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亦剛·吶喊與回聲——書法表演散論

陳亦剛·吶喊與回聲——書法表演散論

…………………………………………………………

國內統一刊號CN41-1206/J

主編:譚振飛

副主編:王客 龍友

原載《東方藝術-書法》2017.6下半月

獨家授權發布

學術

吶喊與回聲

——書法表演散論

陳亦剛

書法魅力的一個極大緣由是,書法具備迷人的動靜兩面——書作,無論是刻於金石,還是書於絹紙,都是已經凝固的形態,它們如同一張張精彩的照片,記錄下了一個個古今的美妙瞬間;至於書法的表演,則在當下的現場,如流星划過,震懾觀者心目。

書法的表演,呈現出優美的動勢——書者與書作的形成,直觀而完整的呈現出來,這是觀者的幸運——只有因緣際會的少數人,才能夠擁有這樣的福報。此時,不再需要以想像力重構揮運,而是直接面對揮運; 此時,觀者見證、甚至參與到作品的創作與生成之中。

懷素·藏真帖 律公帖

以史為鑒,表演性書寫在中國書法傳統中如山陰道上的奪目鮮花。虞和《論書表》如此描述王獻之的一次成功表演:

子敬齣戲,見北館新泥堊壁白凈,子敬取帚沾泥汁,書方丈一字,觀者如市。羲之見嘆美,問誰所作?答雲七郎。羲之作書與親故云:「子敬飛白大有意。」是因於此壁也。

王獻之以帚為筆,技高無忌,不僅博得觀者欽佩嘆服,更打動了極為挑剔的父親。

而在羊欣筆下,一個市井異人式的書法家形象亦令人過目不忘:

師宜官,後漢人,不知何許人,何官。能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或空至酒家,先書其壁,觀者雲集,酒因大售。侯其飲足,削書而退。

子敬的豪邁雄心,師宜官的精巧算計,在表演之中,一現無疑。

懷素·食魚帖

即便是千載而下,我們藉助文字《唐朝名畫記》里驚心動魄的記載,亦可以感受到吳道子與張旭當眾書畫表演颳起的那一陣旋風:

吳生與裴旻將軍、張旭長史相遇,各陳其能。時將軍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為其所親將施繪事。道子封還金帛,一無所受。謂旻曰:「聞裴將軍舊矣,為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墨旻為道子舞劍。舞畢,奮筆俄頃而成,有若神助,尤為冠絕,道子亦親為設色,其畫在寺之西廡。又張旭長史亦書一壁,都邑上庶皆云:「一日之中,獲睹三絕。」

那是藝術史上的絕唱。此時,劍、畫、書的實際功用暫時被拋卻,舞者與觀者,成為密不可分的相互成就者。裴將軍舞劍,吳道子繪畫,張旭書壁,成為共同完成的無功利的藝術之舞蹈。

我們知道,吳道子和張旭之間,存在密切的師承關係。在酒神的召喚之下,張旭在紙上凌波微步,直讓親見其表演的杜甫過目不忘:「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同樣充滿盛唐氣魄的懷素,其高揚的表演慾望,不斷激動著觀者的心魄,他出色的表演則被如此記述:「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張旭與懷素都是出色的表演者。他們的表演,讓人想到《莊子》里那些關於出色技藝者。當技近乎道,實際的行為亦變化成優美的表演。

張旭·肚痛帖

五代楊凝式也有著強烈的當眾表演興趣,《洛陽搢紳舊聞記》記載道:

在洛多游僧寺道觀,遇水石松竹清涼幽勝之地,必逍遙暢適,吟詠忘歸,故寺觀牆壁之上,筆跡多滿,僧道等護而寶之。院僧有少師未留題詠之處,必先粉飾其壁,潔其下,俊其至。若入院見其壁上光潔可愛,即其踞顧視,似若發狂,引筆揮灑,且吟且書,筆與神會,書其壁盡方罷,略無倦怠之色。遊客觀之,無不嘆賞。

書寫、吟誦,變現出一幕波瀾起伏的行動戲劇。

張旭· 千字文殘卷(局部)

有的書者喜歡觀者如堵,自己成為矚目的焦點。而按照觀看的心理來推測,書法表演的要求大概需要,一是書寫時間不能太長,二是書寫視覺效果明顯。因此之故,大字行草成為最佳的選擇。

當然,並非表演就必然意味著,在成百上千人前,縱橫睥睨,豪氣干雲。有時候,炫目的表演可能會導致動作行為的誇大與不自然。表演可以是狂風暴雨,也可以是和風細雨。

它亦可以是存在於數位知己之間的私密交流——比如西園雅集——成為有限度的、小規模的表演。這種私密的交流,是眾友人合作表演的,自娛自樂便是其最終的目的。

我相信,伯牙並沒有當眾演奏的願望。一個子期就足夠了。又或者如同茶道大師千利休的茶室,一小再小,最後僅三張半草席的大小,僅為二三知己而設。

我們也可以認定,私密交流的觀者是藝術表演者所精心挑選的,理想觀眾。

我們往往會忘記,其實,《蘭亭序》亦是表演的優美產物。

在廣袤無垠的碧空之下,和暢的惠風,吹拂清流與大地。當酒杯像時間的旅行者,在如同九曲篆的人工溝壑里漂流,每個人都是參與者、見證者,更同時成為創造者。酒精、五石散,朋友的歡笑,生死的感嘆,融化在了無痕迹的表演之中。筆者甚至願意把這一千六百年前的這一場蘭亭盛事,看成是諸人合作的,行為藝術與大地藝術的交融。

