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字的三大特性是什麼?

漢字的三大特性是什麼?

漢字的三大特性

作者:林華東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與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巴比倫楔形文字共同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作出了貢獻。但埃及象形文字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已消失,巴比倫楔形文字也早在公元前四世紀隨著波斯王國一起消亡。唯有漢字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發展,依然獨立於世界文字之林,這是因為漢字具有三大特性。

漢字的適應性

漢字的生命力首先源於它適應漢語的特徵。漢語是單音節語素語言,一般一個漢字一個音節,形、音、義契合漢語特點,完美的實現承擔記錄漢語的表達功能。漢字還契合漢語語序這一最重要的語法表達手段。例如「客上天然居」,可以從左讀起,也可以從右讀起,各有含義。再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通過字片語合,文意清晰;詞中有畫,景中生情。

漢語有限的音節加上聲調,可以有一千多個帶調音節。但這遠遠不足以記錄越來越多的新詞新語。漢字彌補了口語的不足。「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非常和諧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漢語幾千年來一直保持它穩定和靈活的特質。

漢語從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發展的過程中,漢字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漢字具有非常強的組詞能力。例如:以「雞」組詞,就有雞眼、雞胸、雞頭、雞冠、雞公、雞皮、雞骨、雞心、雞籠、 雞群、木雞、火雞、水雞、土雞、金雞、家雞、錦雞、白雞、黑雞、山雞、天雞、閹雞等數十個詞語,不僅構詞十分便利,而且還能從漢字層面推斷出詞義。這在拼音文字記錄的語言里很難做到。例如,英語一般就沒用「chicken」(雞)作為語素去組「雞眼」Heloma、「雞頭」Foxnut、「火雞」Turkey、「山雞」 Pheasant等詞語。

漢語音節有限,無論是單音節詞還是雙音節詞,難免出現同音現象。例如「gōng shì」,單獨一個詞音 ,究竟何指往往不清楚但是一用漢字書寫,立即清晰明了:「公示、公式、公事、攻勢、 工事、宮室」。這也是漢字生命力所在。

漢字源於圖形文字,其方塊形狀留有圖畫的痕迹,書寫時很容易以書寫者的美感認識加以美化,成為藝術文字,進而發展出書法藝術。古典詩詞曲賦講究字數對等、節律對應。從《詩經》到漢賦,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漢字形音義一體化的樣式為漢語詩詞節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形成了漢語獨特的文學樣式。漢語精巧雋永的對聯和雅俗共賞的燈謎,無不依靠漢字的構式特徵。總之,漢字為中華文化的繁榮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漢字的開放性

漢字具有開放性特徵。漢字作為形音義立體組合的表意文字,其核心「字義」十分穩定;其書寫「字形」可以根據時代發展不斷簡化或者繁化;其「字音」可以根據不同區域方言系統要求發音。無論「形、音」如何變化,意義終究不變。這一開放性特點,使得漢字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對外的輻射延伸能力。

漢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方言的語言。漢語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整合不斷分化的過程。漢字的最優之處就在於它能適應多方言需求,不管你用什麼方言的讀音去表述,其字義不變。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就記錄了漢代十三種漢語方言。當今,漢語的七大方言(或稱十大方言)內部還有68種次方言,其下還可分出85種片區方言。從漢語方言調查和人們的實際交往中可知,各方言之間難以互相聽懂,就是本方言內部由於地區族群的差異,也存在你說我聽不明白的現象,但這些都因為漢字的存在基本迎刃而解。無論各地使用什麼方音,漢字的表意都是一致的。交流的一切障礙藉助漢字一寫就明白。各地方言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語音系統發音,表達出的意義卻是一樣的。漢字的超方言性,使豐富多彩的漢語方言得以傳承,使漢民族各族群的特色得以保存,使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得以發展。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百花齊放、充滿魅力,漢字功不可沒。

