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貼醫理常識
「冬病夏治」的相關醫理常識
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體陽氣相對其他季節較為充沛,此時是補足體內陽氣,祛除寒邪濕邪的大好時機。
三伏貼選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功效的中草藥,貼敷於相應穴位,因為選用的藥物具有辛溫,走竄的特點,所以容易通過皮膚滲入淺表經絡,結合穴位的作用,共同達到溫陽助陽,溫補脾腎,驅散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一、什麼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發作、常發作的疾病或不適。表現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骨關節系統。
具體來說「冬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癥狀: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叫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著被子、穿長袖睡衣、穿襪子。
二、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出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定出傳統的治療方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由於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也達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藥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緩解期用藥液治療,能夠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冬病為什麼要夏治呢?
冬病患者陽氣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陽氣生髮,毛孔張開利於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將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預防。
因為冬病患者體質偏虛寒,再加上冬天環境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毫無解凍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難的。
然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裡面是心火正盛,這時積寒躲在後背的膀胱經和關節處,最易被趕出來。但若是陽氣衰弱,裡面沒有推動之力,就會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有很多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冷飲,然後整日在空調房間里工作,那真是陳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記住,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瘀阻,這叫做」寒凝血滯」。若寒氣停留在關節,就會產生疼痛,停留在臟腑就易產生腫物,停留在經絡就會使經絡堵塞,氣血也就流行不暢,不但會四肢不溫,也常會有手腳發麻的癥狀出現。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復來的時候,就又會內外交困了。泡葯浴,艾灸,推經絡等相關的自療措施能夠很好的做到冬病夏治。
三伏貼的作用
一是穴位作用:運用敷貼療法刺激體表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可糾正臟腑陰陽的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產生良好的、溫和的治療和調整作用,從而達到以膚固表、以表托毒、以經通臟、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二是藥效作用:藥物直接敷貼於體表穴位上,藥性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滲透達皮下組織,一方面在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另一方面可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直達臟腑失調、經氣失調的病所,發揮藥物"歸經"和功能效應,從而發揮最大的全身藥理效應。
三是綜合作用:敷貼療法是傳統針灸療法和藥物療法的有機結合,其實質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於一體的複合性治療方法,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共同發揮整體作用。
注意!
現在正是三伏天灸的好時機!
2017年三伏貼貼敷時間:


※冬病夏治正當時 貼「三伏貼」注意6個講究
※今年三伏天,千萬不要再吃它了!後果很嚴重!
※三伏前喝它,比綠豆湯還好,再不喝,最佳季節就過了
※2017三伏天時間,三伏天如何養生
TAG:三伏 |
※冬病夏治的中醫理論解析
※冬天最需防治外感咳嗽的中醫醫理
※你知道帶狀皰疹的中醫理論治療嗎
※古代的讀書人必須要通三理——醫理、命理及地理
※中醫火神派的醫理
※骨康苑中醫理療館病案分享——頸肩綜合征
※馬新童-中醫之醫理真傳
※潼關縣桐峪鎮衛生院組織開展「中醫理療義診活動」
※夏季養生中醫理論解說
※得了痔瘡怎麼治好得快?科普下中醫理療法則
※何謂「陽殺陰藏」,中醫理論理解經驗之談
※中醫醫理經常提到兩個字,溫熱!
※是青蒿素殺死瘧原蟲治好瘧疾,還是青蒿素按中醫理論治好了瘧疾?
※玄普醫理之艾灸灸陣術
※中醫醫理與道家易經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如何將中醫理論融入到食譜中,吃出健康
※用中醫理論指導西醫,醫學才能夠突破!
※醫容堂中醫理療 讓你不做「斑點女」
※全新中醫理論解釋抑鬱症等心理問題
※愛新覺羅·恆偉老師:從中醫理論詮解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