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女人當自強:從《唐頓莊園》 看英國女性地位的變遷
英國獨立電台出品的《唐頓莊園》海報
文│張雅男
來源│《中國國家歷史 · 玖》
東方出版社出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微信號:zggjls
「
羅伯特·格蘭瑟姆伯爵:「毫無疑問,我們要迎來一個嶄新的未來,我們要儘可能從容地面對它。」
」
《唐頓莊園》是由奧斯卡獎得主、著名編劇朱利安·費羅斯(Julian Fellowes)一手打造,以20 世紀初至40 年代的英國為創作背景,描繪了唐頓莊園中格蘭瑟姆伯爵一家的盛衰榮辱、悲歡離合,展現了家族與個人在時代變革中的迷惘、堅守、反叛、轉變等一系列複雜的行為活動。這部劇的劇情之所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因為那是一個英國逐漸走下「日不落帝國」神壇,國力由盛轉衰,其間還交織英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劇烈變革的年代。古老的英國通過海外殖民、工業革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躍成為「日不落」帝國,但一戰的爆發,成為英國國勢的轉折點,加之周圍「群狼」並起,使得英國內憂外患,社會的「變」與「不變」成了時代焦點。《唐頓莊園》很好地把握住這一點,以貴族的繼承權為切入點,以小見大,以局部的變化反映社會的變遷,為我們生動地展現了英國社會的變革。其中女性地位的變化是一個重點,在20 世紀上半期她們開始擁有一系列從無到有的權利,更加直接地反映了社會的變化。本文就結合當時的歷史實情,為大家講述一下劇中反映的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
女性繼承權的確立
女性繼承權的確立
「
老伯爵夫人維奧萊特:「二十四年前你不顧我反對,為了錢娶了珂拉,這筆錢都保不住,你娶她還有什麼意義?」
瑪麗:「要嫁給這樣的人,不能像紳士一樣彬彬有禮的人。」
馬修:「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不能拒絕了事。」
馬修的母親伊澤貝爾:「你只能如此,你將成為伯爵,繼承遺產。」
」
傳統英國社會女性地位低下,成為男性社會的犧牲品。圖片中,婦女被繩子拴在牆上,做著家庭教師、縫紉等工作,毫無自由可言 約翰·亨利希·菲斯利/ 繪
一封加急電報將我們的視線帶入1912 年的英國,這是怎樣的一封電報,能讓郵遞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唐頓莊園呢?其實這份電報給當時唐頓莊園的主人格蘭瑟姆·羅伯特(後文簡稱羅伯特)送來一個壞消息——他的下一任法定順位繼承人,堂兄詹姆斯及其侄子帕特里克在泰坦尼克號客輪失事遇難了。這封只有寥寥數字的電報,徹底打亂了莊園平靜有序的生活。
讓中國觀眾難以理解的是,對英國莊園主來講,繼承人意外過世如此重要嗎?對英國貴族來說,這真的很重要!這要從當時的繼承法說起,20 世紀初的英國居然還延續著中世紀的封建繼承製——限定繼承法。這就是「傳統」的力量。
限定繼承法並不是英國貴族一脈相承的繼承製。從12—13 世紀開始,英國改變了原先貴族子女可共同繼承財產的制度,形成以長子繼承權為核心的限定繼承製。1285年,英國頒布《限嗣繼承條例》,又稱《威斯敏斯特第2 條例》。該條例進一步規範了貴族的繼承製度,它禁止貴族轉賣屬於條例規定適用的土地,或通過遺囑方式指定繼承人。也就是說財產只能由長子繼承,如果長子發生意外,就由家族直系後裔按照血緣的親疏順序繼承,沒有直系親屬再考慮旁系親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兒孫的貴族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自己財產的繼承人,以防止自己的直系親屬最後什麼都得不到。這種繼承製有它的可取性,它確保了土地永遠留在本族之內,避免了大地產因被眾多子女繼承而碎化的可能,也防止了貴族轉移財產的可能,這有利於維持貴族家族土地保有量和貴族階層的穩定,同時也確保了貴族有足夠財力履行封臣對領主的封建義務。
