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曾國藩:以勤補拙,由濁變清

曾國藩:以勤補拙,由濁變清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水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婬;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於清,不可不辨。

《冰鑒》中關於「神」的一段論述。

神有清濁,神有清明和愚拙兩種。清濁相對容易分辨,但邪正難辨。

如何辨別邪正?

先看動靜。

靜若含著珠子,目光堅毅,含而不漏,動時如春水流動,清波蕩漾;靜若無旁人,湛然清明,動若離弦的箭。這兩類就是清。就像我們周圍的一些人,一類含蓄內斂,緩緩而動,一類不動則已,做則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兩類人大概就是此句所說的澄清到底,屬於比較正面形象的一類人。

靜的時候目光閃爍不定,動的時候又沒有像流水一樣沒有定向,這類人難以靜下心來,做事偏好取巧;安靜的時候看起來半醒半睡,若有所慮的樣子,動的時候總是透著疑惑,前怕狼後怕虎,這兩類人,一者總喜歡取巧難有大成,二者心思太複雜,難以琢磨。

曾國藩大致應該屬於清中之正的那類人了。

神有清濁,曾國藩也不是天生就是清的。縱觀其一生,先濁後清,以勤補拙,通過後天努力,這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曾國藩7歲開始隨父親讀書,前後8年,同父親同睡一床,同行一路,曾麟書時時不忘查考曾國藩的功課,還常常自嘲:「因為我自己笨,所以教起你們這些笨弟子來,一點也不感到厭煩」。

曾麟書可以說是到了那麼大年紀,依然還在濁的世界中沒有考明白。曾國藩在父親的眼中,怕是把兒子看作和自己是一類人了。

我們知道曾國藩和小偷的那個傳聞。

還有一個故事,足以說明曾國藩天賦確實差了一點。

一次,曾國藩和妹妹一同隨父親外出,一路上父親教他們學作對聯。父親隨景出了上聯「狗尾草」,妹妹馬上脫口而出「鳳冠花」,父親點點頭說:「也還工整」,曾國藩只是默默地走路。

過了一會兒,路過一座橋,父親又出題了「觀風橋」,這次兄妹倆誰也沒對上來。

過了幾天,曾國藩跑到父親跟前,對父親說:「聽月樓」。

父親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聽明白之後,點點頭,對曾國藩表示讚許。

就這麼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曾國藩確實有些魯鈍,但是這並不重要,這樣的人多了,還在濁中而已。一時不明白可以等,總有明白的一天。這也許就是笨鳥先飛的道理吧。

傷仲永明白,可惜,清的太早了,後面的人生反而在濁中消耗殆盡,與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了。曾國藩是濁,但是他可以通過後天的自我教育,由濁到清,一樣可以做出驚人的成就來。

清濁不要緊,重要的是邪正,也就是一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性格,命運都能改變,性格又何嘗不能,這也許是我們從《冰鑒》中得到的一種收穫吧。如果不知道怎麼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勤快一些,多經歷一些,路就趟出來了。

那些相書、相術的意義不在於預測未來,預測不代表結果,真正的結果是知道預測結果之後,讓自己往好的方面發展,遏制不好的方向。趨吉避凶,這才是根本,所有的算命的星座的都這樣的道理。

我認為讀《冰鑒》的意義在於,讓自己知道該做一個他人眼中什麼樣的人。或許,這次一段段分析,整本《冰鑒》完成之後,能有所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曾國藩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曾國藩:人貴有恆,事成於敬
曾國藩:《冰鑒》中的識人智慧(1)
曾國藩:讀書要格物致知
曾國藩:突遇變故時,你需要有顆強大的心

TAG:品讀曾國藩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從頑劣孩童到晚清重臣,一副對聯看透曾國藩的處事原則!
他是晚清大臣曾國藩的心腹,為何說出清朝必亡的忤逆之言?
曾國藩和洪秀全是死對頭,為何慈禧對其處以極刑,曾國藩卻抗旨
曾國藩:剛以立業,柔以立命
曾國藩:真正的消災祈福,是修身改過
如果曾國藩當初聽從部下勸告,自立稱帝,能滅掉清朝嗎?
曾國藩為何不自立為王,如果他稱帝,能打得過清政府跟西方列強嗎
曾國藩的湘軍這麼強大,在滅掉太平天國之後,為什麼不推翻清朝?
文人出身的曾國藩,訓練的湘軍,為何能夠挽救清朝的命運?
曾國藩——拯救大清朝的過程其實就是給大清朝挖坑的過程!
被稱為「笨蛋」的曾國藩,為何能成功?
曾國藩手握重兵可以推翻清王朝,為什麼拒絕黃袍加身?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後,為什麼不推翻滿清自行稱帝呢?
曾國藩:重振大清國運的期望,寄託於此!
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本來可以推翻清朝,可是為什麼沒有呢?
他比肩曾國藩、李鴻章,是大清國的拯救者
曾國藩精明的為人處事之道,一定程度延長了清朝國運
為什麼曾國藩為官清廉,卻又不受排擠,原因很簡單
清朝曾國藩欣賞之人,湘軍的奠基者,蓑衣渡之戰改變太平天國走勢
曾國藩出生時,其曾祖父做了個夢,稱曾國藩能當大官卻不能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