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領導:績效到底該怎麼評?德勤早用成功經驗告訴你了

@領導:績效到底該怎麼評?德勤早用成功經驗告訴你了

導讀:企業越來越走入了一個「重考核,輕管理」的誤區,在考核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各種繁文縟節,但在績效面談、改善提升等環節卻敷衍了事匆匆應付,從而導致績效管理走偏了。

文/波戰略編輯/西西

過去在德勤的公眾調查中, 58%的高管認為,他們目前的績效管理方式既無法激發員工積極性,也無法提高員工的業績。

埃森哲的掌門人南泰姆也說:「我們不確定花在績效管理上的那麼多時間是否產生了那麼大的效果。

一年一次告訴員工我對你們的看法?這毫無意義。人們想知道我現在做得怎樣,沒人想等到一年以後再得到反饋。」

德勤和埃森哲,都可謂是世界級的公司,一個是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一個是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和技術服務供應商。

如果在他們的企業內部,績效管理都出現如此這般的問題,那麼可想而知在你的企業,也許問題更加嚴重。

01

績效管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簡單來說,績效管理有兩個目的,一是衡量員工的表現,以便於公平公正的發獎金;第二則是激勵作用,強化員工好的行為,提升員工業績。

那麼,簡單而言問題就有幾個:

1

第一是耗時巨大

比如說,德勤每年要花200萬工時在6.5萬多名員工的績效評分上。有人計算得出,德勤每年至少浪費了2億英鎊在這一評價體系上。

2

第二是評分偏差

不管怎麼努力,績效評分總是會有偏差,很難保證公正客觀。因為打分者的個人偏好和思維習慣、評分寬嚴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員工的表現差異並不大,但分數差異卻會很大。

為了消除偏差,目前傳統績效管理採取的辦法是不斷的增加評分人,不斷的增加考評指標,但無奈的是,這使得績效管理的耗時又加劇了,評分偏差卻並沒有因此減少。

3

第三是關注過去

很多企業的績效管理是這樣做的:每年年初,員工擬定年度個人目標,每月或者是每個項目結束後,主管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一次考評,這些評分最終納入到員工的年終考評里,然後進入到一年一度的績效面談中去。

但這種頻度,已經遠遠不適應現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了。相比這種年終打分,更有價值的是給員工做出實時評價,但因為評分的複雜度,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02

德勤如何革績效管理的命?

一、評分方式

改變以前很多人打分的方式,現在只要直接管理者打分,而且問的問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傳統的績效評估之所以會出現評分偏差,是因為當人們去評價別人的技能時,不同人的標準肯定會不一致。

但如果我們的問題是讓管理者就自己的感覺和意願來打分,就不太容易出現大的偏差。

在德勤新的績效評估體系下,每個項目結束時,或者一個長期項目完成四分之一的時候,組長就需要對組員做出評估,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根據對此人的了解,如果用我自己的錢為他支付獎金,我會給予其最高額的獎勵(衡量所有表現,以及對組織的特殊貢獻,選項從1分「強烈不同意」到5分「強烈同意」)

2、根據對此人的了解,我希望他能永遠留在自己團隊工作(衡量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同樣的5分制選項打分)

3、此人瀕臨表現不佳的境地(判斷可能有損客戶或團隊的問題,選擇「是」或「否」)

4、此人如今已具備晉陞條件(衡量潛力,選擇「是」或者「否)

這四個問題,關注的不是組長怎麼看待組員,而是怎麼對待組員,因此,回答這些問題不容易出現偏差,而且這些問題的操作和收集非常簡便,大大簡化了原來複雜的績效評分環節。

二、績效快照

將這四個問題的數據長期累積起來,就形成評判薪酬的基礎,同時也有利於做員工後續的發展路徑規劃等等。

在這裡,德勤採取了一種他們稱之為「績效快照」的工具,用來快速查看員工的表現。

在績效快照中,橫軸體現「我會儘可能多的給該組員獎勵」,而縱軸體現「我總是希望此人作為我的組員」,而所有員工則分布在整個象限內。

決策者可以點擊績效快照中的每一個點,查閱到對應員工的細節信息。

績效快照能夠對管理者討論以下問題的時候提供充分的依據:

-如何決定薪酬?(在德勤,每年做一次薪酬調整決策)

-晉陞哪些員工?

-如何解決績效不佳的問題?

