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太極拳越練越健康 其實道理很簡單!

太極拳越練越健康 其實道理很簡單!

強烈推薦:一個我們新開通的公號「太極圈子」

一個專註於美文和音樂分享的太極圈子!

小太等你哦!

俗話說:「學拳三年,丟拳三天。」「一日練,一日功;十日不練,百日空。」說明「拳靠練」,而沒有堅持練拳的決心,不把太極拳當作「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養生之道來勤學基練的人,其「丟拳率」確實是很高的。練與不練確是大不相同的,一旦因丟拳後百病叢生,就後悔莫及了。

拳能療病道理簡,暢活血脈體自健:

常言道:「人身血脈似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而拳諺說:「拳能療病道理簡,暢活血脈體自健。」上述兩種說法,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氣血暢活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一般不常運動或老弱病殘的人,其氣血運行往往存在著滯遲或局部受阻的現象,這是造成體弱、患病、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堅持打太極拳則能引活氣血,使血脈流暢無阻,從而起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身心健康和延緩衰老的積極作用。

由於太極拳的運動量可大可小,架式可高可低,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可以說是老少婦孺無不相宜的。就養生保健而言,應該是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積極地參與鍛練,這樣積功既久,到了中老年的時候,既養成了鍛練終身的習慣,在體質上也必然會較不愛運動的同齡人高出一籌。廣而言之,這對增強民族體質是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的。

太極拳的健身價值,也表現在它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上。它與步行活動一樣,只要你有「誠、毅」二字在胸間,就能以此成為維持終其一生的健身運動方式。

從這種意義上說,似可把太極拳譬喻為一座寶山,如能夠堅持練到老,你就能獲得無價之寶。反之,如學而無恆,中途放棄,那引用前輩太極拳家的話來說就是「寶山空回」了。

但如今能堅持鍛練到老的人,實在是「百不得一」、「千不得一」的。這就需要提倡一種堅韌不拔的拳風,在養生保健領域應該提倡「拳練一生,是為真能」!而不是為湊熱鬧地練上一陣子。如能用「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生命不息,練拳不止」來自我勉勵,太極拳必然會在日後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而一個人身心健康,無疑是能為社會提供更大的「無形資產」!

太極拳的養生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近百年來,太極拳明顯地向著養生保存健和醫療體育的方向發展。例如:放慢練拳的速度、降低運動的難度和強度,以及強調架式高低和運動量大小都可因人、因時而異等等,都是向健身方向傾斜。但與此同時,它依舊保持了健身、娛身、壽身、醫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拳諺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膜皮毛,內練意志精氣神。」總之,練拳必須內外兼練,必須包括身、心兩個方面。其中心理意志是支配著一個人能否把拳練好,特別是能否「拳練一生」的根本所在。

打太極拳原則上要求天天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終年不輟地拳練一生。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自然會終身獲益。

能否堅持終年不輟地練拳,這是對一個人意志力的磨練和考驗。一般地說,這與人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修養有著直接的關係。

凡是武德、武風、心地、涵養,都屬內練的範圍,即:通過長期練習太極拳時的「慢中求功」、心平氣和、全神貫注等具體要求,逐漸地磨練出日常處事的從容不迫、不急不躁,養成「誠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寬闊,富有涵養等等良好習慣,從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經常保持平衡和坦蕩長樂。所有這些拳外功夫,無疑也是要百鍊成鋼的。這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我國古代醫學經典著作就曾指出,調攝精神對於增進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太極拳歷來非常強調心靜氣順,精神貫注。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勢歌》說:「靜中觸動動猶靜」,「氣遍身軀不稍滯」,「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等句便是。再如清代李亦畲《五字訣》的條目:「一曰心靜,二曰身靈,三曰氣斂,四曰勁整,五曰神聚。」其中心靜、氣斂、神聚,都與上述所引《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句的精神相合。儘管一為醫理,一為拳理,但兩者之間確有其相通之處。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還談到了「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這一攝生方法。總之,其調攝精神是為了使人保持恬愉寧靜的生活,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七情傷身,從而增進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太極拳在練功過程中,要求做到「動中處靜,靜中寓動」,摒棄雜念,精神內守,思想集中,慮淡思清,意注動作,氣沉丹田。這樣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就能通過練習太極拳獲得恬愉寧靜的時刻,藉以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點,減少不良刺激。如此鍛練日久,自能積精全神,增強免疫能力,使虛邪之氣難於為害了。練太極拳的終極目的,則正如《十三勢歌》所說的:「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常言道:「拳、醫相融,一功兩用。」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是一種防重於治的思想,用現代人的話來說,也就是「預防為主」

