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打諸葛亮,為什麼還千里請戰?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開始第六次北伐。四月,蜀軍至郿縣,在五丈原紮營,司馬懿率領魏軍背水築營。魏、蜀兩軍相持一百多日,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還送女人衣服以示侮辱,司馬懿始終堅守不出,還給皇帝上書,千里請戰。
為什麼司馬懿如此害怕出戰?原因無非兩個:一是打不過;二是不想打。
第一、打不過
要說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恐怕很多人不會相信。司馬懿長途出擊平遼東、十六天擒孟達、對東吳作戰數次大勝,基本沒打過敗仗,為何打不過諸葛亮呢?
首先,諸葛亮調教的蜀兵戰鬥力很強,魏延破郭淮、王平拒曹爽,都是硬碰硬的戰鬥,蜀兵都能大勝,而且蜀兵更擅長山地戰。
諸葛亮真正意義上的北伐,只有第一次、第四次、第六次,第一次在隴西連勝數陣,攻佔大片土地,若不是馬謖失街亭,蜀兵一直都是勢如破竹。第四次,張郃等將領堅持與蜀兵野戰,被諸葛亮斬首萬餘,繳獲物資無數,張郃被殺。若司馬懿真的出營野戰,未必就是蜀兵對手。從第四次北伐開始,諸葛亮開始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緩解了軍糧問題。
冷兵器時代,野戰主要靠陣法、士氣,諸葛亮天縱奇才,對陣法的研究可謂天下無敵。後來鄧艾伐蜀,在綿竹遇上諸葛瞻的中央軍,諸葛瞻放棄險關隘口,選擇在平原上與魏軍野戰,實際上是想用陣法打垮鄧艾,無奈學藝不精,與其父差距甚遠。
第二、不想打
司馬懿評價諸葛亮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他非常清楚,只要自己閉門不出,諸葛亮又不出奇兵,即便一直打敗仗,諸葛亮也不會成功。因此,司馬懿在與諸葛亮對陣時,一直是很從容的。
他始終未對蜀軍下狠手,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不想打!
曹操在世時就提醒家族子弟,司馬懿「鷹視狼顧」,恐怕日後會幹涉家族之事,因此不讓其掌兵。但曹丕跟司馬懿關係很好,認為他恪盡職守,是難得的能臣、忠臣,曹操才逐漸放心。
司馬懿選擇不出戰,有很大的「養寇自重」因素,只要蜀漢的軍事威脅存在,朝廷就會一直讓其掌兵,這才是司馬懿真正想看到的。曹叡去世後,曹芳即位,曹爽大權獨攬,司馬懿被剝奪軍權,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諸葛亮死後,蔣琬主政,蜀國不再北伐,朝廷也不再需要司馬懿。
諸葛亮與司馬懿,既是朋友也是知音。表面看,諸葛亮是司馬懿死敵,實際上,諸葛亮又成就了司馬懿。


TAG:袁老師講歷史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代打仗沒服從命令,但立了大功怎麼辦?
※古代將軍出征在外時,為什麼會「抗旨」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真的能不受嗎?看看岳飛的下場就知道了
※為什麼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看看皇帝瞎指揮而被坑死的三大名將
※高仙芝一案,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成為一句空文,誰該背這個鍋?
※若將李鴻章與諸葛亮相比,雖有所不及,可卻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個皇帝臨陣斬殺大將,從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成為空話!
※郅支單于興風作浪,陳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諸葛亮為何輸掉多場戰爭,若是劉備多活幾年,戰局會有所不同嗎?
※劉備伐吳,趙雲反對最為激烈,為何諸葛亮卻有所保留?原因有三
※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將
※肝臟如果不好了,身體就必定有所反應,八種徵兆,看看你有沒有?
※上級讓他釋放越南俘虜,他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不能放
※元朝皇帝的壽命為什麼大都很短暫?原因如下,你有所了解嗎?
※心有所喜,必有所愛,劉濤的穿搭,再次成為讀者所愛!
※此人若在世,朱元璋還有所顧忌,他一死,功臣都得死!
※為何楊貴妃受盡唐玄宗寵幸,卻還終身不育?專家:有所得必有所失
※清朝皇帝很少有昏君,大都有所作為,為何說與妃子就寢制度有關?
※說了再見,就兩不相欠,絕不對你有所留戀,願我敗給時間,忘記你的眉眼
※秦王嬴政的嬴,為何沒有如李姓一樣成為當今大姓,反而鮮有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