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根廷經濟(二):通脹猛於虎

阿根廷經濟(二):通脹猛於虎

什麼是經濟?

經濟就是掙錢。無論投資者、企業還是工人,之所以願意投資、願意生產、願意工作,基本都是為了掙錢。至於有些人為了公益、有的為了實現個人價值,這都不是經濟的主流。

之所以要掙錢,是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像錢那樣,買到自己想要的幾乎一切。也就是說,錢值錢,具有近乎萬能的購買力。

錢要值錢,這是所有經濟活動的關鍵。辛辛苦苦一個月,如果拿到手裡的是廢紙一張,無論是投資者、廠家還是工人,都會失去投資、生產或工作的積極性,經濟就會停滯甚至倒退。

所以,確保錢要值錢,保持相對穩定的購買力,是一個經濟體正常運行的第一前提。為此,在大多數國家,專門把中央銀行從政府中獨立出去,以法律形式將「錢要值錢」(亦即價格穩定)作為央行的唯一使命。央行行長在法律上、在體制上都不受制於政府,為捍衛幣值穩定而得罪政治家,只會增加自己在市場中的聲望。

但是,什麼樣的通脹水平是適度的,人類一直在摸索。今天,大體有了一些共識。比如,發達國家在2%左右、新興市場在5%左右,是比較適合的,被認為是溫和的通脹。儘管依然是通脹,依然會減少貨幣的購買力,但對廠家來說,這樣的溫和價格上漲,在短期內(人工等成本還沒有回過神來同步上漲之前)意味著利潤的增加,從而刺激其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生產和供給的增長。從需求端看,即使是溫和通脹,貨幣的購買力也是下降的,消費者就會掂量:持幣在手,購買力只會越來越少,不如現在就買。所以在生產增長的同時,消費也會增長,從而使經濟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均衡。

但是,溫和通脹的兩端,都是不可取的。左端是通縮(即通脹為負),右端是高通脹或惡性通脹。

通縮之不可取,原理是一樣的。廠家發現東西越賣越便宜,在人工等成本未同步下降之前,利潤空間必然受到擠壓,生產積極性下降。消費者則想,明天東西只會更便宜,何必現在一定要買,故消費積極性下降。經濟於是下滑,在更低的水平上實現均衡。

目前,世界面臨的主要危險正是通縮。尤以日本、歐洲為典型。日本已通縮了二十年。

總體上看,通縮是一種富貴病,發達國家基本上都通縮。而高通脹乃至惡性通脹則是一種「第三世界病」,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

高通脹危害國家,早已有之。一戰後的德國、二戰後的德國,都曾經歷過天文數字般的通脹,脹到貨幣如同廢紙一張,徹底失去流通的價值,經濟活動基本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原始階段,只好放棄舊的貨幣、採用新的貨幣。

但是,這些極端的例子,並未引起全球的警醒。二戰以後,凱恩斯主義成為指導全球經濟的唯一理論,它並沒有把通脹當敵人,而是視為實現充分就業的必然代價。那時候風行的菲利浦斯曲線認為,通脹與失業存在一種此消彼漲的關係,通脹起,則失業降;失業降則通脹起。當時的各國政府,從政治上需要充分就業,而凱恩斯主義則從學理上證明,充分就業是可以實現的,哪怕是以通脹為代價。

這一切,直到七十年代世界經濟陷入了通脹和失業「雙高」的滯脹,全球才真正意識到通脹是敵不是友。而在理論學界,以通脹為第一天敵但卻長期被壓抑的貨幣主義終於見了天日。MiltonFriedman取代凱恩斯,成為經濟學界的新泰斗。