《限嗣繼承條例》,又稱《威斯敏斯特第2 條例》,因在威斯敏斯特制定而得名。圖為威斯敏斯特市
唐頓莊園當時的情況是:羅伯特已經46 歲,生子無望,膝下只有三個女兒。唐頓莊園的首選繼承人是詹姆斯叔侄,為了不讓自己的財產外流,羅伯特指定長女瑪麗與瑪麗的堂兄帕特里克結婚,雖然瑪麗並不喜歡這個財產的附庸者,但是她必須嫁給他以保住唐頓莊園。從長子繼承製法律制度可以看出,當《唐頓莊園》大幕徐徐拉開的時候,編劇實際上已經在暗示觀眾:即使是對已經進入20 世紀的英國上層婦女來講,她們也並沒有什麼婚姻自由,而只是財產的附庸。劇中身為莊園女主人的珂拉,她的職責不過是在有客人來訪時,與休斯太太配合,安排客人房間,檢查當天菜單,決定餐桌座次,或幫女兒邀請幾位單身男青年來家做客。範圍再大些也就是出席鎮上舉辦的花展,因為人們要借用她的名聲來籌措資金。至於小姐們在出嫁前是沒有任何自主權的,更不要說遺產的繼承權。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父親的支配,等待出嫁。
因為沒有下一任繼承人,加上羅伯特伯爵的堂兄詹姆斯及其侄子帕特里克的不幸遇難,根據父系長子繼承製,羅伯特伯爵的莊園和爵位就將落入羅伯特的遠房堂侄馬修的手中。瑪麗小姐的婚姻也隨那封加急電報而改變了。上層婦女的婚姻與終身幸福,就這樣隨著繼承權轉來轉去。
圖為歐洲貴族女子的日常;她們看似高貴,但在繼承權沒有確立之前,她們的命運只有服從父親的支配,沒有自主選擇權
馬修是一名律師,屬於從事專業工作的上層中產階級——一個在當時日益興盛的社會階層。他的身上蘊含著一種此前貴族所不具備的「現代」特質。這個騎著自行車上下班、拿薪水過日子的人將「現代」的要素,帶入了這個古老的莊園。
雖然男僕托馬斯嘲笑馬修不懂貴族的用餐禮儀,但托馬斯從這個年輕人身上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的朝氣。馬修接受過現代教育,他支持女權運動,支持修改限定繼承法,所以當他知道自己即將成為伯爵,繼承一大筆產業,晉陞貴族時,他並沒有感到幸運,因為他明白,如何跟上時代的變化才是唐頓莊園真正的生存之道。但馬修畢竟是外人,這種血緣的距離造成他與唐頓莊園內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無法彌補的距離感,這也使這位未來的繼承人少了一些威嚴。雖然他針對莊園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是都遭到了羅伯特的否決。馬修與瑪麗的婚姻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莊園的繼承問題,大家依舊惶惶不可終日,萬一瑪麗沒有兒子怎麼辦?這個問題一直到1925 年英國財產立法改革後,地產全部被改為一般可繼承財產,男性與女性有了相同的繼承權才解決。觀眾懸了三季的心終於落了地,莊園保住了,因此馬修(車禍死亡)也退出了觀眾的視野。
劇中騎自行車上班,拿薪水過日子的馬修(左)
繼承權的確立使女性真正擁有了生活決策權。她們不再將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遺產繼承權的問題上,財產的回歸使她們有了更多的發言權與社會參與權,她們可以在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實現自身價值。
像瑪麗一樣的女孩子再也不用把自己綁在父親的財產上一起「出售」了,她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從父親手中接過家產,並靠自己的智慧帶領這個家繼續走下去。在之後的劇情中我們看到瑪麗的確是這麼做的,她改革農場、發展養殖業,開放莊園供人參觀,憑著內心的感受選擇與所愛之人一起生活,繼承權的確立給女性帶來了自信與勇敢。
女性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
休斯太太:「你想過另一種生活嗎?當店員或工人,娶妻生子。」
歌微:「因為我不想做女僕了,我想當秘書。」
西玻爾:「時代不同了,婦女的地位也不同了,不但要爭取選舉權,更要掌握自己的人生。」
」
劇中唐頓莊園里的僕人
