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磕長頭,到底怎麼長見識了?

磕長頭,到底怎麼長見識了?

磕長頭,到底怎麼長見識了?

雜談電影《岡仁波齊》

1 刻奇電影

電影發展初期,1922年,有一部作品問世:《北方的那努克》。展示了愛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

從此,刻奇電影誕生了。們可以通過電影來看以前沒有見過的新奇的人和事。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影不再是刻奇的手段,人們評價一部電影的藝術水平時,也往往會認為「刻奇」是比較低級的。

當科學家們把蜜蜂采蜜、螞蟻搬家展現在公眾面前時,那是一種真正的「刻奇」,至少很多愛看《動物世界》的人是這麼認為的。

2 人類的臆想

如果人們去看一群蜜蜂采蜜,或者去看螞蟻搬家,善於聯想的人就會發出感慨:「他們多勤勞啊!他們多有協作精神!他們的團隊意識好強!」如果是更富有多愁善感思想的人,則會「反求諸己」,感慨:「蜜蜂那麼勤勞,我們卻總是偷懶,螞蟻那麼能協作,而我們卻總是紛爭,我們實在是心靈不夠寧靜啊!」

《岡仁波齊》中展示的藏人和蜜蜂、螞蟻沒有太大區別,我們在觀看蜜蜂時,沒辦法看出來哪一隻蜜蜂有怎樣的人格,它在面臨抉擇時有怎樣的內心掙扎,我們觀看《岡仁波齊》時也從來沒辦法了解他們之中任何一個人的人格,以及內心的思辨——他們內心沒有思辨。他們雖然和我們同屬「人」的範疇,但在我們來看,他們和我們只是外表相同的兩個物種。

可是人們偏偏有同理心,一定要用自己的眼界去解讀一下別人的生活。有人還會對那些喜歡感傷的人當頭棒喝:你知道蜜蜂那麼辛苦的采蜜,最後蜜都被你吃了吧?你只看到了藏民虔誠,你知道他們的財產被誰來享用了嗎?

這樣的疑問也太現實了一些,那麼有人用他家狗的故事來反駁:我家的狗每天都逗我笑,我僅僅用一點食物就剝奪了它們大好的生存時光,讓它來陪伴我,它見了我就搖頭擺尾,一點尊嚴也沒有,可是它很快樂,你看見了,將心比狗心地說:「放開狗,給狗自由!」它哪會聽你的,既然它快樂,要自由做什麼?

既然藏民願意把錢貢獻給寺院,貢獻給活佛享用,我們又何必去苛求他們找到自我呢?可我們到底還是人,具有相同的人的外形,我們總還是要不禁感嘆一下:他們畢竟不是動物啊!

3 磕長頭,長見識

用自己的眼界去解讀別人的生活,就會解讀出五花八門的心靈雞湯:

1、現在人怎麼了,急成這個樣子,我們真的該像藏人一樣慢下來,尋找生命真正的意義了;

2、相信一件事,然後專註去做,這件事就會變得神聖;

3、看看人家多麼虔誠,互相之間多友愛,我們就是因為沒有信仰,才有那麼多算計的,人啊,還是要有信仰。

我們借用《岡仁波齊》片中的一句話來支持這些人生感悟:「磕頭好,磕頭長見識。」一個小女孩頭疼,有人勸她不要磕了,她的母親說出了這句可以奉為圭臬的名言。

說它是名言,是因為很多人走齣電影院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了,這話有點讓人費解,不理解的人會說她們愚昧,理解的人則會說,所謂的「長見識」就是「信仰的懷疑和重建」(小女孩頭疼了,對信仰產生了懷疑,繼續磕頭,頭就不疼了,她就重建了信仰。)如果我們認為片中的藏民是樸實的,她大概不會理解什麼是「信仰的懷疑和重建」,那麼,磕長頭到底長了什麼樣的見識呢?

我們必須知道:他們的「見識」是什麼?他們的「見識」和我們的「見識」完全不同,因為他們根本就沒見識過什麼,這一路的朝聖,在橫向上看,是有男有女,有老人有小孩,在縱向上看,有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各個階段,如果我們超齣劇本本身的意義,我們還可以說:這是一個人的不同年齡的自己湊在一起的一次朝聖。

那麼,這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出生在母親的朝聖路上,還沒上學,就跟著父母朝聖,及至壯年,他家蓋房子死了兩個人,再次朝聖,後來,他還開著拖拉機組團朝聖,最後,他老了、累了,死在了朝聖路上。

他見識過什麼?

他只見識過朝聖!

在這樣的價值觀里,磕長頭不就是長見識嗎?

