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古人出行風俗有什麼講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日,有多則高考過後考生外出旅遊的出事的新聞,「暑假游 」又要開始了,安全得注意。

這篇文章,就來說古人出行的隱秘風俗。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在古代,遠行者對自身的安全是極為重視的,由此開成了不少行旅禁忌。

古人迷信認為,旅途有神靈,稱之為「祖神」,民間視為「行神」,也叫「道神」、「路神」。古人心裡的行神,一說是共工之子修,一說是黃帝之子嫘祖,不論是誰,他們都喜歡遠遊,最後死於旅途之中,由此成了路神。所以,古人在遠行前,都在會在道路邊祭祀一下,以求得旅途平安。

古人出行最最特別講究之處,是忌方位和時間,喜歡根據去的方位來挑日子,即所謂「擇吉」。古人認為,路上有在四方雲遊的「噩神」,故出行時要挑好日子,以避之。一般來說,古人有「七不出,八不歸」的講究,即不選擇在陰曆初七、十七、二十七出行,回家時則避免在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動身。這一風俗的形成,可能與過去休妻「七出」和諧音「不(八)歸」有關。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清初人熊伯龍編《無何集》中提到時人不少禁忌。《無何集》本是一部無神論言論資料彙編,意在批評當時的迷信現象,卻因此保留下來古人不少行為風俗文化。

對於出行方位,當時民用《陰陽書》稱:鶴(噩)神日游,五日正東,六日正南;五日正南,六日西南。西北仿此。元旦出行,忌向此方……因為噩神四方雲遊時有這規律,所以大家出行時要避忌之,尤其元旦日出行,忌之更甚。

山東一帶,俗忌正月初五齣行。為什麼?初五為破五,恐有不吉。又有忌「黑道日」出門的,所謂「黑道日」就是凶日子,與好日子「黃道日」相對應。元人王曄雜劇《桃花女》中第三折中這樣的唱詞:「今日是黑道日,新人蹅著地皮,無不立死。」

黑道日與黃道日的推算對古人來說,比較簡單,但對不熟悉天干地支紀年紀時紀日法的現代人來說,還是困難的,比較複雜,可以說古人幾乎都會,現代人幾乎都不會,但如果學了都會。

我查了一下資料,是這樣玩的——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一般推算是用十二地支配上十二個天神:子日青龍;丑日明堂;寅日天刑;卯日朱雀;辰日金貴;巳日天德;午日白虎;未日玉堂;申日天牢;酉日玄武;戌日司命;亥日勾陳。凡是逢「青龍」、「明堂」、「金貴」、「天德」、「玉堂」、「司命」六神值日,就是吉利的黃道日。古人俗稱「黃道吉日」,在這樣的好日子裡做什麼都可以,奠基、結婚、開業,出行都可以。如果推算時遇上黑道就要小心,不宜舉行重要活動,出行當然更要謹慎。

還有一種擇日是看「十二值神」。所謂十二值神就是十二個星宿,分別是: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一般每星宿值日一天,也有連值兩天的。吉凶口訣如下:「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可用,破閉不可當。」

具體是這樣——

建日,諸事可為,但不宜動土修建。

除日,除舊迎新大吉。

滿日,祭祀吉,其它不吉。最忌嫁娶。

平日,萬事大吉。

定日,壘灶台、宴會、定協議大吉,不宜打官司、醫療、出師。

執日,建房、種植吉,搬家、旅行、開市不吉

破日,萬事不利,但可做拆毀之事。

危日,萬事不利。

成日,開業、結婚、上學、慶典吉。不宜打官司、拆除房屋等

收日,收藏、壘灶台吉,不宜開業、舉事

開日,開業、結婚、壘灶吉,最忌安葬

閉日,萬事皆凶,但宜修築。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因為黑道、黃道觀念的存在,古人對出行日子的選擇是相當在意和重視的。如山東、蘇北有風俗,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能出遠門。河南虞城縣等地:要出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而同樣在河南,蕭縣則有「三六九,向東走;二四七,向正西」的說法。

過去出行禁忌說得最多的,是「七不出,八不歸」。

意思逢七、八的日都要注意,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日忌出遠行;初八、十八、二十八忌回家。這裡的逢八忌諱回家,與虞城縣的「要回家,二五八」,又有矛盾。

為什麼有這樣的禁忌?有民俗學者分析,與過去「七出」規矩有關。在古代,妻子有七種不良行為,丈夫是可以休妻,即所謂「七出」——「七不出」禁忌或因此轉意而來。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而「八不歸」怎麼回事情?我認為可能與穢語「王八龜」有關。王八龜——王八歸——亡不歸,逢八日回家是王八,愛討口彩的古人因而覺得逢八的日子回家不太好。