搖鈴一響,僕人們的一天就開始了,搖鈴左右著他們的生活,也掌控著他們的喜怒哀樂。
主僕關係作為傳統社會中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在傳統向現代化的轉型中,也經歷了由「家人」關係到僱傭關係的轉變。17世紀以前的英國,往往僕人祖孫幾代都在一個貴族家族中幹活,有些類似於《紅樓夢》中描寫的「家身奴才」。僕人甚至成為主人的私有財產,主人對僕人的人身和財產擁有支配權,同時主人對僕人也負有保護義務,當僕人喪失勞動能力時,主人也有義務贍養他們。從17世紀開始,僕人漸漸向職業化方向發展。到了18世紀,主僕關係雖還未形成真正法律意義上僱主與僱員之間平等的僱傭關係,但人身控制權進一步鬆弛。—直到20世紀,也就是《唐頓莊園》所描述的那個時代,主僕關係在近幾百年里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完成了徹底的轉化,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僱傭關係。
在唐頓莊園中,僕人中職位最高的是男管家卡森和女管家休斯太太,他們倆是總指揮,許多事無需親自做,只需以靈活的指揮、敏銳的洞察力保證所有的事能按部就班地進行即可。其次是羅伯特的貼身男僕貝茨、珂拉的貼身女僕奧布萊恩,他們是為數不多可以在樓上樓下自由活動的人。再者是廚娘、男僕、女僕,最後是幫廚和司機。廚娘帕特莫太太負責所有人的一日三餐。而女僕安娜、艾瑟爾、歌微除了服侍幾位小姐外還要聽從休斯太太的指揮做一些類似於打掃客廳、更換床單的雜事。男僕托馬斯和威廉的活動範圍則更大一些,他們擁有帥氣的外表,穿著剪裁考究的制服迎接客人、服侍主人用餐、到鎮上傳達事情,他們總比別人驕傲一些。黛西算是僕人中地位較低的,她不能隨便出現在大廳里。湯姆則負責開車。這就是「傳統」的規矩,規矩背後是僕人對自己職業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僕人雖然工時長,工資也不高,但是主人會給他們提供免費的三餐和住宿,免費的衣料,還會教他們待人接客的禮儀。為了伺候好老爺、夫人、小姐們,他們還掌握著當時社會最時尚的信息。如果做得好,就有可能跟著主人去各地度假旅行,享受貴族生活。以「傳統」的眼光看來,僕人無疑已經是下層人民最好的選擇之一。
地位較低的僕人不能出現在大廳。圖為劇中廚娘帕特莫太太和黛西透過門往客廳看
但處在這個轉型時期的僕人們,思想已悄然發生變化,奧布萊恩是一個出生在英格蘭北部的農家女,她的家中很可能有從事家政服務的傳統,所以她在當地的學校接受過一些家政方面的培訓,當某個大莊園的女主人和女管家去學校選新女僕的時候,她便脫穎而出,由此擺脫了繁重的農活,進入「上流」社會。她的職業起點是女僕,但她很快意識到了當貼身女僕的好處,她很敬業,也很好學,她利用報紙、書籍里的信息開始偷偷地學習法語、織補、打理頭髮,終於成功當上女主人珂拉的貼身女僕。在唐頓莊園里,她只聽從珂拉的調遣,從清晨的第一杯茶到夜晚的最後一個要求。她可以進入珂拉的卧室、梳妝室、浴室,這使她對主人的隱私了如指掌,並由此樹立起在莊園中的地位。奧布萊恩開始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她可以在樓層之間隨意穿行,甚至訓斥其他女僕。但與歷史上其他的成功女僕不同,她開始反思,她很快明白她永遠都不可能真正地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分子,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朋友?她以為她是在騙誰,我們不是朋友。」在這個「家」里,她沒有歸屬感。她犧牲了自由,犧牲了婚姻(女僕一旦結婚就必須離開),她或許還得再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接替休斯太太的職位,成為女管家。但是實際上她和休斯太太的關係並不好,而且休斯太太也沒有退休的意思,加之唐頓莊園要裁員的消息傳來,她打算放棄這個「鐵飯碗」,出去闖一闖,因為社會變了,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已悄然來臨。
貼身女僕(右)
