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嚴肅閱讀的消逝:你為什麼失去了閱讀的耐心

嚴肅閱讀的消逝:你為什麼失去了閱讀的耐心


在很多人看來,閱讀是個頗為無趣的話題,一來是老生常談,比如每年世界讀書日前後,媒體都會有連篇累牘的報道。二來熱愛閱讀的人並不多,不愛閱讀的人認為閱讀枯燥,與閱讀有關的話題他們自然也提不起興趣。雖然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人均讀書量7.86本,較去年都有所提高;但數據並沒有告訴你的是,這7.86本書中,成功學、心靈雞湯、營銷文以及通俗小說佔了絕大部分,嚴肅閱讀仍舊非常欠缺。



何為嚴肅閱讀?這是與消遣式閱讀相對的概念。嚴肅閱讀的前提是嚴肅的寫作。在《偉大的傳統》一書中,利維斯認為嚴肅文學有以下幾種追求的:對人性足夠深刻而又充滿同情的理解;對現代性的警覺;語言須能精緻準確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對象;完整流暢的整體結構。換言之,與通俗讀物的好看好讀好懂不同,嚴肅寫作的意義在於刷新和重建,它「保存著對世界、對生活個別、殊異的感受和看法」,要為讀者帶來新的發現。嚴肅寫作需要的是嚴肅的、有抵抗性的閱讀,它不僅挑戰讀者的閱讀耐心,更挑戰著讀者的認知體系和價值體系。






《偉大的

傳統》



2016年有媒體對比了2015年中美著名大學的圖書館借閱情況,美國十所高校綜合排名的前幾名分別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霍布斯的《利維坦》、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等,而中國幾所著名大學普遍上榜的是《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藏地密碼》等。5月清華大學也公布了該校2016年度本校學生借閱排行榜,前十名分別是《明朝那些事兒》《三體》《天龍八部》《平凡的世界》《冰與火之歌》《圍城》《鹿鼎記》《笑傲江湖》《數學分析習題集題解》《倚天屠龍記》,上榜的書籍仍舊以通俗類和工具類書籍為主。頂尖的高校尚且如此,坊間更不必說了,這些其實都預示了一個長期存在並愈演愈烈的現象:嚴肅閱讀並不受歡迎。這的確引人思索,為什麼嚴肅閱讀不受歡迎?究竟是什麼在侵襲嚴肅閱讀?



實用主義




現代著名語文學家夏丏尊曾這樣描述中國人的「實用主義」:「中國人在全世界是被推為最重實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懷一個極近視的目標:娶妻是為了生子,養兒是為了防老,行善是為了福報,讀書是為了做官……流弊所至,在中國,什麼都只是吃飯的工具,什麼都實用,因之,就什麼都淺薄。」



這的確是說出了某部分事實,至少在讀書問題上,很多人其實是抱著非常強烈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目的。雖然自近代培根、笛卡爾、霍布斯以來,「知識就是力量」成為普遍的共識,但在中國當下社會語境里,這種「力量」被狹隘地定義為某種可以立竿見影帶來成效的「實用」。



首先是教育價值觀的實用。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升學教育與應試教育。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置在這幾次「升」上面,教師為升學而教,學生為升學而學。其結果就是社會學家鄭也夫說的,「不但沒有激發,相反挫傷了大家的讀書興趣」,因為學生沒有選擇學什麼的自由,只有被動地去重複去記憶。






《理想

國》



其次是讀書目的的實用。社會氛圍非常功利,讀書就是為了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更好地適應職場需求,賺更多的錢;如果不能,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這也是為什麼大學生起薪一低,就會掀起「讀書無用論」的討論,因為讀書的價值已經被我們用金錢量化了。



實用主義者也許很難理解,為什麼美國高校大學生借閱最多的書籍會是《理想國》《利維坦》等大部頭、難讀又難懂的古典政治學和哲學書籍;因為實用主義者往往是夏丏尊先生批評的「凡事近視,貪浮淺的近利,一味襲蹈時下陋習,結果縱不至於『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自然無緣感受到嚴肅閱讀帶來的真正的「力量」。比如通過文學閱讀,培養個體交流與參與的能力,以及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通過哲學閱讀,培養反思與批判的能力;通過歷史學閱讀和政治學閱讀,培養深厚的歷史感以及現代視野……



