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乎意料!司馬懿臨終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說了一句話!

出乎意料!司馬懿臨終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說了一句話!

出乎意料!司馬懿臨終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說了一句話!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三國要評出三大逆臣,董卓、曹操和司馬懿一定並列。董卓最殘暴,廢皇帝,殺大臣,把堂堂東漢朝廷硬生生變成了香港銅鑼灣;曹操最奸詐,打著皇帝的名義,吆五喝六,搬弄是非,最後憑藉匡扶漢室的名義奪得了大半江山,把東漢最後變成了曹魏;司馬懿則最陰險,鳩佔鵲巢,曹家打江山司馬家來坐。

在三國演義中也是如此,司馬懿就像是一位十足的陰謀家,善長以退為進,扮豬吃虎的投機會子。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洪推薦他作個會計,他覺得曹洪沒前途,稱病不去,說自己得了中風。7年後,曹操派人去請他給自己做文書,他就欣然前往。

當曹操發現此人有鷹視狼顧之相,不肯重用他的時候,他便給曹操養馬,以怠曹操的戒心。然後押寶曹丕,積極幫助曹丕奪世子之位。果然曹丕上台後,司馬懿為肱骨之臣;

後來擒斬孟達、誅滅曹爽的時候,無一不採用詭道,先假善示人,待放鬆敵人的警惕,給自己贏來保貴的時機之後,一舉而破之,不留後患。

不僅如此,從他獻給曹操的計謀中,也能看出這個陰謀家的氣質。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孫權想要派兵攻打合肥,魏軍把大部隊都調動到淮南防備吳軍。此時,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圍樊城,水淹七軍,斬龐德、降于禁。一時間,威名遠播,天下震動,因為當時獻帝在許昌,距樊城很近,有多近呢,直線距離不足300公里,高鐵的話一個小時就能到達。曹操當時感到很大的威脅,魏軍此時都在淮南,回不來怎麼辦?

為了避關羽鋒芒,曹操一度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則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軍心不穩,黃河以南的土地一旦失去就很難恢復了;應該利用劉備、孫權的關係,他們表面上看似親熱,實際上互相猜忌的厲害,這次關羽得意了,孫權一定不樂意。我們何不派人去遊說孫權,答應把江東封給他,約他夾攻關羽,這樣,樊城之圍自然會解除了。「

果然,曹操聽從了他的計劃,不久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取得了荊州,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戰敗而亡。後因此,更導致劉孫聯盟破裂,消耗了兩家的實力,劉備白帝城託孤,使曹魏掌握到了戰略上的主動權,奠定了未來一統三國的基礎。

然而,說他是陰謀家,這個無可置疑,但要說他是逆上,實在有些冤枉了他。

司馬懿歷經四朝,侍奉三帝,對內實行了很多休養生息的政策,對外打擊了敵患,保住了曹魏的江山,雖然功勞足以震主,但卻都成功的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深得皇帝的信任。這一點,他就與董卓的亂漢和曹操的挾持天子有本質上的區別。

出乎意料!司馬懿臨終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說了一句話!

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他不貪戀兵權,要知道在亂世兵權就意味著絕對的話語權。在三國後期 ,司馬師馬上要死的時候,魏帝曹髦首先想要的就是奪回司馬師手中的兵權,一旦奪權成功,恐怕就沒有晉朝什麼事兒了。司馬懿225年,就任撫軍大將軍。放在今天起碼是十大元帥級別的,同時呢,假節,說白了就是手持尚方寶劍,可以對中級以下官員實行先斬後奏,這個權力是很大的。第二年(226年),繼續陞官,作了驃騎將軍。名垂千古的霍去病也只是做到這個級別。

9年後(235年),做到了三軍總司令。

又過了4年(239年),草包曹爽開始架空陰謀家司馬懿,奪去司馬懿的兵權,如果按正常人,特別是董卓和曹操來講,這無異於,要把自己的手腳綁起來,把脖子送給敵人,讓敵人砍你。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放掉兵權。然而司馬懿卻並反抗,安然的成為了沒有實權的太傅。要知道那個時候,他已經60歲了,在一個亂世中,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幾歲的時代,能活到60歲,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時也意味著,這樣的人生,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都已經是鮮有奢求了。因為你不知道你哪一天就會死去。你不可能站在歷史的視角上,審視自己的人生,說我還有13年的活命,這13年我要幹什麼,我能幹什麼。你回到那個亂世,這個年紀,如果他還有絲毫的「進取」心,或者對權力有絲毫的貪戀,一定不會甘於把兵權交付出去,至少要留給兒子們,才會安心。就像90年代的褚時健, 當了一輩子的煙草大王,一手締造了紅塔帝國,造就了無數個百萬富翁,解決了無數人的吃飯問題。在他即將退休的時候,他舍不下權力,所以為退休後的生活作打算,貪污了幾百萬,最終身陷囹圄。

很顯然,暮年的司馬懿,如果你別站在歷史的角度,別用上帝視角,那麼,與貪戀權力相比,很顯然,他的這种放棄權力是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尤其是亂世,兵權更是成為一個家族興盛與否的保險。

出乎意料!司馬懿臨終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說了一句話!

