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理問題還是生理反應?為什麼有些人會恐高
為什麼有些人會特別恐高?站到稍微高一點的地方都會感覺「雙腿發軟眼前發黑」、「暈眩、想嘔吐」?甚至看見一些從高處拍的照片都感覺到戰慄?這些人拒絕去挑戰高空極限項目,因為無法克服自己的「缺陷」,那恐高到底是種生理反應,還是心理問題呢?
恐高症有什麼癥狀?看看你有嗎?
恐高的基本癥狀就是眩暈、噁心、食欲不振,眩暈感強烈時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和恐高的人交流時,他們會告訴你「一靠近我就想像著自己已經掉了下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受,滿頭大汗,呼吸急促,心慌氣短」。一些「恐高症患者」拒絕坐飛機,拒絕睡上鋪,拒絕乘透明電梯。
那恐高症是一種病嗎?生理病還是心理病?
恐高症又稱畏高症,據國外調查資料顯示,現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現過恐高癥狀。其中10%屬臨床性恐高。他們每時每刻都得想方設法避免恐高症「突發」。
眩暈感是恐高症最重要的癥狀,眩暈問題專家指出,眩暈與視覺信息缺乏有關。當你身處高處,往下看一片模糊,景象大幅度縮小,一切都變得遙不可及,跟平日習慣的視像大相徑庭,這時你的視覺信息大減,就會失去平衡。
一般情況下,大腦指揮身體做出的動作幅度是以視野中物體的相對活動為參照對象。假如從高處往下望,地面物體太遠太小,就不能作為平衡信息回饋的根據了。再加上人在高處,眼睛無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實物進行水平運動參照,於是人體平衡系統崩潰,繼而出現類似舟車暈浪那樣的眩暈,無法定位。
科學家指出,人們靠「視覺流場」控制自己的姿勢和運動。當人們站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公路盡頭在我們極目處消失,這時人不大會害怕,因為人與這個視覺流場成直角。但當人站在大廈邊緣往下看,儘管也是一望無際,這時大腦的判斷能力會受到困擾,因為人跟視覺流場並非成直角關係,而是擴大到180度,大腦感覺地心吸力把身體吸進無垠之中。
這麼看來,出現「眩暈感」是大腦里視覺系統和肌肉平衡系統「打架」了。
這裡,健康哥想起著名的「傾斜小屋」,一旦進入小屋就會產生一種頭暈邁不開步的感受,小屋的地面是傾斜的,但是整個屋子的陳設都和地面保持垂直。
這時大腦里有多路信號:
一是位於人耳中的平衡感受器將感受到地面傾斜程度及時傳入大腦;
二是眼睛將所看到的情況傳入大腦(因為整體傾斜,地面和牆面呈直角,眼睛判定屋子是「平的」);
三是肌肉緊張情況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也將傳入大腦(肌肉感覺地面是斜的),大腦將這些信息綜合分析,一時間無法做出判斷,難以對骨骼肌肉和有關器官發出行動指令,因此動作無法協調,大腦出現眩暈感,雙腿難以邁步。
它和恐高症患者的經歷相似,就是身體的總司令「大腦」被「下屬」的彙報整懵逼了,一瞬間有點亂,想靜靜。
那為什麼有的人程度重?有些人並不恐高?
如果對於大腦來說,都分析這幾路信號,視覺都會接受到挑戰,實際上「怕高」是普遍而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大腦對危險環境自動產生的情緒信號。那為什麼每個人表現不同,有的人暈得厲害,有的人卻無所謂?
這就和一個人的身體平衡系統有關係了,不少跡象顯示,現代人的恐高癥狀與當今社會發展有關。科學家指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使人們的定向障礙越來越嚴重,眩暈也變得更普遍。
假如我們終日坐著不動,眼睛只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不過,假如最初觸發眩暈的刺激性活動不斷重複,大腦就會開始調整適應,定向障礙便會漸漸改善,大腦會自動找尋固定參考點作定位根據——這正是溜冰好手不斷高速轉體而不會眩暈倒下的原因。
那恐高是可以被克服的?
是的,運動可以減輕癥狀。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
假如你發現有輕微後天恐高癥狀,不妨多挑戰自己,通過攀高俯視等行為,情況會有所改善。如果癥狀嚴重,就應在醫生的監督下,到安全的高環境中,接受循序漸進的訓練。
此外,最簡便的解決辦法是閉上一隻眼睛,讓身體平衡系統較多地依靠肌肉而非視覺,舒緩眩暈和恐懼,但不要閉上雙眼,因為眼前一片漆黑,內心會更膽怯、更迷惑。
總之,克服恐高症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多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魄,令平衡系統正常工作。
成長期的兒童可以通過走獨木橋、翻筋斗、跳躍、轉圈等訓練身體定向能力。成人也不應放棄這類活動,以免出現定向障礙。
還有種心理暗示法: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那些懂得遠離懸崖峭壁的人才能遠離危險,他們的怕高基因被一代代傳了下來。
克服恐高,積極的自我對話很重要。在接近高處前,先告訴自己,我要去的地方很安全,別人都沒事,我也不會怎樣。在時間上,提醒自己身處高處只有幾分鐘,讓恐懼感「有始有終」,獲得自主感。恐高的人平時可以多爬山、乘坐透明觀光電梯,並有意識地俯視腳下,隨著高度逐漸遞增,可以慢慢適應。
如果上述努力都沒效果,應尋求專業幫助。有些抗焦慮葯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後,必須提醒的是!!!一定要在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去進行訓練和體驗,不鼓勵冒險行為!!如上圖所示,千萬別模仿!否則,一失足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的性格居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跟誰睡」,你家孩子都跟誰睡?
※兒童不宜多吃的7種食物,為了孩子趕緊收藏吧!
※危害身體的5件事,你每天都在做卻不知道,看過來
TAG:好媽媽日記 |
※孩子啃指甲,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因素影響?
※你明明得的是心理疾病,為什麼會有噁心,失眠等生理不適?
※太監還有生理衝動嗎?他們是如何解決生理需求的?這些方式讓人臉紅
※許多人在成為孕婦後,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犯很大的錯誤!
※太監會有性衝動嗎,那他們得怎麼解決生理問題呢?這些辦法讓人羞紅臉
※孕傻是種心理現象,在生理上毫無道理;你認同嗎?
※好的愛情,是一種生理反應
※男人不愛你時,會有的生理反應!
※心理是如何影響到生理的?為什麼高興的人會容光煥發?
※這些具有罕見生理特徵的人,會讓你覺得震驚!
※這些星座在生理上大於心理,你會相信嗎?
※和尚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的?原來是這樣,讓人難以接受!
※生理期應不應該做運動?這些是你需要了解的,這能讓你更愛自己
※「和尚」是怎樣解決「生理」問題的?原來是這樣,真是漲知識了!
※有些魚的魚生理想就是——變性|大象公會
※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讓你想戀愛?
※男人生理需求長期得不到解決,身體會有哪些變化?
※太監也會有生理需求嗎,這個解決辦法,讓人又臉紅又生氣
※異地戀的生理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男人睡前解決這個「生理需求」,腎臟可能會感謝你,別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