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潘鶴長子潘放:藝術應有感而發 這是父親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潘鶴長子潘放:藝術應有感而發 這是父親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父親像》(白銅)

《米開朗琪羅》

三代合影:潘鶴、潘放、潘泓彰

《奔跑》

《命運之火——貝多芬》

《悲迴風——屈原》

自7月7日到16日,「369維度——潘鶴、潘放、潘泓彰三代人藝術作品展」在沙面和曦美術館舉行。潘鶴何許人也,大家都很清楚。但潘放、潘泓彰又是誰?很多人可能並不太清楚。

原來,潘放正是潘鶴的大兒子。他既是藝術界的「老兵」,又可謂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未到而立之年,他就創作出南越王博物館外立面的大型紅米石組雕;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沉寂以後,這些年他又以獨創性的鐵絲線雕塑叱吒藝壇;如今,花甲之年的他聲稱自己的藝術生命才剛剛開始。

潘泓彰則是潘放的兒子、潘鶴的長孫,剛到而立之年的他,已成立建築事務所,去年底其作品《第二生命》榮獲歐洲「帕福斯2017」設計競賽優勝獎。

369——30歲、60歲、90歲,一個潘家的藝術梯隊正堅實地搭建了起來。

就此,記者和潘放進行了深入對談,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在藝術精神上與潘鶴的血脈相連。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

「老兵」

30年前參與南越王博物館浮雕創作

在潘放的作品裡,有一股磅礴澎湃的力量,讓人霎時感覺到他是承接了潘鶴的氣脈。但潘放說,父親小時候並不主張他們三兄弟學藝術,所以他的藝術能量,一方面來自於天分和遺傳,一方面得自於耳濡目染和「偷師」。

1977年,20歲的潘放順利考入廣州市美術工作室(市畫院前身)工作,主要負責繪巨幅宣傳畫,同時也做一些雕塑作品。由於能力極強,到南越王墓準備建立博物館時,潘放已經成長為廣州市美術公司主管美術線條的副經理。

「1985年,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被指定負責整個南越王博物館的設計工作。因為整個廣州只有美術公司是做裝修陳列設計的,這方面的實操工作自然要由我們公司來對接,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我對這件事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莫老在公司門口碰到了我,他才知道我原來是這個單位的,就一定要把我拉進來參與外立面的浮雕設計。此前的單位提供的方案,思路比較狹窄,莫老不太滿意。」

就這樣,在關鍵時刻潘放成為南越王博物館外立面設計的核心成員。

在採用什麼材質做博物館的牆面上,莫伯治一直舉棋不定,而潘放覺得如果博物館能夠呈現出埃及金字塔那種厚重簡約又大氣恢弘的感覺,會非常好。他一說,莫伯治馬上想到了家鄉東莞燕鄉出產的紅米石。於是石材就這麼確定下來了。「之後,我又請莫老帶我到公安局看那些從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以尋找浮雕創作靈感。在一件屏風的底托上我發現了一個人咬著一條蛇的圖案,興奮地說:『這才是南方獨有的,這個好。』莫老也非常讚賞。慢慢地我又找出很多這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將其融會貫通,設計出了講究陰陽和諧、呈現東方龍虎精神的外立面浮雕。為了呈現出歷史感滄桑感,還專門要求工匠不要打得那麼精細,讓人感覺到浮雕像是被風化過的了……」

在潘放看來,守著過去的東西一成不變,或者拿來當標籤貼上去,都不是繼承傳統,而是抱殘守缺。「真正的融合必須讓傳統變成自己的血液,吸收後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出來,做到整體上看不到民族符號,又處處有民族特色。」

外立面浮雕的製作,潘放也獨出機杼。如果按照通常先用泥巴做小稿再翻模雕刻的方式,會非常麻煩,時間上也來不及。受到舞台布景設計里用泡沫造假山石的啟發,潘放專門定做了更厚的泡沫,按照畫宣傳畫的方式打格子,畫出底稿,用刀子、刨子刻出樣板,再將一塊塊切下來的泡沫交給師傅,讓他們依樣畫葫蘆鑿刻在紅米石上。這個方法,不僅利索地解決了問題,還節省了時間,後來更被很多人借用。

因此,可以說經過社會大學歷練的潘放,既有大智,也有急智。

而今天回看這個拿下過六項國內外金獎、被譽為建築與雕塑完美結合典範的作品,潘放並不自滿:「本來應該太陽在右邊、月亮在左邊,才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那時候還是太年輕,留下了一點遺憾。」

「新星」

10年前以鐵絲雕塑一舉成名

做完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潘放考回廣州美院讀夜大,回爐深造。1993年,中央美院開設了城市雕塑高研班,潘放入選了。「當時實行的是雙軌制,中央美院派了曹春生當我們的班主任,同時又請來俄羅斯列賓學院雕塑系的庫巴索夫給我們當班主任,老師都是全國有名的雕塑家,這樣的師資力量一時無兩。」但回來後,由於美術公司不斷轉型以適應社會需要,廣告、策劃、裝修……潘放幾乎都做過,就是沒有時間好好做雕塑、畫畫。

直到2008年,一位北方雕塑家前來拜訪,讓他拿出點泥巴一起玩兒一下。潘放不好意思地表示,他都好久沒碰過泥巴了,身邊沒有。然後,又是在一瞬間,他瞥見了屋裡的一捆鐵絲,跟朋友的絡腮鬍子何其相像。潘放馬上跟朋友說:「你別動,我試試。」

參照著朋友的樣子,潘放迅速用鐵絲盤轉出一個小稿,雖然還沒完全做好,但那種感覺已呼之欲出。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想要的東西了。

