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位美國女婿眼裡的中國東北

一位美國女婿眼裡的中國東北

GIF/1.0M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嚴傑夫

事實上,與東北城市的頹敗相比,東北農村反倒是另有一種生機

他的東北存在於鮮活的東北農村人日常生活里,和喜怒哀樂里,也在大歷史滾滾向前的縫隙里。

很多人都還記得美國作家邁克爾·麥爾(Michael Meyer)的《再會·老北京》(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書中勾勒了一片老北京胡同的最後歲月。幾年後他又將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另一片土地——東北。

熱議關鍵詞——東北

東北近年來常出現在人們的熱議中。它特殊的鄉土文化、曾龐大的國有經濟和如今的經濟困局,還有國家持續施加的扶持政策,都不斷地引起人們的興趣。正由於大眾對東北的濃厚興趣,引發了一批影視作品的誕生。

王兵導演的紀錄片《鐵西區》當然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部,2010年張猛導演的《鋼的琴》也同樣反映了東北工人家庭的掙扎。這些作品連同其他在熒幕上的著名東北籍演員,長久以來為東北貼上了固化標籤——衰敗的國有經濟和城市文化,以「二人轉」為代表的下里巴人小品……然而,這真的是東北嗎?

《鋼的琴》劇照

或者這是東北的全部嗎?要回答,我們必須從歷史角度去看待東北的特殊性,並且回顧東北歷史上不同階段的樣貌。

2016年,學者劉岩出版了《歷史·記憶·生產——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研究》,從文化的角度爬梳了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東北的形象是如何從「陽剛的共和國長子」逐漸向「春晚上的鄉土氣」流轉的。劉岩將東北形象的這種變化,歸結於「舊的地理經濟關係」的終結。

《歷史·記憶·生產——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研究》

理解東北新面向

劉岩為大家觀察東北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並且通過文化嬗遞這條線索,將歷史上和現代東北聯結了起來。邁克爾·麥爾的《東北遊記》(In Manchuria: A Village Called Wastelan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hina,201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也是同樣的,他試圖在作品裡將東北的過去與現代打通,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東北的新面向。

《東北遊記》

不過,與多數記錄東北的作者不同,麥爾觀察的並不是東北城市,作品主要聚焦在一個叫「荒地村」的東北村 庄。

麥爾在開頭如此記錄它:

來往吉林與長春之間,橫貫約一百十三公里的新高速列車不會在這裡停靠。對於列車上卧鋪車廂里的乘客來說,荒地村就是短暫三四秒間以模糊影像迅速掠過眼前的一個地方。

可見,「荒地村」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村莊,它之所以成為麥爾新旅程的目的地及新作的主角,完全是因為私人因素——麥爾的妻子弗朗西斯在這個村子長大。藉此機緣,麥爾進入了荒地村人的普通生活,以此來觀察這座普通東北村莊的日常,得以記錄下東北人的歷史記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弗朗西斯家族裡的成員很多並非是土生的東北人。她祖上1930年代搬來東北,她的外公離開了北京東邊沿海世代居住的鄉村,弗朗西斯的父親來自四川宜賓,參軍後才被部隊派往東北,她三姨的先人也是為了逃荒從山東遷徙來的。

弗朗西斯的家族史粗看上去極為普通,但背後卻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東北的大歷史。人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饑荒、工作、知青下鄉……緩慢持續地從各個地區流入東北,與本地人結合,構成了今天的東北。直到上世紀中葉,東北儘管已經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但大多數人心裡,這裡還是「北大荒」。

所以,很多時候東北的歷史是人口流動的歷史,也是拓殖的歷史,因此麥爾才將東北比作美國西部。後來,日本人、俄國人也開始「覬覦」東北豐富的未開採資源,帶動了東北第一次工業化浪潮和城市化浪潮。

歷史與現在,城市與鄉村

離荒地村最近的一座主要城市是吉林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1918年,一位日本詩人曾經將這座城市看作是「滿洲京都」,可見這座城市當年的繁榮。