其實很多時候,,他更像一個對這個朝廷充滿感情有儒家情懷的智慧長者,而不是把局勢絞的混亂,試圖在亂中渾水摸魚的投機分子。

241年,孫權兵分四路攻魏,時年62歲的司馬懿自請出兵討剿,因為這個事兒,皇帝又給他增加了封地,這個封地有一個退休的老官兒,做過太常,叫作常林。縱觀三國歷史,都不是一個特別出格的人物。但是因為和司馬懿是同鄉,司馬懿每次見面都要行晚輩之禮,進行跪拜,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司馬懿說,「盛滿者道家之所忌,四時猶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損之又損之,庶可以免乎?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滿招損,謙受益。一年四季都要走馬觀花似的,不停變換,何況是居於高位的人啊?沒有謙虛高尚的品德,你也會被換掉。

從這句話中其實可看出看司馬懿的處世智慧,根本不像是一個殺伐果斷,雙手沾滿鮮血的將軍,而更像是一個有精神追求,追求的大儒。

244年,曹爽伐蜀,司馬懿力勸,一次不行,多次勸,但是曹爽不聽,帶著十萬兵去了,對上王平三萬蜀兵,按理說10萬對3萬,相當於10個打3個。這個仗怎麼都有的打,是吧。但是,僅乃得還,就自己回來了。魏國的國力被嚴重的消耗了。

如果曹爽這個時候吸取教訓可能還會好點,但是並沒有,他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245年,把曹操時置下的禁軍五營,這個和皇帝的安危有直接關係的部隊,教給了自己的弟弟曹羲。這個事件讓京師所有非草包的政治家心裏面都生出了警惕,因為董卓和曹操的歷史記憶猶在。

246年,吳軍攻柤中(襄陽、樊城附近),曹爽一如繼往的敗北。魏國的國力進入衰退。

軍事上不僅無能,面對政見不合的人,他也不能容忍,孔禮是個有能力的人,但是因為政見不合,被發配到大西北,去守邊疆。他在辭別司馬懿時,悲憤難忍,涕淚橫流。司馬懿安慰他說:「且止,忍不可忍。

注意,這是忍不可忍,不是忍無可忍。意思是,別哭了,不能忍你也要忍啊。

這句話雖然是對孔禮說的,但我相信,這其實也是在說服自己。

真正令司馬懿決心除掉曹爽的想法是在247年產生的。曹爽這一年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令郭太后遷宮,第二件大事,擅改國家法制,第三件大事,是結黨。

說白了,曹爽如果不除掉,可能就是下一個董卓和曹操。所以,這一件司馬懿也做了一件大事。裝病。

到了248年冬,乃暗中與其子中護軍司馬師、散騎常侍司馬昭謀誅曹爽。如果熟知三國歷史的,一定知道,這個套路曾被很多人用過,董卓時期的王允,曹操時期的衣帶詔。

不過,每一個人都不如司馬懿做的那麼完美,絕決和徹底。

有人說,司馬懿為了誅殺曹爽布置了很久,其實並沒有多久,從248年冬天開始準備,到了249年正月就已經付諸實行,滿打滿算不超過4個月。正月初六趁曹爽掃墓,正月初十已經平定禍亂。夷曹爽三族。

皇帝按照他的攻績,要給他加九錫之禮,固辭不綬。

251年,王凌欲廢帝另立,被司馬懿夷三族。可以說是亂世樹威,殺雞儆猴的典範。在平定了魏國最後的禍亂之後,司馬懿才溘然長逝。

在逝前,司馬懿說了一句遺言,可能會出乎所有人意料:

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然而,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權力到了司馬師、司馬昭身上,他們不懂得乃父功高不震主,深藏身與名的智慧。日益驕橫,引起了皇帝的猜忌,但又不甘於輕易被皇帝廢除,所以,最終在一系列事情的推動之下,他們把皇帝廢了,成為了逆反之臣,代魏立晉。

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古聖人不著調 的精彩文章:

TAG:自古聖人不著調 |

您可能感興趣

司馬懿臨死前,為何把大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
司馬懿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讓司馬昭一直不敢稱帝?
為什麼司馬昭不敢稱帝?因為司馬懿臨死前是這樣說的
司馬懿識破了空城計,為何要撤兵?司馬懿臨終前說出了原因
司馬懿臨死前說了四個字,司馬昭到死也沒敢稱帝,原因是為何?
司馬懿臨終前大呼四個字,司馬昭聽後,到死也沒敢稱帝
司馬懿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讓兒子司馬昭到死都不敢稱帝?
司馬懿真的是被諸葛亮的空城計嚇跑的嗎?司馬懿臨終前說出17字遺言
司馬懿臨終前,對他兒子悄悄地說了句遺言,道出了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當真看不透諸葛亮的空城計?非也,司馬懿臨終前道出真相!
司馬懿臨死時前說了一句話,後代不敢給他掃墓,太聰明!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五字遺言,曹操會感到欣慰,司馬昭卻只看後三字
司馬懿臨死前大喊四個字,司馬昭聽後,至死不敢稱帝
司馬懿臨死前為何不準子孫給他掃墓?
曹操和司馬懿至死不敢稱帝,司馬懿臨終遺言,道破真因
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成功了嗎?司馬懿臨死前一句話,說出真相
司馬懿臨終只留下一句遺言,到底有什麼玄機?
司馬懿臨死前,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司馬懿臨死前,對兒子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管用嗎?司馬懿臨終留下遺言,說出了自己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