除了雅集的交流,還有兩人間的表演往來,亦是美麗風景——這裡說的是尺牘書信。儘管收信人並非在目前,然而,這唯一的、懸隔一方遙遠觀者,卻成為對於表演相互支持的動力所在。

然而,還有更加隱秘的表演。這種表演既沒有現場的、亦沒有空間彼處的觀者。但是這種獨舞,心裡有暗設的遙遠的,跨越時空的知己:

常結構層樓,以為畫所。風雨炎燠之時,故不操筆;天和氣爽之日,方乃染毫。登樓去梯,妻子罕見。

當然,這段文字裡面的顧駿之是一個畫家,然而這段記述,其實同樣可以用來描繪大量書者的實際經驗。書者的創作表演,真誠地獻給自己和虛擬想像的觀者。

從本質上來看,無論是當眾、小眾、或者是獨自的書寫表演,其實都是互動的——互動或者為實或者為虛。所以可以認為,在嚴格意義上,一切的書寫都或自覺、或不自覺,皆帶有表演性。

然而,當代的書者為何會如此孤獨無靠、四顧茫然?

很大的原因是,書者的努力與吶喊絕大多數情況下要麼單向的,要麼是做作的。

具體來說,當代書者面對觀者的主要途徑,幾乎只剩下展覽與發表。然而可悲的是,這兩種方式幾乎都無法帶來有效而真實的反饋,因此無疑造成了書者與觀者內心的不完整。

於是,書者與觀者,幾乎再也不能得到完美的幸福感。

十一

書法表演的最大意義,是這種行為將創作者、創作行為、作品、觀眾聯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相互影響之鏈。

在表演這裡,我們終於可以重新努力回歸書寫的本質——書為心畫——書者展示出內心的外化過程。以直接的書寫行動,呼喚著人心的呼應。在這樣的行動中,我們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什麼是表演,什麼又是書法的表演?

十二

按照大衛·馬梅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核心思考,即他所提出的「實踐美學」概念,當我們探尋「在戲劇的既定情境中真實地存在的方式」,可以將表演分解為動作(action)和此刻(moment)。

「動作」是你在舞台上要做的一切,它是身體表現的過程,通常是客觀的。「此刻」是你在某一場景中的既定時刻扮演某一人物時真實發生的瞬間。理想狀態下,一部戲的每一個當下時刻都是基於之前的時刻。所以表演的本質是什麼呢?它是演員的作品,是演員與觀眾溝通的橋樑。

十三

藝術雖然形式萬千,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本質就是溝通。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表演、圖像、聲音、文字來傳遞信息。因為變化多端,個人有個人的理解,因此才有永恆的魅力。

以此觀之,書法無論是語言內容、還是視覺形式,都在期待著與觀者的溝通。

十四

當書法的日常書寫功用減弱乃至消失之時,我們面對的,實際上是溝通的阻隔。

失去了創作經典的來自於人際互動的原動力,當代書者唯一能夠擁有的,只能是創建新的圖式視覺結構的野心與抱負。

而與內心的溝通,與受眾的溝通,由此阻塞不通。

表演的介入,為重新打通呼喊與回應的通道,提供了有效的可能性。

十五

更進一步,表演的魅力與幾乎無盡的空間,也許能重新擦亮古老的書寫之鏡。

一方面,是與古老文脈的交接。

另一方面,是引入行為藝術的可能性。

這二者,都呼喚著書者真實的存在感。

十六

只有當偽飾落盡,內心的真相才能顯現。表演的意義,不在於炫技或者誇示品味——這只是表象——有效的表演,必須在於讓書者與觀者不做他想、真實存在於當下情境,並由此體會到,超越書技與書跡的精神之力。

中國書畫推廣平台

推介傳統經典之作、當代名家新作,

並以推廣新銳青年藝術家為己任。

策展 編輯 設計 出版 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崗 的精彩文章:

TAG:梅崗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的回聲 我和希臘語言
散文:冬鼓的回聲
回聲報:傑拉德表弟受邀跟隨利物浦一線隊訓練
黃妍新作〈寂靜的回聲〉懷念故友盡訴思念
古韻回聲|馮華春書畫作品欣賞
以史為居,夢回傳奇,酒店裡的歷史回聲
聽師父用「空谷回聲」講解什麼是「我」
「三毛,我們好久不見「——台北《回聲》演唱會後記
回聲報:馬內的續約不成問題 助教布瓦奇不會回歸
楊柳青:永遠的回聲
《歷史的回聲》之《曹和平:任憑市場風起雲湧,我自淡定從容》
聽,黑暗中的回聲
憶三毛《回聲》再響潘越雲齊豫攻蛋
回聲壁│老樹說:「中國人攝影太隨意」
原創催淚散文:山谷回聲
回聲報嗆聲郵報:曼聯拒絕當冤大頭,不再求購蓋耶
產檢發現心室強回聲,助產士告訴你,孕婦該怎麼做?
撲朔迷離,《回聲報》:斯圖裡奇猶豫是否該去國米
來自山谷的回聲——給抑鬱症
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的回聲室效應實際上可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