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傳統手工技藝的「存」與「繼」

傳統手工技藝的「存」與「繼」

本報記者 秦 雯 文/圖

傳統手工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手工技藝,成為承載民族歷史和文化記憶鮮活的載體。在現代製造業發達的今天,不少民族傳統手工藝面臨生存和發展的窘境,如何保住這些民族文化「活化石」,讓它們在當代社會中傳承下去,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1

貢川紗紙承襲的困惑

50歲的農大姐是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貢川村達下屯一家手工紗紙廠的負責人,從年輕時嫁到這裡,近30年來她一直和家人經營一間小小的紗紙廠,製紙成為這個家庭除耕種之外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貢川紗紙以山區特有的構樹皮、紗樹皮、野生植物皮、植物膠為原料,歷經清理、晾乾、浸泡、研磨、熬漿等20套工序,完全沿用古代手工工藝製造加工而成。據介紹,這種柔韌的半透明紗紙曾經盛行於清代,由於紙薄且耐拉扯,過去多用作書寫家譜或抄本和捆紮包裝。近年來,來自雲南、貴州的採購商將它用作普洱茶磚、茶餅或者食品的包裝。紗紙用處的改變拓寬了銷路,也保障了手藝人的收入,在貢川,20多家類似的家庭作坊式紙廠得以生存下來。

體力、耐心和經驗是一個成熟的製紙手工藝人的寶貴財富。然而繁重而枯燥的勞動使得年輕人大多不再願意承襲這門技藝,如今村裡製紙的多是中老年人,不愁銷路的他們也不知道傳了好幾代人的作坊什麼時候會因為後繼無人而關停……

貢川紗紙承襲的困惑並不是單一個案。在現代大工業製造發展的今天,與人類基本需求相關的工業產品應有盡有,而且價格低廉,花色品種更新速度快。大工業製造給傳統工藝的生產留下了多少生存空間?傳統手工技藝如何在夾縫中求存?有專家指出,講好非遺故事、中國故事,挖掘傳統工藝的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其自發性強、經營靈活的特點,也許能夠提升傳統手工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拓寬市場路徑,從而實現在生產中保護。

2

百色麽乜技藝進校園

在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一群十幾歲的女學生正跟著民間手工藝人學習麽乜的製作。麽乜,是百色壯族地區在端午時節用於安神鎮驚、辟邪解毒,招百福、除凶穢的香囊配飾。「麽乜」為壯語譯音,有神與母親的意思。它以艾葉、菖蒲、蒼朮等多種天然中草藥製作成芯,配以吉祥圖案的棉布,縫製成人抱球狀香囊,主要流傳於右江流域的右江區、田陽、田東、平果河谷以及樂業、凌雲、田林等地。

作為富有壯族歷史文化內涵和保健作用的民間工藝品,麽乜的製作技藝也一度面臨失傳。為傳承這一傳統技藝,當地有關部門在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設立傳習基地,邀請麽乜非遺傳承人來校,手把手將麽乜製作精華傳授給巾幗勵志班的女學生,將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傳承下去。經過兩年多的精心傳教,學生們基本掌握了畫圖設計、選香料、挑布料、手工縫製等製作工序,能獨立製作麽乜。她們製作的產品在傳統麽乜的基礎上,用材和造型更加貼近當代生活。學校還鼓勵她們設計製造了一系列具有麽乜元素的日用品,如收納盒、文具等,進一步提升麽乜的使用價值。

要想在文化產品市場搶佔一席之地,傳統手工藝產品必須在傳承中創新,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發展。近年來,壯族織綉、合浦角雕、北海貝雕等多項我區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開啟了與地方院校合作的路徑。在有關學校設立傳習基地,依託師資資源和設計新理念的注入,讓傳統手工藝品煥發生機和活力,取得了良好效益。

3

政策護航傳統工藝傳承

廣西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目前,我區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擴展項目1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5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583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6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95名……在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傳統民族文化生態急劇變化,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後繼乏人、瀕臨消失,保護、傳承面臨嚴峻形勢的背景下,今年,文化部等有關部委出台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也正式公布施行。如何提升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再創造能力、推進非遺保護工作科學發展,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缺人、缺錢、缺技術」,是傳統手工藝傳承中面臨的普遍問題。防城港市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黃洪波提出,非遺傳承保護存在「重申報、輕保護」的情況,一些地區重視非遺項目的申報,卻忽視了技藝的傳承。主要體現在:一是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建好了,但活動開展得少;二是對傳承人的保護力度不夠,不少非遺傳承人收入低、文化水平低,由於經費有限,市、縣級傳承人很少能獲得生活補助,建議加大政府對各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扶持力度。

傳承傳統工藝對涵養中華文脈,提升手工勞動創造力、弘揚工匠精神、促進農村就業和精準扶貧有獨特價值。不少專家學者主張建立廣西「非遺資料庫」。據悉,我區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次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收集了項目資源線索超過13萬條,各地彙集普查彙編450冊。柳州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林明波認為,非遺保護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隊伍不強對保護工作的展開產生了阻礙,後繼乏人是傳統工藝傳承面臨的最大困難。

傳統工藝的傳承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專家指出,如今我們的非遺保護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但實際上主要還是政府在做,還沒充分發動廣大的社會力量,還沒形成全民自覺……讓傳統手藝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廣西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技藝,手工陶瓷
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
鬼斧神工般的技藝
「榫卯的魅力」 木工技藝體驗活動
「深度學習」與工匠技藝
傳承工匠技藝,弘揚工匠精神!
墨是如何誕生的呢?實拍制墨工手工製作墨錠,傳統技藝令人敬佩
遼菜傳統烹飪技藝
洛陽手藝人技藝精湛,他造假的手藝騙過了專家!
鏡頭下:即將消失的傳統工匠技藝
世界的技術化與主體的技藝化
玉雕技藝中的工匠精神
留住老手藝傳統古傢具製作技藝 電子書 傳統木工刨知識
硬木傢具製作技藝列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白玉河坡金屬手工技藝
時裝藝術碰上手工技藝,戚老闆發紅包了!
採用榫結構盡顯傳統技藝的精髓和美感
平遙推光漆器,佛山燈色扎作藝術,西湖竹骨綢傘等傳統手工技藝
南朝磚,「高浮雕手法技藝」創造的立體藝術
凝聚古人智慧的傳統技藝,從新石器時代傳承至今的珍貴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