碎片化思維




有媒體曾將2016年年度漢字定義為「刷」。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寶、刷新聞、刷熱點、刷閱讀量、刷三觀……很多人的確是在「刷」當中開始一天,又在「刷」當中結束這一天。



「刷」的出現,是因為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二存在」。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17年2月末,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11.2億戶,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接近10.6億戶。手機互聯網時代全面到來,手機不再只是一個接聽電話、發送信息的通訊工具,它具備了滿足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需求的功能,它變成了我們的「器官」。在美國著名科技學家尼古拉斯·卡爾看來,傳媒不僅是信息,傳媒更是思維。在《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一書里,卡爾企圖探討的是,隨著人類媒介工具的革命,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它將怎樣從根本上改變人的思維。他的結論是兩個字:淺薄。



比如手機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信息量更大,信息的獲取浮光掠影。凱文·凱利在《必然》中描述的屏讀(Screening)日漸成為一種現實。閱讀行為雖然存在,但是這種閱讀更多是指向了泛閱讀,停留在一種閱讀的姿態上,就像用眼睛「刷」一下屏幕,手指輕輕划過頁面,就可迅速瀏覽標題,因為信息太多,只能通過標題選擇部分閱讀。顯然,屏讀拒絕嚴肅內容。






《必

然》




信息的碎片化,也深刻影響著人們閱讀的耐心和專一程度。其實早在前互聯網時代,在廣播、電視機剛出現和普及的年代,它們也都遭到了諸多社會學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批評,先哲們無一例外指向了信息的碎片化拼接。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中這樣解釋道:「無線電廣播在宣布一個城市受到轟炸,有數百人死亡之後,緊接著便推銷肥皂或酒。同一位播音員,以同樣迷人而權威性的聲調,先報告了政治局勢,然後又為肥皂大作廣告,試問,人們對他聽得到的事情,還會真正關心嗎?我們不再感到興趣,我們的情感,以及我們的批評性判斷受到了破壞,最後,我們對世界上發生的事情的態度,是漠不關心。」



在互聯網時代,弗洛姆批評的情形,愈演愈烈。隨意打開一個新聞APP,巨大的信息流呈現在眼前,新聞門類五花八門;信息的碎片化不僅指信息與信息之間的無縫拼接,而且是信息與音頻或視頻、導航工具、各種商業廣告、一些小型應用軟體等的拼接。卡爾在《淺薄》一書中生動描述了這一場景:「當我們在新聞網站上瀏覽最新焦點時,突然收到一條信息,提醒有新郵件到達。幾秒鐘後,RSS閱讀器又告訴我們,最喜愛的博主剛剛上傳了一篇新博文。沒一會兒,手機鈴聲響了,原來有簡訊送達。與此同時,Facebook和Twitter網站的用戶頭像也在不停地閃爍……」






《淺

薄》



一旦我們習慣了互聯網傳播信息的方式來閱讀信息、獲取信息,並對其產生了依賴,這時如果讓我們安靜坐下來讀一卷《理想國》,它就會變成一件「費力掙扎的苦差事」,就像卡爾貼切形容的「以前,我戴著潛水呼吸器,在文字的海洋中緩緩前進。現在,我就像一個摩托快艇手,貼著水面呼嘯而過」。我們的注意力開始分散,心神不寧、思路不清,忍不住要點開朋友發來的微信以及新聞APP彈出的通知。


閱讀儀式感的喪失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還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手機閱讀率達到66.1%,圖書閱讀率為58.8%,也就是數字閱讀率已經超過圖書閱讀率了。雖然數字閱讀越來越方便,但筆者身邊的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讀文章,常常被一種焦慮感所裹挾,忍不住想要向下滑動,面對稍微嚴肅的內容,總是覺得有一點抵觸甚至膩煩。可假設是紙質閱讀,這種焦慮感和抵觸感很可能就會減輕甚至消失了。為何會有這種微妙的差別?