漢字不僅具有超方言的功能,而且還具有超語言的功能。漢字曾為國內許多少數民族借用,形成漢字壯文、漢字苗文、漢字侗文。歷史上越南、朝鮮、日本等也都曾大量接受中國文化和中國移民,並借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越南自古以來一直使用漢字。直到近代淪為法屬殖民地後,才發展了新的拼音文字。朝鮮半島長期使用漢字。四百年前才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不再使用漢字。漢字傳入日本後,填補了日語沒有書寫系統的空白。日本官方早期正式書函、文獻、歷史、文化典籍都完全用漢字書寫。近代以來,雖然日本也有主張廢除或限制漢字的運動,但最終都無法改變日本人的漢字情結。

漢字的開放性,為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傳承立下汗馬功勞,在亞洲構建了影響深遠的漢字文化圈。

漢字的凝聚性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在這一歷史長河中,中國分分合合,但最終都走向了統一,這和漢字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方面起的作用分不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書同文」,北魏時期的鮮卑族領袖拓拔弘在軍事上佔領中國後,就要求鮮卑人必須會講漢語寫漢字,其後的元代清代統治者也是如此要求。漢字的凝聚性不容小覷。

漢字一直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中華文化的浩瀚典籍集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各種古籍能保持完整直到現在,漢字功不可沒。從商周編年史、先秦諸子百家、司馬遷《史記》和許慎《說文》,到清代的《全唐詩》《四庫全書》和《紅樓夢》。漢字維繫了統一的書面語,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傳承。

漢字得到人們長期以來的敬重。幾千年來,學校(私塾)的讀書識字教學告訴我們,對語言文字要心存敬畏感。老祖宗告訴我們,字紙不能隨意處理,否則是對孔子的褻瀆。「敬惜字紙」的概念沿承了多少代人。人們尊師重教,尊敬語言文字,甚至出現語言拜物教現象。漢字的構式審美特徵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和諧思想。漢字展示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整體性、統一性,獲得一代又一代人的良好傳承。中國人歷來都有見字識人之說。中國古代文人精神層面的修身,往往能通過書寫管中窺豹。

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符號體系隨著華人的足跡走向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會建立華校,有華校的地方就有讀書識字教學,有漢字漢語的傳習就能確保中華文化的傳播和繼承。通過漢字記錄漢語,中華文化實現了傳承的持久性、穩定性,中華民族也實現了持久的凝聚性與穩定性。今天,華人華裔憑藉漢語漢字作為民族標記和身份認證,將繼續維護和傳承著中華文化。漢字的超時空性,超越了不同的方言以及國家,維繫了中華民族的同一性和內聚性,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認同。在今後的歷史長河中,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將繼續發揮其獨特的符號和文化功能。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閩南文化基地、泉州師範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之路《霹靂貝貝2之乖馬時間》:少兒科幻與「人學」
非洲2030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
巴黎航展,中國展團「有備而來」
《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全景展示西方學術
卡達「旗艦」媒體在推特遭「噤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漢字那麼美:漢字怎麼造?
我們為什麼叫漢族?為什麼叫漢人?為什麼叫漢江?寫的字叫漢字?
為什麼越南寺廟裡的文字有很多是漢字?
漢字為什麼要叫漢字?怎麼不叫中華字?
漢字的四個特徵
漢字太美之「為什麼說漢字里有智慧?」
漢字十三最!這些讓人凌亂的個性漢字,你都認得全么?
為什麼中國漢字和西方文字差別這麼大?看完後要感謝秦始皇
漢字——唯一的文字
三疊漢字你認識幾個?一起見識一下漢字的博大精深!
小動物在漢字里是什麼樣子?
你知道為什麼漢字是唯一沒被淘汰的象形文字嗎?
一些特殊漢字的寫法
這些漢字為何要疊在一起?「多說一遍」字音字義都大不相同
皇帝為什麼自稱為「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別傻傻不知道
學漢字:「草菅人命」中的「菅」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這個字?
筆畫最少的漢字是什麼?竟然有這麼多!
神奇的漢字
漢字與漢語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先有漢字還是先有漢語嗎?
古代人是怎麼給漢字標註讀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