一為防患於未然,即未病而預防疾病;一為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如擴散或並發其他疾病。前者屬養生保健範圍,這正好使太極拳的健身(身心保健)、娛身(歡娛身心)、壽身(延緩衰老)等功能獲得充分發揮。當然,防病手段絕不限於太極拳一種。

後者則屬於醫療範圍,即在既病之後,應當做出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藉以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和演變。對此,太極拳只能退居輔助地位。如在醫生的指導下,參與一部分適應症的綜合治療,主要是通過練拳活動,幫助患者漸漸地增強身心(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抵抗力,與疾病作頑強鬥爭。但不是所有的病症都能適應的,尤其是一些急性病和重症患者,或者因身體過分虛弱一時不宜學練太極拳的,都不可勉強。總而言之,必須因人、因病、因時而異,以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為準。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萬應靈藥,也沒有包治百病的醫療體育,太極拳也不例外。但凡適合用練太極拳進行輔助醫療的患者,要能獲得實效和長效,是務須待之以恆的。常見為療病而練拳的人,有的往往急於求成,企圖在短時間內沒愈疾病,練了一陣子,在達不到目的時,就不再練了。有的經過較長時間的太極拳鍛練,並依靠綜合療法(如配合藥物等各種療法)治好了疾病,達到了目的,也就不再堅練拳了。但這種人獲得的也僅僅是小效、近效,而不是大效、遠效。

總之,既不能神話太極拳對養生治病的功效,也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堅持練下去,你會發現,太極給你帶來的影響遠比預想中的豐富、深遠!

功夫太極精選文章,喜歡請關注和分享!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老少皆宜,以柔克剛,中國健身大法——太極拳,你了解多少呢?
太極八卦掌 南拳第三段
「張三丰太極內功全篇」 在道門秘傳、世上少知的內功修鍊之法
實戰太極重現中華武林,戰太極爭霸賽決出太極功夫最強者
努爾哈赤的后妃生活:直到皇太極母妃死後,多爾袞母親才被寵愛!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改善腰背酸痛,越練越舒服,越練越漂亮
6個動作改善腰酸背疼,越練腰越好,越練越健康!
肌肉越大動作越慢,健身竟讓你越練越蠢?原來是它們在影響身體靈敏
為什麼你越練越肥,別人越練越瘦?原因竟不在於吃!
肱三頭越練越燃,麒麟臂越練越壯,這才是屈臂撐的正確練法
瘦子健身會越練越瘦嗎?
最新十大越練越廢的健身,你練了沒?
健身越練越丑?你肯定在這樣練!
瑜伽越練越好,體重越來越少
為什麼你肌肉很大,身材反而越練越難看?
身體僵硬註定不能練瑜伽嗎?這組動作快速訓練柔韌性,越練越柔軟
這樣健身,活該越練越胖!
衣服要越穿越簡潔,瑜伽要越練越有難度
運動犯了這些錯,小心越練越丑!身材越來越難看
這樣練腿,越練越廢
瑜伽雙盤式,改善腰背酸痛,越練越舒服,越練越漂亮~
很多人健身,越練越駝背!是怎麼回事?
她苦練瑜伽,結果卻越練越胖!
健身許久看不到效果?腰越練越粗?健身動作不到位還不如不做
「老師,為什麼我練瑜伽,腿越練越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