移動設備正深刻改變了閱讀的中介,紙質書籍的沒落甚至消亡日漸成為一個醒目的話題。最早是抱著一本書正襟危坐地翻看閱讀,到後來可以在PC端或者kindle上閱讀,到現在,小小的手機就可以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許多電子書城的儲存容量並不遜於一個實體圖書館,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閱讀:走路、等公交、上廁所、會議中、逛街、排隊、吃飯……幾乎任何你的手可以拿出手機的時刻,你都可以進行閱讀。



「隨時隨地、無時不刻」自然是方便快捷,可這種快捷也破壞了閱讀的儀式感。閱讀的儀式感,並一定是「焚香沐浴、品茗閑吟」,它指向的是閱讀這一行為的「平心靜氣,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就像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描述的:「學習閱讀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學習『破解密碼』的過程。當人們學習閱讀時,人們是在學習一種獨特的行為方式,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身體靜止不動。自我約束不僅對身體是一種挑戰,同時對頭腦也是一種挑戰。句子、段落和書頁一句句、一段段、一頁頁慢慢地翻開,按先後順序,並且根據一種毫不直觀的邏輯。」






《童年的消

逝》




也就是說,閱讀是需要認真與專註的心態與態度,它要求「身體靜止不動」的認真與專一,需要「自我約束」的自製,需要「對頭腦也是一種挑戰」的判斷與思考;而閱讀是「句子、段落和書頁一句句、一段段、一頁頁慢慢地翻開,按先後順序,並且根據一種毫不直觀的邏輯」,有順序、講邏輯。但現在,坐在馬桶上的三五分鐘時間裡,你都可以打開10個不同的公眾號,簡略翻看十篇完全不同類型的文章,不需要順序,也不講求邏輯。手機閱讀成為對時間的打發,成為一種純粹的休閑和娛樂。



伴隨著閱讀儀式感的喪失,是各大公眾號為了迎合讀者淺薄、輕鬆的閱讀需求,內容上的主動輕薄。要隨時隨地、無時不刻都可以進行閱讀,文章肯定不能太長、不能太深奧,而是要簡短、輕鬆、有趣,無縫對接於人們的每一個碎片化的時間。「快閱讀、輕閱讀、易閱讀」成為移動閱讀的風尚,閱讀的難度和知識的「系統性」與「深刻性」被消解;只需瀏覽,不必細究,只需相信,無須追問。久而久之,數字閱讀便難以喚起讀者的閱讀儀式感,讀者對於嚴肅內容也會有一種「後天的敵意」,嚴肅閱讀自然無所依附。



關於嚴肅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已不必贅言,比如波茲曼認為嚴肅閱讀關乎著邏輯和修辭傳統的習得,關係著娛樂與嚴肅的邊界,甚至關係著愚昧與開明、專制與自由的博弈;卡爾甚至認為,嚴肅閱讀的存亡,關係著人類文明的存亡。這或許不是危言聳聽。我們自不是反科技、反數字閱讀、反消遣式閱讀,只是我們在歆享非嚴肅閱讀的便利、輕鬆、愉快的同時,卻沒有對嚴肅閱讀的逝去保持應有的警覺。筆者謹以此文,發出微弱的預警。


——本文系作者與曾於里授權轉載,首發澎湃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OPYS 的精彩文章:

夏天來了,誰還沒有個裸奔的夢想?
港片史上最影響劇情走向的道具誕生了
一切都會更糟糕的,還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吧
漢諾森 X 藝術家居新地標「藝展中心」
現在去圍觀今天的Google doodle還來得及

TAG:TOPYS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閱讀,為了什麼?
為什麼閱讀,閱讀什麼
除了愛、閱讀和寫作,我什麼都不要
讓陪伴更走心!親子閱讀,你真的讀對了嗎?
那些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差別在哪兒呢?
從咪咕閱讀器的失敗我們讀到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親子閱讀,怎麼「閱」,怎麼「讀」
閱讀,是為了什麼?
如何親子閱讀,你真的了解嗎?
閱讀決定一生!愛閱讀和不愛閱讀的孩子區別真的很大
舒心閱讀吧
為什麼要閱讀呢?閱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看一下你就明白啦
我不害怕閱讀的人—只怕不閱讀的自己
閱讀什麼,很重要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之所以焦慮於閱讀的快與慢,是因為沒搞清楚什麼是真正的閱讀
讓你無心閱讀的寵物們
閱讀要指讀嗎?出聲不?不弄清這個,就白讀了
當心!你的孩子可能在「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