MiltonFriedman的觀點其實很直白、簡單。通脹無他,錢太多。而根治通脹也很簡單,把錢從經濟中收回來。經濟中的錢少了,想脹也脹不起來。

這就是從七十年代至今所有央行治理通脹的藥方,而且百試不爽,從未失過手。

美國是率先嘗試的。Volcker出任美聯儲主席後,在里根的支持下,一下子將美元利率提高到20%,這個幅度空前、絕後,實在太猛,直接將美國經濟拉入衰退,但確確實實將通脹這隻猛虎關入了利率的籠子。從此,美元又變得值錢了,而且一改尼克松衝擊後的頹勢,一路走強,甚至強到影響了美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力,成為後來美、德、日簽署廣場協議、反逼美元走低的誘因。這是後話了。

從那一天起直到今天,發達國家基本上進入了一個低通脹的時代。關於原因,則眾說紛紜。有說是因為央行行長都獨立了並用了MiltonFriedman的方子。有說不是這麼回事,比如2008年次貸危機後,全世界央行都往經濟里釋放了無數的錢,也沒見通脹。

MiltonFriedman如果在世,可能會說,我當初只是說通脹是因為錢太多,並沒有說錢太多就會通脹呀。不是還有個「流動性陷阱」一說嗎。錢雖多,但都掉到陷阱里,並沒有進入經濟里,哪會有通脹?在中國,還有個名詞,錢在「體外空轉」。

呵呵。

不管怎麼說吧。反正這世界(主要指發達國家)已經幾十年沒通脹了。如果有通脹,央行也有辦法把它治下去。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出問題的不外乎幾類。一是財政赤字和外債。一是經常項目赤字遭遇資本外逃。再就是高通脹。這幾個問題經常糾纏在一起,很難分清是雞生了蛋,還是蛋生了雞。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個:危機,等IMF來救。

阿根廷就屬於幾個問題都有,但不同階段程度不一。如果從二戰後庇隆主義問世起,算到今天Macri上台,大體的脈絡就是:不是因債務出事,就是因通脹出事。

大家現在都拿阿根廷當經濟的反面教材,認為是一個可惜了的國家。這個曾經的一等一的富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也是眾說紛紜。但總的來說,這是個農業文明的貴族,二戰是它最後的短暫輝煌期。當世界各國逐漸從二戰廢墟中恢復元氣後,阿根廷就步上了漫長的衰落期。

另一個大家公認的,就是政府亂來。首先就是二戰結束後問世、長期主導阿根廷政治文化的庇隆主義。這個主義兩大特點,一是想方設法討好民眾;二是重商主義。

對民眾好,這本身沒什麼不好,但要量力而行,否則就真成了民粹了。阿根廷的問題就是這樣。無論是庇隆執政十年,還是Kirchner夫婦執政十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一件事:增加工資和各種福利;政府超編(政府工作人員中佔三分之一);能源等價格補貼;龐大臃腫的國有企業。

所有這些,都是讓民眾高興的事情,都給民眾帶來明顯的眼前利益。但所有這些也有一個共性:需要錢。

錢從哪裡來?

幾乎所有出現危機的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都有一個稅收不足的問題。不是稅率不高,相反,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對合法納稅的企業和公民來說,稅率是太高而非太低。稅收不足,是因為大家都不交稅。在阿根廷,因為大家都不交稅,不交稅已成為一種文化。

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稅,在稅收不足的情況下,政府要做這些多討好民眾的事,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財政出現赤字,政府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借債,一個是通脹。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

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主要是通脹,並因通脹出了事。那時候,政府缺錢,就找央行要(注意,是要,不是借。這與美聯儲購買美國國債不同,購買美國國債,是政府找央行借,也有通脹風險,但要和借,還是有質的區別的),把央行當成自己的財政部。這是貨幣主義最深惡痛絕的做法。但那時候,貨幣主義還處於被壓迫期,沒人理睬。阿根廷從央行憑白要來的錢,都是扎紮實實的基礎貨幣,一般都會釀成惡性通貨膨脹。到了1989年,這種惡性已經徹底毀壞了貨幣的信用,使其成為廢紙一張。幣制改革成為唯一的選擇。

幣制改革後,從央行要錢的做法行不通了。因為央行再也不能隨便發貨幣了,必須是有多少美元發多少比索。但這時候,政府依然缺錢,怎麼辦?就只能是借債。

向誰借呢?