20世紀初,英國的工業革命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電燈、電話、汽車、火車等新發明,以及隨之而來的新聞媒體、金融等新興行業的興起,以及女權運動、勞工運動等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英國人原有的傳統生活方式。1912年,郵政大臣接管了國家電信公司,並鋪設了150萬英里的電話線,為英國561738家用戶提供服務。政府的推動更使一系列的科技由奢侈品變成了必需品。
這些家用電器大大地節省了人力,但它們的出現也使僕人的工作失去了光彩,大批青年也開始認識到現代生活方式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唐頓莊園的女僕歌微是另一個意識到了這一點的人,她利用休息時間偷偷地學習打字,因為她想成為一名秘書,最終在西玻爾的幫助下她離開莊園成為一位職業女性。再如女管家休斯太太,她之所以盡心竭力地服侍主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沒有家,離開莊園後她無處可去,所以她希望自己畢生的付出能夠換來一個在莊園養老的特權。1911年,英國頒布《國民保險法》,這意味著在勞工生病或失去工作能力的情況下,生活將有所保障。加上自由黨上台後推行的養老金和保險制度等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依附關係漸漸鬆弛,社會底層的人們已不再將僕人這一職業看作是最理想的職業,轉而去尋求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
貝爾發明電話
科技的發明使女性看到了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不斷燃起的政治運動點燃了她們的夢想;報紙、書籍的傳播提高了她們的文化水平。這一系列生活的改變促使她們勇敢地突破自我,以獨立的個人走向了社會。在20世紀的頭十年中,英國共有55% 的單身女性和14% 的已婚女性從事帶薪工作。從事家政服務的人數仍然很多,但是像歌微這樣希望從事其他職業的女性已不在少數。秘書、工人、百貨公司的店員或者是教師成了她們更理想的職業。到1914年,全英已有超過500 萬職業女性。
劇中唐頓莊園的三小姐伊迪絲最後成為一名編輯
女性社會責任的重新定義
女性社會責任的重新定義
「
艾瑟爾:「為什麼她不能學學做飯和刷洗廚具呢?戰後也許會用得著,世界在變, 她們那些人得適應,我們也是,到時候,我打算好好抓住機會。」
羅伯特·格蘭瑟姆伯爵:「親愛的,我們曾做過美夢,但那已經過去。戰前,這個世界沉浸在美夢之中,但現在夢被驚醒,該面對現實了。」
西玻爾:「感覺好像所有和我跳過舞的男人都死了,我覺得很沒用,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卻在虛度光陰,我想要一份真正的工作,有用的。」
」
「各位勛爵、女士們、先生們,能否請大家安靜一下?因為我不得不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們已經對德宣戰了。」1916年,馬修和其他成千上萬的人一起上了戰場。索姆河會戰從1916年7月一直延續到當年11月,將近五十萬英國士兵在這場攻堅戰中喪生,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英軍在整個二戰中的死亡人數。大量適齡男性勞動力去上戰場,意味著留在後方的女性得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她們被迫走出家門,擔負起了男人之前的工作,有些人成為售票員、列車員,有些人到工廠採石、打鐵、搬煤,有些人進入銀行、學校、醫院。如果不是戰爭,《唐頓莊園》中的伊迪絲不會選擇到農場工作;如果不是戰爭,西玻爾不會到醫院工作。
1916年6月28日,趕赴索姆河參加戰役的英國士兵
