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獻給高考學子:古代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有多難?珍惜眼前

獻給高考學子:古代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有多難?珍惜眼前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我們常說高考改變命運,出身農村的學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就等於一隻腳已邁入了成功的大門!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對於古時候的讀書人,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科舉,常言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那對於科舉制度,你了解多少呢?在科舉制度出現之前,古時候有採用什麼制度來選拔人才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

夏、商、周時代:世襲制

世襲制,說白了就是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它通過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所以說在這時候,普通老百姓想當官基本沒可能。

時間繼續推進,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戰爭不斷,各國為了富國強兵都需要人才,這時候逐漸出現了軍功制,就是去打仗,根據戰功任命官職。當然這並不是完善的選官制度,只是作為世襲制的一種補充。

兩漢:察舉制、徵辟制

察舉就是選舉,由各地方的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拔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朝廷,經過試用考核後就可任命官職。考察的項目有很多,其中品行道德佔了很大一塊,我們長聽到的一個次「孝廉」,就是一種考試科目,考察是否孝順父母,辦事是否廉正。

察舉制在其後期,弊端日益嚴重。到了東漢中後期,地方選舉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社會上出現了「四世五公」、累世公卿」這種門閥大族,像東漢末年的袁紹家就是「四世三公」。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徵辟制就更簡單了,就是皇帝或者某些地方長官,聽說某個人很牛,就直接讓他來當個什麼官,這就是徵辟。

在這個時期,普通百姓想要出人頭地也是大大的不易,有人說你看三國的諸葛亮,原來就是一個農夫,最後當上了蜀國的丞相。我說你首先要有諸葛亮的本事才行,再者諸葛亮可不止是個農夫啊,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而且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是三國名士,和當時的荊州之主劉表是連襟。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三國時期魏國陳群想出來的一種選官制度,由中正官品評人才,確定品級。一共九個等級,一品、二品,......,九品。前三品稱為上品,依次為中品,下品。之後根據品級任命官職。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的三百年間,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

在這個時期你沒有一個士家大族作為後盾,想要當官難如登天。有人說不是有寒門嗎,我說「寒門」也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普通老百姓。庶族又稱「寒門」、「寒族」,指的是中小地主。家喻戶曉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是小地主家庭,而祝英台是士家,所以兩人只能死在一起了!

隋至清末:科舉制

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家大族的政治特權。這嚴重影響了皇權,在東晉時期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情形,意思就是說當時的琅琊王氏家族與皇室力量勢均力敵,甚至還有過之。

而經過五胡亂華,南北朝大統一之後,士族沒落,也就到了九品中正制被廢除的時候。到了隋唐時期,就建立了科舉制度。真正使平民子弟也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制我們最熟悉不過了,它是通過考試選官,這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使社會中下層有真才實學的百姓得以在國家管理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科舉制度雖然給了普通百姓機會,卻也存在營私舞弊問題,束縛了知識分子思想,哪有我們今天的的良好環境,給我們每個人都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所以在這裡祝願每個學子都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讀書人有哪些才藝?說出來真讓人羨慕!
讀書人和不讀書的人,差別有多大?
他是清代著名詩人,卻寫出「百無一用是書生」,道盡讀書人的辛酸
古代讀書人是怎麼科舉考試的?讓人大開眼界,真是漲知識了
誰說負心多是讀書人?看看譚嗣同的婚姻就知道讀書人有多麼好
古代窮人為何讀不起書?看完嚇到我了,現代讀書人真幸福!
以文入仕兼濟天下作為古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可狀元又有多難考呢
為了這塊古代讀書人最愛的至寶,他苦修一生,終成「國手」
做個古代有「功名」的讀書人真好!其擁有的特權羨煞現在的讀書人
古代讀書人到底有多苦?現在學生動不動就讀書苦累,還是太嬌氣!
大學還在,讀書人沒有了,先生也沒有了
有多少歷史真相,經得起讀書人的推敲
不是所有讀書人都能成為秀才,為何古代罵讀書人卻都罵作窮秀才?
他是讓袁世凱頭疼的讀書人,不能打不能罵,被囚後一個月花銷特多
豪門奶奶PK書香姥姥 這一局有錢人贏了 讀書人輸的太難堪!
在清朝當官究竟有多困難?大部分讀書人要經歷漫長的考試
古語: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有道理嗎?
再後來代代都是讀書人了,成了那個小城比較有名的書香世家
明朝讀書人科舉考試有多苦?考場臭氣熏天,有些人甚至被活活凍死
古代最奇葩王朝:因為皇帝一特殊嗜好,讀書人不願科考,只能靠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