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衛視《非凡匠心》:創新也是一種傳承

北京衛視《非凡匠心》:創新也是一種傳承

《非凡匠心》是北京衛視原創推出的一檔挖掘工匠故事、弘揚工匠精神的文化體驗類節目。節目沒有冗長的說教,而是通過真人秀的形式,帶領觀眾一起走上匠心尋訪之旅,拜謁了10餘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傳奇匠人,展示了徽派木雕、青神竹編、景泰藍工藝等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製作技藝。通過記錄那些平凡樸素又技藝超絕的傳人們,匯成了一股文化與藝術交融的時代清流,從而映射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厚重魅力。

勤學苦練換來感同身受

跨界合作傳承傳統文化

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如何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不絕?這既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使命,也是文藝工作者的時代命題。

帶著這樣的創作初心,《非凡匠心》欄目組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調研,尋訪了全國1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和300多名代表性傳承人,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第一季節目中的10個主題和20名匠人。

「探尋」素材只是匠心體驗的第一步,《非凡匠心》節目真正獨樹一幟的設計,也是最打動人心的呈現,是體驗者們的「學藝」和匠人之間的「合作」過程。以張國立領銜的匠心體驗者們,所到之處都要親身參與並學習一件作品的創作。在節目中,觀眾會看到張國立通宵達旦捆紮獅頭的疲憊,會看到裘盛戎為練習梅花樁數次踩碎罈子跌倒在地的窘迫,會看到于洋燒制景泰藍的時候不慎燒著衣袖的危險,沒有這樣的勤學苦練,換不來體驗者的感同身受。

張國立跟隨「黎家獅」傳人學習扎獅技藝,被竹刺扎中手指

更為難得的是,每期《非凡匠心》節目都精心促成了兩位傳奇匠人的「跨越式」合作。這裡有跨越年齡的合作,比如90歲的徽州木雕大師王金生和「80後」現代木雕藝術家馬文甲,在同一塊木板上完成了融貫古今的一次創作;中國第一代動畫工作者、《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師嚴定憲老人和新一代三維動畫的年輕設計師們,一起繪製了美猴王的穿越之旅。這樣的新老合作,本身就是文化的一次傳承。還有跨越領域的合作,如四川青神的竹編大師張德明和浙江龍泉的青瓷藝人劉傑,以「土木之緣」完成的一次牽手;中國著名曾侯乙編鐘修復大師李明安和德國音樂家老鑼,以及他的妻子、歌唱家龔琳娜,聯袂帶來的一場復原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會。這樣的跨界合作,是對古老文化的發揚與創新。

於平凡處練就非凡

在非凡時歸於平凡

《非凡匠心》節目著重介紹了10餘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他們使這些古老中華技藝得以延續,於平凡處練就非凡,又在非凡時歸於平凡,是他們共同的生命寫照。

從茂林修竹間的農舍,到工礦廠區里的住宅樓,從徽州小城裡的尋常巷陌,到十里洋場旁的國營老店,這些國寶級匠人們的生活亦如常人。年近九旬的王金生每天下午都會和老友們打打麻將聊聊天,但只要是手握刻刀,千年古木在他的手中便能幻化成各式的山水人物,那是74年刀筆不輟的功力。「85後」青瓷藝術家劉傑,作品被選為G20峰會的國禮贈送外賓,但他每天最自在的事情是自己背著口袋去山上挖土,那是一個陶瓷匠人與土地的約定。

平凡的人生要經過怎樣的錘打和歷練才能成就非凡的技藝?《非凡匠心》在走進這些匠人絕技的同時,也記錄下他們歷歷在目的艱難處境。雙雙榮獲過金馬獎的台灣電影人張毅和楊惠姍,巔峰時退出演藝圈,從文藝人變身手藝人,學習琉璃製作,最艱難的時候負債3000多萬元,夫妻倆連一顆茶葉蛋都捨不得買。出身鋸瓷世家的王振海,為了將手藝傳給更多人,執意打破「不傳外姓」的家訓,被家族掃地出門,從此不許使用家族旗號。上世紀50年代,23歲剛剛從中央美院學成畢業的錢美華,放棄更好的發展機遇,毅然跟隨林徽因先生來到清華大學,搶救瀕危狀態下的景泰藍工藝,終成一代大師。

