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印度的經文是在樹葉上寫的?
古印度的知識傳授主要有三種方式:妙音天女神授、口頭傳授和寫本傳授。妙音天女是賜予各種智慧及文藝天分的本尊,凡學習或從事藝術、文學、書法、音樂、工巧、寫作及辯論的人,修持此法門都會得到甚大的幫助,所以在印度、中國西藏,但凡學習梵文者,大多會修此法門以求學習順利。而口頭傳授是早期印度知識傳授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針對長篇文本,即便在寫本出現之後仍然流行,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最初就是通過口頭傳授保存下來的。對於寫本,許多印度人給予了無上的崇敬,婆羅門階層和傳統梵文家尤其如此。
「不僅如此,印度人對任何形式的文字都予以尊重,對那些與宗教相關的文字,更是恭敬,在某些情況下,這甚至演變成了宗教崇拜。」
如錫克教教徒對他們的宗教經典《本初經》展現出的崇拜。上圖中,人物手拿棕櫚葉,對放置在架上的寫本進行膜拜。這幅圖還顯示了印度人對於寫本保存方面的信息:印度寫本不是保存在書架上的,而是懸掛在空氣中予以保存,這樣可以避免蟲蛀。又如,印度人在讀《羅摩衍那》要進行許多儀式,開始時要向這本書的寫本或印本進行禮拜。在敬神的節日里,和神靈相關的文本會被放置在神像之前,一起接受諸如檀香壺、鮮花等供奉。在印度南部,如果一位婆羅門到另一位婆羅門家參加典禮,表達心意的方式是贈送《羅摩衍那》寫本,這個風俗的直接結果是,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許多婆羅門家族的私家藏書里保存了不少《羅摩衍那》寫本。


TAG:歷史有的值得回味 |
※看了孫儷的手抄經文,忽然也很想抄經
※桃花啊,下一句經文是什麼
※修行者發的願,猶如刻在石頭上的經文
※在這幾句經文上下功夫,就是真正的修道人
※這些亂入的古代文物,你們是不是走錯了片場,請做一個正經文物
※【如是覺】請問由於初學對經文不了解,參加共修時,隨大眾念誦經文,念錯經文里的字,會很嚴重嗎?
※抄寫經文,也是一種修行
※聖經上最短的一句經文,沒想到是這四個字,看到的人都哭了···
※【易經文字日記連載】— 什麼是熱愛工作的表現?我想這就是。
※參禪,要記住《金剛經》上的這幾句經文
※為什麼每次讀經文的時候內心得不到平靜?
※是誰篡改了老子的《道德經》,這些版本的經文你見識過嗎?
※日常隨學:楞嚴經文殊菩薩那個,無真非真?是即非即……感覺很糊塗
※金剛經中,堪稱最經典的五句經文,不讀太可惜了!
※金剛經中,堪稱經典的三句經文,不讀可惜了
※這才是每天念誦經文背後的主要作用
※「太上感應篇」把這部經文轉發了,等於你抄經念佛一萬遍的功德!
※蔣勛《捨得,捨不得》:原來,寫得最好的書,是經文
※經文中說的「四恩三有」,究竟是指什麼
※問:希望師父開示一下,日常生活中經常念什麼經文比較好?