改變正在後方悄然地進行著。雖然老伯爵夫人依舊受不了刺眼的電燈,卡森仍然不明白電話除了讓男僕少跑幾步路外還有什麼作用,但是舊的英國社會準則正在被慢慢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主義、女權主義、更完善的醫療保健體系和更先進的科學技術。而戰爭則是促成這些改變的催化劑。戰爭的爆發徹底打破了舊有格局,無論貴族還是平民只要在規定的年齡範圍內都得上戰場,一大批年輕的貴族繼承者死於戰爭,更加造成莊園後繼無人。戰爭也使貧民人口大量減少,莊園勞動力不足,使得瑪麗不得不親自到農場監督,伊迪絲不得不親自開拖拉機。戰爭期間,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之大,使政府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女性的努力,英國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所以一戰後,英國政府同意女性(30 歲以上)獲得選舉權。
在工作中收穫快樂的女性
1918 年11月11日,一戰結束。一戰中英國有989075人死在戰場, 另有2101906人受傷。而戰場上劫後餘生、活下來的人也多數患上了彈震症(戰爭精神病),無法正常生活。戰後的流感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這場災難在1917年6月到1920年12月之間席捲了全世界,奪走了大約五千萬條生命,而在英國則有25萬人死於這場流行病。
災難的煙雲漸漸消散後,人們開始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與生活運行的規則。在生命面前,階級、財富、信仰、性別,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地渺小,唯有活著,幸福地活著,自信地活著,才是真正快樂的事!女性的解放意味著社會的真正解放,她們帶來的不僅有豐富的勞動資源,還有無限的市場需求,更有多樣的生活觀念。可以說是女性打開了現代生活的大門,她們開始接受並習慣乘汽車、火車上下班、外出旅遊,熱衷於與朋友打電話、相約到電影院看電影、到百貨商場搶購降價的商品,喜歡喝喝下午茶、聊聊報紙上的八卦,享受悠閑的生活……現代英國自此而生。這一系列的變化發生在《唐頓莊園》所反映的那個時代中,悄無聲息又驚心動魄,女性在歷史巨浪的推動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角色的轉變,當人們有時間來思考這些的時候,社會格局已經確定了,女性作為社會運行的重要擔當已不可或缺。
熱文推薦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大學,何以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大圖欣賞:連山連海連雲連天下
※教學評價標準的淵源、內涵與使用——以核心素養為例
※原創┃通俗歷史寫作的前期準備與相關技巧
TAG:中國國家歷史 |
※女人當自強:從《唐頓莊園》看英國女性地位的變遷
※從長衫看中國女性服飾文化變遷
※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有哪些變遷?
※中國古代歷朝女裝變遷
※賈樟柯《江湖兒女》戛納好評,拍的還是人和國家的變遷
※從漢畫像石「女性形象」的變遷,解讀漢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和思想觀
※《江湖兒女》:人世變遷中的愛與罪
※梅根英倫風外套變遷,穿上大嫂凱特最愛的品牌從美國人變成英國人
※傾城傾國:中國美女百年變遷史
※說說韓國女演員李世英的演藝變遷史
※閱《霸王別姬》人性與國粹,時代變遷,美人已逝
※歷史地理 | 葛劍雄:人口與中國疆域的變遷
※韓國都城的變遷:你的家鄉曾是韓國的都城嗎?
※王國瑞:從禁放鞭炮看民俗的變遷
※歲月變遷,中國古代詩人朝聖之旅
※《三國演義》書名的變遷
※洛克王國到氪金王國的變遷中犧牲最大的三個寵物,超人被人嫌丑
※從新版《倚天屠龍記》改編的忌敏人設看,是女人愛情觀的變遷
※侯且岸教授北京美國中心講座預告 | 奇女賽珍珠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
※歷史類——《中國:傳統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