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星北斗照幽燕,楊六郎固守鐵遂城

將星北斗照幽燕,楊六郎固守鐵遂城

被後世尊為三月桃花神的楊六郎

提起滿門忠烈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想到數代「楊家將」以守土抗敵為己任,百折不撓、視死如歸的傳奇故事。

這些故事廣泛流傳於民間的雜劇、評書、小說中,其中為國戍邊的楊六郎—— 楊業之子楊延昭——被塑造得生動傳神, 呼之欲出。以其為主角的《六郎探母》《狀元媒》《轅門斬子》《寇準背靴》等劇目更是流傳至今,甚至成為現代影視作品的創作源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楊六郎並不是楊業的第六子,他最初也並不叫楊延昭。北宋確有楊家將,不過官修史書對楊家功績語焉不詳,其事迹散見於《宋史》《遼史》《隆平集》《續資治通鑒長編》《東都事略》等史料。因此,要想了解歷史上的楊六郎和楊家將,還要從「金刀無敵楊令公」 楊業說起。

楊業是山西太原人,其父楊信曾任後漢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楊信,本名楊弘信,後避宋太祖父親趙弘殷諱改名為楊信,也有稱之為楊宏信的。

楊業,原名楊崇貴,娶府州折德扆之女為妻,也就是佘太君的原型,這顯然是強強聯合的政治聯姻。此後,楊業為避北漢帝劉崇諱,更名為楊重貴。任職期間, 他屢立戰功,所向克捷,獲得劉崇賜名劉繼業,與其子同為「繼」字輩。趙光義征北漢,北漢君臣歸宋,宋太宗復其姓,改回了楊業,從此史書即稱其為楊業。楊業入宋後屢立戰功,被宋太宗委以重任,戍守代北防禦契丹。

楊六郎是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本叫楊延朗,楊延昭是他後來的名字。

原來,宋真宗在位時期,東封西祀, 大搞神道設教的愚民把戲,還認了個道家人物「趙玄朗」也就是財神趙公明做祖宗。於是,當時的人要避「玄」和「朗」的諱, 就連孔夫子那個「玄聖文宣王」的封號也因避諱而被改為「至聖文宣王」了。楊延朗自然不能例外,不得不更名為楊延昭。

據《宋史》記載,楊業有七個兒子, 分別為延昭、延玉、延浦、延訓、延瓖、延貴、延彬。楊延昭是楊業長子,並非老六。而且, 七個兒子除楊延玉戰死在朔州外,其餘都得了善終,並無楊四郎流落番邦、楊五郎出家為僧的事情。

楊延昭(957—1014 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幼年時沉默寡言,最大的樂趣是「戲為軍陣」。楊業見了高興道:「此兒類我!」

楊延昭15 歲時開始從軍,追隨父親左右。在楊業的言傳身教下,他很快成長起來,22 歲就擔任揚武峪(今山西原平縣境內)都巡檢,成了楊業的得力助手。雍熙北伐,楊延昭追隨父親出征,在攻朔州的時候擔任前鋒。他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一支流箭射穿了他的胳膊,他仍死戰不退。此戰過後,英勇善戰的楊六郎開始在軍中嶄露頭角。楊業死後,楊延昭遷為崇儀副使(從七品的武職)。

而後宋太宗北伐失利後,意識到無法依靠武力收復燕雲故土,轉而進入戰略防禦。他兩次遣使赴遼求和,遼廷都不予理睬。於是直到宋太宗駕崩,宋廷都未能與遼國達成和平協議。遼也停止了對宋的軍事行動,雙方不戰不和,形成了對峙局面。

在這種防禦態勢下,保州由於自西而北而東,易於步騎突入,自東而南的地很平坦,成為宋軍防線的薄弱環節。

於是,為了防範遼軍南侵,宋廷除了在鎮州、定州、高陽關駐重軍外,還沿襲五代舊制,在保州、廣信軍、安肅軍等處設緣邊都巡檢司,以保州為治所,隸屬定州路。宋廷設立保州緣邊都巡檢司,是為了方便居中調度沿邊相鄰州軍的軍隊,所以保州緣邊都巡檢使雖然職務低微,責任卻重大。因此,宋廷十分重視巡檢司軍官的選拔。楊延昭被任命為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完全是因為他追隨父親御邊多年,經驗豐富,朝廷十分認可其軍事能力。此後, 楊延昭一直戰鬥於河北抗遼最前線,直至病逝。