他們所做的壯舉,是「先驗」的,是祖祖輩輩相信的,是不證自明的。而外人從中感懷到的,是「經驗」的,是通過觀察分析看到的,是感悟到的。用我們自己的眼界去解讀別人的生活,就會出現種種荒謬的結論:

當我們說:「現在人怎麼了,急成這個樣子」時,在藏人的經驗里,根本就沒有快節奏的生活;

當我們說:「相信一件事,然後專註去做,這件事就會變得神聖」,在藏人的經驗里,他們根本就沒有不相信的可能;

當我們感嘆「人啊,還是應該有信仰」時,在藏人的經驗里,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還存在「沒有信仰」的可能性。

4 回歸理性

當一個人見識過更廣闊的天地,了解更淵博的知識,基於他的見識而做出的堅持和努力才更有說服力,因為我們能把他和蜜蜂、螞蟻區分開。

《岡仁波齊》僅僅做了客觀的描述,它沒有《圖雅的婚事》、《塔洛》、《綠草地》等電影展示出來的認知變化。

這就和片中所呈現的諸多旅遊風景一樣,迎合了眾多觀眾的奇特口味:他們愁緒很多,卻不通過認識更多的知識來擊敗煩惱,他們只想通過去拉薩、去高原這種身體上的「受難」和「領悟」來凈化心靈。

如果有人膽敢以理智的態度去詢問他們: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什麼走一趟就會寧靜了,為什麼拉薩、岡仁波齊是聖潔的地方?

他們會輕蔑地看一下滿身污垢的你,然後笑而不語地說:「我沒法跟你聊天了,我去過了N次拉薩,等你去過了你就明白了……」如果你去了還不明白,那只能說明:

你去的時候,沒有懷著一顆聖潔的心。

想獲得理性答案的人在感性的人看來是可笑的,因為理性本身就可以被定義為「不聖潔」……

5 電影的形成

如果有人還能用《變形金剛5》的爛來說明《岡仁波齊》的好,他的認知可能卡在了上一個認知時代里。

中國電影票房躍升之後又急停,給了人們很多思考:而今,拍商業片賠錢的風險甚至比文藝片更大。所以從《百鳥朝鳳》、《塔洛》、《八月》到《岡仁波齊》,人們找到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拍文藝片至少不會被人罵「沒誠意」,「誠意」的評判實在太過主觀,創作者有沒有誠意只有創作者自己知道,但作為大眾都需要的評判標準,創作者一定要想辦法展現出「誠意」。

把「誠意」量化,找到創造「誠意」的辦法,就不失為文藝片成功的套路,就最近朋友圈瘋轉,公眾號猛發的文章來看,創造「誠意」的方法有:

1、導演有血性,拍攝時間長;

2、投資人有血性,說自己不是為了錢;

3、劇組有血性,拍攝很艱苦。

其中,第三點是所有電影的幕後花絮都要給大家呈現的,再爛的片子我們也能看到創作團隊「為電影拼了」的報道,而第一、第二點則屬文藝片獨有了,這說明了商業片有它的宣傳、賺錢模式,文藝片也有,它們的形式和它們的質量無關。

「他很辛苦,他不是為了錢,所以他拍的一定是好東西」,這樣混亂的邏輯可能源自於人們內心中的道德。

《岡仁波齊》在公眾層面上引起軒然大波,票房也極為可觀,如果我們此時還說它是「非主流」的電影似乎已經不恰當了。

(注釋:

1、拍攝時間的長短和一部電影的好壞在邏輯上沒有必然聯繫,很多影評人評價拍攝了12年的《少年時代》時認為:如果讓《少年時代》獲獎,那就會起到不好的示範作用,「只要花長時間拍電影就能獲獎」,那麼,藝術的評判就會被套路打敗。

2、關於主流與非主流:很多人覺得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描繪了「非主流」的人的心理狀態,而《人間失格》的流行恰恰說明了這種「非主流」心理是「主流」心理。這同樣適用於《岡仁波齊》。)

這部電影在創作層面上存在著一些硬傷,它沒有建立起任何一個立體的人物,它紀錄片和劇情片的模糊喪失了一致性,讓觀眾齣戲,它只有「符號」沒有「內容」,它自然不該獲得那麼多的讚譽。

不過,即便認同「刻奇」電影是比較低級的電影,這種「刻奇」也仍然很值得肯定,並沒有任何人規定電影一定要有很高的藝術水準,電影當然可以是為你展示你從未見過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當然,也沒有任何人規定看完電影之後不允許產生沒有邏輯的臆想。

最後的最後,還是忍不住說一下那些痴迷於「管理學」的人,《岡仁波齊》居然能讓你們聯想到團隊建設,實在是服了!!!!!你們少給領導講點歪門邪道,我們就少被折騰幾次,就能多騰出時間寫寫文章了!!!!!高抬貴手吧,老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角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三角電影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群有信仰的朝聖者轉山磕長頭一年,沒想到卻敗給一堆廢銅爛鐵!
我磕長頭在山路,只為貼近你的溫暖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是什麼讓藏族人民使磕長頭綿延至今?
藏族人千里磕長頭,要朝拜的到底是哪座寺廟?帶你了解藏族朝聖者
磕長頭的藏族小男孩,他這樣想離佛祖越來越近
我們有些佛教徒對上師很有信心,上師在路上的時候就開始磕長頭,這樣我覺得也不是很好的
追著磕長頭的腳步,走進眼睛的天堂
煨桑朝拜磕長頭的藏族人
藏傳佛教磕長頭法秘密:108拜其實是最好的經絡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