德勤新的績效系統將重心放在發揮員工的優勢特長,保證員工清晰理解團隊目標,因此,德勤要求每名組長每周至少與組員溝通一次,通過溝通明確組員的優先事項,明確優質工作的標準是什麼,幫助組員發揮出最佳的工作表現。

為了讓溝通頻率得以保證,以及增加溝通的有效性,德勤發展了員工的自我測評工具,員工通過測評進一步發現自己的優勢強項,然後將結果跟組長以及其他人進行溝通交流。

03

績效管理的重點究竟是「績效」還是「管理」?

如果我們把著眼點放在「績效」上,那麼就如同傳統績效管理一樣,我們不得不把許多精力投入到「保證公平」里去:一切為了準確的衡量、獎勵員工的現有工作表現,而這樣做,就勢必產生上文所說的種種問題。

但如果我們更加側重「管理」,也就是說把績效管理的重點放在幫助員工持續改善業績,那麼一切將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對於企業而言,任何管理工具都是有成本的,績效管理也不例外。德勤和埃森哲之所以選擇革傳統績效管理的命,其原因就在於傳統績效管理的成本太高了,而產出卻在下滑。

成本高在為了「保證公平」投入的評估時間巨大,而產出下滑則是因為世界變化越來越快。

因此,德勤選擇了新的做法,縮短在「保證公平」上的時間和精力,而加大在幫助員工改善業績上的投入。

04

給我們的啟發

在德勤的改革中,有兩個是特別值得我們成長型企業借鑒的:一是化繁為簡,把考評的權力還給直接管理者;二是要求管理者每周跟員工面談一次,隨時告訴員工他的表現如何,他應該怎麼做。

當然,這意味著我們在管理者的選擇和提升上需要更加慎重,真正以領導能力為標準來提拔幹部,而不是僅僅只看他的個人能力和業績。

不管是什麼規模的企業,績效管理都是有用的,傑克韋爾奇曾說過,對於企業經營來說,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績效管理。

「我的經營理論是要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自己的貢獻,這種貢獻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數得清。」

然而績效管理方案有很多:OKR、MBO、KPI、KPA、BSC...讓人目不暇接。

那麼如何在眾多工具中找到最適合企業的方案,並將頂級名企的成功案例進行變式?你需要進行一次績效管理的深造培訓!

Microsoft公司前大中華區培訓經理姚瓊老師帶來萬科、海爾、華為等知名企業的管理案例以及近30個企業實戰管理工具的應用詳解幫助經理人突破績效管理困境!

-作者簡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智庫 的精彩文章:

站在老闆角度思,站在員工角度做事
聽說你天天加班,那就不給你加薪了
你願意任用比你表現更優秀的人嗎?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中產焦慮!
傅雷說過的這些話,每一句都值得回味!

TAG:MBA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職場經驗:績效培訓這樣做,才能算你績效管理剛入門
減脂效率慢?那是你沒用對方法,看看成功者的經驗
牆紙應該怎樣裝?老師傅來告訴你經驗,效果比「圖紙」都好看
喬布斯16個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取得成功
航母上為什麼不能使用玻璃杯呢?美國用經驗告訴你答案
經驗告訴你,開學季應該怎麼「渡」過?
屢戰屢敗,怎麼就不總結經驗呢?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很難看!
黃芪配什麼喝好,我用我的經驗給你答案!
得了濕疹怎麼辦 親身經驗告訴你沒什麼好怕的
核武爆炸後跳入水中真的可以自救?日本人用切身經驗告訴你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多喝酒不好,那麼能以什麼飲料來代替呢?經驗告訴你
選電腦該選夠用還是用得爽?用我的經驗來告訴你
用親身經驗告訴你,我為什麼要改手機號碼?
用我的血淚經驗告訴你:哪些多肉又美又便宜又好養?
為什麼不能把婆婆當成媽呢?過來人告訴你經驗
野生蘭花好不好養?怎麼快速服盆?用實驗得來的經驗告訴你
核武爆炸後,跳入水中真的可以自救?日本人用切身經驗告訴你的答案
如何預測勇士隊格林的未來,歷史經驗告訴了哪些事情?
戰「痘」多年未成功?范冰冰親身經驗告訴你最有用的就是它
《女兒們的戀愛》任容萱用她的經驗告訴我們,什麼叫更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