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砂陶器的窯變

紫砂陶器的窯變

自然窯變的壺

很久以來,陶瓷藝術品中的「窯變」,總是以飄渺而難以捉摸的神秘形象,徊旋在人們的腦海。

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宋代的陶瓷藝術水準已達到了至高的境界!其中大部分頂級的東西都出自於窯變的形式。

窯變,從專業學角度來解釋,有實質意義和相對意義的區別。嚴格說來,早期只是指釉子的變化反應,而且是以氧化銅、氧化鐵還原為其典型代表。

窯變,是指陶瓷在燒成過程中,原料中的某些化學物質,經一定量的CO滲入作用,發生材質學結構上的轉換而產生的一系列變化(主權體現在色調和層次兩個方面),燒制出特有的狀態與效果的過程。那種把生坯燒熟或幾種物質融化流淌的現象並不叫窯變。因此,這個名詞不能亂用。

最早的窯變,來自於偶然。由於那時窯爐的結構、裝栽方式、燒窯方法、與採用能源等因素的不穩定性所造成。後來,由於認識水平的提高,慢慢總結出了利用這個原理來製取那種奇異陶藝的一系列經驗……。至於許多動人的故事,大多只是傳說。其實,窯變並不希罕,希罕的是變出十分好的效果,以及所能夠掌握定向窯變的一系列經驗和感覺。任何藝術品都應該符合某種客觀規律——物以稀為貴!古代鈞瓷在整窯的產品中,往往只能挑出少數幾個甚至一兩個成功的作品,原因並不是就只有這麼幾個東西產生了「窯變」,而是只有這幾個由於反應的自然性和特殊性,才出現了那種混然天成、詩情畫意般的神奇面貌。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窯變必須符合作為珍奇美術品的諸多條件,要具備讓人們反覆欣賞、產生無限聯想、愉悅心靈的豐富美術要素,確實能夠使人百看不厭的孤品才是無價之寶。

從相對意義來說,紫砂,作為一種素陶(無釉陶),其材質中富含的氧化鐵等,(主要是鐵)在燒成過程中遇到CO氣體,整個或局部也能產生相對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的產生是因為氧化鐵在還原氣氛中失去了一定比例的氧原子而變化出濃淡不一的灰色或青黑色狀態,並有可能出現良好的層次過渡和不均勻自然狀,與本色原料之間形成各種各樣的對比反差,出現千姿百態的層次與面貌。此刻,很可能就會出來幾個「極品」!但其中大部分東西是不會太理想的。同時,由於紫砂原料中基質與團粒結構的密度不同、含鐵量不同而轉化亞鐵量的不同,呈現的肌理狀態就會非常豐富,十分優美!因此,材質的真假好壞同樣是個重要因素。由此看來,這個過程並沒有掠去材質之美,反以人工引動了材質之變……。作為紫砂的創新與發展,無論從形式上或面貌上,都應該屬於「百花齊放」!構成陶瓷藝術的三個要素就是形、釉、火,窯變就是火的藝術之核心,取得一個成功的窯變作品,除了人工的因素以外還有「天工」的因素;即需要有必然的經驗和偶然的巧合,這個偶然是無法人為掌控的自然現象:包括氣溫、氣壓、空氣濕度、含氧量、風向乃至風力等等的因素。因此,這也是一門遺憾藝術,在需要具備綜合專業理性以外,更需要一種「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賞紫砂 的精彩文章:

絢麗多彩的紫砂壺泥色
原礦紫砂加工紫砂泥的過程
教你簡單挑選紫砂壺
紫砂壺 污壺養壺和凈壺養壺
紫砂壺保養秘訣 養壺

TAG:賞紫砂 |

您可能感興趣

陶器瓷器陶瓷器?
捏 陶器
蘄春管窯陶器
泡茶,瓷器、陶器與玻璃杯,究竟哪個更好
「五色琉璃勝似玉」:北朝琉璃釉陶器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陶器與瓷器,哪個更適合泡茶?
陶器文化,豐富多彩陶瓷文化系列
泡茶時,瓷器、陶器與玻璃杯,究竟哪個更好?
十二種新石器時代陶器文化
良渚陶器「豆」上的刻劃符號和文字
樸素內斂的銀釉陶器
古代烹飪器具的發展之陶器篇
仰韶文化的谷芽酒:解密楊官寨遺址的陶器功能
安康遠古陶器的出現與燒制
龍山文化,四千年前燒制出薄如蛋殼的陶器
紅陶獸形壺暗合了原始人對血與火的崇拜,新石器時代發現的陶器中較為罕見
慶陽市博物館,館藏珍品陶器!新石器時代的陶制水管,令人驚訝!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出土大量龍山文化陶器
「唐三彩」到底不是瓷器,是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