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早年李清照說蘇東坡不懂音律,結果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眼界太低

早年李清照說蘇東坡不懂音律,結果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眼界太低

蘇東坡之才情名聲,實在是無須再過多渲染了。不妨借用林語堂的一句話:「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直至一千年以後,時下還流行著一股「東坡熱」。人們不遺餘力地挖掘著這個文人所留下來的所有價值,蘇東坡也為此贏得了不少美好的標籤: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畫家、音樂家、養生家、醫學家、佛學家、美食家……

如此觀來,蘇東坡真是幾千年難得一見的「完人」。但是,再完美的人,身上也有瑕疵之處。蘇東坡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他的詞「不諧音律」。

這一觀點來源於李清照的《詞論》,成文時蘇東坡早已作古。在李清照看來,蘇東坡的學問雖然像神仙一樣深不可測,但他的詞卻讀不得、唱不得。論理來說,詞是詩餘,歷來被人視為小道,蘇東坡既然能學際天人,作詞對他來說就如「以瓢取水」一樣簡單,但他的詞卻不諧音律。

這是為何呢?李清照說:詩只分平仄,而詞卻分五音、五聲、六律、清濁輕重。一個人文章縱然絕倫如王安石,但若不懂詞之音、聲、律,恐怕作出來的詞也唱不得,即使唱出來也定然論為笑耳。

此言一出,有不少人為蘇東坡鳴不平。李清照之師、蘇東坡之大弟子晁補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晁補之認為,詞曲也難以縛住蘇東坡的詞,算是說了一句公道話。

最初聽到「東坡詞不諧音律」這一說法時,筆者想到了一個故事。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

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笏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俞文豹《吹劍續錄》)

「大江東去」句出自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對東坡詞愛不忍釋的那段時間,筆者日讀此詞不下數十遍,幾欲舌干唇裂,喉暗嗓啞,但仍覺意猶未盡。後來床頭案側,無處不置東坡詞,以為坡仙詞竟絲毫無士大夫氣,全可與曹孟德、李太白詞中江湖氣相媲美也。

有好事者將《念奴嬌》全詞改為數個版本,雖字字句句合了聲律,卻有舍本求末之嫌。蘇東坡詞能夠自成一家,就在於「不落窠臼」,而世間倚聲填詞者不如東坡處,輸於「不能盡情」也。

若說蘇東坡不擅音律而刻意避之,那更是不懂東坡之徒的狂言妄語。

宋人宴交,席間常有歌姬舞伎。蘇東坡雖一生跌宕坎坷,卻也曾聞達於諸侯,過慣了歌舞昇平的生活。他一度在家蓄養歌舞伎數人,閑來則與其操琴共談。所有樂器中,他最喜琵琶,一生寫過多首琵琶詞。除此以外,蘇軾的父親蘇洵古琴造詣都頗深,所以,他從小就聽慣了大弦小弦,以他的天賦領悟能力,焉能不解音樂?

真正的愛樂者並不在意弦聲樂譜,就如陶淵明所云:「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陶淵明也平生不解音聲,卻有一個癖好。每賦閑或會友時,席間置一「無弦琴」,興之所至,撫之和之。

聽罷這樁趣事,你一定天真地以為陶淵明也和蘇東坡一樣不解宮、商、角、徵、羽,儼然一個樂盲而已。但後代的很多詩詞文章大家都紛紛效之,如李白、王昌齡、白居易、蘇軾、歐陽修。這些人中,哪一個不是登峰造極的行家裡手?他們何以甘願步陶淵明之後塵,以其為深得琴道之人?

《菜根譚》中說了一句公道話: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琴弦,不知彈無弦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琴書佳趣?