正好這一年廣東省舉辦首屆雕塑大展,潘放決定參賽、復出。

用鐵絲為材質,最適合的就是做一個大鬍子了。單做一個人似乎沒太大意思,於是他考慮做一個智者的形象,以代表人類所有的智慧。

那時潘放還沒有工作室,就在美院裡面父親給他睡的房間里做,靠著一個鎚子、一把鉗子,一下班他就開始擰,經過一個半月,不知擰了多少萬次,才基本完成了。「手臂都被鐵絲扎得血肉模糊,這件作品可以說是用鮮血澆築而成的,誰給多少價錢我都不會賣。」《意象——智者》最後斬獲了「首屆廣東雕塑大展」最佳獎。但頒獎前,潘放並不知情,潘鶴也一無所知。因此,當主持人特意邀請潘鶴上去頒獎,宣讀名單時,老爺子一下愣住了,「潘潘潘……」地重複了幾次才念出了「潘放」的名字來。全場歡然大笑,氣氛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而更讓潘放永誌不忘的是,一向難開金口的父親第一次讚美了他:「我一輩子想了很久,雕塑最麻煩的就是被人仿造,沒想到你解決了,這個東西沒人能仿得了你,也沒人敢仿你。而且,你做這東西很有感覺。」

「藝術就是要有感而發,就是要有感覺才做。」潘放說,這是他繼承了父親最重要的精神財富。「藝術形式不能直接拿來,但藝術精神需要傳承。別人一看就覺得你像你父親,但又的的確確不是你父親,這才是傳承。如果把父親的東西直接拿過來,那不是傳承,是剽竊。我不喜歡吃人家的殘羹剩飯,也不喜歡重複自己。在我看來,一生只畫一張類似的作品是很痛苦的,那是在畫錢,不是創作。我的東西也會賣,但一定要賣得其所,因為它們都是我的孩子,傾注了無數心血。現在很多所謂的收藏家就是二道販子,這種我不歡迎。」

「獨立藝術家」

國家大劇院收藏他的《貝多芬》重獲力量,不忘初心。

2009年,潘放果斷辭職,跑到小洲村當起了獨立藝術家。之後,他創作了《微笑的馬克思》參加全國美展,2011年他的《悲迴風——屈原》、《智者》、《大千世界》又分別獲得「中國文化創意博覽會」最佳創意二三等獎。可以說,他對鐵絲雕塑的把控能力越來越強,作品日益寫意、簡化。

六年前,潘放和父親一起上京參加文代會,順便到國家大劇院看節目,認識了國家大劇院的負責人。正好大劇院在籌備一個雕塑展,對潘放的作品非常感興趣,力邀他送一件作品參展。

「在國家大劇院里展出的,要跟音樂、歌劇等相關才好。父親送的是一件貝多芬,我也想專門做一件貝多芬。我仔細研讀了貝多芬的傳記,並認真學習了他的作品。他最厲害的是《命運交響樂》,對此我也深有感觸。所以,我將他的頭髮做成像一把火炬,給人以熊熊燃燒的力量。這麼處理也很符合鐵絲的特性。國家大劇院一看小稿就非常滿意,展覽結束後,他們將作品收藏了。兩年前,大劇院又約我再做一件作品,本來半年前就要交貨的,但因為我的手受傷了,不得不延期了。」

雖然還沒最後完成,但這件《威爾第》在進國家大劇院之前會現身本次展覽,廣州的觀眾倒是可以先睹為快了。

繪畫方面,潘放也重新撿起來。他畫的人物頭像,速度極快,寥寥幾筆就形神畢現。「這是多年來的功底。我畫東西是不能慢的,一慢神就丟了。」潘放笑道。

他又發明了紙和泥混合的泥塑法。「單純用泥巴做要不斷噴水,還容易開裂,我嘗試用紙和泥巴混合,即使幹了也不會爆裂。」

展覽雖然開始了,但在他看來,60歲的今天,才是他藝術生命的新起點。因為他堅信自己是屬於越老越有激情,越老越有創造力的那一類,也堅信閱歷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一個人怎樣才能成功,才能笑到最後?我有自己的理論:拿著長矛一味往前沖,力量一旦用盡了,必然要倒下;像射箭一樣先往後拉,積聚了足夠的勢能,一旦射出去就勢不可擋了。」

這一句,潘放說得鏗鏘有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到底多珍貴?
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錯在哪裡?

TAG:雅昌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告訴孩子,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中國家長必看!
精神不缺「鈣」,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財富
李敖走了,他的人生謝幕,給我們留下許多可貴的精神財富……
為什麼愛因斯坦這麼聰明,而他的孩子卻精神病?
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
許億:沒有貴族精神,哪裡來的君子之爭
很多人都問,巨臂哥暴斃而亡後,他的妻子怎麼辦?他的健美精神長存
李健的「富有」和房子多少無關,而是精神層面的愉悅感
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
女精神病把自傳秀在衣服上,卻受到藝術界的追捧,在普通人看來藝術家都有精神病
他們的精神氣質影響來自母親——這些華裔諾獎得主有著怎樣的母親
劉胡蘭犧牲後,她的家人今何在?一家四口入伍,大妹患有精神病
王蒙:人要一輩子老是一帆風順,還有什麼精神頭
請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
白求恩烈士犧牲後家人過得怎麼樣:妻子患精神病,後代當市長
霍金走了,但他的精神財富比金子還珍貴
請一定告訴孩子,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我們不懂的精神世界 他們卻虔誠的磕著長頭去朝聖
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父母?
告訴孩子這就是「貴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