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不務正業的科研機構,終於做起了微商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登月、建空間站、造太空梭,
他們還研發了人體建模技術,
被用於可自動測量罩杯的智能胸罩。
雖然主業是探索太空,
但這不能滿足他們清奇的腦洞。
這個可能是全球最不務正業的科研團隊,
叫做NASA。
宇宙探索的扛把子NASA成立於1958年,
到現在已經快60歲了,
而你一定想不到,
這期間他們竟然還做過下面這些事情。
比如現在很多手機和數碼產品都在使用的
攝像頭CMOS感測器:
其前身居然是NASA在90年代的時候研發的,
原因是覺得在太空拍照很麻煩,
想要縮小相機用於太空探測:
而去年他們又開始嫌棄市面上的攝像機不給力,
無法滿足自己測試火箭推射器的需求,
嗯···就是這種測試:
GIF/616K
於是自己又研發了一款新的
高動態範圍相機,HiDyRS-X···
它和普通相機對比效果如下:
因為HiDyRS-X可以捕捉多組畫面,
然後將獲取的信息重疊計算,
所以可以得出更為清晰精準的最終畫面:
GIF/589K
最近NASA又把眼光轉向了4D列印技術,
搞了種可摺疊的金屬編織材料,
看著和鎖子甲非常相似:
GIF/1300K
但它當然比古代的裝甲要厲害多了。
4D列印,簡單的說就是讓材料自己變形。
只需要通過軟體設定模型和時間,
材料就會按照設計自動變身成所需的效果。
所以這塊「鎖子甲」根本不用焊接,
材料可以像摺紙一樣
直接被擠壓出理想的形狀:
正面的方塊可以用來反光:
而反面的圓環可以幫助吸收熱量:
整塊材料就像是美隊的盾牌,
可以抵禦較強的衝擊力,
最終達到給航天器減重的目標。
不過,NASA更6的發明,
還是這塊「吹口熱氣傷口就能好」的紗布。
這是基於發電聚合物玩出的新技術,
主要操作就是給紗布加入新型聚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PVDF)。
而作為電活性材料,
它有一個屌屌的特性,
那就是只要升溫或者擠壓,
就可以產生電流:
GIF/127K
所以如果貼好紗布同時加熱的話,
排列有序的纖維會作為支撐,
變成四周傷口的支架,控制住傷口的大小:
GIF/936K
然後利用和人體接觸後產生的電流
刺激傷口的周圍的細胞,
促使其加速癒合:
GIF/741K
一般來說,電活性材料想要被提煉出來,
需要經過兩個步驟,
不過嫌麻煩的NASA將其直接壓縮成了1個,
新創了「靜電紡紗」法,
通過注射器輸入原料,
在用經典裝置進行抽絲提取,
看動圖也是相當酷炫了:
GIF/661K
說起來這項發明是為了能夠讓
宇航員在太空中受傷後及時得到恢復,
但如果技術成熟後,
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將會更多。
等等,所以這麼腦洞大開的研發黑科技,
算不算浪費探索太空的經費?
實際上NASA最近手頭確實不寬裕,
畢竟每年美國國會批下來的預算只有那些,
而在登月成功之後還過山車似的往下掉:
而NASA現在還憋足了勁一心想上火星,
又要到處去拍太陽系各地的星球...
一眾科技宅真心是有苦難言。
所以他們乾脆把不務正業的勁兒更加發揚光大,
不給錢?那我自己賺。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搞起了「微商」...
各種兜售宇宙產品。
比如什麼NASA宇航員限定功能飲料,
上太空喝了防輻射,
在地球喝了能去皺祛斑,現貨速來:
還有什麼不會化、也不冰、更不軟,
「美國宇航員」指定食用宇宙冰淇淋,
好吃到不想再吃地球貨:
以及全球限量太空種植,
用太空玫瑰做的玫瑰味道香水,
幫你留住根本不存在的愛情:
另外他們還是好萊塢大片的技術顧問,
蹭電影熱度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
無論是場地還是技術或者是腦洞,
NASA都會提供熱情的服務,
比如《火星救援》中有九項技術
是NASA已經實現並提供指導的:
還開發了以太空種菜為主題的手游,
Space Science Investigations:
Plant Growth。
遊戲中要求玩家用第一視角
體驗太空種植的過程,
基本就是飄來飄去的。
GIF/1758K
而他們所做的一切,
除了賺錢其實還另有目的,
那就是在瘋狂的刷存在感。
如果不是上了月球或火星,
平時誰會對茫茫的宇宙感興趣呢?
大眾的忽視其實是國會吝嗇的原因之一。
所以NASA不得不另闢蹊徑,
走上了微商、網紅的諧星道路···
它在各大平台上,
光社交媒體賬號就有500多個,
努力的拉近人們和宇宙的距離,
所有員工都變成了段子手:
而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們已經成功了,
「朋友圈」發個照片就是幾十萬的贊···
但對於NASA而言,
賣奇葩商品也好、成為網紅也罷,
他們的最終目標只有一個,
那就掙脫地球的束縛,
看看無盡天空到底有高。
而今年的美國總統,
終於被NASA的赤子之心打動了,
放款195億美元作為研發預算,
不過···要求NASA在2033年帶人登陸火星。
怎麼說呢,
就沖著他們這個不務正業的勁,
狂丸感覺,有點懸啊...


TAG:狂丸 |
※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前進,帶動了科研儀器產業的良好發展
※拍黑洞,全球科研機構這樣合作
※人機協作機器人助力未來智能工廠!科研成果及產品頻現!
※歐洲大型粒子對撞機開始「不務正業」,科研之餘兼職給居民供暖
※歐正用科研技術,立起美業發展新標杆
※打造政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 加速人工智慧科研成果轉化
※F35發動機技術不需保密?不是美自信 真相讓中國科研人員奮起
※虛擬現實有效改善了科研人員對大腦記憶的研究工作
※科研人員的努力,電磁技術又創新成績,中國海上力量提高不少
※科研誠信管理,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愛運動,更愛科研,他是我國船舶研究的開拓者!
※德國最先提出核裂變,為何就是研製不出核武器,是科研能力不行?
※中國全球頂尖科學家,美國眾多科研機構,都想買他手裡的技術
※虛擬現實並未受到冷落!科研人員用VR改善大腦記憶研究工作
※放權賦能政策頻出,科研人員真的能「我的科研我做主」嗎?
※科研人員發現動態評估信息重要性的大腦機制
※中國研製新型戰機,性能極為優秀,凝聚了中國科研人員的智慧
※科技部長談為科研人員「鬆綁」:仍有不好的感受,需深化落實
※條紋相機研製成功 又一重大科研裝備不再受制於人
※馬化騰:加大投入做好基礎科研,才能具備真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