過去民間出行還有一種方便的查詢方法,就是「楊公忌」,也是專門避忌出行日子的。

《無何集》記載了時人的說法:「世俗多畏楊公忌,謂不宜出行,皆未悉其原委,故為所惑耳。今按其說,乃是『室火豬日』。其術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順數,值室即為楊公忌。」

楊公忌有固定的日子,每月都有,對照查一下就知道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碰到這樣的忌日,就不宜出遠門。

「楊公」是誰?民間認為是唐朝有名的風水大師、巒頭派的創始人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救貧,世人尊稱「楊公」,楊在世時為方便人們出行,特地推算出了每月忌日。當然這應該是託名,查唐朝時是沒有「楊公忌」說法的,明清時很流行。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對於古人出門擇日禁忌,很多是迷信的,《無何集》中已作批評,但有的也不能說沒有道理。比如,「伏臘月出門,神仙也遭難。」

這裡的「伏」指陰天六月天,「臘」指陰曆十二月,正是最熱和最冷的季節,氣候惡劣,在古代,這兩個月旅行困難最大,當然要忌諱了。但現代有動車,有空調,各方面條件好了,再講這樣的忌諱就愚腐了,現在伏月、臘月正是旅遊旺季,「暑假游」和「寒假游」很熱,旅遊社業務忙不過來。

另外,官方還有出行就任忌月——陰曆五月,官員忌諱到任。據《風俗通義》,漢朝時,「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到清朝則增加為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清稗類抄》記載:「官吏上任及人民移家,每忌正、五、九月。」

為什麼官員就任有忌月?過去認為,五月是「至尊之位」,官民都要迴避。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對於不同年齡的遠行者,風俗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如「老不上北,少不上南」,又有「老不入川,少不游廣」、「老不走新疆,少不走蘇杭」。

這又是為什麼?「老」指年齡大的人,體力不行,不能去條件差、距離遠的地方。「少」指年輕人,在過去,包括四川、廣東、蘇州、杭州在內的南方地區,都是香艷的花花世界,妓女們花枝招展,吃喝嫖賭一條龍,年輕人到這樣的地方極容易「變壞」,所以古人不主張前往,擔心不學好。

另外,古代旅遊喜歡結伴,有「一人不上路,二人不看井」的說法。這是為防止旅途中遇到不測時,也好有人照應一下。如果孤身一人,就是在通訊發達的現代,危險係數也都是比較高的。

顯然上述不少說法,在今天看來就是封建迷信,比如出行日期的講究就很好笑,顯得愚昧。但迷信的背後是一種善良的祈願,這種避凶求吉的願望,今天的遠行者也是非常需要的!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古人遠行風俗中還有「接風洗塵」環節,其實就是宴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古代城市很少「看海」,古人建的下水道為什麼比現代有用?看看《唐律》上一條規定全都明白了
皇帝平常穿龍袍,那萬一遇暴雨天穿啥?別說有人打傘,也挺高級的
古人出行遇到暴雨天有蓑笠可以對付,俠士喜歡最著之歸隱江湖,但朱元璋規定只准一類人穿戴
中國南方人先吃雞,還是北方人先吃雞?多處考古新發現得出了結論
古代一學子考中進士後花重金找樂,誰知是騙局,學子接著的做法也讓人意外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男人移情別戀時會有的小表現,女人們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了
硬碟用了那麼久,了解的人不是很多,教大家來認識一下
關於死亡,了解多了就會不再害怕,甚至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該成語講述關羽膾炙人口的一件事,但有很多人並不了解事情的真相
我不了解很多人的行為,但那是確實存在的啊
據了解,長壽的人一般有以下這幾個特徵,你也有嗎?
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論早餐的重要性,你不得不了解的真相。這不是嚇唬人的!
史上終身不能結親的幾個姓,很少有人了解,快看下有你嗎
這3件事在睡覺前就不要再做了,不管男女都需要了解,不然對身體會有大傷害!
聽說鋪地板沒有這樣做的業主,最後都後悔了,幸好我先了解了
最喜歡談論你的人,往往是最不了解你的人
所有人都在看,這樣的繪畫值得了解
女人和男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如果你不了解,那你就悲劇了!
在這個以貌取人的時代,沒有人有義務去了解你內心的美好
有3件事,睡覺前一定不能做,一定要了解!
這一家子都沒逃出它的手掌心,令人不勝唏噓的同時,禁毒知識了解一下?
吃了幾十年的豬油,現在才了解它的用處,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
這款坦克很少被人們所了解,但它卻有非一般的殺傷力
清熱解毒,解酒保肝,很多超市都有賣它,只不過很少有人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