日本的做法是向本國人借。因為日本儲蓄率高。

美國人儲蓄率低。所以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是向中國、日本、德國、沙特這些外國借。

阿根廷是拉美國家,雖然流淌著歐洲人的血、長著歐洲人的面孔,但卻是百分之百的南美氣質。錢不花光,則百爪撓心。

所以,阿根廷政府向本國人是借不到錢的,只能向外國人借。

而這個時候,由於阿根廷幣改成功、通脹治理成功、財政守紀律、各項政策均按照市場認可的華盛頓共識運行,是市場公認的優等生,故外國資本蜂擁而上。阿根廷政府想借錢,太容易了。

所以,九十年代,主要是借債,並因借債出了事,釀成了2001年的債務大危機。這裡面的細節,下文再詳述。

阿根廷債務違約後,借債的門路斷了,政府拿什麼繼續討好選民呢?於是,又重新打起了央行的主意。一是逼央行持續擴大貨幣供應量,每年的增速在30-40%,二是逼央行用外匯儲備替政府還債。

結果也是一樣的:惡性通貨膨脹。

總結一下。阿根廷從二戰起到現在,經濟始終動蕩不安。危機是家常便飯。動蕩和危機的原因有很多,粗線條卻只有兩個:要麼是因為通脹出事,要麼是因為外債出事。而無論通脹,還是外債,都是為了讓民眾高興。

因為想讓民眾高興,故採取通脹和外債這樣的權宜之計,一發而不可收,釀成危機,於是民眾又不高興。

新任總統馬克里,現在又面臨這樣的選擇。如果學習九十年代做法中好的一面(新自由派和華盛頓共識),有利於經濟的長遠發展,但短痛甚劇;如果借債以對沖短痛,則又恐重蹈2001年債務危機之覆轍。

但無論如何,通脹那條路是不能走了。通脹猛於虎。

對馬克里來說,理性的路只有一條:學習九十年代做法中好的一面,但堅持控制債務規模,寧願讓民眾受些苦痛。

但是,民眾會答應嗎?阿根廷有這樣理性而有長遠眼光的民眾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振銳 的精彩文章:

最奇葩的外交事件背後的大變局
阿根廷經濟(一):大豆和牛肉的故事
央企重組,中國神電呼之欲出
中化岩土殺跌之勢迫在眼眉
股市秘錄: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TAG:上官振銳 |

您可能感興趣

《喜劇之王》之十六:賈寶玉的「仕途經濟」
劉晏:大唐經濟戰線的英雄
劉潔成:宅經濟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經濟危機下的美國
馬斯克:《經濟學人》依舊無聊,特斯拉將在三季度盈利
二季度亞洲四小龍: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經濟增速對比
央廣經濟之聲《王冠紅人館》:雀巢、星巴克高調結盟,曾經對頭為何聯姻?
普京的俄羅斯的經濟戰略有三大支柱?
俄羅斯普京第四任總統的五大經濟挑戰
通曉經濟世界裡的大道理——通貨膨脹之痛
廣東與江蘇,中國經濟的泰山北斗
高曉慧:俄羅斯進口替代與經濟危機
中健康橋醫藥集團劉宗傑:此輪改革將使山東經濟真正騰飛
王岐山將赴俄羅斯出席第22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並訪問白俄羅斯
徐蘇濤:超越新經濟十大「巨嬰」式邏輯思維的羈絆
郭台銘、王堅、郭為、閻焱眼中的互聯網未來與數字經濟
細數「凱爾特虎」的經濟奇蹟
吳曉明: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辯證法
中央經濟會、蘋果破萬億、星巴攜阿里、P2P爆雷……
王岐山在第二十二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的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