只知依照樂律撫琴之人,就像只求合律而不求境界的詩人,就像只開藥方而不事養生的醫生,走偏了「道」罷了。

蘇東坡坦然承認自己「平生不識宮與角」,因為他早已超越了物之束縛,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早在《道德經》中,老子就以言明:大音希聲。莊子也曾說「至樂無樂」。看來,真正的高明的音樂不在於樂器,更不在於聲律,而是「緣督以為經」。

在蘇東坡的心裡,音律者,小道也。人若困於樂律而不自知,才是真正的不識音樂者。蘇東坡一生往來於儒道禪之間,深諳此中真昧。所以,他雖自謙不識宮與角,卻也能聽得出「牛鳴盎中雉登木」。

他能做到這一點,也許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事實。在閑暇之時,東坡常在家研究古琴的內里細節、構造、材質、音色。不僅拆琴,他還以琴為友,每日觀琴、識琴、聽琴、品琴、論琴、枕琴、夢琴……種種琴事,都告訴我們東坡愛琴幾乎到了一個痴癲的地步。

如果說,蘇東坡不懂音樂,那世間無人懂音樂矣。

愛琴如此,蘇東坡在作詞時已經不再滿足於「倚聲填詞」,而是「依詞創腔」。他不僅自譜詞調,在家滿懷深情地吟唱自己所寫的《水龍吟》、《江城子》和《陽關曲》等詞作,而且還與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沈遵一起譜寫了古琴曲《醉翁操》。

曲成之後,東坡遺憾無好詞與之相成,於是自創一首,果然與詞曲天生絕配。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醉翁操》)

除了古琴、琵琶,他還喜聽笛子、洞簫、笙、鼓、胡琴、古箏,這些樂器貫穿於他平生一百多首詞作中,可見,他不僅知音樂,還精於此道。說蘇東坡不懂音樂,豈不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

蘇東坡深知,詞是音樂與文化的產物。將詞限定為「合乎曲調的花間小道」,那是目光短淺之人的看法,他絕不能苟同。

何謂「曲調」?《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而何謂「詞」?東坡以為,世間萬物,無意不可入於詞,無事不可言於詞,故詞能「自成一家」。

蘇東坡能有此見悟,得益於他平生對儒、道、禪的融會貫通。儒家讓他領略到「樂由心生」;道家讓他諳解了「無為之為」;而禪家讓他明白了「不修之修」。

儘管時隔千年,我們讀到蘇東坡詞作時仍能如身置於無窮之境,感受到一股穿越了時空而來的巨大力量。想來,曲子縛不住的東坡詞,時空也自然縛之不住。

文/玄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玄譚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丑文人寫出的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詞之一
史上最丑文人寫出的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詞之二
愛談人生,竟然也是一種病?
普達措:一個沒有污染的童話世界
屈原一篇《天問》170多個問題,讓科學家啞口咋舌

TAG:國學玄譚 |

您可能感興趣

李清照批蘇東坡不懂音律,兩大文學奇才誰更勝一籌?
當漢字遇上音律,才知道什麼叫妙不可言!
傳說:是誰創造了文字,又是誰發明了音律
他本是一個勤政理朝的好皇帝,為何一病之後,只愛音律不理其他
不愛皇位愛音律,他本是太子卻主動把皇位讓給弟弟
此人是最沒有野心的皇太子,善音律,喜詩文,主動讓賢給皇弟
此人軍功不遜於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裝瘋自保,晚年痴迷音律
瘦金體《千字文》天下一人,書畫音律全才,只是當皇帝太坑!
他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這裡是他的墓
明朝「貴族」,不愛王位卻痴迷音律和數學,西方人眼裡的聖人
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的古女子的愛情為何總是「悲慘世界」
民國最後的才女,擅書畫,懂音律,會崑曲,一生都在弘揚中國文化
張充和3歲讀唐詩,5歲練書法,擅書畫通音律,卻自稱玩了一輩子
蔡文姬,一個精通音律,又能寫詩的才女
唐玄宗李隆基不但懂治國、善音律,還是個超級球星
它是貓界名副其實的舞王,每一塊肌肉都自帶音律,網友:這樣的大秀,第一次見!
周瑜精通音律,「曲有誤,周郎顧」成全了東吳兩對神仙眷侶
回蕩在石窟壁畫上的時光音律
他跟劉備同族,善文學通音律,曾靠一曲胡笳五弄,退卻數萬匈奴兵
不良人3:屍祖侯卿已被巫王兄弟下蠱,蚩夢的音律御蠱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