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補足小微學校發展的「新鮮血液」

補足小微學校發展的「新鮮血液」

夏日長天落霞晚,河北淶水縣三坡學區馬各庄小學放學後幾個孩子還在校園裡嬉戲,叫聲、笑聲在青山環繞的校園中回蕩。「我們是一所小幼一體的教學點,周邊山村20多個孩子在這裡上學。」站在整潔漂亮的兩層教學樓前,校長張會玲說。

近三年來,淶水縣將發展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投入4億多元完成標準化校園硬體建設的基礎上,下大力氣補充師資、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激勵教師紮根山區教育,全縣農村小微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

補充師資,盤活山村學校

淶水地處京西南的太行山區,1650平方公里的縣域面積中,山地與丘陵佔三分之二以上,15個鄉鎮、10個學區大多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學校分散,學生數量普遍不大,加之歷史原因,2000年—2010年間,10年未進新教師,農村校尤其偏遠山區規模較小學校用人捉襟見肘,嚴重影響到微小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在加大投入完善農村學校硬體建設基礎上,我們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其中,補充師資是重要環節。」淶水縣教育局局長王金龍說。

於是,淶水縣教育局在已招聘352名教師後專門出台《2015—2017年中小學師資補充規劃》,計劃通過三年時間逐步補充必要的師資力量。

根據規劃,淶水以「特殊人才招聘」「河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國家特設崗位計劃」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三種形式補充師資。

「每年220名左右的定編,2015年招錄200人,2016年招進250人。」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苗雲澤對此如數家珍。

但是,按照生師比,淶水已符合標準,而因山區小微學校多、學生少,如果按照班師比,淶水還是存在師資不夠用的情況。為此,2016年淶水縣以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以人事代理方式招聘山區小學教師的實施方案》,規定:招聘教師按設崗計劃由各學區安排工作崗位並與學校簽訂勞動合同,首簽聘期3年,9年內只可在設崗學區調動或交流。其間,招聘教師的工資、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待遇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相同,所需資金由縣財政承擔,並明確,招聘教師在有編製時,將通過公開招聘方式正式入編。

「這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也是創新之舉。這些『新鮮血液』的融入,盤活了整個學區的教育教學。」從十庭學區剛剛交流到趙各庄學區任中心校校長的曹新章高興地說。

政策激勵,留住山村教師

「我們比城區教師每月多拿710元的『艱邊補貼』,這裡空氣清新、山清水秀,工作很滿足、很起勁兒。」位於太行深山區的淶水縣最邊遠小學金水口小學青年校長劉曉飛一臉幸福。

根據「因地制宜、縣域統籌、政策引導、城鄉互動」原則,淶水出台城鄉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重點推動縣城教師到鄉村校交流輪崗,中心校教師到村小學、教學點交流輪崗。

怎樣讓教師樂於到山村校任教,怎樣使山村學校教師留得住?淶水制定了諸多激勵政策。

其中,該縣明確提出,在職稱評定上,提高鄉村中小學校中、高級職稱崗位設置比例,在上級規定比例上限再上浮1—2個百分點;對於辦學規模較小的山村小學、教學點,在核定崗位數量基礎上,上調1—2個中、高級崗位數量。凡在鄉村校任教累計期滿25年且仍在鄉村校任教的,可不受崗位職數限制,直接聘任到與其現有專業資格對應的崗位。

不僅如此,淶水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加大對鄉村教師的獎勵力度。一方面對長期在山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給予高於省級獎勵標準的獎勵,各類評優評先向山村教師傾斜。另一方面,不斷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按照「艱苦程度、分檔管理」原則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即「艱邊補貼」),城區校教師不享受補助,平原學校、丘陵學校、山區學校教師依據艱苦程度分別享受平均每月150元到520元左右的補貼。像最偏遠的金水口小學,每名教師每月的補助超過了700元。

「縣裡已經把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提上議事日程,並把鄉村學校教師住房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劉曉飛說。

協作教研,提升山村教師專業素養

「教育均衡發展,短板在鄉村,山區小微學校教育是短板中的短板。山區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淶水縣教育局對此有清醒認識。

將鄉村教師培訓納入教育法治建設範圍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培訓經費納入政府預算,嚴格按農村中小學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培訓經費。

財政撥款為主,保證中小學教師隊伍5年一周期360學時的全員免費業務培訓。

大力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積極利用遠程教學、數字化課程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中小學教師培訓全覆蓋。

按照鄉村教師實際需要改進培訓方式,採取頂崗置換、網路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形式,提高培訓效果。

……

一項項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具體舉措被列入縣政府出台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方案》之中。

其中,學區內組建合作區開展協同教研、同課異構活動,成為淶水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養的特色工作。

「鄭老師的課程設計有思路,課上調動學生氣氛有經驗,教學邏輯嚴密,值得自己學習。但我在教學語言應用、教學環節轉換上更具優勢。」身在第四合作區,與苟各庄小學老教師鄭占華進行《導體和絕緣體》同課異構後,三坡學區馬各庄小學青年教師宋芳既有對老教師的欽佩,自己也很自信。

像這樣的協同教研,定期舉行同課異構活動,在淶水縣的10個學區內已成常態。

「教學相長,結對幫扶,互相學習借鑒,促使鄉村學校教師專業素養得到了普遍提升。」趙各庄學區趙競華校長說。

抓住關鍵、激發活力,淶水通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效提升了鄉村中小學教育水平。

據地處邊遠深山區的三坡學區統計,該學區連續三年被縣教育局授予「工作實績先進單位」「藝體工作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群眾的期望還有較大差距。進一步激活小微學校活力,辦讓人民滿意教育,我們尚在努力途中。」王金龍如是說。

【推薦理由】

政策導向 救活邊遠校

禹躍昆

淶水,呈長條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分山區、丘陵、平原三種地貌。正因為這樣的地理特徵,促使該縣對不同區域的農村小微學校的政策形成了區分度。傾斜農村、照顧小微學校……這樣帶有區分度的政策,讓邊遠尤其是地處最遠山區的三坡學區和趙各庄學區活力煥發、底氣十足。三坡學區苟各庄小學校長張成利告訴記者,「我們野三坡景色很美,而學校恰恰是這美景中最動人的一環。」

適度增加政策的陡度,才會真正產生想要的效果。這對城鄉矛盾突出特別是地域特徵差異較大的地區,有著很強的示範意義。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11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的心在這小島上」
邁向世界舞台的中國職業教育
「快變質」的捐贈?且慢!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石墨烯最新發展動態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推動學校美育發展
中國空軍最新發展動態
國內新型抗體藥物研發現狀和發展趨勢
儋州新州中心學校開展特色教學 教育均衡發展學生素質提高
雄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
創新是學科發展的不竭動力
關於傣族新文學的發展問題
關注卵巢組織凍存,推動醫學創新發展
新型材料——氮化鎵起源和發展
中醫藥萌芽與發展
自然醫學的演變和發展-新希望醫學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傳熱學發展史
點亮學校發展的那盞明燈
中國傳統文化與營養學的發展
微軟攜手清華推動學術大數據產業發展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多元化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
市場主體創新高 經濟發展活力足
薛志芳:「多學科交匯閱讀」帶動學校課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