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侵襲性真菌病的早期診斷:GM試驗和G試驗檢測大揭秘

侵襲性真菌病的早期診斷:GM試驗和G試驗檢測大揭秘

侵襲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時,由於條件致病性真菌侵入人體,在組織、器官或血液中生長、繁殖,並導致炎症反應及組織損傷的疾病。

IFD 在血液病、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及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患者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

真菌感染診斷技術現狀:

真菌感染的確診需要組織病理學的證據,惡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療後及異基因骨髓移植術後經常出現嚴重的粒細胞缺乏和血小板減少,常常無法耐受組織活檢。

而傳統真菌檢測方法檢出率低和檢出時間滯後,影響了患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痰培養真菌的檢出率 [1] 僅為 8%~34%,支氣管灌洗液真菌培養的陽性率也只有 45%~62%,檢出時間 3~4 d。

肺部高分辨 CT 檢查可以幫助診斷 IFI

33%~60% 的 IFI 患者可出現月暈征,這一特徵性影像改變僅在真菌感染髮生的最初 5 d 內出現,其中大約 75% 的患者的月暈征會在 l 周內消失,因此限制了高分辨 CT 在 IFI 的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因此,迫切需要一些創傷小,耐受性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的檢測方法,幫助臨床醫生早期診斷 IFI,及時合理的應用抗真菌藥物。

真菌抗原檢測具有簡便、快速、敏感度高和特異性較好的優點,是目前 IFI 研究的一個熱點。

G 試驗檢測的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多種真菌細胞壁中的多糖成分 1,3-β-D 葡聚糖(除了接合菌和隱球菌),它可以激活 G 因子,並激發凝血級聯反應,形成凝固蛋白後通過比色法或比濁法進行定量檢測。在真菌感染過程中,1,3-β-D 葡聚糖可釋放人血液及其他體液中,G 試驗對侵襲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診斷有重大意義,可用於念珠菌屬、麴黴屬、毛孢子菌等所致侵襲性感染的診斷,局限性是不能確定菌種。

GM 試驗檢測的是半乳甘露聚糖,因麴黴菌特有的細胞壁多糖成分是 β(1-5)呋喃半乳糖殘基,菌絲生長時,半乳甘露聚糖從薄弱的菌絲頂端釋放,是最早釋放的抗原。GM 釋放量與菌量成正比,因此可以反映感染程度。主要適用於侵襲性麴黴菌感染的早期診斷,通過 ELLISA 進行定量測量,美國 FAD 推薦敏感閾值為 0.5 ng/mL。

G 試驗和 GM 試驗都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

G 試驗已知的假陽性有:

靜脈製劑中含有葡聚糖,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液製品或凝血因子等;

醫療材料中含有葡聚糖,如血透時應用的纖維素膜、紗布等;

鏈球菌敗血症患者;

多糖類的抗癌藥物等。而假陰性可能是淺部真菌感染或定製時,1,3-β-D 葡聚糖未被釋放出來使體液中的量不增高,故其血漿檢測呈陰性。

GM 試驗已知的假陽性有:

使用半合成青黴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食用污染的穀類及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某些葡萄糖酸鹽製劑;

自身免疫性肝病、新生兒和兒童等。其假陰性與取材時間、病情嚴重程度、體內分解代謝、試驗最低限度等有關。臨床上,大多數時候造成 G 試驗和 GM 試驗假陽性、假陰性的原因不明,兩者聯合檢測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學檢查的敏感性或特異性。

聯合檢測的優勢:

根據於書嫻等 [2] 關於 G 試驗和 GM 試驗對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價值的 Meta 分析研究,聯合試驗靈敏度可以達到 0.88,特異度可達到 0.81。G 試驗的敏感性優於 GM 試驗,特異性相似。

並聯(一者為陽性結果為陽性)的敏感性優於串聯(二者均為陽性結果為陽性),串聯的特異性優於並聯。單獨檢測時,G 試驗和 GM 試驗診斷效果相似;聯合檢測比單獨檢測有較高的診斷效果,且串聯時診斷效果最好。

並且據任麗娜等 [3] 研究中顯示,在臨床抗真菌治療過程中,根據血清 GM 含量的變化進行療效監測,調整治療方案及判斷預後,對提高疾病的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編輯:王妍

參考文獻:

[1] 冷芸、李利紅,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檢測診斷惡性血液病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意義,白血病·淋巴瘤,2010.7,19(7).

[2] 於書嫻、崔學范等,G 試驗和 GM 試驗對侵襲性真菌病診斷價值的 Meta 分析,中華肺部疾病雜誌,2016.4,9(22).

[3] 任麗娜、周悅昌等,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在侵襲性肺麴黴菌病診斷及治療監測中的應用,臨床醫藥文獻雜誌,2015.8,A2(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呼吸時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汽車試驗:EPS性能試驗與評價方法研究!
GRAIL公司公布癌症早期檢測試驗詳細計劃:鼻咽癌臨床試驗將於香港啟動
驗證HIV免疫治療研究通過了第1階段安全性試驗
GCP經典問答:美國開展臨床試驗需要臨床試驗批件嗎?
Cell子刊:I期臨床試驗表明HIV免疫療法是安全的和耐受性良好的
GCP經典問答:獲取高質量臨床試驗數據的核心秘訣
JCO: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預防性照射:開放標籤,多中心,III期隨機臨床試驗
如何改善男性進行HIV檢測?一項關於自我測試的激勵試驗
空間突破!NASA與谷歌合作進行重大火星探測試驗
中國「神葯」遭CFDA打臉?總局要求進行臨床有效性試驗
過敏原檢測,你查對了嗎?——皮膚斑貼試驗在過敏原檢測中的應用
英國將開展呼吸檢測癌症技術臨床試驗
心臟幹細胞療法新進展:日本批准開展iPSC臨床試驗
JCO:高劑量舒尼替尼治療難治性實體瘤患者的I期臨床試驗
CDE:細胞治療產品申請臨床試驗藥學研究和申報考慮要點
沒有核爆炸也能做核試驗?美國成立神秘實驗室,只為躲避核試驗監督
ASCO精選丨中國III期臨床試驗顯示,氟馬替尼可用於一線治療初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
NASA將進行無人機空域集成技術驗證試驗
J Endod:對牙髓器械抗疲勞強度測試試驗的比較指徵選擇
世界首例「尿液檢驗癌症」在日本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