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前瞻:監管「前提」混業事項 學者預期協調強化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前瞻:監管「前提」混業事項 學者預期協調強化

導讀:混業金融領域潛在的風險問題仍是業內關注的重點。此外,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現有金融監管體制的協調強化也有賴於相關立法的完善予以配套。

本報記者 李維

實習生 朱銀雙 北京報道

事關全國金融工作調整和布局的節點性事件正在不斷臨近。

據日前多家媒體報道,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本月14日召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亦從多名接近監管層的行業協會、機構人士處證實上述會議不日即將召開。

記者同時獲悉,為了準備此次會議召開,一些監管部門正在將其涉及監管協調、混業領域的事項安排進行「前提」。

「目前的確正在等待會議的召開,這個會議過去通常都是在年初,這次擱到了年中。」7月10日,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我們之前有一些工作想在月內完成,目前都加緊節奏提到了上一周。」

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獲悉,混業金融領域潛在的風險問題仍是業內關注的重點。此外,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現有金融監管體制的協調強化也有賴於相關立法的完善予以配套。

「防風險」被重點關注

自「十三五」規劃提出「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後,有關金融監管體制調整的猜測便始終不斷。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金融混業化的加劇,當期金融體制調整的內在需求也不斷上升,而監管層已對此進行大量調研準備。

北大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7月10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整個金融行業從分業向混業轉變,體系的多元化發展要求體制進行轉變,根據需要建立符合發展方向的體制。

對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力度,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在7月10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監管層)前期已經做了大量調研、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有關認識的統一、提高,方案的討論、形成就更加關鍵。」

而部分高風險的金融領域,成為了當前金融體制改革預期中被關注的重中之重。

「金融風險由傳統的信用風險向市場風險發展,無論哪個機構都面臨一定的風險,要根據它們不同的性質加以防範。」曹鳳岐指出。

「風險積累最多的領域,要分析是由自身內部管理不善造成,還是缺乏外部監管等造成。」趙錫軍表示。

趙錫軍同時認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也需要解決原有金融生態存在的高風險、高槓桿等問題。

「金融是服務於經濟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金融也發展到了相應的階段。」趙錫軍說,「需要認識並理解這一變化,學會適應,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過去追求規模擴張、速度至上的服務方式會帶來高槓桿、高風險,影響金融安全,而轉向以質量、效率為目標的服務方式則需要相應的監管。」

「現在金融創新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各種複雜的業務創新出現,包括各類跨市場、跨機構的業務中包含的風險更加隱蔽和複雜,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監管的難度,甚至有部分監管覆蓋的領域,存在監管缺失的問題。」7月10日,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這就需要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根據其風險的形態特點進行相應防控規劃,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為重,要對風險引爆點保持高度的警覺性。」

值得一提的是,7月4日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也表態將通過強化功能監管和政策協調性來預測、防控金融風險:「下一步聯席會議將強化功能監管、綜合監管和行為監管,實現金融監管全覆蓋。繼續加強對跨市場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強化對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範化解的政策協調和行動配合,著力提高風險應對處置能力。」

協調組織有望浮水?

在受訪的業內專家看來,以一行三會為基礎構建新協調機制,或大概率成為此次金融工作會議有關強化協調監管的方向。

7月10日,曹鳳岐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就指出,對於監管協調機制的改善,可能會通過「成立聯合的一行三會行政機構,協調重大決策」來實現。

「要針對金融領域核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要判斷其在現階段的表現及由什麼原因造成,然後做相應的制度安排,還要對未來金融業怎樣服務實體經濟做出判斷和規範。」趙錫軍指出。

潘向東則指出:「新監管框架既要能全面覆蓋金融監管漏洞,實現監管效率的全面提升,又要能進一步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的效率與公平,還要能充分顧全到現有利益格局,需要智慧與能力並重。」

而在多位專家看來,金融體制的調整改革除安排新的組織機構設置外,更需立法層面的保障。

「服務的對象發生改變,需要對應的立法保障其健康運行。」趙錫軍說,「過去的風險表現、運行環境等不如現在複雜,因此舊的法律法規可能無法適應新的經濟形勢,要服務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則需調整相關法規。」

「涉及法規立法,也需要根據發展不斷修改,適應需要,而且要加強執法力度。」曹鳳岐表示。

具體而言,同一金融產品歸屬不同金融監管部門帶來的監管割裂問題,就需要通過配套立法進行修正。

「例如《證券法》規定股票、公司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由證監會監管,但本質屬於投資基金性質的銀行理財產品卻歸銀監會監管,這不利於保持投資基金市場的完整性。」潘向東表示,「從這個角度看,金融體制改革需要涉及金融法規立法建設,以更好地實現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並舉,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化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新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高端醫療器械逐步打破進口壟斷
行業收入大比拼:IT、金融長期領先 教育文體業最有提升潛力
生活若疲憊,更需溫暖力量!讓這7部經典動畫電影來治癒心靈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提醒在印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運!科創板投資機會前瞻
前瞻研究:餐飲酒店行業人工智慧發展與趨勢
前瞻研究:工業製造領域人工智慧發展與趨勢
智慧運營-縱深監測與響應丨CSO高峰論壇議題前瞻
樂惠國際前瞻布局助推業績/中國研發外包行業迎高景氣周期/奧特佳切入新能源車熱管理系統/雅本化學受益行業復甦實現快增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中國互聯網要突破區塊鏈等前瞻性技術
前瞻工作站全球未來趨勢 惠普高層訪談實錄
兩會前瞻:外媒熱議外商投資法 公平競爭成焦點
「百年中國哲學與文化發展的回顧、總結和前瞻」學術研討會召開
前瞻研究:日本農業人工智慧發展與趨勢 智周報告核心版
中國科協:已制定並即將發布軍民兩用前瞻性技術發展指導目錄
無人作戰系統發展趨勢前瞻
前瞻研究:交通運輸行業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現狀及展望 智周核心版
AI領域前瞻技術-深度學習將成為投資熱點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的金融信號之一: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
前瞻:上合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亮點紛呈
DNF新職業前瞻總結 槍劍士四轉職對比參考
歐洲央行表示暫不調整前瞻指引
地方社科院改革創新發展回眸與前瞻
產業園區發展遇瓶頸?前瞻產業研究院重磅發布《中國產業園區運營模式診斷與招商策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