遼鐵甲重騎

遼統和十七年(999 年)九月,遼趁真宗新立,國內外矛盾加劇之機,集兵南侵。遼聖宗(972—1031 年) 與母親蕭太后(953—1009 年)親自出征,聖宗的弟弟耶律隆慶率「數萬」精騎為先鋒,兵鋒直指定州。不想卻被擊敗,損兵2000餘人,失戰馬500餘匹。

遼兵受挫後,轉而攻擊楊延昭負責防守的遂城。遂城遺址位於今河北徐水縣治安肅鎮西北10 公里的遂城鎮,正方形,殘垣至今仍有2300 余米,高1.5—10 米、厚2—2.5 米。考古人員發現,遂城的形制比較特殊,在宋邊的防城寨中可謂孤例,城垣外圍設有護城河、護城堤三重。遂城雖然小,但城防設施較其他大城更為完備,這可能與楊延昭久處邊關,對遼作戰經驗豐富有關。

遼軍本以為遂城「城小無備」,此次攻擊唾手可得,哪知卻碰了釘子。楊延昭初到保州,就在今安新寨里村修築了高台,專門偵察遼軍動靜。十月二十四日,遼軍一出現在遂城郊野,宋軍就知道了。

遼軍逼近遂城時,城裡守軍嚴陣以待, 保持靜默。等到遼軍大部進入宋軍弓弩砲石的射程後,楊延昭一聲令下,宋軍萬箭齊發,砲石呼嘯著從天而降,遼軍頓時死傷無數。短暫慌亂後,遼軍重新組織人馬攻城。

由於楊延昭守御有方,遼軍圍困數天也無法攻克遂城。眼見遂城巋然不動,遼太后蕭綽親自擂鼓督戰。遼軍士氣大振, 吶喊著向遂城發起了一波接一波攻勢,遂城如滔天濁浪中的小舟。

見情勢危急,楊延昭立即調集城中所有丁壯守城。當地丁壯在楊延昭的指揮下,迅速投入戰鬥,一時間, 城內城外喊殺聲震天,箭如飛蝗。由於遂城軍民一心、眾志成城,遼軍始終無法突破宋軍城防。最後,遼軍見己方傷亡慘重, 加上天色已黑,只好暫時收兵。

趁此良機,宋軍立即搶修城防。恰好氣溫突降,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楊延昭靈機一動,令士兵「汲水灌城上」。

第二天,遼軍又來攻城,發現本已千瘡百孔的遂州城變成了一座堅實的冰城, 陽光下發著奪目的凜凜寒光。遼軍的雲梯根本無法搭在光滑的城牆上,砲石打在城牆上最多也就是留下一個白點。遼軍如狗咬刺蝟——無處下嘴,只好撤圍而去。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一代將星藍玉的橫空出世,捕魚兒海之戰比肩衛青、李靖
計劃取代俄軍現裝備的AK-12突擊步槍
北洋時代第一奇人,「狗肉將軍」張宗昌發跡史
以「唐刀」之名 傳承中華傳統五金製造工藝
價廉物美的CQB利器,俄9A-91突擊步槍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燕子李三」為何能與拳王霍元甲、大刀王五並稱為「幽燕三俠」?
邱漢橋山水畫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白乙化:血沃幽燕「小白龍」
直搗幽燕,四巨頭碧雲寺祭靈:南京政府終於在形式上實現全國統一
拓邊西北,經略幽燕,忠心為國,宋朝的太監是怎樣的一群存在?
民國第一俠盜,與霍元甲並稱為「幽燕三俠」,死後卻無人收屍
宋太宗傳記之幽燕未復身先死
願君為彗尾,為我掃幽燕:悼念陳其美輓聯中呈現出的民國名流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