此人不火天理難容。
3、韓團體系完善
說到韓流,韓團k-pop是一個繞不開的檻兒,他已經完全發展成為一個亞文化。比如,粉絲們稱韓團成員為愛豆(idol),粉絲為支持愛豆們做的各種活動稱之為應援,還有各種粉絲圈用語,沒接觸過的人第一次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各種飯圈用語科普,簡直是新世界)。
(最近比較火的表情包,也是飯圈用語)
4、善於模仿的k-pop
韓國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不僅模仿的有模有樣,而且能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聽多了k-pop(韓國流行音樂)的人就會發現,k-pop的風格很大一部分是在借鑒歐美風,但是聽起來一點都不尷尬,k-pop把歐美風很好地消化掉變成了自己的風格。因為裡面有歐美風,所以大部分歐美群眾都是能接受的。不少韓團除了亞洲粉絲外,還擁有不少歐美非的粉絲。
(風靡全球的《江南style》)
三、不忘初心,開疆擴土
通過小編對「韓流」「和風」粗淺的分析,相信大家心裡也有些譜了。由於篇幅過長,這裡再總結一下共性,想要加強文化輸出:1、建立完善的體系、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2、對文化產品進行良好包裝,形成好的第一印象。3、製作走心的文化產品,可突破文化壁壘。4、具化傳播產品,比如動漫、影視。5、國家不俗的經濟實力。6、善於借鑒,也要善於發覺自身文化價值。
最後,還是那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想要中國風席捲世界,得我們自己先了解,失了根的文化就像一盤沙,脆弱到風一吹就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其中魅力國人才窺得一二,我們守的是一個大寶藏。
30年前,中國對於外面的世界來說還是一個謎之國度,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未來中國文化會獲得更多關注。我們要做的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文化開疆擴土的路上,你我將成為先鋒,激不激動?興不興奮?來吧,一起幹個大事!

※即使在二次元發源地的日本,ACG 也是小眾的愛好嗎?
※連索尼都來抱大腿的ACG耳機們
※熱點 ▏近5成95後選擇不就業,他們選擇...
※ACG簡報 NO.865
※留學在紐西蘭ACG教育集團就讀,它的費用情況你都清楚嗎?
TAG:acg |
※中國雄起!中國科技領先世界 下一步要思考如何「改變世界」
※紐西蘭前總理:中國在思考,世界要傾聽!
※思考:如何跨界學習?
※李海洋:對中國穆黑反伊現象的思考
※動漫中的《三體》,年度神番《來自新世界》如何讓漫迷思考哲學?
※思考未來的世界
※西方「恐俄」甚於冷戰?俄羅斯各界思考如何突圍
※中國動漫遊戲新思考:如何走向海外迎接紅利?
※女足世界盃留下思考:歐洲為何全面崛起?中國女足路在何方?
※世界最大戰列艦如何覆滅?原因有二,其中一點值得中國海軍思考
※英媒:中國垃圾禁令是好事 迫使世界思考如何減排
※廖曉煒: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與出路——評陳少明教授新著《做中國哲學:一些方法論的思考》
※看渙散的法國,中國人應思考什麼?
※美國學校如何選拔「尖子」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至關重要
※關於中國思想文化史方法論的思考
※對世界的一點思考
※泰國遊船傾覆事故引發思考:在線旅遊平台責任幾何?
※如何在生活中智慧的思考?
※《蘇菲的世界》,當你開始思考「我是誰?」
※中美都應思考「如何結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