他們幾乎都是在山窮水盡處,靠著對手藝的執念和摯愛,守護著中國文化的薪火,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完成他們從平凡到非凡的跨越。時至今日,這些令世界仰慕的大師們,依然日復一日守著他們的工作台,拿著用了一輩子的工具,詮釋著對「匠人」二字的人生解讀。

技藝蘊藏智慧哲學

匠心折射民族精神

中國人對工匠的尊崇,不僅是讚歎於他們精妙絕倫的技藝,更是折服於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氣韻。

《非凡匠心》的體驗之旅,從技藝到匠人一路前行,最終的落腳點是匠心,匠心折射出的是中國手藝人對人生、自然和世界的價值思考。佛山醒獅,新紮的獅頭在表演前要「點睛」,曾為黃飛鴻扎過獅頭的黎家人,世代點睛時都會鏗鏘吟誦「左點天地洞,右點日月明,鐵線橫山過,中間一點明」,傳承百年的口訣背後是佛山醒獅對仁義忠勇的崇敬。又如景泰藍製作,要經歷「千錘百鍊造銅胎,烈火燃彩成琺琅」的108道工序,這是景泰藍成器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中國人成才的過程?

于洋在景泰藍燒制車間學藝,近距離觀察燒制進度

傳統技藝中蘊藏著中國人的智慧哲學。我們常說的「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是鋸瓷行的術語,但時代變遷,匠人們也在推動著傳統的創新。出身鋸瓷世家的王振海,用了3個月時間的實驗,把牙醫用的電鑽改良成為鋸瓷匠的電鑽,做起工來更快、更准,他拋棄了代表著行業符號的金剛鑽,卻徹底激活了這門古老技藝的生命力。手在,金剛鑽就在,傳承不是複製,傳承更是一種創新。

傳統技藝中也蘊藏著中國人的虔敬崇禮。編鐘修復大師李明安,每次來到湖北省博物館觀看曾侯乙編鐘原物時,總會脫鞋近前,合十長揖,那是對歷史的崇敬。木雕大師王金生,刻刀出神入化,口訣只有一句「順著紋理走」,那是對自然的崇敬。

匠心就是人心,從中能見自己、能見天地、能見眾生,更能見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精神與氣韻。北京衛視從《傳承者》到《非凡匠心》一路堅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匠人精神的弘揚,這是北京衛視的使命堅守,更是首都電視工作者對「工匠精神」的一次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記協 的精彩文章:

新華社記者趙宇飛:見證中歐班列成長

TAG:中國記協 |

您可能感興趣

蘇創傢具:文化之韻 匠心傳承
拉風傳媒傳承匠心精神,《樓外樓》俘獲的是味蕾還是人心?
互聯網時代如何傳承傳統匠心精神,捍衛匠心文化?
《非凡匠心2》七旬匠人創新非遺 網友直呼感人
新晉國大師季益順:匠心傳承,當代紫砂界扛鼎人物
麥稈畫傳承人沈社國:執一顆匠心 擇一藝堅守
非凡匠心:一切美麗的傳承都值得歌頌
堅守民族情懷 傳承中華匠心
傳承·匠心—醫館界華東論壇
初心不改匠心獨造 《尋仙》捍衛網遊大潮中的純正中國味
《初相見》打破傳統民國劇模式 獨具匠心上演視覺盛宴
《楚留香》攜手龍泉鑄劍 匠心視頻曝光
范禧:傳承紫砂匠心,弘揚紫砂文化
精品劇《樓外樓》是匠心的跨界傳承
一碗蘇式湯麵里的匠心傳承
李小沛錄音作品‖廣東音樂-南風·粵韻 匠心·傳承
余秋鵬:技術先行,創新發展,傳承匠心
《築夢情緣》主創分享創作感悟以匠心見築,永懷初心堅守文化傳承之路
非遺匠心傳承,蜀綉彰顯巴渝之美:專訪國家級非遺產傳承人黃敏
宮廷精美玉雕,傳承南北玉作之匠心,開創中華傳統工藝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