如今,吉林則只是一座三四線的工業城市,林立的煙囪噴出黑糊糊的顆粒,滿山遍野的松樹環繞著工廠。

事實上,與城市的頹敗相比,東北農村反倒另有生機。麥爾寫道,荒地村「一切都很迷人,是中國城市生活的擁擠、污染和喧囂之外的片刻喘息」。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荒地村並沒有「人去樓空,蕭條荒涼」的狀態,相對而言還挺繁榮。這似乎與多數東北城市形成了強烈對比。

為這種繁榮做出貢獻的一方面有各種農村普遍可見的小店,還有新興發展起來的農業企業。麥爾書中貫穿始終的有一家企業——東福米業。在狹小的農村日常生活里,這座企業像是一個巨人:廣告牌、它對村莊實施的改造,它建造的與當地氛圍格格不入的公寓樓房,讓人實在無法對它視而不見。

對這家企業,麥爾的觀點似乎是複雜的:

這家企業以「入侵者」的姿態在改變著荒地村的傳統生態,徵收農民的土地,將農民從平房小院趕到樓房裡;另一方面,它確實為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農民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

東福米業並非東北特有的「產物」,在全國農村,類似企業正越來越多,它們成為改變中國傳統鄉村文明的重要力量。只是這股力量來得太快太猛,大多數農村人還沒準備好。這個意義來說,荒地村也同樣是一個典型,也同樣被裹挾進了今天的城鎮化浪潮中。

《東北遊記》很多時候都將現實和歷史穿插起來。他常在描寫荒地村和東北時筆鋒一轉,敘述一段東北的歷史。中國人對這些歷史很多都已耳熟能詳,但在麥爾筆下被稱為「今天的東北」的背景,讓我們得以對照著去理解東北為何會成為今天的模樣。

邁克爾·麥爾

如果說,劉岩在《歷史·記憶·生產》里是以一種社會考察的方式,來理解東北工業基地的角色流變的話,那麼麥爾在《東北遊記》里則是記錄了與東北有關的民族志。

他的東北存在於鮮活的東北農村人日常生活里,和喜怒哀樂里,也在大歷史滾滾向前的縫隙里。

編輯:吳荻、高怡然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優客工場丨印度改革丨知識付費丨寶萊塢電影

日本用工荒丨專訪雷軍丨千禧一代丨瘋狂音樂節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一些聰明有趣的金融業人士說,這些書會讓你開卷有益
AI改變世界:您的機器人理財顧問已上線
兩岸市值十年變化,新經濟崛起,舊經濟衰落?
貧者愈貧,「偏心」的風投資金是如何加劇亞洲創業公司不平等的?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位華籍美國人,一生都使用中國名字,向世界揮舞中國國旗六十年
中國武器挖美國牆角:一東南亞盟友大買中國裝備!
一位華籍美國人,將中國國旗懸掛六十多年,說只把中國當家
哇!這就是中國!一位美國網友眼中的「中國奇觀」
這國中東唯一敢炮轟美國航母的國家,曾經讓美國大兵「跪地求饒」
美媒:中國或超越美國成為東亞第一大援助國
美國人眼中的四大元帥,有一位是中國人,還打敗了美國
左宗棠雞:美國人最愛的一道中國菜
一個被美國侵略了一半國土的國家,但國內的民眾卻十分嚮往美國
一個讓美國恨之入骨的中國女人,讓美國航母不敢靠近中國!
美國隔空喊話40國北約盟友,限制中國無人機。中東兩鐵杆盟國一致反對
美國的一隻鷹
美國給中國扣頂「帝國主義」的帽子?中國拒收!
全球四位「千面演員」,美國兩位,中國兩位
在美國人眼中古代中國有多強大?美國網友的看法扎心了
美國雙航母部署亞太,中國亮出這武器後美國沉默了
全球最新宜居國家排名出爐!挪威蟬聯第一,中國一地區僅次於美國
以色列向中東這國屈服?美國在中東的完美計劃成為泡影
他們親兄弟,一個為美國製造戰機瞄準中國,一個為中國保衛邊疆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其中有個是中國人,也是唯一的亞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