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戲劇「日薄西山」?

美國戲劇「日薄西山」?

文橋灣話

大衛·馬梅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愛德華·阿爾比山姆·夏普德這些享譽世界的劇作家你一定不陌生。據統計,1950年到1990年,美國專業劇院達到2131家,商業劇院915家,非專業劇院達到7000家。這些數據表明「美國文化在20世紀70年代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

百老匯造就了美國戲劇的輝煌。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音樂劇、歌劇、話劇的演出不斷,而話劇的成就尤為驚人,這裡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劇作家和劇目。百老匯戲劇有別於歐洲戲劇的是格外看重演員,「在美國,演員才是惟一重要的人」。

格蕾絲·凱利畢業於美國戲劇藝術學院(論顏值的重要性。。。)

19世紀,美國戲劇的邊緣化由來自俄羅斯的猶太裔移民約瑟夫·帕普打破。他在紐約免費演出自己編導的莎士比亞戲劇,取得成功,由此而舉辦莎士比亞戲劇節。這種「在公園裡演莎士比亞」的做法成為最有生命力的戲劇傳統,被美國各大城市仿效。他還創辦了「公共劇院」,將移動的劇場固定下來。「帕普心目中劇院是『公共的』、免費的、面向所有人的,是將藝術品質、創新、好劇本和某種美國人的驕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劇院」。

美國哥特式。就醬任性。

美國戲劇衰落的原因有五:一是向專業化過渡的問題;二是商業領域與非商業領域的混合;三是保守主義與審查;四是公眾與先鋒藝術的隔離;五是戲劇在當代社會的困境。

首先,向專業化過渡的問題。法國學者弗雷德里克·馬特爾認為,不必為美國戲劇的存活擔憂,令人擔憂的是哪種戲劇能夠活下來。他指出,美國的業餘戲劇、大學戲劇和先鋒戲劇都很難向專業戲劇「過渡」。看起來,美國的戲劇相當活躍,創作也很豐富,演劇也很興旺,但是在官方舞台上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美國百老匯經典音樂劇《42街》

其次,所謂「商業領域與非商業領域的混合」的問題。戲劇的商業化是美國戲劇衰落的重要原因。阿瑟·米勒臨終前說:「戲劇一直是一樁生意,但它曾經是一門藝術。」美國戲劇被市場感染了一場慢性病,疾病從百老匯商業化開始,蔓延到整個美國戲劇業;先發病的是外百老匯的商業劇院,接著是非商業劇院,最後是地方劇院。

最後是保守主義和審查。美國戲劇的保守主義,除清教徒對戲劇的偏見之外,還表現在創作上是「故事」先行,更多的是「觀眾驅動」。美國戲劇看重觀眾的期待和興趣,說得嚴重些是觀眾娛樂至上。問題還在於,這些戲劇「即使有些許不同見解,也只是旁敲側擊,不動真格的,真的將『體制』拿到批判台上」。甚至在美國最偏遠的地區,保守主義也懂得注意政治的正確。顯然,在保守主義的制約下,戲劇的創作理念是有問題的,是同阿瑟·米勒、田納西·威廉斯的創作理念背道而馳的。

我們不是吃瓜群眾,我們是接班人!

美國戲劇把振興的希望,寄托在戲劇活躍分子身上,譬如劇評家弗蘭克·里奇。他一直在探索戲劇「既大眾化又高品質的『跨界』作品,他不遺餘力地批判戲劇已經成了純粹的商業的產物,批判錯誤的價值觀,批判電視侵蝕了百老匯,批判電影壓制了百老匯的發展」。在「文化戰爭」中,里奇成為文化左派的英雄。正是這樣的一批活躍分子,使美國的「社群戲劇」(一種業餘戲劇)得以大力開展。美國大約擁有7000家「社群劇團」,有將近100萬名志願者,每年製作超過四、五萬種劇目(大約表演37.5萬場),每年觀看的觀眾達750萬。這是一場戲劇大眾化運動,其中有著戲劇發展的希望。

//學點外語//

Eugene Gladstone O"Neill (16 October 1886 –27 November 1953) was an American playwright, and Nobel laureate in Literature. His playsare among the first to introduce into American drama the techniques of realism, associated withRussian playwright Anton Chekhov, Norwegian playwright Henrik Ibsen, and Swedishplaywright August Strindberg. His plays were among thefirst to include speeches in Americanvernacular. His plays involve characters who inhabit the

fringes of society, engaging in depravedbehavior, where they struggle to maintain their hopes and aspirations but ultimately slide intodisillusionment and despair. O"Neill wrote only one comedy (Ah, Wilderness!): all his other playsinvolve some degree of tragedy and personal pessimism.

尤金·奧尼爾

尤金·奧尼爾 Eugene O"Neill 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美國著名劇作家、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瓊斯皇》、《毛猿》、《天邊外》、《悲悼》等。於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尼爾一生寫了45部戲劇,主要的有

《渴》1914年。

《東航卡迪夫》1914年。有的批評家認為此劇的上演可以看作美國戲劇的誕生。

《天邊外》,1918年。1920年上演於百老匯獲得普利策獎。「由於他劇作中所表現的力量、熱忱與深摯的感情——它們完全符合悲劇的原始概念」1936年奧尼爾憑此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

《瓊斯皇》1920年。把人物精神世界外化為舞台形象,是表現主義戲劇的代表作之一。

《毛猿》1921年

《送冰的人來了》1939年

《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1941年。自傳體劇本,是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但又使用了大量象徵主義手法。

作品主旨

面具理論。奧尼爾在《關於面具的備忘錄》中寫道「一個人的外部生活在別人的面具的纏繞下孤寂地度過了。」在奧尼爾筆下,美國是一個虛偽的王國,人與物都戴著面具。在其劇作中不少人物都戴著面具演出。

GIF/387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間戲劇 的精彩文章:

雙劇導賞&優惠:每個人的《4.48精神崩潰》與《俄狄浦斯》

TAG:空間戲劇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西洋月刊》:為什麼移民對美國政治影響加劇?
中國舞劇《沙灣往事》走入美國華盛頓 文化交流助力東西方溝通
美國急了?美高官攛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更強硬
亞洲鯉魚攻佔了美國池塘
日本小電影、美國大片了解一下?
俄羅斯研製了「世界末日」核魚雷,旨在摧毀美國沿海城市
22天美西大環線,一次深入美國西部的絕佳攝影之旅(二)
中國武器挖美國牆角:一東南亞盟友大買中國裝備!
中國成為墨西哥「假想敵」!中國K.O.墨西哥,贏得美國市場!
參與美西戰爭的美國老艦——奧林匹亞號巡洋艦
二戰組圖: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在美國國內掀起一股愛國熱潮
中國牛氣的山寨技術,山寨美國武器,卻贏得大老美稱讚
去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旅遊,南峽和西峽哪個好玩?
此地勝過美國的羚羊大峽谷,原來山西也有如此美的景點!
《伯德小姐》:美國小鎮青年的青春傷痛
最美國家之一「紐西蘭」
《美國大獎小說》
劉強東:美國歐洲風險太大,計劃先向東南亞國家擴張
美國:從米蘭到柳州——洞悉中國森林城市計劃
新加坡國際航空展覽會,美國F35要落戶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